APP下载

模因论与高职英语课堂教师话语

2021-03-09笈文婷

人物画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教师话语语言习得模因

笈文婷

摘 要:课堂教师话语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记录,其本身也建构了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话语研究关注话语的内容、形式及传播方式,本研究尝试从模因的视角来研究教师话语作为模因对学习者语言习得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模因;教师话语;语言习得

高职英语课堂上的教师话语不但是实现教学意图、组织教学活动的言语,更是高职学生外语学习中重要的目的语输入途径,因此教师的言语行为、话语的质量、言语的策略对于学生的语言习得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对高职课堂教师话语展开相关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模因(Meme)一词最早见于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一书,道金斯认为模因是一种文化信息单位,模因的根本要点是复制,即通过复制和传播模因从而使得模因得到传承和发展。语言、文化习俗、观念或者行为等都具有复制性,都可以被主体有意识地模仿、复制和传播,因此都可以看做是模因(何自然,2007)。模因论下的语言是鲜活的、具有生命力的模因,而课堂上的教师言语因为语境、社会关系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更具有复制、传播能力。本研究尝试探讨模因论下研究教师话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课堂语境的特殊性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教师话语研究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语言学家和二语习得研究者纷纷对其展开了相关研究。教师话语作为教学语境下的特定话语,它必然在形式和功能上不同于日常话语,具有自己的特征。首先来看教学语境的一些客观因素,虽然我国的职业教育目前已经开始起步,并且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但是受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制约,高职课堂上仍然缺乏使用英语交际的空间;另外受教材规划和教学任务的制约,教师的课堂话语多为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是重复性的、没有实际交际价值的话语。从主观因素来讲,许多教师主观上重视语法知识,忽视语用知识,或者本身的语言交际能力有待提高。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传授语言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外语基础知识扎实,但是在真实的语言环境或面对语言任务时候却不能开口讲外语,他们的语言使用能力与语言知识不匹配。

二、模因论下教师言语的同化和记忆

一般来说模因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会经历如下几个阶段:同化(assimilation)、记忆(retention)、表达(expression)、传播(transmission)。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语言本身就是模因,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各种模因相互竞争的过程(谢朝群、何自然,2007)。在同化和记忆阶段,只有强势模因,具备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得以凸显被宿主注意、理解并长期保留在宿主的脑海里。在表达和传播阶段中宿主会顺应自身需求,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表达和传播该模因。课堂话语中教师应该多选取一些凸显性强的模因,这些模因可以是词语、套话、文化、思维情感等。如教师在课堂上提到了与人交往的不同方式“Some people like to say ‘I know how you feel’, others like to say ‘I feel how you feel’”,在这里教师使用了“I … how you feel”这个语模,该语模通过一个词的差异凸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交往方式,让人印象深刻。另外模因传递的不仅仅是语言,还包括隐含在语言背后的一种思维情感,如该模因里就渗透了一种共情的人文关怀。总的来看,教师话语首先应该根据语境创设适宜于模因表达和传播的环境,其次教师话语应该保持足够的凸显度才能被新宿主所注意,从而被宿主加以接受,进而被复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模因传播的特征和规律,顺应交际语境,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易被学生关注的语言模因和语用模因。

三、模因论下教师言语的复制和传播

依据模因论,语言的发展和传播都需要依靠模因,同时模因的复制和传播需要新的宿主(徐昊晟,2015)。在教学语境下,教师言语具有一定的复制性,并且复制的途径有多种。教学中教师话语所遵守的语言和语用模因会被学生所捕捉,从而复制到学生的话语中。如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了莎士比亚名言“To be , or not to be, this is a question.”之后,学生在课堂presentation中对于国庆假期出游还是宅在家中表达个人观点,用到“To travel, or to stay, this is a question.”来准确表达了个人对于两种选择的难以决断。在这里该学生作为模因宿主按照语境套用语模“to …,or to …., this is a question”形成模因,這种复制是在原有语言形式的基础上产生一种同构异义变体,形成变体语言模因,凸显了宿主对事物的个人看法。另外教师言语的语用模因如果足够凸显同样也会被学生所复制。一旦一个语用模因经过反复的凸显,就会寄存在学生的头脑之中成为其语用能力,并在适当的机会表达出来。如教师重视对交际场合的感知,根据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选择与场合相吻合的不同的会话结构和语域。学生在语言输出的时候也会根据场合选择不同于语域,如在presentation中,学生会按照一定的程序介绍成员,用合适的话语来表达内容。如:“It’ great to be here with you today” “Thanks for having me here today” “Let me briefly introduce my group member.” 而在小组讨论里,学生们会说“HI ,guys. Today we’ll talk about second question. It’s about choosing major.”在这里学生会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语用策略来完成语言交际,语用的复制传播一般是潜移默化的,短时间内难以觉察的,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语用知识,并通过教学设计进行语用模因的复制和传播。

教师言语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传播模因的行为,这一传播特点非常有利于学习者语言的习得。总的来看,利用语言模因和语用模因来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具有一定意义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何自然. 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谢朝群,何自然.模因与交际[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02).

[3]徐昊晟.基于模因论的语际语用课堂教学实验研究[J].外语教学,2015(03).

项目基金:2019年度校级科研重点项目《高职英语教师话语行为研究-基于模因论视角》(项目编号:SK2019001);2019年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新媒体时代新升格地方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ZLGC2018JY007)

3296501908255

猜你喜欢

教师话语语言习得模因
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教师话语水平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及其与语言习得和教学的关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话语现状探析及对策思考
高职高专英语的语境化教学研究
地方高校开设语言实践课的必要性及优势
An Analysis on Advertising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对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些思考
讲授课堂教师话语研究
国内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调查
新闻标题与模因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