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儿童游戏
2021-03-08胡英
【摘 要】在长达一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对“视频案例研修”过程和方法的实际运作机制和路徑进行调整和筛选,对“创生游戏支架”构建与实施的形式和策略进行梳理,对研究的目标进行思考与提炼,最终形成了我园运用视频案例研修,培养教师构建幼儿创生游戏支架的实践研究,并以“一座桥梁,四步研修,三维支架”的实践研究模式。基本分两大部分研究:视频案例研修和构建游戏支架。
【关键词】游戏支架;视频案例 ;研修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2-0054-03
【Abstract】In the year-long research process, we keep on "video case study" process and method of adjustment and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path of screening, to construct and implement the "creation support" form and strategy, the target of study on thinking and refined, eventually formed my garden use video case study, training teachers to build children's creation game support the practice of research, and to "bridge the four-step training, 3 d scaffolds" the practice of research model.The basic research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video case stud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game scaffolding.
【Keywords】Game bracket;Video case;study
一、视频案例研修与构建游戏支架概述
视频案例研修:幼儿体验每一个创生游戏,都会让教师产生研修与思考。在游戏中,教师在读懂幼儿的同时进行一次次的研“直”、研“谈”、研“思”、研“核”的研修历程,并试图“找到重点、汇聚难点、理清亮点、提炼要点”,从而“观察、分析、剥离、抽取、聚焦”,最后再次“回归”到幼儿的游戏。构建游戏支架:支架就像人的拐杖,可以帮助他走得更稳更快,也可以成为人的引领者,帮助他进入新的领域和新的思维。为此,我们追随幼儿,深入挖掘幼儿创生游戏中的价值,提供支“源”:源于材料和游戏本身的资源,支“员”:志愿者和支援者,支“远”:也就意味着通过各种形式的支架能让幼儿在游戏的道路上展翅高飞,以上三个不同维度的游戏支架,适宜和促进幼儿的游戏和发展。“一座桥梁”,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从源于幼儿游戏到回归幼儿游戏的教育模式。“四步研修”,一步:研“直”,也就是初步的感知视频,呈现显性的内容。第二步:需要教师相互讨论交流、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第三步:梳理最新的思路、深入探讨并评价和判断。第四步:提炼游戏中的核心经验和核心要素的价值取向。“三维支架”,通过视频案例研修,提炼了支“源”、支“员”、支“远”三个维度的支架。首先从环境氛围的维度,空间利用、材料投放、环境创设等,其次是按人际关系的维度,有教师、家长、同伴,最后是各种思维导图的维度,如符号表征、留白表征、情境表征、经验表征等,提升幼儿的游戏体验,实现幼儿真游戏理念。
二、四研:视频案例研修
研修是提升教师专业领域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我们采用视频案例回放,还原现场,反复体验当时的真实动态与微妙变化,为教师的精准观察做铺垫。
(一)研“直”
我们在视频研修的过程中,首先观看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感知人物的形象变化、体验视频中的情节、语言和动作,这是基础,也是整个视频观察的第一步。其次通过初步的观察找准视频案例中的重点研修内容,再进行简单框架的分析。
1.直观形象。把自己观察的幼儿游戏过程拍摄下来,然后居于旁观者的角度自我审视,分析幼儿的游戏活动,是一种对自身专业观察行为进行反思的好手段。一般教师观看视频中,对于直观形象的人事物会有直接反应,也就是说观看视频的第一反应,这是教师研修观察的本能。2.直觉感触。教师观察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独特的事件或冲突。观察、分析和化解这些事件或冲突,幼儿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触觉,幼儿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能用直觉搜集到相关的信息,感触到幼儿的本意、举动及设想。3.直言直语。“言语”无非就是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言谈举止,看似简单明确的观察方法,但是在众多游戏交流对话中,提取语言的重点,是需要一定技术含量的,幼儿有些言语没有实质性的交集,所以教师找准重点的言语是游戏观察分析的基础。
(二)研“谈”
研修进入第二步,相互的讨论交流。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分享式交流、小组式讨论、白描式记录等。听和说的过程中引发彼此的思维,产生智慧的洗礼,最终会聚焦到研修中的难点进行深入分析,并进行难点的一层层剥离,抽取有价值的研修。1.讨论交流。在观摩视频案例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交流,完善和深化游戏主题的意义建构。2.思维碰撞。让教师把深藏于内心的看法、思想、智慧展示和表达出来,由此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新见解。思维是在一次一次的交流碰撞中抽取精华的,有一定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经验和实践推理。
(三)研“思”
研修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是各种思想的整合、抽取、聚焦、运用于实践,这是研修的效益最大化,在视频案例研修中,我们主要是回放观察分析解读幼儿游戏视频,此思路需要每个环节紧紧相扣,思路梳理有一定的逻辑性和严谨性。1.梳理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从四面八方的研修路径中,梳理重要的思路,是一件重中之重的事情,也是研修亮点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指明研修方向的重要一环。2.探讨评判。探讨着眼于交换信息、共享经验,主要开展方式是就某一游戏案例进行深度会谈、专题讨论或辩论。对一些已经抽取的亮点观点再次深入探讨,为什么是亮点?为什么是有价值的亮点?
(四)研“核”
研修的终点也是再研修的起点,所以研修成果是为随后的研修服务。研“核”是研修中聚焦亮点后的总结和提炼,更是收获要点的源泉。1.核心经验。每次的要点提炼都要有领域的指向性,这样才可以更加正确地对比分析,聚焦核心经验,并将这些研修的核心经验回归幼儿游戏支持,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2.核心要素。教师研修从研修步骤、方法、技能、专业提升提取游戏的核心要素,为研修提炼经验,为幼儿提供支持。
三、三支:创生游戏支架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更是幼儿的生存方式。我们在幼儿创生游戏中提出三维支架,一个有利于幼儿游戏的支架,一个有利于幼儿学习的支架,一个有利于幼儿创新游戏、再生游戏、学习的支架。
(一)支“源”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要真正获得思维的飞跃,需要给儿童提供更多环境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机会。”所以对幼儿创生游戏的首要支架就源于环境、源于材料、源于空间资源等。1.空间场地。场地是儿童游戏的空间,我们将一些墙面、桌面、地面等资源合理利用和拓展,把空间场地转化成幼儿创生游戏的有利支架,支持和引导幼儿的创生游戏。2.材料投放。创生游戏离不开材料的投放,材料的数量多少、材料的类型差异、材料的结构层次都是影响幼儿创生游戏的根源。3.环境创设。促动幼儿创生游戏支架的环创要根据主题的变化而变化,但主题只是一根主线,各班如何创设、如何布置,由幼儿来决定的,所以环境创设的支架产生了班本环境和生本环境,这是由班级教师和幼儿的特质所产生的创生游戏支架。
(二)支“员”
陈鹤琴先生认为:要注重游戏教学的协调性、综合性。创生游戏支架的形成是离不开人际关系的,与幼儿最亲近的就是教师、家长、同伴,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使命。1.教师引导。教师的引导可以根据角色来变化。比如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亲切的问候,都将成为幼儿创生游戏中最渴望的支架,也是一个特殊的支架。2.家长陪伴。陈鹤琴认为:父母亲也应成为儿童的游戏伙伴,这样可以加深感情,便于父母了解儿童的性能、习惯、能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关心幼儿的生活,关注幼儿的发展,感知幼儿的成长。家长的陪伴更是幼儿成长道路上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了解幼儿无时无刻的变化,满足幼儿不同程度的需求。3.同伴共长。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孩子需要良好的伙伴来做他的伴侣,与他们交流相处获得友谊,消除孤独,活泼身心,这是成人所代替不了的。”因此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提供给幼儿更多主动参与生生互动的机会,这不仅有利于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更有利于交往能力的发展。
(1)混龄带领。幼儿园游戏形式多样化,从班级区域班级同伴,到室内联动游戏年段幼儿混龄,户外自主游戏全园幼儿混龄,这就是混龄游戏带领玩伴共同游戏,共同发展的优势,也是相互为不同层次同伴构建创生游戏支架的资源。(2)相互合作。合作是幼儿游戏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和能力,是彼此间提高游戏水平,促进同伴间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相互提升的過程,同时更有助于幼儿拓展游戏项目,形成创生游戏的合理支架。(3)能者带动。游戏同伴的选择是自主的,也是自由的,但更多的时候,幼儿喜欢与自己能力相当的同伴游戏,但是在某种领域上每个幼儿的能力肯定有一定的差异性,也许在游戏的时候,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会充当主要的角色,并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一起进行游戏。这样的游戏支架是源于同伴间的强者。
(三)支“远”
创生游戏支架除了一些外在的环境和人员的主导外,还有各种思维性的支持,可以是图文并茂形式,可以是各种游戏“思维导图”,可以是各种逻辑推理结构图,如符号表征、留白表征、情景表征、经验表征。都具备着创生游戏的支架功效。1.符号表征。符号是一位不说话的小老师,默默地发挥着它在进区方面的独特作用。符号代表一种记号或者代号,是一种象征性的标志,对于幼儿来说最简单最熟悉的符号就是常见的数字,用数字呈现是幼儿游戏支架的表征,再用符号表达,对常用的符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2.留白表征。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所以这种留白的设计并不是对于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留白的设计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自己的游戏创生和游戏探索获得留白处的内容。3.情境表征。教师将一些原有的视频案例中的画面镜头连续性地拍下打印出来或根据观察把幼儿在游戏中的动作肢体画成情景剧,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展示在游戏场区,构建幼儿在游戏时的支架,让幼儿通过画面理解画意,支持游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模式为教师观察、解读、指导等能力提供有力的保证,对幼儿游戏行为有更深的理解、更好的运用;让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合作、探究、快乐地成长;培养“智慧+专业”的阳光教师 ;塑造“健康+自主”的阳光儿童。
参考文献:
[1]陈漪. 巧借文本创生“支架”——六年级“学写人物对话”例谈[J].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8(05).
作者简介:胡英(1981-),女,汉族,杭州市萧山区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园教育。
(责编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