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道德模范选树与爱国主义价值建构

2021-03-08张响娜

武夷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选树模范爱国

张响娜

(上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44)

中华民族素有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和伟大精神,也有尊崇榜样的深厚情感和历史美德。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产生国家以来,爱国就被视为公民必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爱国主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1]对于中华儿女而言,爱国主义更是凝结于民族血脉之中,是鼓舞人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竭动力。同时,爱国主义价值观也是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体系中具有历史性、稳定性、广泛性的道德要求。纵观爱国主义价值发展脉络,新时代爱国理念已经由光荣传统演化为当代义务,在其赓续传承,推陈出新的过程中,道德模范不仅为弘扬爱国主义价值提供了鲜活素材和生动示范,更为培育具体报国实践指明方向和营造氛围。因此,揭示两者的相互关联,重新解读道德模范选树和爱国主义价值建构的新时代意蕴,探寻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示范引领爱国实践的现实路径,对于培育和践行爱国主义价值观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树立道德模范是构建爱国主义价值的必要选择

“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道德模范遴选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接见全国道德模范,并提出“要引导人们向道德模范学习,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2]。爱国是对道德模范所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上升为公民责任的法律义务。《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发挥先进模范的引领示范作用。[3]道德模范脱胎于先进的爱国实践之中,肩负着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价值的重要责任。

1.道德模范是爱国主义传统美德的代表者

新时代爱国主义价值的形成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壤中,是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现实关照。早在原始社会,我国已经出现了带有神话色彩的道德模范雏形,形成了以血缘亲属为纽带的部落、氏族等,并意图通过歌颂模范唤醒民众的身份认同、集体意识、国家情怀。而后,在奴隶社会,出现了以“周礼”为核心价值的道德规范和以帝王为原型的道德典范,其实质在于巩固“家天下”的爱国意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爱国理念在封建社会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继承了儒家忠孝观念,与忠君、孝悌、仁爱、信义思想紧密相连。历史上,不断涌现出的贤者、君子、义士等理想人物用自身言行诠释了爱国传统道德的内核,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爱国情怀增添了丰富素材和英雄底色。

2.道德模范是爱国主义政治工作的承担者

中国共产党作为爱国主义价值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在不同历史时期都非常重视运用榜样示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了多种类型的道德模范,并充分发挥模范党员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弘扬爱国主义价值。例如,在革命时期,刘胡兰、邱少云、张思德等革命先烈不惧牺牲、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雷锋、焦裕禄等道德模范的无私奉献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道德模范引领的工匠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奥运精神等,都是对爱国主义最真实质朴的回应和生动传神的描绘。道德模范们的鲜活事迹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的重要政治资源”[4],其崇高爱国精神极大激励和凝聚人民群众,推动爱国主义价值深入人心。

3.道德模范是爱国主义生动实践的演绎者

普通意义上的爱国主义价值是一种精神范畴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感情,属于无形之物,需要以有形事物为载体,从而转化为物质力量。道德模范的具体实践就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帮助爱国主义价值实现由虚到实的转换。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强调实践活动对于人本质的塑造,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道德模范的形成和发展立足于社会实践,并且在长期的实践中锤炼品德,确立社会关系,养成优良习惯。从实践前提出发,道德模范的光辉事迹生动形象地阐释了爱国主义价值理念的表达方式,即通过具体行为展示,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促进人们形成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信心。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价值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在中华民族的道德追求和政治文明当中,通过道德模范的爱国实践传达出对国家公民最基本和最为深厚的道德要求。选树爱国道德模范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爱国核心价值的必要选择和实践抓手。

二、新时代爱国主义价值与道德模范选树标准的重新审视

传统爱国主义在维护社会稳定,维系民族团结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不可避免地存在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狭隘的封建迷信观念和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因此,正确对待传统爱国观的态度是辩证继承和科学扬弃。应当明确不同时代以及不同社会的爱国主义各不相同,个人或集体的爱国主义表现可以因时因地因势而变。《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突出强调了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爱党以及爱人民的密切联系,指出“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6]。另外,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社会现实性观点,道德模范作为社会关系中具体的人,具有现实性和历史性,受一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制约。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认为,道德模范是“历史上或现实中比较完备地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理想”[7]。因此,要深刻理解爱国主义在新时代的新内涵,需把握爱国主义价值和道德模范与时俱进的特质。

第一,爱国主义与个人发展结合,突出道德模范选树的真实性。由于主权国家是赋予公民身份的前提条件,爱国成为了每一位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新时代爱国主义不仅对公民提出了承担道德义务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更是与每一位社会成员的个人发展目标紧密相连,只有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和发展,国家的前途才会更加明朗。马克思曾设想,未来社会“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因此,人们应当将爱国精神融合于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提高道德素养,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道德模范选树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的爱国主义道德教化活动。发挥道德模范连接理想道德和社会现实的功能,能够引导其他社会成员认识到如何理性爱国。以个人发展为前提的爱国主义,应当认识到道德模范作为人而存在的有限性,避免为吸引眼球而制造、夸大、神化榜样形象。只有结合现实情况,遵循实事求是原则,还原道德模范真实可靠、可亲可敬的质朴形象,才能发挥其符合人性、贴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得模范事迹成为人们学习效仿的生动教材。

第二,爱国主义与民族利益结合,突出道德模范选树的群众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必然代表着某一阶级或社会集体的利益,指导这一阶级或者集团的行动。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实质在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核心利益,对内统一思想意识,凝聚社会力量,塑造理想人格;对外界定民族身份,彰显国际地位。在我国,“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8]这也意味着,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以大局为重。在维护国家、民族、集体和他人利益方面,道德模范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以整体利益为基础,发扬奉献精神。因此,在道德模范选树上应遵循源于群众,利于群众,坚持群众原则。爱国主义价值的推行和提升离不开人民群众积极、主动、有效参与。只有从群众中产生的道德模范才能产生广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才能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从而促使爱国主义价值始终饱有强大生命力。

第三,爱国主义与时代使命结合,突出道德模范选树的先进性。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进步,呈现出不同社会现象和表现形态。爱国主义价值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等因素综合决定,随着时代变化不断完善。换言之,当前的爱国主义价值在实践中拓展和丰富其创新性和适应性,以满足社会对民族自信、道德文化和价值尺度的呼吁。毛泽东曾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来决定。”[9]爱国不仅是人民的选择和时代的要求,同样也蕴含着人们对道德模范的期待。道德模范作为道德的具体化人格表现和爱国行为的载体,同样随着道德的发展变化而完善升华。道德模范的选拔标准也应当与时俱进,从纯粹集体主义和利他主义语境下的榜样精神到合理扬弃舍己救人、毫不利己、因公废私道德品质,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的道德模范更能凸显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先进性。

第四,爱国主义与健全心态结合,突出道德模范选树的科学性。健全的国民心态是指自信、包容、理性的中国智慧。一方面,只有人们拥有强烈的民族自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强精神,才能对国家发展现状和民族整体形象产生积极认同,主动参与社会建设。另一方面,应当防范过于强烈的民族情怀滋生的民粹主义思想,避免非理性情绪和行为的泛滥,区分民粹主义和爱国主义,树立大国视野和格局,理性判断能力以及开放、包容、和平心态。例如,在道德模范选树上,要增强道德模范的科学性,不断完善生成和培育道德模范的机制,向科学化和法制化靠拢。在宽泛、模糊、落后的评选机制下,道德模范的甄选缺乏公正透明、科学有序、全面客观的内在保障,容易滋生主观臆断、人为认定、长官意志、无序零散等现象,影响人们对道德模范的尊敬和认同,严重制约道德模范在爱国主义层面的示范功能。因此,需要不断完善道德模范的生成培育机制,确保透明公开的生成路径,规范道德模范在爱国主义层面的价值导向。

三、选树道德模范引领爱国主义价值培育和践行的现实路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完善和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多元化文明和功利化价值观的冲击导致部分社会成员的主流价值信念动摇,盲目崇拜西方文化,漠视甚至抹黑道德模范现象频发。因此,加强爱国主义价值教育,提升道德建设,重塑道德模范形象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任务。

1.塑造多样化道德模范,强化爱国价值认知

认知是个体把握客观世界的前提条件,强化爱国主义认知是指人们在原有道德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感觉器官接收、加工、储存道德模范产生的信息,并辩证处理信息,最终获得新的道德知识的过程。为实现道德模范示范推动人们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认识,需要塑造符合大众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的爱国道德模范形象,让人们对爱国主义价值和爱国道德模范产生充分认识。第一,是指选树多层面的爱国道德模范。为贴合当前社会的多层次利益需求,爱国道德模范的选树也应由浅层次向深层次递进,实现全面覆盖。在道德模范选拔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模范人物的纵深化发展,也应拓宽道德模范的覆盖层次。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难度的对象,让更多人有更充足的选择空间。第二,是指选树多类型的爱国道德模范。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可知,当前的爱国主义具有丰富的内涵,爱国情感的表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方式。“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成为追求不同价值目标、践行不同行为准则的道德标杆。”[10]因此,选树的道德模范类型应避免原始单一、千篇一律。反之,应充分挖掘爱国道德模范自身优势,充分彰显各自的特点和个性,帮助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富于创造性地进行爱国实践,实现人们对道德模范的认知从传统一元走向现代多元的发展图景。第三,是指选树多行业的道德模范,不同行业的道德模范肩负着不同的职责。只有以多行业为出发点,选树在各自领域表现突出的爱国道德模范,才能为广大人民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坐标,增强人们对爱国主义价值的清晰认识。

2.创新多元化宣传平台,深化爱国价值认同

情感认同是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对爱国道德模范言行做出肯定或喜爱偏好的情绪体验和内心感受,是接纳和效仿道德模范的关键心理铺垫。深化人们对爱国道德模范的情感认同,需要创新多元化宣传平台,促进道德模范信息的即时交互和融合共享。第一,主动借助新媒体力量,实现双向传播。在传统媒体时代,爱国道德模范事迹传播多以自上而下单向度的灌输模式为主,官方发布的报刊、杂志、广播等媒介是人民群众了解国家层面道德模范的唯一途径。通过官方发布了解爱国道德模范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但是,单一且单向的信息传播路径容易造成受众的参与积极程度低下,信息获取不及时等问题,与道德模范产生强烈疏离感。促进人们在情感层面接纳道德模范,可以运用新媒体的发展,扩大信息交汇渠道和传输速度,通过新兴平台为人们直接获取爱国道德模范信息提供快速、便捷的方式。从而实现道德模范事迹双向传播,扩大信息覆盖,缩小道德模范与民众的距离。第二,提升推广方式多样化和针对性,提高推广效率。双向传播途径和新兴媒体为推广道德模范提供了快速便捷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升人们对道德模范的认同还应增强宣传的多样性,扩宽和完善推广方式,对不同群体进行有区别性和针对性的推广宣传。例如,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对青少年群体的吸引力,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话题等网络平台上进行道德模范精神和事迹的弘扬传播;对党员群体则是开展党课教育和党支部会议等形式帮助人们更深刻地了解道德模范;对文艺爱好者群体则可以将道德模范事迹融合于文艺作品中,与人民群众以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见面。

3.健全合理化优抚规制,保障爱国价值践行

选树道德模范的最终目的在于推动社会成员进行爱国主义价值实践,由知到行转化的进行和完成是道德模范选树逐渐成功成熟的标志。反观当前道德模范示范现状,人们对全国道德模范的学习效仿较多停留在口头上和脑海里,而没有从具体的“行”中表现出来。社会成员们虽然会被道德模范的高尚精神感动,但是没能把感动化为付诸行动的动力,更没有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传承道德模范德行,形成了知行脱节、有知无行等不良现状。推动爱国主义价值由知到行的关键环节在于建立健全合理化优抚规制,通过物质奖赏和权益保障,化爱国主义成为看得见的力量。第一,要建立相应的法律保障制度。爱国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义务,如果增加法律制度对爱国道德模范基本利益的保障,能解决众多因出于道德付出带来的后顾之忧,增强人们对学习效仿道德模范的积极性和安全感,将道德模范爱国精神发扬光大。第二,要建立健全合理的奖励制度。合理的奖励制度能够引领扬善去恶的道德氛围,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当前社会中肯定爱国行为的标准。落实完善奖励制度,将尊重和关爱爱国道德模范体现于具体可见的荣誉和物质奖励,可以长效地鼓舞、吸引社会大众尝试爱国行为。

猜你喜欢

选树模范爱国
首发集团工会启动第四届“首发工匠”选树工作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做好劳模选树 激发奋斗力量——工会组织选树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经验谈
从平江起义走来的模范红十二团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选树先进典型的实践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模范邨
——给祖母
模范护工
以企业文化形象大使选树推动矿山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