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的理论逻辑、实践困境与创新策略

2021-03-08

梧州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收费信息化信息

蒋 琴

(1.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 财务处,安徽 合肥 230601)

通过对当下我国高校收费业务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目前大多高校的主要收费方式包括现金、银行汇款、一卡通等。在日益增长的高校收费需求背景下,以上收费方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一,现金收费。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与办学形式的多样化,高校收费数额不断增加,收费处工作人员及工作精力有限,大量现金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收费效率。学生携带大量现金付费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且现金收费方式增加了排队时间,降低了收费业务办理效率。其二,银行汇款收费方式。相较于其他收费方式,银行汇款收费方式较为安全与便捷。其三,一卡通收费方式。目前,一卡通是我国高校常见的收费方式之一,但其一般用于餐饮、水电及网络等方面的费用缴纳,收费项目有限,且需要在特定机器上操作,该收费方式的空间、时间限制较大,收费便捷性较低。为解决上述收费方式存在的问题,实现高校收费业务的提效,部分学者与高校对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展开研究与实践。在研究层面,诸多学者对该领域展开研究,如林馥玲[1]基于信息化背景对高校收费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展开研究,从收费管理模块、网上自助缴费模块、移动端自助模块与系统对接接口四个方面分析了系统技术和功能的实现;苗阳[2]提出高校收费管理平台信息化发展是推动高校收费管理一体化、高效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陈微[3]以YZ师范学院为例对财务信息化智能改进展开研究,其中在收费管理模块的研究中提出收费系统与银行系统、会计核算系统、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关联不畅是其智能化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实践层面,以北京大学为例,北京大学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了校内收费管理平台。该平台基本涵盖了校内学费、住宿费、辅修学位费、图书馆检索费、体育馆办卡费等全部收费业务,收费业务的简洁化与规范化极大地便利了师生的校园生活。基于已有的研究与实践成果,继续对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探寻更全面、有效的建设路径。

一、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的理论逻辑

近年来,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我国政府大力引导教育进行信息化改革。在“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的推动下,高校收费业务工作体制创新被赋予了新思路、新方法与新活力。以下将对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价值及原则3个方面进行梳理,以期为其创新之路探明方向[4]。

(一)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分析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在此计划的推动下,美国开始将互联网技术(Internet Technology,简称IT)应用于教育领域。美国的这一举措迅速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各国纷纷将IT技术应用作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普及,社会各界对信息技术的社会应用价值愈加关注,提出了“社会信息化”概念,蔓延至教育领域又提出了“教育信息化”概念。2010年,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首次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2015年,教育部颁布《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其中从多个方面对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核心目标进行了阐述;2018年,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其中提出要推进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常态化应用与全方位创新;2020年,教育部颁布《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其中强调了数字资源服务普及、教育治理能力优化、信息素养全面提升等32项重点任务。以上政策文件不仅充分体现出我国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而且有力说明高校收费业务的重要地位及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此外,我国于1999—2012年连续13年实施高校扩招政策,在此政策推动下,2013年我国各类高校在学总规模达3 460万人。2019年,我国提出了“高职扩招100万人”口号,意味着我国高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在此背景下,学生群体种类日益复杂,高校收费业务逐渐复杂化,收费信息、收费方式、收费标准等内容逐渐多元化,高校收费业务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十分迫切。

(二)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的价值分析

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的价值可以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第一,突破现有收费方式的局限性,提升学生缴费体验。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推动了收费方式的信息化与自助化发展,丰富了收费方式,如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引入,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缴费需求,还有效地解决了缴费时间与空间限制问题,极大地便利了广大学生,提升了学生对高校收费业务工作的满意度。第二,实现部门间信息数据共享,提升收费业务工作质量。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指其收费方式的信息化,还是指其收费系统的信息化。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是收费系统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将学籍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教务系统等校内子系统进行信息对接,可以更加立体化、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缴费信息,避免缴费信息不明确或缴费金额错误等问题的出现。通过部门间的信息数据共享,实现对学生缴费信息的一键查询,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提升了收费效率和收费质量[2]。第三,强化高校收费业务系统化与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收费监督。通过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将校内各系统所掌握的收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以此实现收费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与共享。在集成化收费系统内,各部门间相互联动且相互制约,拓宽了收费业务的监管视角,进一步保障了收费业务的规范化开展[5]。

(三)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分析

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需要遵循以下5项原则。第一,先进性原则。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先进性包括以下2个方面:其一,建设理念的先进性,即充分吸收教育信息化、校园数字化发展内涵,将以人为本理念深入落实到高校收费业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回归高校收费业务的“服务”属性;其二,系统设计的先进性,即以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为支撑,对收费业务系统架构进行设计。第二,开放性原则。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的开放性主要表现为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及信息资源共享,各部门信息系统间的高度开放性是构建一体化、信息化收费业务大系统的重要保障与必要前提。第三,可扩展原则。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且目前我国相关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这就要求建设过程符合可扩展原则,即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政策举措或软件及硬件设施都有升级、扩展与移植空间,提升实践举措的活性。第四,稳定性原则。保证高校收费业务的平稳、正常运行,是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始终要坚守的首要目标。第五,易操作性及实用性原则。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的价值之一,是简化业务流程、优化业务效率、提升服务满意度。因此,信息化建设下的收费业务相关设备或流程是否具备简单、易操作等优点变得极其重要[1]。

二、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困境

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是在教育信息化改革战略推动下的应然举措与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相关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仍有诸多问题制约建设效果。下面将从软硬件环境、专业人员、部门间信息互联及网络信息安全4个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优化建设路径。

(一)软件及硬件环境落后,制约收费业务信息化水平提升

目前,我国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软硬件环境仍较为落后。首先,硬件环境。其主要指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件设备,如自主缴费机。一些高校不同自主缴费机的缴费范围是不同的,比如在食堂附近设置的自主缴费机只可以用于餐饮费的缴纳;在网络信息处设置的缴费机才具备网络使用费的缴费功能等。这使得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所追求的便捷性大打折扣,学生的缴费满意度下降。其次,软件环境。目前我国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软件多为向第三方购入,第三方提供软件的功能与高校收费业务的实际需求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十分紧密,不能充分满足高校收费业务的个性化需求。此外,目前部分高校收费业务软件系统的购入相互独立,即部门软件系统相互独立,比如高校财务部门购入较为先进的收费软件系统,教务等其他部门仍使用原有的收费软件,部门软件系统的差异性阻碍了部门间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共享,不利于对学生的收费信息资源进行立体、深度挖掘,大大降低了数据资源的利用率[6]。如此,既无法有效地提升信息化收费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也影响相关数据资源决策功能的实现,制约收费业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二)复合型专业人员缺失,限制收费人员职能拓展

在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传统收费模式与信息化收费模式的碰撞。收费业务工作人员在建设工作实践一线,是信息化收费模式冲击的最深刻体会者。针对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运行的实际工作需求,相关从业人员应具备复合型技能,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会计业务处理技能,还要具备相应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收费软件开发、应用或维护等技能。但反观现实,目前我国高校收费业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与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比如,一些收费业务人员具有完备的专业知识,但由于其对信息化工作手段的抵触情绪,降低了其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导致其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力不足;一些业务人员具备一定的软件编程能力,但缺乏专业的财务知识与技能,限制了其职能的发挥与拓展;一些业务人员同时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与计算机网络技能,但缺乏足够的收费业务工作经验,严重影响其工作质量与效率。由此可见,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复合型专业人员,不仅指的是知识与技能的复合,而且指意识、知识、技能与经验多维度复合。复合型专业人员是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直接影响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的进度。

(三)部门间信息互联不足,降低收费业务工作效率

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不仅指的是收费方式的信息化转变,而且指高校各部门间收费信息资源的互联。而目前有些高校各部门信息管理系统是相互独立的,即存在信息孤岛现象。概括而言,造成信息孤岛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其一,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纵观国内外各领域信息化建设历程可以发现,信息化的实施与应用是存在一定时间差的,即高校收费业务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逐渐推进的工程,其要经历由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目前我国有些高校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工作是针对信息化建设目标开发或引进应用系统,而且引进系统的过程未统筹全局,缺乏对数据标准或信息共享等问题的考量,由此造成信息孤岛问题。其二,认识误区。目前仍有一部分人将收费业务的信息化建设简单视为设备的信息化,导致经费投资流向设备建设而非信息资源建设,“重硬件、轻软件”的认识误区直接影响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导致信息孤岛。其三,标准不一。有的高校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造成部门间数据信息的不统一与不一致,各部门间信息的接收出现时间差,信息衔接不畅,影响信息的实时共享,增加了收费业务人员收集外部信息的工作量,降低了收费业务工作效率。

(四)信息化系统存在安全隐患,财务信息存在安全风险

对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而言,信息和网络安全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问题。相较于传统的收费模式,信息化收费系统虽然具有简便、快捷等优势,但同时具有复杂性与脆弱性的特征,比如地震、火灾、黑客病毒、停电、存储实体故障、误操作等原因都可能导致信息数据的丢失、毁坏或系统的瘫痪,进而影响收费业务的顺利开展以及高校事业的有序推进。由此可见,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风险是多样且不容忽视的。对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安全风险问题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安全风险的产生主要涉及以下3个方面。其一,部分高校决策者或信息化建设者缺乏足够的信息安全风险意识,导致信息安全风险防范建设经费不足,信息安全风险防范体系质量较差,难以取得预期风险防范效果;其二,高校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割离,各信息系统间的软件应用不统一,导致安全隐患增多,信息安全防范体系难以实现全面保障;其三,部分人员操作失范,比如不采取任何措施随意使用区域网、内存卡等输送媒介,不及时杀毒或修补安全漏洞等,加大了计算机感染病毒的风险,威胁信息系统的安全。

三、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的创新策略

针对上述4个问题,以下将从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收费业务人员组织培训、依托信息技术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及加强信息化收费系统安全性4个方面给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核心软件功能

针对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对其数字化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与完善具体包括以下2个方面。首先,硬件建设方面。完备的硬件设施是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运行的重要保障,对此,要使用高性能的服务器,依据系统内数据增长情况及时提升服务器性能,以满足系统发展需要;此外,还需要使用先进的网络设备、信息安全设备、数据备份设备、语音与短信发送及接收设备等。完善的硬件设施管理及使用制度是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明确硬件设施的权责,即明确各硬件设备的管理、使用及维护的规范与权责[7]。其次,软件建设方面。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要针对实际收费业务需要,不断拓展信息化业务管理功能,逐渐推动信息化办公取代手工操作。例如,崔楷[8]将校内收费管理信息系统总体功能划分为基本资料设置功能、收费注册功能、查询统计功能与系统管理功能4大模块,实验表明以上4个功能可以满足高校收费业务的基本需求,具有上线应用的可行性;尹娜娜[9]提出了高校收费管理信息系统的5大功能模块,即基础信息设置模块、应收款设置模块、收费业务模块、报表查询与管理模块、系统维护模块[10]。以上研究表明,软件功能的研究与发展趋势可覆盖收费业务系统内的所有业务,逐渐实现收费业务的全面信息化。

(二)加强组织培训,提升高校收费业务人员专业素养

提升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需求提升相关业务人员专业素养,具体包括以下3个方面。首先,推动收费人员岗位分离。将系统管理员与数据复核员的岗位进行分离,明确二者独立的岗位职责,通过岗位分离与岗位职责明确实现岗位间的相互稽核,保障财务体系的清正廉明。此外,在岗位分离的基础上实施岗位轮换,通过这一举措激发收费人员的工作新鲜感与积极性,提升工作质量。其次,加强组织培训。通过树立典型或鼓励宣传等方式培养收费人员的信息化服务意识,加强其对信息化技能培训的接受度。开展定期业务学习与培训,如通过校内交流培训、校外培训、专家进校培训或线上网络培训等方式加强对收费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在加强校内业务人员专业素养的同时,通过引进校外专业人才优化整体人力资源配置。通过组织培训或外部人才引进等方式提升高校收费业务人员专业素养,是拓宽相关人员工作职能的必要条件。最后,完善内部奖惩与监督机制。针对高校收费业务人员专业素养提升构建完善的奖惩、监督机制,是刺激其长期保持学习与服务积极性的有效举措,也是保障其学习与工作规范性的必要措施。

(三)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加强校内部门间沟通与协作

高校是由多个职能部门组合管理的,不同职能部门获取的学生信息不同,这些信息是高校收费业务顺利开展的重要数据基础。由此可见,高校收费业务不是单独依靠财务部门完成的,而是由各部门密切配合开展的。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打造线上收费平台,突破各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创建更加便捷、有效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纽带,有利于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提升收费业务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例如,通过线上收费平台将财务处、教务处、学生处、宿舍管理中心等部门信息系统链接起来,财务收费系统可以直接从教务系统获取学生姓名、专业等基本信息,并根据宿管系统提供的不同专业收费标准自动核算出学生的缴费金额;财务收费系统将学生重修收费情况反馈至教务系统,教务系统依据学生缴费信息展开下一步操作,比如安排课程或安排考试等。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学生信息在部门间的无障碍传递,不仅能大幅减轻收费人员的信息收集工作量,而且能保障信息数据的准确性,避免工作失误[11]。

(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维护收费系统运行安全

提升信息系统安全防范能力是保障高校收费业务信息化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要提高高校决策者与收费业务信息化建设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大对信息安全防范系统的经费投入,以支持后续工作的开展。具体而言,提升收费业务信息系统安全防范能力可以从外部防范与内部防范2个方面着手。其中,外部防范主要指的是对外部安全风险的防范,有效举措是在服务器上安装防火墙。防火墙亦被称为“防护墙”,是一种位于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的网络安全系统。通过安装防火墙,基于一定规则允许或限制传输数据通过,可以有效地阻挡大部分外部攻击。内部防范主要指的是提升校内收费业务信息系统安全防范能力,主要举措为规范相关人员的操作行为,如安装正版操作系统、及时更新或修补安全漏洞、定期查杀病毒等,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猜你喜欢

收费信息化信息
月“睹”教育信息化
行政法上之不利类推禁止*——以一起登记收费案为例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论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收费服务设施的完善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微信收费”背后的创新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