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东部欠发达地区借力粤港澳大湾区柔性引才对策研究
——基于贺州市的思考

2021-03-08陈明锋张琴芳

梧州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贺州粤港澳大湾

陈明锋,张琴芳

(1.贺州学院 党委组织部,广西 贺州 542899;2.暨南大学 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3.贺州学院 学报编辑部,广西 贺州 542899)

人才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1]。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2]。所谓柔性引进人才,是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集聚各类人才,破解引才难、留才难瓶颈制约的一种有效模式[3]。相对刚性引进人才而言,柔性引进人才指在不改变人才国籍、户籍和身份,不改变人事关系的前提下,以提供智力服务为核心,不受工作地域、时间、方式限制,充分体现个人意愿和单位用人自主权的一种人才智力引进方式。其基本原则是“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在,但求所用”[4]。

贺州作为毗邻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的欠发达市,如何借力大湾区,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有的研究多侧重于从产业东融的视角进行探究。而从柔性引才的角度对贺州如何借力大湾区的专门研究成果缺乏。鉴于此,笔者拟就贺州如何借力大湾区发展东风进行柔性引才作专门思考,以期为广西东部欠发达地区如何发展创造丰富的人才和智慧资源,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背景下贺州柔性引才的机遇

2017年7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2017年10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7月5日,《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相继出台。2019年7月27日广东省委召开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东推进大湾区建设工作。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从国家层面给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之一的深圳释放政策红利。2019年10月28日,《中共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推动“四个出新出彩”行动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把支持广州“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与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同等的力度,全力推动实施。与广东毗邻的广西提出了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其中东融,主要是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借力大湾区发展,并出台了《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发展规划(2018—2025年)》《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正式赋予了贺州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新定位新使命[5]。这对经济欠发达的贺州来说是难得的机遇,需挖掘潜在契机,引好人才、用好人才。就目前发展态势和实际情况来说,贺州有3个方面的机遇可抓住。

(一)大湾区创新人才聚集的外溢力

大湾区高校众多、名校云集、名师荟萃。据统计,在2018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在第101~200名之间,粤港澳大湾区入围3所,与纽约大湾区3所高校并列第一位;在201~500名区间内,粤港澳大湾区入围4所,次于纽约大湾区6所和东京湾区5所;在第501~1000名潜力高校中,粤港澳大湾区共有10所,仅次于纽约大湾区12所[6]。目前,广东省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这5所高校共有18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此外,科技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164家独角兽企业榜单,其中,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企业有23家,占总企业数量14%,共估值659.85亿美元,占总估值10.5%[7]。深圳市科研机构达327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日均超过55件[8]。特别是随着贵广高铁开通,贺州到广州约1.5h、到深圳约2h,为柔性引进大湾区人才到贺州工作,充分利用其人才智力溢出、产业资金溢出奠定了基础。

(二)大湾区产业转移的驱动力

大湾区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实际上就是让整个大湾区的产业结构以及所有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深圳明确提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5G、新型显示、物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精准医疗、金融科技、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等10个重点领域,持续孵化增材制造、石墨烯、柔性电子、微纳米材料与器件、氢燃料电池等6个前沿方向[9]。而其产业转型升级必然会带来产业的转移。因此,贺州可抓住贺州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产业园建设的契机,在发展“三个千亿元”产业的同时,发挥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较低优势,着力建设好大湾区配套产业基地和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贺州分园,突出重点,主动承接大湾区产业链延伸和产业溢出,为人才来贺州创新创业提供机遇。

(三)大湾区美丽后花园的吸引力

长寿是贺州柔性引才的金字招牌。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国长寿之乡”县域全覆盖城市的“世界长寿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 72.87%,是全国森林平均覆盖率的 3.36倍,被评为全国 16个空气质量最佳城市之一,拥有“华南地区最大天然氧吧”美誉的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城镇”之称的黄姚古镇等一批优秀旅游景区景点[10]7。作为休闲康养圣地,钟山水墨画廊、昭平南山茶海、富川国际慢城、昭平黄姚古镇,能为人才繁忙之余提供休闲舒适去处。作为“中国长寿美食之都”,贺州率先成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覆盖城市,被称为粤港澳的“菜篮子”“果篮子”“米袋子”。此外,贺州方言丰富,中原文化、百越文化、湘楚文化、瑶族文化、客家文化等多种文化长期相互交融,多民族和睦相处。这些如能在柔性引才中宣传好,将对人才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

二、贺州在面向大湾区柔性引才关键环节上存在的问题

贺州作为欠发达的地级市,其经济总量排在广西倒数第2位,柔性引才关键环节缺失、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较为明显。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谋划跟不上,系统思维不足

在思想解放上,对人才规律把握不准、对政策理解不透,导致口头上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而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墨守成规、畏首畏尾、等靠要的思想。在责任落实上,对柔性引才缺乏考评、缺少激励,导致在柔性人才引进上存在上热下冷(如组织部门热、用人单位冷)的现象。在政策安排上,对接大湾区人才的现有政策不够系统完整、详细具体,缺乏对柔性引进大湾区人才,特别是体制外人才的相关政策安排。

(二)形式跟不上,工作环节不足

在引才渠道上,柔性引才过程中对贺州宣传力度不够,多借助亲缘、学缘、业缘、地缘等传统的人脉关系进行,尚未建立人才大数据平台,对人才实际能力、与贺州发展需要的契合度等缺乏全面、准确、客观了解。在引才形式上,基本采取“以干引才”“以才引才”的形式,“人才+项目”形式引进少,技术入股、人才创业不足,所引人才对贺州产业发展支持有限。在后续管理上,存在“重引进轻使用、重待遇轻管理”现象,对柔性人才后续服务管理和有效跟踪评价缺乏,导致其履职真实情况和产生的效益难以确切衡量。

(三)基础跟不上,载体平台不足

在资金保障方面,贺州市人才专项资金受自身财力所限。据贺州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0.11亿元,全年财政收入68.13亿元[11]。而同属广西东部的玉林市2019年财政收入178.23亿元[12]。导致贺州与广西东部其他地级市在专项引才资金上差距大,且用于柔性引才的资金未单列。在平台建设方面,截至2018年8月23日,全市已建立并认定市级科技研发中心22家;组建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已获得自治区认定6家;获自治区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2家;截至2017年底有16家高新技术企业[13]。目前,还没有国家级科研平台,仅有2家自治区级实验基地、1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新平台少、布局不合理。无论是产业园、众创空间,还是科企孵化器、企业技术中心等聚集柔性人才平台层级不高。

(四)效果跟不上,作用发挥不足

在引进人才层次方面,有些单位引才不切实际,贪大、贪高、贪洋[14]9,不顾自身实际及客观环境,柔性引入包括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且柔性引进的高端人才集聚政府部门多、企业园区少,学校医院多、其他部门少,导致所引人才与单位发展不相协调,难以发挥作用,甚至存在“有引进,无合作”的现象。在考核评价方面,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的倾向[14]。且柔性人才评价以政府部门行政化、管理式为主,人才直接管理者、使用者发言权缺失,由于考核评价主体单一、科学有效考评体系缺乏,考核评价操作难度大、流于形式,导致柔性人才挂名多、出力少,实际效果不明显。

三、关于贺州市借力大湾区柔性引才的对策建议

(一)聚焦支柱产业需求,柔性引才

首先,要聚焦产业需求,精准编制引才目录,跳出就人才来引才的思维,从区域发展的思维借助大湾区发展的春风,以人才资源对接先行为切入口,以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统筹产业和人才发展规划,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其次,要聚焦产业需求精准掌握人才信息。重点推进“互联网+人才”工作新模式,实现与大湾区人才平台互联互通,充分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结合碳酸钙、装配式建筑新材料、生态健康“三个千亿元”产业,精细化制定人才需求清单,紧密联动转型升级,高效配置人才资源,将平台打造成为人才登记、信息发布、政策宣传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平台。第三,要聚焦产业精准柔性引才。根据贺州重点领域、优势产业、重点项目等实际情况,编制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需求信息,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渠道向海内外发布,将人才与贺州产业发展现状及重点项目的匹配程度作为重要指标,围绕打造“三个千亿元”产业,实施高端人才柔性特聘计划,重点引进能推动贺州重点产业技术突破、提升企业技术含量、加快企业技术革新、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各类高层次人才。

(二)发挥体制内外资源在柔性引才中的合力作用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要在政府层面推动,组织开展大湾区高层次人才寿城行、千人计划专家寿城行、国内外知名专家寿城科技服务、大湾区高校就业办主任寿城行,并定期举办“寿城英才”交流大会暨贺州人才交流周活动等“寿城品牌”系列重大招才引智工程,邀请碳酸钙、装配式建筑新材料和生态健康等领域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来贺州对接,为贺州企业事业单位在科技攻关、项目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撑。其次,要发挥政府派出机构的窗口作用。发挥广州办事处和粤港澳大湾区经贸联络处与地区建立良好的工作联系和合作机制,积极打造招商“外引内联”服务平台,积极组织园区、企业走访大湾区高校院所,进一步加强与大湾区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专家智库、龙头企业合作交流,吸引各类人才,服务贺州发展。要采取柔性人才与本地人才“1+X”模式,注重发挥柔性人才所在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科研团队的作用,团队式引入和培育发展所需各类人才,形成资源整合、协作攻关的人才智力团队,促进贺州本土人才的成长。第三,要发挥猎头公司的市场作用。发挥东融人才服务公司“猎头”作用,合理设置职能部门,面向大湾区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发现引进“独角兽”型企业及“双创”项目孵化经营管理的主体。第四,要发挥有关行业协会、商会、同乡会的联络作用。发挥广州、深圳区域的乡贤、商会、协会等组织团体行业密集、感情密集的优势, 发挥其桥梁作用,通过召开“乡贤恳谈会”和“寻凤还巢”活动,大力宣传贺州市区位、资源优势, 针对贺州籍的高校毕业生、企业高管、科研人员和创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开展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工作,开展精准招才引智。第五,要突出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鼓励用人单位采取技术咨询、合作攻关、兼职服务等方式,建立咨询顾问制、科研项目外包制、专家假日服务制等模式,通过顾问指导、短期兼职、退休返聘、旅居服务、技术入股等柔性方式,多渠道、自主灵活地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对柔性引进人才,可采用年薪制、月薪制、周薪制、协议工资、岗位工资、项目工资、业绩工资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支付报酬,具体由人才与用人单位协商确定。

(三)注重多种模式驱动柔性引进人才,实现价值

要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让机构、人才、市场、资金充分活跃起来[14]。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15]。一方面,可以采用人才与项目捆绑模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包括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让他们各得其所[16]。针对项目发展的技术依赖,强化人才技术入股和股权激励。在技术入股方面,可加强与大湾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的合作,可将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评估作价金额的 20%~30% 的比例折算为股权入股,占股最高比例可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 70%。技术团队最高可从技术转让(入股)所得的净收入(股权)中提取 70%的比例奖励给科技成果完成人。在股权奖励方面,对柔性引进人才,如其对企业发展有特殊贡献,可根据不同的企业规模、企业性质、行业特征等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分红方式对其进行奖励。同时,高新技术行业的激励幅度可高于传统的、高耗能的企业,以此促进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并有效刺激传统行业的转型。另一方面,可采取人才与资本捆绑模式。针对成长型新业态企业所需人才,突出资本合作支持。安排专人跟踪服务入驻人才项目,帮助他们做好工商登记、落实厂房、投资融资、开拓市场、上下游产业等工作,让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安心在寿城创业。对入园企业除了采取租金入股、股权投资外,还可联合银行、社会资本对高质量的高层次人才项目进行直投、跟投等资金支持,实现由对企业的“单一渠道金融扶持”升级到产业园“联盟式金融扶持”,支持引进落地孵化的高层次人才项目产业化。此外,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进行项目对接和产业对接,积极物色一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和科研机构到贺州落户创新创业,撬动和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实现引才资本的滚动增值,提高引才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三,可采取人才与平台捆绑模式。针对与孵化基地协同的产业人才,搭建技术平台支持。以贺州学院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为重点,加强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科技产业园区和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的支持力度,出台激励机制和措施,吸引更多人才到贺州创新创业,实现柔性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目标。注重探索构建“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四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广西碳酸钙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利升岗石公司组建的广西人造石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加快建设若干重大创新功能型平台和共性技术研发支撑平台,发挥技术溢出效应。同时,支持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国家级创新平台(分支机构)、重点实验室,对获评的院士工作站、国家级创新平台(分支机构)及国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分别给予相应配套经费。鼓励大湾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在贺州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对新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的单位分别给予不低于广西其他地级市的奖励。此外,要积极支持和推动在大湾区等人才聚集地甚至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分支机构、孵化载体,就地吸引使用人才智力资源。

(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保障支撑柔性引才

一方面,要完善柔性引才政策体系。在政策导向上,要强化效益意识和柔性引才理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既可以在国外调动人才离岸搞创新,也可以吸引“候鸟型人才”兼职搞创新[14]。注重面向大湾区,以贺州“三个千亿元”产业为重点、以能力为导向、以作用发挥为核心,进一步细化引进人才扶持、激励、服务和权益保障的配套政策。在政策重点上,要完善人才团队引进政策,支持引进的领军人才自主联系、自行组建创业创新团队。对引才聚才绩效显著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给予政策激励。在政策安排上,要通过改革,改变以静态评价结果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的做法。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2]。加快出台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的具体规定、优秀人才的奖励办法及对重点项目和紧缺专业人才进行扶持的相关政策,形成相互衔接、务实管用的人才政策体系。另一方面,要强化对柔性引才的经费支持。除在人才专项经费中设立柔性引才专项资金外,还可依托贺州市新成立的贺州东融集团人才与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天使投资基金、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金等基金,以资本入股(参股)的方式,为引进落地孵化的高层次人才项目和大湾区处于初创期、发展期、壮大期等不同阶段的企业提供多层次、相适应的投融资服务,以此撬动社会资本与人才服务公司合作,对人才孵化项目进行股权投资、融资担保,加快创新团队和科研机构科研成果转化。第三,要加强柔性引才的绩效考核。通过绩效考核和规划引导,形成压力倒逼用人主体的长效机制。可由贺州市委人才办出台用人单位责任考核办法,列入单位绩效考核,对引才成效显著的单位给予奖励,使用人单位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同时,通过制定一系列引导贺州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推动用人单位,根据贺州重点行业、产业等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制订柔性引才方案,主动物色所需领军人才。此外,还要发挥用人单位的考核权,建立以业绩为依据,以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科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柔性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打破学历、任职资历等要求,直接申报或比照认定相应执业资质。

猜你喜欢

贺州粤港澳大湾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游贺州紫云洞
印象贺州
广西贺州合源集团双获国家、欧盟认证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