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振兴路径探究
——以长治市振兴村为例
2021-03-08庞丽铷
孟 倩 庞丽铷
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党中央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二十字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村产业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人才振兴及乡村组织振兴”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1]。而作为其中一个方面的乡村文化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能够有效解决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产业振兴等方面中村民主体意识觉醒、提升村民综合素质等问题。然而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乡村文化自身的缺陷,乡村文化日渐式微,乡村文化振兴迫在眉睫。因此,乡村文化振兴不仅要关注其文化层面的发展,还应与经济、文明、生态、社会等层面相互联系,遵循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总要求,统筹推进乡村文化的全面振兴,以此来维护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满足农民美好生活的愿望,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一、打造乡村文旅产业链,将乡村产业兴旺放在首位
(一)定位乡村文化,培育乡村文旅产业
首先,将区域文化与乡村旅游业结合,将现代消费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将乡村文化的乡村休闲体验与乡村旅游业结合起来。以振兴雄山欢乐谷、振兴民俗文化村、振兴农业博览园三个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打造了北方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胜地,用现代消费文化方式提高乡村旅游业的吸引力。其次,举办乡村民俗节日文化活动,将乡村地区的节日与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振兴村共计开展过八届“根祖文化节”,每年定期举办“长治振兴重阳文化旅游节”,成为了振兴村的节庆品牌和当地的乡村旅游业的支柱。最后,乡村旅游是由具有特色的乡村建筑带动的,通过整合地区建筑和居住文化经验,打造特色乡村文化旅游产品。振兴村秉持着开发中保护、传承中超越的原则,以古建院落和新建民居为主体建设赋有当地特色的民俗酒店,形成具有振兴村特点的文化旅游产品[2]。
(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文旅产业创新升级
首先要推动农林牧副渔业的融合,发展多类型融合产业,带动产业优化升级。通过统合农业、旅游、教育、康养、文化,推动和提高创造性农业和功能性农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振兴村按照农业参观、农务体验、采摘蔬果、农艺展览等不同功能,分别建设六处特色化农庄、三处规模化种植基地,以及三处农艺博览园,采取公司+农业+农户的形式,统一规划、分片承包、自主经营,提高了乡村文化旅游业的品质。其次,整合乡村土地资源,把乡村产业融合与城乡规划、土地资源使用总体规划进行有效衔接,振兴村通过对乡村宅基地、土地整治等方式实现有效整合土地资源,明确乡村产业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成立了长治县振兴鑫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共流转土地6331亩,推动经济作物种植。中药材种植、核桃经济林、油葵种植初具规模,打造出全国农业绿色产品示范基地。最后,产业融合促进建设田园综合体,振兴村因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伴有振兴集团这一既自筹资金投入大又有持续投入能力的开发主体的条件,联合郜则掌村、向阳村等村庄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秉持以“特”为先、以“文”为魂、以“旅”为径的纲要,以农业资源为核心,将文化资源、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转化为经济优势,转型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与农业文化旅游相结合的绿色田园综合体的道路。
二、创建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一)传承优秀乡村传统文化,弘扬文明乡风
首先,继承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将天人合一、克己复礼、忠义孝悌、善恶曲直、礼义廉耻等传统道德规范融入进乡村文化。振兴村继承了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良好风气,形成了和谐的氛围。其次,秉持革故鼎新的态度,融入时代精神,以现代社会的理性主义原则和时代价值标准为准则,摒弃传统乡村文化中的愚忠愚孝、保守封建、重男轻女等不良习俗。振兴村在继承和弘扬乡村传统文化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孝德文化。村里还修了孝廉公园,公园里有24孝雕塑,雕塑下方有24孝的故事,村民经常能受到“孝”文化的熏陶。此外,历年隆重过重阳节,定期举行各种各样具有特色的活动,进行孝德星的选择,经过推荐、选择等一系列流程,评选出“好儿媳”“好公婆”“十佳孝星”“孝行典范”等典型,并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振兴村成功将乡村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充溢在村民的生活中,形成文明、和谐的良好乡风,增强文化信心,迈出促进乡村文明建设新的一步。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文明乡风之中,增强乡村凝聚力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乡村日常生产生活相结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乡村文明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背景的。中国是基于地域文化的社会,乡村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与每一个中国人的习惯和生活方式都有联系。振兴村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的“倡导新时代文明风尚,杜绝一切不文明行为,严禁乱扔垃圾、高空抛物、私搭乱建、非法侵占、强拿索要等行为”“村落委员会有权管理和停止私人电线私拉现象,个人改变管道,浪费水资源”“邻居相互尊重和友爱”,这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国家价值与日常生产和生活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家庭风格、民俗、乡村风格相结合。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成为乡村文明建设的支柱。振兴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化和价值形式综合起来,走绿色变革和发展道路。在振兴家训的“尽孝祖国,尽忠报国,尽情交友,尽职创业”“以德交友,以友为邻,诚信为上,帮困扶贫”“子孝父慈,母慈媳敬。兄友弟恭,妇温夫爱,睦邻亲友,家道始兴”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村民要学法、知法、守法,争做合格公民,维护法律尊严”“手持正义,肩挑道义”“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两袖清风,浩气长存”[3]等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融入到日常生产生活中去,潜移默化地培育文明乡风。
三、加强乡村治理,锻造乡村文化振兴基石
(一)培育和弘扬新乡贤文化,激发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在文化建设方面,首先需要发挥新乡贤文化的治理功能,发挥乡贤群体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头羊”作用,积极打造新乡贤回归机制,同时挖掘和培育本土人才。振兴村成立了太行乡村振兴人才学院,并且和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吸引了大量的乡村知识分子和文化能人,同时还培训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其次,在制度方面,发挥乡贤群体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培育发展协同治理机构,增强农民群体的参与感,乡村党员处于农民群众中的乡村精英的地位,做好表率作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其他农民。振兴村党支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施党员管理积分制、六制一体等管理制度。六制一体指的是村干部坐班制、村级例会制、例会排名制、末位约谈制、工作督查制、年终奖惩制六种制度,确保了党员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正规化、长效化。创办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促进了村民参与决策,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改善了村落级别的治理机制,提高振兴村村民自治水平,确保振兴村村民可以便捷地使用自己的民主权利。
(二)建立“多元合作模式”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为了确保乡村自治的长期有效性,必须建立合理的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理想化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然是“以政府主导、农民需求为核心、企业及第三组织参与”的多元参与合作模式[4]。一方面,作为地方公共文化服务制度的领导者和创立者,政府必须占有主导地位。其主要责任是制定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主要政策,制定保护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系统正常运营的制度,监督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投资、生产、供应;还要成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投资主体,而在振兴村,振兴集团的投资主体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另一方面,乡村公共文化产品存在着农民的文化需求表达不清,只管“送”不管“种”的困境,这时候第三部门和企业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生产供给中就承担起了独一无二的重要角色。它是政府和市场以外的社会力量,是对政府和市场的补助和平衡。它提供了一种公共文化产品,可以及时适应农民的多样化和变化需求,迅速满足农民的多种文化需求。因此,振兴村确立了多文化资本投资机制,加强了乡村文化设施的建设,推动了乡村治理形成和谐氛围。
四、有序促进乡村生态宜居,创建生态宜居型的文明乡村
(一)推广农耕文化,建设生态宜居的物质环境
为了推进农耕文化,必须激活农耕文化丰富的物质遗产,开拓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振兴村不仅充分继承了农耕文化中的精耕细作传统,既种植基础的粮食作物又种植经济作物,如金银花、油葵、油牡丹、核桃、中药材等,还保护并恢复古建筑,槐荫寺在旧址重建,新修建了3座茅草小屋,新建成具有新活力的振兴坛和振兴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振兴村历史悠久,农耕文明影响深远,民俗活动特色鲜明,有农忙时节的家庭民俗活动和农闲时节的群体民俗活动,用来勉励农事、祈求丰收、祭祀土地、庆贺寿诞等,如祭祀活动、丰收庆祝、根祖文化、孝道文化等延传至今。另一方面,为了推进农耕文化,必须培养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学文化概念,提高村民的文化自信和生态意识。而振兴村的田园型休闲度假旅游体系是以生态培育为基础,以现代农业为主导,以休闲观光为主线,以避暑康养为特色,实现了乡村文化旅游业的循环利用与生态发展的绿色转型。
(二)传承乡村伦理文化,煅造生态宜居的精神家园
打造生态宜居的乡土社会,不仅要做到传承农耕文化,保障村民有良好环境,还应当打造精神上的绿色家园。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相对封闭的乡土社会逐渐打开,城乡差距过大也引发了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观念的滋生,加之传统的乡村伦理文化中的小农思想和家长制等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乡村伦理文化正在逐渐衰退,失去了村民在精神上的价值认同。为打造村民们生态宜居的精神家园,应复兴乡村伦理文化。一方面,传承优秀的乡村伦理文化,要将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价值理念相结合,既要传承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也要弘扬现代社会井然有序的生活理想;既要主张仁爱民本,也要鼓励遵纪守法。为弘扬优秀的伦理文化,振兴村将四条街九条路分别以仁、义、礼、智、信、贤、德、文、明这些优秀乡村伦理文化精髓加崇字打头命名,叫作崇仁路、崇义路、崇礼路、崇智路、崇信路、崇贤路、崇德路、崇文路、崇明路,打造村民纯净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要给传统的乡村伦理文化注入时代内涵,将城市的科学理性、政治理性融入乡村伦理文化之中,用先进的规章制度抑制不良观念的滋长。振兴村创建了特有的一约四会,即“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章程、禁毒会、道德评议会”[5],用规章制度打造生态宜居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