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播有效路径探究
2021-03-08尤毅黄海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尤毅 黄海珊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灵魂,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在民族地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地方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将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必须将传播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探索行之有效的传播路径。深入地研究在民族地区如何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维护国家统一、推进民族地区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1]。
一、在民族地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性
(一)地域性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民族地区的传播不能有效和及时实现。从各个民族地区的地理位置来看,大部分少数民族自治区位于偏远地区。交通和通信与中部地区也相差甚远,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城市的基础建设上,还体现在乡下农村的基础建设上。在民族地区的乡村,仍有许多地方交通不便、通信差,导致从党中央传递来的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难以有效且及时传达。
(二)民族性
民族文化的多元性。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民族文化,这是他们的历史传统,也形成了他们固定而独特的民族个性与思维方式。一方面,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大都不相同,宗教信仰又对他们的生活以及思想产生巨大的约束作用,很大可能导致出现隔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该地区传播渠道的情形。另一方面,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虽然这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促进了我国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格局,但是这些民族文化与外界文化接触时也可能产生排他性,这种传播客体拒绝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地区的认同机制及其建设
(一)内化认同机制
第一,从传播内容方面来说,用通俗化、贴近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方式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民族地区的群众易于接受和感悟。通俗化就是要让少数民族同胞对抽象的理论听得懂并记得[2]。在民族地区通俗化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使党和政府传达价值观的理论和语言变成老百姓的日常交流内容般的简单易懂,只有通俗化,才能使传播效果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大部分少数民族的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差别较大,使得他们在传统价值观上产生或大或小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党和政府要在在参差不齐的传统民族文化中寻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的价值准则以及价值取向,找到它们的契合点。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自治地区的认同机制第一步要让少数民族人民了解所要传播接受的内容,同时通过结合民族地区当地的传统文化的方式使他们深入地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在内化认同机制方面,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在民族地区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过程中做到“日常化”。对少数民族来说,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如果能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当中去,就意味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少数民族衔接起来了。在传播内容和传播载体上体现“具体化”,要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民族地区种下并且开花结果,党和政府就不能只以单纯的理论作为传播内容,因为用词过于官方、专业甚至带有哲学思维的话,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没有受过专门教育的人民群众理解上的困难,更不用说文化各异的少数民族群众了。因此传播载体就需要如同当地语言宣传语、大众化的手机、社会的公益活动这种少数民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以及认同更加深入人心。“形象化”与“生活化”最简单就是生活中的优秀模范人物、典型的事件来形成良好的示范,如广西的刘三姐就是值得学习的榜样人物。
(二)外化的认同机制
进一步完善维护少数民族利益的机制。现实中的人生活在各种复杂有着互相联系的利益关系当中,要想少数民族人民认同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让他们相信这是符合且有利于他们利益的价值观。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机融合在一起,让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能够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能够捍卫和保护他们的切身利益的。为少数民族同胞建立良好的物质基础是最容易贴合他们切身利益的举措之一,由于民族地区的地理地貌特殊和历史传统的原因,当地的经济和生活发展状况都与普通地区差距较大,基础设施薄弱在所难免,政府和党组织把利益分配在这些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就是给予少数民族同胞最大的信任。
三、影响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因素
(一)内在因素
第一,从传播主体来看,政府和党组织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传播的效果影响较大。传播主体对民族地区人民的深入调查可以加工和整理符合当地民族文化与习俗的内容进行传播,用最合理和最恰当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植入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心中。
第二,从传播内容来看,由于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与普通地区仍有差距以及思想观念的不同,用专业的术语与纯原理式的灌输显然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那么遵循习总书记的“四化”要求,通过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同胞的日常生活语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则成为传播、培育和践行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传播内容是否通俗易懂、大众易接受也是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地区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三,传播媒介同样也是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地区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传播媒介有语言、文字、视频、图像等[3]。语言作为一种我们在生活中的主要媒介,它具有简洁、方便、容易表达传播主体的情感等特点。尤其是在民族地区,虽然现在大部分少数民族已经汉化,但是仍有部分少数民族同胞在用自己民族的语言,因此在针对这些群众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就需要采用他们的语言表达。随着电子信息与媒体的高速发展,有些媒体平台显然在传播价值观的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从传播对象的自身来看,传播对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机是影响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传播价值观只有转化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和情感,传播的过程才能顺利完成。另外,传播对象的知识水平、受教育水平等因素都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地区传播产生影响。
(二)外在因素
第一,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环境是在民族地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因素。由于民族地区历史传统的原因,各个民族都有着自身特有的传统文化。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还各不相同,宗教信仰与传统文化极大可能成为凝结本民族的强大力量和精神纽带。甚至有些民族地区存在某些消极的宗教信仰环境,这就容易导致西方分裂势力的渗透,如曾在拉萨发生的打砸抢烧事件、新疆的暴力恐怖案件等。这种负面的事例不仅严重危害到了国家的稳定与和平,还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地区的传播。
第二,学校是民族地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教学条件与教学基础设施的好坏也同样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学校若能全力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浓厚氛围对于在民族地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利而无一害。首先,在平时课堂中教师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指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其次,图书馆这种适合利用书籍文字传播价值观的基础设施直接影响一个学校传播价值观的效果。
四、民族地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一)建立健全传播的反馈机制
有效的反馈机制就使得在民族地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能够得到检验。如在基层组织中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调查小组,采用调查问卷、随机访问的形式在民族地区人民群众中了解当地人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程度,整理汇总调查结果,分析数据最后以总结报告的形式向政府和党组织汇报情况,传播主体再根据各民族地区的情况及时制定对应的策略。这样的双向互动才能最大化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地区传播的效果。
(二)完善新媒体传播方式
在信息时代,媒体传播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网络媒体的强大传播力成为影响民族地区群众价值观形成新的变量[4]。在民族地区利用大众化的媒体平台如近些年来广为人知的抖音、快手、虎牙直播、斗鱼直播等等可以更大范围的在少说民族群众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在这些媒体平台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大众化的解读可以有效提高传播力度和效果。目前在抖音平台中,中国人民网、中国日报、新华社等政府官方传播主体已经入驻抖音,而且效果不错。那么,如果将大数据技术与媒体平台相结合,通过大数据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度薄弱的部分民族自治地区进行针对性的传播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充分利用文艺表演的传播形式
文艺表演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传播载体,尤其是在民族地区。由于各个民族的特色文化丰富多样且少数民族同胞大多都是以歌舞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在民族自治地区大力发展文艺表演在该地区有独特的优势。但是,他们传统的文艺表演都是承载着自己的传统文化,表达的是自己的感情。政府和党组织要做的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地传统文化相结合一起融入到文艺表演当中,这种传播方式是一种广为人民群众所愿意积极接受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更要重视的是要根据当地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问题,要做到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继承与发展宗教信仰中的促进和平友好、团结奋进、诚实守信等积极性的思想观念,将其融合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这样不仅保证了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且进一步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该地区和平繁荣发展与抵御西方分裂势力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