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1-03-08陈小娘
陈小娘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儿科,福建 漳州 363000)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是导致体内的水份及营养物质丢失过多,造成营养不良的重要因素。[1~2]目前我国小儿腹泻每年发病率约为1.9次/人,全球每年平均有1000万的小儿因为腹泻导致死亡,严重影响了小儿的健康生长发育。所以,小儿腹泻务必引起临床工作人员及家长的高度重视,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采取全面的护理措施,以有效提高腹泻小儿的治愈率。但是护理干预模式较多,选择何种护理模式成为临床护理中面临的一项问题。前瞻性护理是.....大量研究报道,采取前瞻性护理模式对腹泻患儿进行干预,可以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率[3~4],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主要研究前瞻性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6月我院儿科收入治疗的小儿腹泻患儿10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
对照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26±1.05)岁;病程1-4天,平均病程(2.41±0.56)天。观察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1~4岁,平均年龄(2.96±1.11)岁;病程2-6天,平均病程(3.41±0.76)天。两组患儿均为蛋花样或水样便,每日腹泻次数为5-10次,每日平均腹泻次数为(7.23±2.47)次。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相关资料上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所有患儿的病史、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完整;(2)所有患儿均符合第9版《儿科学》教材中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5];(3)患儿家属均已了解本次护理措施,同意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排除合并有细菌性痢疾、伤寒等疾病的患儿;(2)排除合并严重先天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患儿;(3)排除有先天性器官结构异常的患儿;(4)排除有精神疾病或智力发育缺陷的患儿。
1.4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科学调理患儿饮食,合理用药。
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使用监护仪监测患儿呼吸、脉搏、体温等各项生命体征,保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定期检查患儿的血电解质等实验室指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假若表现出嗜睡、呼吸加快、精神萎靡等情况,需警惕酸中毒,立即通知值班医师,采取救治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予以前瞻性护理模式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前瞻性评估。患儿入院后立即与其家属沟通交流获取患儿病史,并通过临床观察等方式对患儿的情况进行一般评估,明确导致患儿腹泻的原因,根据患儿症状不同拟定治疗护理方案;(2)心理护理。患儿由于病情,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保持亲和的微笑,得到患儿及其家长的信任,主要针对家长进行教育与干预,对不能配合的患儿可采用诱导法、转移法等方式进行干预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消除其恐惧心理,协同对抗疾病;(3)输液护理。根据医嘱对患儿进行输液,预防电解质紊乱发生,同时在输液过程中勤于观察患儿情况,以防药液外渗、出现回血;(4)对症护理。根据前瞻性评估拟定的护理方案,对伴有发热的患儿予以降温处理,间断测量并记录患儿体温;对伴有呕吐的患儿协助其选择舒适体位,以防呕吐物进入气道。密切监护患儿的生命体征及症状变化,若发生水电解质紊乱需及时通知值班医师,采取对症治疗。
1.5 评价指标
(1)护理完成后效果判定[6~7]:①显效:患儿大便次数减少1/2以上,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在正常范围内;②有效:患儿大便次数明显较入院前减少,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基本处于正常范围;③无效:患儿腹泻次数未见减少,临床症状无好转。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包括:止吐时间、退热时间及止泻时间。
(3)观察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有无发生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1.6 统计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通过平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描述,并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
护理结束后,将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总有效率为68.63%明显低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86.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比较(n(%))
2.2 比较两组患儿止吐时间、退热时间及止泻时间
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后的治疗情况,观察组患儿的止吐时间、退热时间及止泻时间均优先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止吐时间、退热时间及止泻时间的比较
表2 两组患儿止吐时间、退热时间及止泻时间的比较
组别 例数 止吐时间(d) 退热时间(h) 止泻时间(d)对照组 51 2.77±0.57 22.96±7.48 5.86±2.57观察组 51 1.67±0.66 16.27±6.17 3.25±2.58 t 值 - 9.008 4.927 5.118 P 值 -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护理干预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3患儿例出现电解质紊乱现象、1例患儿出现营养不良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84%;观察组有2患儿例出现电解质紊乱现象、1例患儿出现营养不良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92%。两组并发症出现情况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腹泻属于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受病毒及细菌的感染,病情发展迅速,常伴随发热、呕吐等症状。患儿年龄小,身体抵抗力较差,发病后体内的水份、离子快速丢失,当机体不能及时补充水份及相关离子时,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8~9],并发症的发生只会加重患儿的病情,增加治疗难度,延长其治疗所需时间。所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也非常重要。在多数文献中[10],认为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具有明显的预见性,能够将监测工作具体到患儿各个系统可能会发生的病变,根据患儿的病情及症状体征发展趋势作出准确及时的评估,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此举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效果,还能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文研究中,依照纳入排除标准将102腹泻患儿纳入研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和前瞻性护理干预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将两者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两种护理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但前瞻性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常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患儿止吐时间、退热时间及止泻时间,治疗时间缩短,有效提高了临床治疗效率,与文献研究中的结论报道相似。
综上所述,前瞻性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中的护理效果好,病情改善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相比较常规护理干预更具有优势,在临床上值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