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

2021-03-08李丹太原理工大学山西晋中030600

文化产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中华中华民族

李丹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 晋中 030600

习总书记指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归根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也是最长久的自信。文化自信说到底就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肯定和坚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自中华民族绵延了五千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新时代文化自信主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把握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深层逻辑,有助于我们更深一步了解新时代文化自信。

一、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指的是人们进行的一切精神活动以及靠自身劳力所创造的文化产品。物质经济对于人类来说是最根本的一面,政治表现了经济的发展状况,文化反映的是那个时间段之内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发展状况。而关于文化自信的概念,当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是学者云杉在《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提出的文化自信的概念,即:“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1]。

在新时代,我们认为文化自信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首先是对中华优秀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中华优秀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我们有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我们应该对我们的中华文化有充足的信心并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立场。其次,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彰显出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精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繁荣和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进而促进全世界共同发展。

二、历史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四大文明发展过程中,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都出现了断层,而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在中华文化五千年的积累过程中,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境界;从“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本思想和家国情怀……这些文化积淀让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保持自己的本心,保留自己的底色,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如今它在我们继续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继续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结合时代的特点,让它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2]。

若想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首先全民要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著作,了解其中的思想魅力和精神实质,进而深刻体会习总书记所说的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话的精髓。高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多样的方法来让他们更容易接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注重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部分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华民族遭受摧残的时候,正是千万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最终实现了民族解放。除了爱国主义,还有勤劳勇敢、为民奉献、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等等中华民族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因为它们是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实践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主要指中国共产党所领导人民群众走过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活动,文化自信便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来。在革命中毛泽东指出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而非学习苏联的城市包围农村的方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第一次结合。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了要进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此中国打开国门搞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整个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各个时期都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道路,与人民群众一道,创立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为我们形成并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在2020年中国人民又创造了抗疫精神,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疫情得到了控制,彰显了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蕴含的创新意识对于指导我们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道路有很重要的作用。这种与时代一同前进、创新奋进的精神是促进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财富。只有不断对文化内容加以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才能被时代所接受。在当前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的革命历史和革命教育都应该顺应新的变化,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来传播革命文化,让二十一世纪让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够理解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将革命精神运用在平常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现实逻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840年,西方列强用洋枪洋炮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文化也开始入侵中国,在西方不断打击下,我们开始对中国制度和文化不自信。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为中国的生存谋划出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但行不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在全民族抗战中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奋勇前行。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开始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进入新时代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成为了重要的时代课题,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坚定文化自信。

如何坚定文化自信?首先我们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互联网时代下,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改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方式,让理论更加贴近人民的现实生活。其次要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以往到现在,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能离开文化实力的提升,一个大国的发展,除了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硬实力的发展,还需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软实力的增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首先要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其次,还要创新话语体系、创新话语表达方式与传播渠道,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念的提炼与阐释,使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4]。

结 语: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主要包括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逻辑三部分。即新时代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其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5]。了解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的了解文化自信,深化对文化自信的研究,推进坚定文化自信,进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中华中华民族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