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介下高校对惠女编织腰带活态传承及传播利用探究

2021-03-08陈丽恋

武夷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活态腰带编织

陈丽恋

(黎明职业大学 图书馆,福建 泉州 362000)

新时代大环境的急剧变化,导致很多优秀传统文化经受着巨大的冲击,已经面临着消失的困境(如惠女①编织腰带),虽引起各界关注并对传统文化进行各种保护及传播的研究,但多数只停留在认知宣传表面,并没有实际性提出让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等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建议。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四大职能之一,高校的图书馆有传播知识和传承文明的责任,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以及国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1],新时代的高校理应带头做好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真实有效的保护、传承和传播,唤起各阶层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责任感。

当今新媒体已经成为传承、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而传统文化离开有效的传播也难成为涵养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软实力[2],因此本文站在新媒体角度,探讨地方高校怎样利用新的媒介形式和活态模式,对优秀技艺文化进行创新和利用,进一步传承、保护、传播惠女编织腰带,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用”起来,“走”出来。希望研究的观点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以及应用能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一、惠女编织腰带的概况

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是优秀民族文化的积淀和族群形象标识的重要展现。民族服饰技艺作为民族记忆和历史的重要见证,是当地特有的文化印记。惠安女聚居地地处福建泉州东南偏僻海隅,灿烂艳丽的服饰文化却因此得以较长久的保存。惠女编织腰带承载着民间传统文化,是反映民间腰带艺术的载体,既是一种手工技艺也是一种服饰文化。

(一)惠女腰带的历史概况(以小岞惠安女为例)

惠安的小岞半岛在20世纪70年代前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小岛,跟外界沟通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船只,船只行船近到广州、海南一带,远到台湾和东南亚等地区,进行海上劳作及贸易。因此小岞岛上当时使用的物品跟海上丝绸之路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物品是通过船只从这些地方交易而来的,惠安女腰带也跟这些物品一样,使用的材质也多是舶来品,有着独特的海丝文化背景。

小岞惠安女腰带有过多次的演变,因年代的关系而有不同的材质。老一辈述说先前主要是用麻绳或布条做成简易的“裤带”,后来使用绸巾裤带、银裤链和塑料线编织的腰带等。腰带先前主要作为裤带使用,是为了预防宽松裤子下滑,之后因为上衣逐渐缩短,腰间的装饰就十分突出,除了防滑还起装饰的作用,既做“腰带”又装饰“裤头”。银腰带作为惠安女身上独有的装饰为外界所认知,是小岞渔民“行船”从台湾、东南亚一带引进,大约出现于上世纪30年代,一直延用至今,代替之前也是行船带回的绸巾裤带。银腰带是那个年代富有人家才拥有并佩戴的奢侈品,普通人家佩戴的是精心用彩色塑料细线手工编织而成的“腰带”(自行编织或购买,绸巾裤带那时已被淘汰)。

(二)惠女编织腰带的特点

海洋自然环境高纯度的亮丽色彩,造就了惠安女在选择服饰穿戴、腰带编织用色上非常大胆,跟衣服的颜色形成强烈的对比。编织腰带所用的彩色塑料线比较实用耐用,有耐脏不易褪色的特点,而且色彩丰富、颜色艳丽,加之价格适宜,因此成为当时腰带首选的材料。心灵手巧的惠女爱美而且聪慧,塑料编织腰带可充分拓展了她们的表现空间,不断根据自身生活的特点加入了新的元素,编织成了各种美丽的图案,材质一直延用至今。

这些民间优秀编织技艺的发明者,从没接受过任何专业上的训练。然而,装饰艺术中的修饰、简化、配色、构图等手法,却在她们的编织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原始的美感,从中吸取到许多原本艺术的真谛。

(三)惠女编织腰带现状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互交融与碰撞,现如今惠女服饰已面临穿着断层危机,虽还有少量穿戴惠女服饰的惠安女,但随着经济的改善也选择佩戴银腰带;加上老工艺人的老去逝去等原因,这种用手工编织的彩色塑料线腰带和技艺,在慢慢被忽视而面临失传;特别是腰带文化记载的缺失,可能导致这种技艺和文化永久地消失。

许多濒临灭绝的地方优秀传统技艺文化,在政府部门和传承人、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虽然暂时挽回危局。但当下,还有很多不为外界所知的民间手工艺文化,如惠女编织腰带,它们保护、传承和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传统手工技艺被看作是中国非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妥善地传承和发扬这些传统技艺和文化,对地方文化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地方高校保护传承本土优秀文化

针对地方传统技艺文化(如惠女编织腰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职能部门,高校的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乃至社会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对这些技艺和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着不可推却的责任。非遗进校园是响应中央关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号召,高校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些即将断层甚至失传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传播开来,传承下去,并助推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一)地方高校保护传承本土优秀文化的意义

首先,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有大量优秀精神质素。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传承进校园,将本土优秀经典元素融入到校园的文化建设之中,可以提高校园文化底蕴,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和大学本身文化传承,使地方高校的人文底蕴与地方文化相得益彰,两者结合将会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再借助平台实现优秀本土文化的教育和推广,使其融入到生产生活中,助力地方文化的发展,可以说高校传承本土优秀文化有一举两得的作用。

其次,在国家提倡文化复兴的年代,大学生是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的主力军,高校承担着重要的培育责任。地方高校有责任让学生欣赏、了解、喜爱、传播地方的传统文化和技艺,并将地方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融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开拓新的途径[3],方便大学生直面接触地方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产生对地方文化的认可,有利于深化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并自觉担当起中华优秀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使命。

(二)地方高校保护传承本土优秀文化的优势

人力资源方面。地方应用型高校的设计专业一般都拥有一批“双师双能型”教师,他们既有较深厚的文化及艺术功底,又兼备现当代设计理念、设计思维,是大学生传承地方文化展示各方技能的领路人。[4]高校还拥有广阔的科研创新资源平台以及完善的产学研实训基地。

信息设备方面。高校处于信息前沿阵地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新媒体时代,迎来了数字化的机遇,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传统手工技艺的老艺人缺乏新媒体传承传播的手段和认知,技艺和文化无法实现该领域与新媒体技术的有效链接,“非遗”进校园,高校的资源设备可以为其提供支持。

图书馆资源方面。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和数字资源以及特色馆藏资源(已建设的地方文化资源库),具备图文数据优势,建有自己的网络系统,为传承地方优秀文化技艺提供了必要的载体,为文化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能实现了区域内的文献资源共享。除此图书馆还拥有三大宝贵的人力资源:一是图书管理类人才,二是专业技术类人才,三是教育、网络、传媒类人才。这三方资源是学校保护和传播优秀文化的中坚力量,运用先进的媒介设备以及现代科学的手段,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及传播起着关键性作用。

三、地方高校活态保护传承惠女编织腰带的做法

保护地方文化的精髓在于对其进行“活态传承”,高校以及高校图书馆不能只是遵循古老的保护传承方式,应当走出以“馆藏”“观赏”为主的单一保护形式,巧用各种方式,让可能断层消失的技艺文化“活态”传承下去,让古老的文化遗产与现代人的常态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更多的“未露脸”本土优秀文化“遗珠”焕发出生命力。以下是黎明职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对惠女编织腰带进行传承和保护的一些做法,希望对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能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一)腰带文化进校园,活态传承和创新

非遗的“活态”传承既是传承也是发扬。高校引进惠女腰带编织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不仅有助于编织腰带技艺和文化的传承传播,也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对地方优秀文化资源的建设。

1.腰带技艺文化授业展示

新一代的大学生,有必要了解我们本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我校的图书馆除了精心挑选相关书籍让读者了解本土这些优秀的文化外,还联系惠女腰带编织传承人入校园开展讲座,积极邀请专家、学者们来授课,现场进行示范传授编织技艺并与学生互动,或利用新媒体让读者了解腰带的技艺及文化;再有就是对实地拍摄的图片和收集的实物进行展示,让高校大学生零距离感受惠安女的文化和传统技艺,激发大学生对民间手工技艺的学习兴趣和民族文化自豪感,进一步可增进技能并拓宽自身的就业渠道。

2.创设图书馆馆属文化基地

图书馆不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舒适的读书环境,同时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文化活动空间,并在已积累的本土文化资源基础上创设本土文化基地,让有兴趣的学生实地感受腰带编织文化(也可以是其它本土文化,如本土特色服饰的穿戴)。腰带的编织可以作为一种手工和实践让他们感受惠安女的文化和传统技艺,这既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同时也在感受蕴藏着深厚的人文知识,活态感知和传承编织腰带的文化和技艺。这种手工技艺以动态、体验式的方式保护和传播,让日渐消失的民间技艺重新焕发活力,可以实现“非遗”向下一代的普及和传承。

3.编织腰带的活态借鉴与创新

我校的轻纺专业与社团合作共建,发挥导师和传承人的引领作用,充分挖掘学生的专业性及聪明才智,在传承和学习惠安女编织技艺精华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将腰带的技艺、图案、材质等与现代的服饰、装饰元素互为借鉴。可利用多媒体对编织技艺和图案进行设计和创新,并指导他们把惠女编织腰带的精湛技艺和精美图案运用到现在的服饰及工艺品上来。互相推进,相互创新,产生文化创意,为本地优秀文化的活态传承传播起引领推动作用。

4.利用新媒体技术活态创新

多媒体专业老师带领导师团学生,“活用”收集的资料并尊重历史本真,巧用复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让大众体验的惠女腰带的过往历史及编织技艺,包含历史、种类、编织示范等,利用新媒体客观呈现非遗的原生面貌,借助数字技术全面系统地记录编织腰带保护传承的方方面面,形成各类档案数据和文化产品。[5]五彩缤纷的编织腰带或精致漂亮的银腰带可衬托出惠女曼妙身姿,这些内容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为其具有视觉、听觉美感。网络技术真实再现是活态保护和传播地方文化的一种创新,从而达到活态保存和广泛传播的目的。

(二)建设惠女腰带资源库,储备文化资料

首先,进行多渠道收集。组织人员,一实地拜访腰带编织传承人及老一辈工艺人,现场采访,了解腰带的历史及现状,并录制腰带的编织技艺;二实地收集民间遗留下来的历年腰带及塑料编织腰带的样式,可进行拍照和录像,也可收集实物进行妥善保存和展示,这对优秀文化的宣传、新一代学生的本土文化教育以及物品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三和有关部门联系,寻找已有惠女腰带及编织技艺的资料,把过往的资料拍摄整理成册;四收集有关学校“走出去及迎进来”编织腰带活动拍摄的资料。

其次,进行资源库建设。惠安女居住于比较偏隅的泉州最东极,过往珍贵的物品和资料并没有刻意保存和收藏,更谈不上将腰带历史及腰带种类、技艺整理或编写成册。因此一方面需要专业人员通过各种渠道认真确认核对资料及年代的正确性;另一方面需要整理系列物品及资料,如实物展示的资料、腰带历史的资料、编织技艺录制的资料、材质款式的资料、影像载体“活用”展示的资料等等;在具备一定资料和借助新媒体的基础上,通过技术人员“运用文字、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它们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字化资源库”[6]。

四、新媒介环境下惠女编织腰带技艺文化的传播和利用

优秀文化入校园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保护层面,否则就会失去文化技艺活态传承的意义。新媒体为高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技艺提供了新的方式,新型传播媒介应用于文化传播,是对传统传播方式的全面突破,体现在多元化文化形式,为惠安女编织腰带技艺的文化传播、文化交融、文创产品提供了平台,让传统技艺和文化真正“活”起来。

(一)新媒介下编织腰带技艺文化的传播

1.新媒体传播腰带文化的优势

新媒体有丰富性、快速性和“活态”等特点,不但可以打破了时间交流方面的局限,还有随时随地接收、转载、评论网络信息的特点。无论是从信息的传播速度还是传播数量来讲,都是以往传统媒体无法超越的,可以实现对传统文化、手工艺类产品的持续动态传播,因此借助新媒体来传播优秀地方文化具有可行性和迫切性。例如早先文化的传播有地域、方式及范围的限制,人们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区域内感受到优秀文化(如惠女腰带的编织技艺)的魅力;加上过往惠女编织腰带的传承和传播只是用代代相传,或者师徒、近邻或小范围的手口技艺传授,根本不为外界所知,更谈不上传播因素。利用新媒体优势和特点进行传播,对惠女传统技艺文化和惠女精神有实际性的意义,对文化强国战略地落实也具有推动作用。

2.搭建服务平台拓展传播途径

高校的图书馆有长期进行文化储存和建设的经验,因此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物质条件和人力资源,努力建立专业化的自媒体平台。利用自媒体平台传播自己对地方优秀文化的理解,开辟专栏,立足地方、面向世界,利用现今发达的媒体进行自身的精心传播。通过开发微信、微博、网络直播、小视频等平台,结合图书馆已建立的惠女腰带编织资源库,以及学生的创意和视频,从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上都做到创新而不失精华。这样可积极推动编织技艺文化传播,推动惠女服饰和惠女编织腰带走进大众视野,使“养在深闺”的腰带技艺文化变得可触、可知、可感[5]。

(二)新媒介下编织腰带技艺文化的利用

随着新媒体的革新和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终端平台的加入有助于传统技艺文化与当前艺术文化市场的融合[2],有利于传统文化冲出瓶颈,成就新的产业链。

1.资源传播助推文化发展

全球化时代,新媒体为编织腰带活态传承传播提供了新的受众。新媒体信息传播带来全球互联,通过信息技术将全球文化交叉融合于一起,实现全面的互联互享。高校图书馆可将数字化后的地方文化资源并入校园网,跟其它相关部门、高校合作,借助校园以及相关部门搭建的公共服务平台,综合运用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类载体,深化数字资源共建共享。通过互联网空间,融通新媒体资源,使本土腰带文化走出去,加强中华文化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和国际传播。在传播过程中突破区域、等级与国界等限制,助推新媒体时代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从而达到广泛传播的目的。实施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增强文化自信。

2.携手共建文旅融合基地

成立地方高校优秀文化传承和保护机构中心,聘请传承人当导师,携手地方政府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共同建设“非遗”校园实践基地。利用新媒体宣传,推动休闲生活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产学研游”线路。充分利用惠女独特的腰带编织技艺和文化资源,可让外地的游客动手体验惠女腰带的编织技艺,在文化旅游中感知当地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产、学、研、游符合现代人对传统休闲文化的需求,基地创设使游人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纽带,可以帮忙促进和助推本地特色旅游的发展,也为高校自身学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3.产研融合打造地方品牌

加强政策引导支持,优化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方式,加大产教结合优秀成果开发的扶持力度,对优秀文化创新产品进行实际应用和推广。可利用我校服装、旅游专业优势,让专业教师与民间艺人共同研究,通过现代的表现形式将传统文化中的特色元素进行整合,结合时代需求,创新整合出全新的视觉形象[7],形成文化创意。并通过开发设计提高文创产品的经济附加值,推动编织技艺文化传播,形成惠女文化品牌。活态传承不仅在传承方式上需要“活态展示”,创意成果的推行也应当积极采取“活”的机制,这不单需要平台的搭建和项目的实施,更需要多方管理层以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配合。[8]

五、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技艺和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保护和珍惜这些“传家宝”,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保护中华传统技艺和文化的精髓在于“活态传承”,而“活态传承”不仅是面向传统的挖掘整理,更是面向未来的文化构建。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全方位的保护与抢救,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的开发、管理与创新[9],对传统文化技艺的保护来说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手段。如果懂得利用新媒体,弘扬传统技艺、传承地方文化将不再困难,会养成人人参与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良好风气,让更多的传统技艺和文化焕发出生命力,实现中华优秀地方文化在海内外更广泛地传播。间接助推地方的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为传统技艺和文化的创新与利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① 文中的“惠女”都特此“惠安女”。

猜你喜欢

活态腰带编织
活态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意义
体验编织的乐趣
我帮妈妈系腰带
竹自清高,编织美好
在“活态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
场域视野下彝族《指路经》的“活态”解读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活态文化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世界上最贵的腰带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