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教学探析

2021-03-08靳慧敏

梧州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靳慧敏

(宁夏医科大学 外国语教学部,宁夏 银川 750004)

课程思政(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ses)由上海市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正式提出,主要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中,以此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而影响行为举止,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课程思政包含丰富的内涵,其本质是立德树人、理念是协同育人、结构是立体多元、方法是显隐结合以及思维是科学创新[1]。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课程改革的新课题,各类课程应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而行,以协同效应推进高校各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程。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多数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通识类教育课程,同样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与通识教育培养“全人”的目标相一致,比专业课承担着更加重大的“立德树人”使命,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彰显其教学改革的积极意义,是与时代和国家社会发展形势相一致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在2001年出版的基础上,从理念、内容到形式等方面,全新改版,守正创新,本身也说明了课程思政指导大学英语教材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其经验初步证明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是较为科学的。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积极意义

大学英语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凭借其独特的语言优势,成为连接国内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成为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阵地,因此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践行“全人教育”理念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思政并非一门具体的课程,而是作为一种新理念促使各学科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并行。近年来,高校思政教育在思政教育者的努力下得到了初步发展,部分高校大学英语思政教育走在前面,学生的思想、心理素质等都得到了较大提升,基本上所有高校都普及了心理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部分高校还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假期下乡”等实践活动,将思政教育作为联系社会和学校教育的“生命线”,帮助学生从理论与实践学习中精准定位自身价值,树立适合自身的学习、工作等目标,为把握自己人生道路和方向奠定基础,尤其是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解决社会化矛盾,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实际问题打牢基础。全球化和现代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能够从课程思政实践中总结出符合社会运行规律和自身性格特征的正确理论。而正确的观念能够赋予学生行动的力量,帮助其成长为行动的巨人,对提升其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其在实现个人价值的道路上更为顺利,以此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国家贡献自身的价值。在整个过程中,课程思政为切入点,也是立足点,已经植根于大多数学生的内心深处,不仅成为高校深化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思想武器,而且成为大学生提升自身素质的必修课题,具体体现在课程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处理好知识与做人的关系,才与善的关系,以及科学文化知识与综合素养的关系,指导其始终坚持各个关系之间的统一,以逐步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2]。

(二)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价值

“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而“立德树人”并非一日之功,高校应从高站位认识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和深刻内涵,以独特的眼光认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时代价值,并引导大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青年大学生正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观念养成的关键时期,加之跨文化交际、“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等,多元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力较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成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使命,可以说刻不容缓。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周期长、课时多等特点,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其中进行教学,是一种隐性的融合方式,能够赋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持久的生命力,又能够赋予大学英语课程以中国特色思想内核。与此同时,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对课程思政的实践考察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从中体会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抽象概念的具体内涵,重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以此重新构建或者优化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文化观等。因此,大学英语教学除了让学生认识世界,还负有更大的使命,即提升青年学生理解博大精深中国文化的理解力,潜移默化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并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可见,挖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具有拓展大学生和大学英语课程在知识、思想和技能的功能,对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型人才和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

(三)有利于落实“全人教育”新理念

“全人教育”旨在促进人全面整体的发展,与“课程思政”的大方向相一致。而大学英语具有覆盖全体学生、受众面广、内容多元化,以及文化思潮碰撞大等特点,通过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胜任日后社会需求和国际交际需求。总体而言,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学和全人教育三者目标一致,全人教育理念为大学英语改革提供了方向,课程思政又为大学英语教学中落实“全人教育”理念提供了契机和路径。具体而言,“全人教育”由美国教育家隆·米勒(Ron Miller)在20世纪70年代末正式提出,囊括“精神、情感、身体、审美、智能和各部分所代表的内涵”6大方面,且提出“教育除了传授知识,还应注重人格升华和情感传递”,这一理论与英语教学内涵不谋而合。基于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可以开始尝试面向全面发展的人,以顶层设计为基础,将教学设置为不同阶段,设定具体不同的目标,开展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为课程思政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利于形成教学反思。当然,“全人教育”可以以提升教师“思政”能力和“全人”意识为突破口,再逐步延伸到学生群体。在保证教学主体全面参与的前提下,将建设“第二课堂”,甚至“第三课堂”等多维课堂作为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空间和渠道[4],进而完善对应的评价机制等,不断为落实“全人教育”新理念而创新策略。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的创新点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教材在2001年第一版和2008年第二版本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和完善,继续为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知识,且及时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其中,及时连接国内国际视域,拓宽思维视野,并提供新型教学手段,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范本。

(一)与国际接轨,引进先进教学理念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于2015年出版启用,是立足于新时代新使命的新举措,为大学英语教材注入新生。教学编写者明确新教材秉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进一步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保证我国大学生英语运用水平能够与国际水平比肩。正如儒家经典《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暗含的“从动态的角度强调不断革新,尤其要加强思想革命化问题的关键”,即使已经是最新也要追求更新、新完善。这一点从《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教材整体架构也能看出,整套教材分为听说教程、读写教程、视听说教程、长篇阅读、泛读教程和综合训练教程各4册,且不同系列的教材涉及不同的主题。例如,读写教程中涉及大学生活、英雄、勤工助学、友谊、语言学习、人文学科、爱情观、金钱观、人生哲理、经济、职业观、中西方教育观、文化差异、商务等主题,特点很明显是时代感强,与国际文化、新领域相结合,明确将爱情观、金钱观等中国教育中隐性谈论的话题用英语进行表达,选题方面本身是一种突破,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大学英语通识教材与国际接轨的第一步。再以听说教材系列为例,同样将不同的听力素材分为数字时代、教育、人生抉择、爱情、自然、社会生活等话题,且通过讲座、篇章、新闻报道、长对话等听力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会话模仿、小组讨论等让学生进行口语活动[5],国际一直倡导的“语言输入—输出”模式切实应用,是对以往输入与输出相割裂教学模式的极大改观,也是先进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同时与课程思政新理念重塑青年学生观念,始终维新的内核相一致。

(二)立足国内实际,以科学设计强化教材应用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的基本原则是立足国内教学实际,针对我国大学生英语语言基础薄弱的普遍问题,设计较多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真实的交际任务作为配套练习,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审视不同系列教材,无论是从选题内容、主题设计、教学目标设计,还是练习设计,都遵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逻辑设计主线,从强化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基本能力,到逐步增加学生语用知识的灌输,再到实质性学生有效的英语交际能力,最终上升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层层递进,最终目标是弥补一直以来大学生解决问题困难的短板,以发挥“木桶效应”的现实意义,从增强教材应用能力迁移到增强学生语言知识应用能力方面,以提升国内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其中,听说教程、读写教程和视听说教程都有单独的教师用书,为教师提供了更为详细的教材内容解释,甚至是课堂设计指导等,也对教师和学生使用该版本教材提出不同的要求,倡导教师更好地践行个性化教学,以改变国内由来已久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尤其要尊重学生学习语言的不同特征,给予针对性的辅导。《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视听说教程》系列教材对这一点有明确指向,其本身是对英国培生教育出版集团经典教材Speakout的改编,但却严格依据国内的实际情况,以为我国大学生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为要点,引导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方式等方面做出改变,以真正发挥改编教材的实际效用,尤其要以培养我国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素养为目标,这也与课程思政倡导的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和大学生文化素养相一致。

(三)拓宽视野,重视新思维培养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包含的“新思维”也是其特色之一,体现在整体选材鲜活地道,以展现各国文化风貌,尽量展示英语国家真实交际场景为原则之一,让学生不出国门,在英文课堂中就能体验真实的英文交际以及充满魅力的世界风情。这些在不同系列的教材中则更加形象化和具有说服力。首先,《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在内容模块设计方面,不仅板块增多,且能够更加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思考,Critical thinking版块直接以批判性思维命名,且教材提供相配套的教学素材。例如,在读写教程第一册“Unit 1 Fresh Start”提供相应的课程思政教学素材,包括荀子《劝学·第一》和《生逢其时、肩负重任——习总书记寄语青年》双语版本,以及提出问题“Do you think a university education can change a person's life? In what way and why?”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选取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思想政治经典材料,作为学生学习内容,以中英文方式共同强调和启迪学生学习、学习外语和中外文化的重要性,潜移默化中打开了学生的思考。同时,读写教程还增加了 Translation板块,虽然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难度较大,但是具有挑战性,尤其有助于开拓其中英思维迅速转换能力。《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泛读教程》系列围绕外语教学理论,提供新的形势与需求,通过丰富的体裁和题材,对学生的长篇阅读能力进行巩固,进一步拓展其阅读内容和能力,旨在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巩固其跨文化意识。《视听说教程》系列也是旨在扩大学生视野的宽广度。

(四)丰富教学手段,以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为保障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是数字化教材转型的一次成功试验,力求通过数字化教学,为教师提供备课、课堂教学方面的“解决方案”,其中的“Ucreate一起备课”和“Uclass优课堂”可谓“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能够帮助教师提高备课效率,提供点名签到、即时问答等交互功能,成为“教”与“学”无缝对接的强大推手。该版本教材还率先打造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读写教程下载“外研随身学APP”,随时随地巩固和学习单词、课文等;学生与学生之间还能够通过社交学习分享和互评写作和翻译任务,为学习增加协同氛围。视听说教程提供“聆听世界”和“口语交际”模块,让学生能够运用多媒体优势聆听BBC等音频,随后通过语音评测系统进行跟读,形成听说融合的联系习惯,学生之间还可以进行口语角色扮演活动,通过互助提升语音。长篇阅读教材中添加了配套的在线学习功能,学生可以在在线平台设置不同的阅读速度和模式,充分运用在线词典、答疑、笔记等功能,提升个性化和自主学习能力,使自主学习需求充分得到满足。此外,教材独创性地配备涵盖200万词的语料库,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实例,教师能够在线分享教学思路、利用系统形成适合自身教学的PPT,甚至能够开展课题研究和跨校合作,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实现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的目标。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策略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国家教育相关部门、社会、高校、教师等主体从主观上意识到自身在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方面的责任,从而设定具体的实践目标,合力为丰富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相融合创新方式,共同打造智慧教学管理空间。

(一)筑牢教学基础,提升教师主观意识和能力

“正确的思想意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一定程度上,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可以被认为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基础。国家教育相关部门和相关教学主体在稳固教学基础方面肩负着较大责任。首先,课程思政理念于2014年提出,而在课程思政理念形成之后,国家教育相关部门尚缺乏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教学的方向性和具体实践指导性文件,这一方面的空白亟需弥补。此处的相关教学主体以高校和英语教师为主。高校在初步确立课程思政重要思想地位的基础上,还应该结合本校学生和教学情况,对课程思政和本校英语教学结合做出明示,应发挥主导作用,组织专业的思政课教师对大学英语教师进行相关理念的培训和传达,使大学英语教师从思想方面意识到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大学英语教师应及时抓住进修和学习机会[6],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实践活动,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为学生做出思想品格示范,并不断汲取新知识,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本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始终保证课程思政教学良好的效果[7]。

(二)设定双重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设计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直观表现出教师对教师把握的准确度,又统领着整个教学设计的制定与实施,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教学成败具有很大的决定性作用。传统的大学英语以教授英语知识为单一的教学目标,已经不能够满足课程思政视域下的英语教学。高校英语教师应率先认识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紧迫性,强化课程思政内涵、理论指导意义等相关研究,以及思政课程与大学英语课程平衡点的研究,以制定合理的思政课程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相统一的双重课程和教学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厘清两项目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立足于英语听说读写各板块知识,以大学英语知识建构系统化的课程思政教学计划[8],以思政课程知识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科学可操作,基本遵循“思政引领—教学目标—活动设计”的实践模式。教师应尊重教材本身,深入挖掘英语教材专题内容,以及其中与思政教学相关的元素,确保英语课程内容与德育内容相一致;在保证学生知识基础扎实、思政理念认识正确的基础上,教师应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全球化意识,将课程思政也上升到全球化角度,向学生传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的实用价值,以此提升其实践能力[9]。

(三)丰富融合方式,创新教学思维

将思政知识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并非简单地添加教学活动或者增设一门课程,而是要从英语教材或者教学素材中发掘思想政治元素。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为例,教师可以从单元主题、词汇语言点和课后练习等每一个模块中挖掘思政要点,将社会、历史、哲学、文化等领域的语言点与国家党政文件中约定俗成的英文相对应,作为补充例句和素材,在增加教材厚度的同时,将其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引导学生在面对中西不同文化时能够秉持思辨性思维。当然,思政教学素材除了党政文件,还可以是网络资源、英文原版图书、音像资料等多样化资源[10]。以此为基础,教学主体应着重创新思政与大学英语课程的融合方式,可以通过显性与隐性、任务与渗透,以及吸收和思辨各自相结合。具体而言,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习惯性思维可以说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显性特征,思政教学的意义就是让学生用辩证思维解读英语国际价值观和文化观,通过避免“口头说教”赋予大学英语教学隐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教材单元为英语学习输出任务,以引用的英语国家视频、音频、文字等材料为英语学习输入任务,还要运用思政教育激发学生的社会担当和崇高理想,将课堂变成启迪学生智慧的阵地。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时刻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问题[11],不断提升其运用思政知识明辨是非的能力。

(四)营造智慧课堂,提升立体化“双互”教学管理能力

“智慧化”是现阶段教育的共性特征,要想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必须营造智慧课堂,而提升立体化的“双互”教学管理能力是其关键支撑。其中,“双互”指互联网和互动教学。首先,高校和大学英语教学相关部门应保证教学信息化辅助技术落到实处,不仅要将大学英语教材配套的电子资源置于教室多媒体等设备中,还应及时与“云班课”“钉钉”“腾讯课堂”等合作,降低智慧课堂受地点和空间等的限制因素,同时还应该将课程思政相关的素材及时通过“云课堂”终端更新,为线上线下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打好硬件基础。其次,教师作为教学管理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应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环节适当发挥自身“双互”教学能力。课前,大学英语教师应与思政课教师及时沟通,将契合本节英语课程内容的思政教育元素具体化到教学目标和任务中,上传至学习共享平台,供学生预习或者自主思考。课中,大学英语教师应根据学生预先上传的思考结果,总结课程难点和学生薄弱点,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引入课程内容,之后再用互动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互相评价、抢答、辩论等,使学生在模拟真实实践中加深认知。课后,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将体验式任务上传至智慧课堂空间,给学生提供生活或者实践中搜集资料的线索,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产生探索欲,以此形成良性“双互”教学管理机制。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