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创新研究

2021-03-08贾志刚

文化学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书籍背景图书馆

贾志刚

高校建设是我国人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作为各种信息资源的汇聚地,能够让学生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应当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应当结合大数据技术的思维和背景,开拓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思路,进一步创新发展。

一、图书馆文化

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的灵魂,更是高校图书馆在建设与发展中最应当重视的部分,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主要依靠的是文化的力量。提到文化建设,首先应当从“文化”入手,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内涵。首先,“文化”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古往今来的无数先贤和学者都曾试图为“文化”下达一个精准的定义,但是至今仍然没有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一个公认的准确的定义。我们可以笼统地认为,“文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的存在基于人类长期以来创造形成的积淀和创造。确切地说,“文化”是一种可以传承的意识形态,它的存在是基于物质,其发展又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它是能够传达人们的意识理念,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风土人情、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被普遍认可的且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将“文化”的概念结合图书馆建设来看,就形成了图书馆文化。所谓的“图书馆文化”其实指的就是图书馆的经营人与图书馆的使用人(读者、借阅者)之间因图书馆而产生的关系连接,其中包括长期积淀的管理理念、服务思想、建设智慧、情感与价值观等等,这是一种典型的组织文化,经营人与使用人都必须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形成对图书馆的建设、创造、参与、认同、遵守,这是一种文化形态的高度概括,目的都是在于完善图书馆建设,打造更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读者使用感知的图书馆,这也是图书馆建设的根本价值所在。

二、大数据环境对高校图书馆造成的冲击

大数据环境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高校师生对于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环境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也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一)大数据环境的形成

大数据环境,指的是在大数据分析技术日益成熟的条件背景下,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甚至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都受到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影响,从而形成的整个社会发展大环境,以此为背景,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1]。

通过大数据分析管理,能够达到积极主动地摸清规律、预测风险、降低或避免欺诈、评估市场发展动向、提供个性化服务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客户满意度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大数据环境对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造成的影响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师生文化建设的基础,应当紧跟时代的脚步,在高校建设中起到积极地作用,凸显“知识就是力量”的文化理念,高校图书馆对于教学和科研的深入进行有着深远的意义。但是就当今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现状来看,仍然在物质文化(如资金投入、藏书数量等)和精神文化(如使用体验、服务理念、氛围营造等)建设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导致高校图书馆在功能发展上缺乏系统性的长远规划,校园文化建设排头兵的作用难以凸显。此外,在大数据背景下,校园图书馆的传统式管理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信息的爆棚,对高校图书馆的存在价值提出疑问

大数据分析诞生于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基于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电脑、平板、手机,这些电子设备与互联网结合,无疑极大限度地丰富了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来源,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了解到新鲜有趣的资讯,也可以飞速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来了解一本书的大概内容,人们对于知识和资讯的获取变得越来越容易,已经极少有人愿意用大把的时间去泡在图书馆里钻研一本书,了解一个作者。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将精力放在网络上,通过微信、微博、贴吧、论坛等途径获得他们想要的资讯。有人对高校图书馆的存在价值提出了疑问,他们甚至认为高校图书馆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但实际上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到,虽然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尚不能完全替代,比如一些专业书籍和系统全面的书籍内容,这些都是互联网所不能企及的。当然也不可否认,在大数据迅猛发展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实用性确实有待提高,与借阅者的黏合度有待加深。

2.大数据背景下,传统高校文化建设有待重新布局

在大数据背景下,学生对于网络技术的依赖日益增强,而从总体来看,高校图书馆受到历史条件、物质条件、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限制和影响,大部分仍然缺乏多媒体、现代化的设施设备,管理人员对于现代化设备的应用水平也尚欠缺。这就导致了多数学生对高校图书馆的印象停留在老旧、古板、发展滞后的印象层面,认为高校图书馆除了书还是书,毫无新意可言,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与发展也因此遭到限制。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高校图书馆的物质文化建设亟待重新洗牌,除了基本的书籍收藏和更迭之外,还应当注重多媒体设施设备的引进与配套,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也需要尽快提升,传统高校文化建设有待重新布局和慎重思考。

3.大数据背景下,传统高校文化建设已不满足日益变化的读者需求

大数据背景下,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阅读习惯,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于阅读环境和阅读感受的认知,比如说: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下,人们认为图书馆只要能够保持安静的读书环境,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想要的书籍就可以了。但是在大数据背景下,人们更多的要求图书馆有心旷神怡的读书环境,在寻找书籍时要方便快捷,在自己不知道读什么书籍的时候能有人向自己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目,并分享读书的体会等等。这些都是大数据背景下,人们对于阅读提出的新要求,也正是现代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中缺乏的部分,这就对传统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能否满足这些要求,也成为了高校图书馆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三、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之创新策略

基于对大数据及大数据技术的了解和分析,只要能够运用好大数据分析,就能明确掌握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各项数据,主动发现和掌握本校图书馆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地寻找解决的途径。另外,通过对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广大师生对于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需求和希望,并以此为突破口,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存在价值,进一步做好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

(一)依赖大数据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大数据背景下,数据挖掘技术日益成熟,高校图书馆想要在文化建设方面脱颖而出,不单单要依赖环境建设、藏书优势和服务态度,基于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的各类大数据,本身就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一笔财富。拿书籍管理分析的大数据分析来看,当今市场上发行的各类书籍资料种类繁多,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对于师生而言,辨别书籍的优质与否存在着极大的困难,很可能花费了不少的费用,买到的却是不合心意的资料。高校图书馆如果能够利用好书籍资源的大数据分析,从书籍的作者、出版年限、翻印次数、出版社规模、市场售卖量、学科范围等诸多方面进行对比筛选,就能购进更优质、更权威、更合理的书籍[2]。

(二)以大数据收集为突破口,变被动为主动

以往,在高校图书馆与师生之间的关系定位中,高校图书馆总是处于被动地位,不了解师生的需求,不清楚图书馆存在的不足,只能通过揣摩来开展图书馆文化建设。在大数据背景下,完全可以改变这种被动地位,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去了解和掌握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例如: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师生的借阅习惯、需求满足情况、到图书馆的时间、喜好的图书类型等内容进行调查,统一收回后,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比筛选出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背景的师生对于图书馆藏书的需求和借阅习惯,从不同的维度来思考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中的缺失,并针对性地主动弥补,这样就能变被动为主动,使得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日趋完善。

(三)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科技含量

高校图书馆长期以来给人以死板的印象,源自于其科技含量的低下,当然这受制于资金投入的比例和规划。大数据背景下,铺天盖地的数据随之而来的是日新月异的技术,各种网络技术层出不穷,辅助的科学工具也是推陈出新。从高校图书馆的长远发展来看,必然要与时代接轨,与科技接轨,这样才能满足时刻站在时代前沿,眼光超前、思维超前、意识超前的高校学生群体的需求。合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带来的科技成果,就能使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更加顺畅,提高整个图书馆的科技含量,也方便学生的借阅体验。例如:以往当学生想要借阅某一类的图书时,需要借助书架分类的指引,如果书籍出现已被借阅或被借阅的书籍刚刚归还,这样类似的情况时,管理员如果没有及时整理,就会导致学生借阅时存在障碍,耗时费力,效率低下。现在,我们可以依赖电脑存储的信息,轻松记录书籍的基本信息和存放位置,每一条借阅信息都会及时地被更新,做到实时更新、快速准确,既节省了人力,又提高了效率,也优化了学生的借阅体验。同时,利用大数据的筛查和分类,可以根据学生的借阅喜好和习惯,为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图书,既提高了新书的推广率,又丰富了学生的借阅选择。真正意义上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时代感和科技感。

四、结语

大数据环境下,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既是机遇同时也充满了挑战,高校图书馆还应当正视自身的发展局限,拓展眼光,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文化手段,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建设能力,创新文化建设手段,实现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新发展。

猜你喜欢

书籍背景图书馆
鲁迅与“书籍代购”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识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
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