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岭南方志传记的文化世家建构策略—以从化黎氏文化世家为例

2021-03-08陈军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900

文化产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黎民世家传记

陈军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人文学院 广东 广州 510900

一、合传的形式与线性的叙事结构

雍正本《从化县志》采用了合传形式叙写黎氏族人。这与《明史》列传不同。《明史》虽给黎贯、黎民表父子立传,但黎民表传记附于其师黄佐之后,不同于一般正史附于其父之后;《从化县志》对黎氏家族的叙写则采用了合传形式,入传的家族成员传记既独立成篇,又浑然一体。《黎氏人物合传志》共写了黎元昌,元昌之子黎贯,黎贯长子民表、次子民衷,侄子民宪、民憼,季子民裒,黎贯之孙黎邦琰,以及黎贯侄子黎民惟及其子黎崇训共十人;方志展现了岭南从化黎氏家族四代人的生平事迹,且基本上以黎贯为绾结四代人的枢杻,分传之间采用“搭桥体”首尾衍接。黎氏文化世家传记从黎元昌写起,“以子贯贵,封监察御史”[1][1](P170),暗示下文会写其子黎贯。黎贯传记开篇则为“字一卿,元昌之子”搭接上文,结尾又以“子民表、民衷、民裒,皆以文学节行著”[1](P171)桥联下文。写黎贯三子之时,则又分别介绍为黎贯长子、次子、季子,中间插写了黎贯的侄子,分别以“贯从子”的语句将各人散传绾结在一起。

黎氏家族个人传记的写作,都是采用史传结构方式,以时间顺序记叙传主一生的事迹,据材料的丰俭依次叙写传主童年佚事,成年功业,晚年生活等。如黎元昌从“五岁而孤”写起以突出人物命运的坚韧与不幸,继写其开门立户,周继亲友,晚年闲读诗书等;黎贯从十三岁能作诗写起,继写其中举、中进士后的德行政绩,最后写被免居家至死。黎民表从九岁能文写起,继写其为官经历、文学才华与交游等。这种按时间顺序逐个叙述黎氏家族成员传主的结构方式,前后四代人历经上百年,有利于建构文化世家绵延不绝之感与呈现家风承传的肌理。

二、文化活动的重点叙写

《黎氏人物合传志》重点叙写了黎氏家族的文学创作、结社、科举仕进、与其他文化世家的交游、书画成就等方面,突出书香门第,诗艺传家的家风。

1.文学创作

黎氏一门雅爱文学,入传的10人,9人有作品创作,可见诗书传家。黎元昌身份虽为乡间布衣,但“晚年尤嗜书札,尝录晦翁诗及诸子史警语,裒而成帙,置座隅”[1](P170)。元昌之子黎贯所“著有《台中稿》《使闽稿》《西巡稿》共十二卷,文集六卷,藏于家”[1](P171)。黎贯三子都品节高尚才华出色。长子黎民表,参修《世宗实录》《穆宗实录》,“掌制敕事”。“素性坦夷无城府,好读古书,过目成诵,上自坟典,下迄百家、裨史。罔不穷究,故为文自成一家。”[1](P171)王世贞称其诗“和平尔雅,出入建安、梁陈之间,沨风乎全盛遗响也”。传记还用交游的诗友来衬托黎民表诗坛地位。“一时海内名流如文征明、李攀龙、徐中行、吴国伦、宗臣兄弟辈,皆以气义相友善”[1](P171),列举的几人除文征明外,皆为当时“后七子”诗派重要人物,李攀龙是“后七子”之首,为当时诗坛盟主。“尝与修《广东志》《从化志》《罗浮志》,所著有《瑶石山人稿》《北游稿》《谕后语录》《养生杂录》文集行于世”[1](P172)。可见黎民表著作丰富。黎民衷有《司封集》行于世。黎民裒,大学士赵公尝称其“苍颜古骨,逸思高风,比之陶元亮,赠以诗”[1](P173),有“谈元师鲍、葛,作赋拟机、云”[1](P173)之句,所著有《清居集》。黎贯侄子黎民褎喜爱读书,好吟诗,“博通堪舆星算,尤精养生家奥旨。尝修《从化续志稿》,多所纂辑,而论列人物一无所徇。至论龙门铁矿宜禁与英宁奸徒逾境占籍终贻大患,咸多其先见。卒年八十六。所著有《斋踪稿》《志游稿》。”[1](P174)黎民表之子黎邦琰所著有《旅中稿》《南秀堂稿》。可见黎氏家族诗书传家,文才卓异,立言成为家族传统。这是方志传记刻意构建黎氏文化世家的重点。

2.参与文学社团

结社是有明一代之风气,黎氏家族也积极参加结社。黎民表“早岁即才名籍籍,尝居清泉山中,与友人吴旦、梁有誉、欧大任等倡和”[1](P171)。唱和的几位诗人形成了重要诗社“南园后五子”。元末,孙蕡等五位岭南诗人结诗社于广州南园,使岭南诗风为之一振,后人将这五位诗人称为“南园五先生”。嘉靖年间又有黎民表、欧大任、梁有誉、吴旦、李时行等五位岭南诗人再续风雅,后人称他们为“南园后五子”。黎氏家族内部也进行唱和。黎民裒“少受业于黄宫詹佐,佐深器之。与兄民表、民衷偕梁有誉辈结社讲业,有‘三凤’之称”[1](P172)。结社推动了黎氏家族的诗艺提升与社会影响力。

3.科举活动

有明一代,从化黎氏家族多数走科考之路,认为读书、科考、为官造福一方成为黎氏家族共同的人生理想。黎氏一门,在不足百年的时间内前后三代连续考取进士,赢得“一门三进士、四代五乡贤”的美誉。传记着重刻画出黎氏家族为科举文化世家的一面,合传中10人8人参加过科考。如黎贯“十六补县学生”,明正德二年中举,“领正德丁卯乡荐”,“丁丑登进士第”,选为翰林庶吉士。黎贯中进士乃明代从化设县以来第一个进士,开风气之先,不仅在黎氏家族影响甚大,对从化也影响深远。正如清代从化县令郭遇熙在《黎氏人物合传论》中所言:“从化地处蕞尔,而山川灵秀,必有钟萃于贤士大夫家者。今考邑中世族,如黎氏肇起元昌,祖孙、父子、兄弟,相继擢高第,文章声名炳耀当时,亦何盛哉!”[1](P174)黎民衷“弱龄即攻古文词,嘉靖王子举乡试,丙辰成进士”[1](P172)。黎民表之子黎民琰“十五补诸生,领嘉靖辛酉乡荐,登隆庆辛未进士,授临川县令。”[1](P173)其他黎氏子弟也都中举或选贡。黎民表中过举人,“少颖异,九岁能文,十三补邑弟子员,20岁时考中嘉靖甲午乡试第六名。屡困春官,慨然有隐罗浮之志”[1](P171)。黎贯小儿子黎民裒师从岭南大儒黄佐,“嘉靖乙丑膺岁荐抵京,与王公世懋、吴公国伦、张公鸣凤倡和,诸公翕然称之”[1](P173)。黎贯侄子黎民宪考得选贡,另一侄子黎民褎,十八岁当生员,文章品行为当时第一,晚年以明经举荐,朝廷赏赐他朝冠绶带。传记突出了黎氏家族科举的显赫成绩。

4.书画才艺

黎氏家族书画艺术也有传承。黎民表书法妙绝一时,书法学文征明而有创新,《黎氏人物合传》曰:“尤善于书法。征明曰:‘嗣吾后者,惟敬也。’卒后,有购其一纸辄数金,高丽使至亦必求其笔迹以归,其名重一时如此。”[1](P172)传记用时人争相购买书法作品,以及高丽使节一搜求其笔迹以归来证明书法声名成就。黎民表的书法也得到翁方纲肯定:“瑶石书最有名,真草篆隶皆善。”[2]清代钱谦益认为“民表书师文待诏(文征明),得其家法。”[3]黎民表弟弟黎民裒不仅善诗,且书法绘画兼佳:“书绘出入晋宋,时称‘三绝’。”黎民表儿子也擅长书法。明代詹景凤《詹氏小辨》曰:“邦琰亦能其父书,而小楷法王大令,雅秀而润。”[4]黎民表侄子黎邦瑊“少承家学,工诗能文,善隶草、竹石山水。陈子壮修复南园诗社,邦瑊与焉。性孤高,倜傥豪饮,每饮达旦,酒后作画题诗甚敏,与陈邦彥尤契。甲申明亡以忧愤卒。著洞石稿。”[5]

5.与其他文学世家的互动

黎氏家族与南海陈氏官宦儒学世家有互动。明代南海陈氏家族也是“一门三进士,四代五乡贤”,最著名的当为陈绍儒,博览群书,尤擅《易经》,十六年中举,次年登进士第。陈绍儒与黎民表结为儿女亲家,当有文学方面的互动。黎民家族与香山黄氏文化世家也有互动。黎贯命令儿子皆从师于黄佐。黎民表、黎民裒皆以黄佐为师。“黎民表少师事黄佐,诸所论撰,必与商榷。居清泉山中,开社日与弟民衷、民怀,友人吴旦、梁有誉、欧大任、梁孜,倡和其间。明自孙蒉五人以来,岭南诗学复振,与有力也。工真草隶篆八分,图绘咸诣逸品。”[6]《明史》亦载“(黄)佐弟子多以行业自饬,而梁有誉、欧大任、黎民表诗名最著云。”[7]《黄佐行状》也为黎民表所作。黎民裒也“少受业于黄宫詹佐,佐深器之”。黄佐有一女儿,也嫁给了黎民表弟弟黎民衷。黎民表亦自言“童时即以先君韶山先生之命往侍函丈,因知公履历之详。”[8]

三、家族核心道德的传承

1.孝于父母友于兄弟

儒家认为孝是为仁的根本,《论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孝也是一个文化世家的重要品质。方志传记在建构文化世家时也极为突出这一品质。黎氏合传几乎写到每一人的孝行,如黎贯之父黎元昌“母丧,哀毁骨立。……先世经元之乱,坟墓有失所者,辄号于人,竟得之,志石存焉。人以为孝感”[1](P170)。母丧尽哀,以及号哭而找到了乱离时找不到的祖辈的坟莹。友爱弟弟,代其劳作;姐姐姐夫死后代养其子,并帮外侄恢复家产,体现出一种家族的担当。进士黎贯“遭父丧归,居家七年”,可见其孝心。黎贯也受父亲影响,友爱兄弟,“弟病三年,朝夕视之,请以身代”。黎民表居官“母丧归”。黎民衷“天性孝友”,在外为官时适逢兄长民表来,能让出所居之处给兄安处,卖房得钱为兄作路费。黎邦琰“因念父老居家,即上疏养病归”[1](P173)。黎民褎“少丧父,哀毁得疾,卒而复苏,值山寇大起,间道走营葬,昼伏夜行,往还无警,人谓孝感”[1](P174)。可见黎氏家族父慈子孝,兄友弟悌。

2.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黎氏家族成员中为官者皆能忠于职守,廉洁自律。黎贯在任建平教谕时就移风易俗,严禁溺死女婴,修孔庙、名宦祠。县学生有所赠送,他一概不收,廉洁自持。中进士后任陕西道监察御史,上奏章革除火甲制度的弊端,秉公执法处理贪污军饷之人,请求朝廷表扬忠臣节妇,出谋划策平叛乱、收粮税、便民商。最后因谏阻朝廷削除孔子文宣王的爵位而落职为民。黎氏合传评价他“临事有毅然不可犯之色”。黎民衷为官正直无私,拒绝请托。有人想通过行贿方式谋求王府科职务,他坚决拒绝,竟遭致怨恨,贬官广西粮储参政。到任后他也严禁贿赂,行部横州时有照例来送礼的人,被他鞭打遣回。有盗贼潜入浔州城抢劫藩库,大家都不敢跟贼格斗,民衷穿着官服,不顾劝阻,奋勇直前,带领守库官兵,奋勇冲杀,终因寡不敌众,受重伤气绝城中,临死之前还关心同仁与财物安危,黎氏合传曰:“公等皆安在?府藏尚存否?”[1](P172)里巷中的老百姓都为之痛哭。其他黎氏子弟任职都尽职尽忠清白自持。黎民宪为建阳训导告老还乡时“箧中无余货,所载惟古今书籍佳刻弟民憼,少师事宪,亦以贡为程乡训导,质行刚方,允有师范”[1](P173)。可见忠直廉洁家风代代相传。

结 论

从雍正本《从化县志》黎氏世家传记可以看出,岭南方志中多用合传的形式突出家族文化的承递,侧重描写家族诗书传家,科举仕进的家风传统,除此之外,还突出孝友、忠直、廉洁等家族优良品德的传承,这些策略都是为了建构出编者心目中的岭南黎氏文化世家形象。

猜你喜欢

黎民世家传记
SAGA世家表:跨界演绎,链“饰”潮流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国祭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山坡羊·瞻仰毛主席纪念堂
传记必须回归史学
传记书坊
看大唐歌舞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赞群众路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