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03-08陈琳
陈琳
(洛阳市伊川县人民医院,河南 洛阳 471300)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该疾病病理较为复杂,子宫肌瘤类型主要为恶性平滑肌肿瘤、良性平滑肌肿瘤及低度平滑肌肿瘤[1]。目前手术是子宫肌瘤主要的治疗方法,开腹、腹腔镜以及经阴道手术均应用广泛,但术后肌瘤残留以及复发的概率仍较高[2-3]。临床研究表明,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复发率高达46.2%,不仅降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再次开刀率,且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消耗公共医疗[4]。
因此,积极探讨子宫肌瘤剥除术后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防治措施尤为重要。为此,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105例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分析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间我院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3.51±2.69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病程3.26±1.78年;肌瘤直径2-12 cm,平均肌瘤直径6.58±2.74 cm;手术方式如下:开腹40例,经阴道31例,腹腔镜34例;查看其复查结果,根据残留复发情况进行分组,经影像学检查,将未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未复发组(n=95),将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复发组(n=10)。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48岁之间;②经临床影像学确诊为子宫肌瘤;③符合保留子宫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指征;④临床资料完整且患者同意翻阅。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②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及恶性肿瘤疾病者;③依从性较差,未完成介入手术治疗者;④有子宫肌瘤手术史;⑤精神障碍或家族有精神疾病史。
1.3 判定标准
术后肌瘤复发标准[5]:经子宫肌瘤剔除术后6个月发现新的子宫肌瘤,且直径大于1 cm,术后3个月经B超检查无异常;于6个月后复查,提示有子宫肌瘤。术后残留标准[6]:术后6个月内出现子宫肌瘤。
1.4 研究方法
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仔细查看患者病历资料,并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体质量、肌瘤数量、肌瘤最大径、肌瘤生长部位(浆膜下、肌壁间以及黏膜下)、术前合并症状[生理期:闭经、周期不规律;糖尿病:在本次发病前明确糖尿病史,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7]诊断标准:具有典型症状“三多一少”,空腹血糖≥7.0 mmol·L-1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1;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1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1、术后肌瘤残留、残留患者后续是否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方式(开腹、腹腔镜、经阴道)。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单因素分析
术后3个月随访,经B超检查发现,残留肌瘤患者4例,残留率3.48%,残留个数1-4个;术后6个月随访,经B超检查发现,肌瘤复发10例,复发率8.70%。两组患者BMI、肌瘤生长部位、术前合并症状以及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年龄<40岁、肌瘤数量≥4个、肌瘤最大径≥8 cm、术后肌瘤残留及残留患者后续没有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占比较高(P<0.05),见表1。
2.2 多因素分析
经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年龄(<40岁)、肌瘤数量(≥4个)、肌瘤最大径(≥8 cm)、术后有肌瘤残留及残留患者后续没有进行药物治疗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1, P<0.05),见表2。
表1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单因素分析对比(例(%))
表2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子宫肌瘤剔除术是针对子宫肌瘤常用的治疗手段,该手术可暂时剔除部分或者全部子宫肌瘤,但仍会有部分患者出现残留及复发。因此,为降低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复发率,应针对该疾病的相关病因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防治高危因素,降低术后患者复发风险[8-9]。
本研究经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40岁)、肌瘤数量(≥4个)、肌瘤最大径(≥8 cm)、术后有肌瘤残留、残留患者后续没有进行药物治疗均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其原因为以下几点:(1)年龄。相关研究表明,子宫肌瘤属于依赖性肿瘤,肌瘤组织对雌激素具有高敏感性是诱导肌瘤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10]。40岁以下女性因生活以及精神压力较大,且饮食不规律,机体内分泌紊乱,从而促进了子宫肌瘤发生。而>40岁的女性,机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较快,特别是绝经后妇女的卵巢基本不分泌雌激素,因此其机体内雌激素水平较低,在低激素环境下,子宫肌瘤的发生率也较低[11]。因此,针对小于40岁女性,应重视情绪管理和生活质量,做到生活饮食习惯规律,促使其保持平和心态,以降低子宫肌瘤以及术后肌瘤组织复发的概率。(2)肌瘤数量(≥4个)、肌瘤最大径(≥8 cm)。周燕飞[11]的研究结果显示,子宫肌瘤直径、肌瘤数目均是导致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直径较长的肌瘤,其体积较大,手术无法全部清除,因而有残留现象。而当肌瘤的数量较多时,B超的视野有限,故无法完全探查到所有肌瘤,从而导致术后有残留[12];而当肌瘤尚未彻底清除,其残留则会在基础环境下继续发育成长。针对此等问题,应重视术前检查,确定肌瘤大小以及数量,更利于术中彻底清除肌瘤。有部分研究学者认为,肌瘤数量较多患者的复发率与患者基因及体质有一定关系,但具体原因还待进一步研究[13]。(4)术后有肌瘤残留。当患者术后体质无明显改善时,有部分肌瘤残留会在原有环境下继续生长,导致术后6个月复发[14]。针对该现象,患者术后应遵医嘱按时到医院检查,并于出院后规范饮食、调整作息、多饮水,以加强代谢,降低术后复发。(5)残留患者后续没有进行药物治疗。对于术后检查发现有残留患者,可针对性进行药物治疗,临床中常用药物包括他莫昔芬、米非司酮或活血化瘀类药物,均可有效降低术后风险,延长术后复发时间。米非司酮属于孕激素拮抗剂,可抑制下丘脑-卵巢-垂体轴,调节卵巢功能,间接抑制体内孕激素以及雌激素分泌,从而降低肌瘤对激素生长的依赖性,从而达到抑制其生长、降低复发率的作用[15]。因此,可根据患者术后具体情况,给予其相关有效的药物治疗,以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发生残留复发可能受到年龄、肌瘤数量、肌瘤最大径、术后有肌瘤残留、残留患者后续没有进行药物治疗等因素影响,故临床需积极防治上述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