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炎症指标表达及真菌分布情况分析
2021-03-08何君华贾丽萍
何君华 贾丽萍
(临颍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漯河 462600)
霉菌性阴道炎是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疾病,属于外阴阴道炎症,主要由霉菌感染引起,患者常伴有白带增多、外阴瘙痒等症状,对日常生活及工作产生较大影响[1]。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霉菌性阴道炎是女性主要的生殖道感染类型,感染率可达4.38%,不仅影响女性生殖健康,更降低女性生活质量[2]。研究发现,患者免疫细胞功能异常与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也是导致病情加重的主要因素[3]。目前,临床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霉菌性阴道炎,但抗真菌药的长期滥用,会产生耐药性,进而影响治疗效果,故增强机体免疫力及基于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尤为重要。鉴于此,本研究探讨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炎症指标表达及感染真菌种类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霉菌性阴道炎患者11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4.84±5.13岁;体质指数18.26-27.41 kg·m-2,平均体质指数23.05±2.25 kg·m-2;病程3-14M,平均7.92±2.16 M;其中普通霉菌性阴道炎94例,复杂性霉菌性阴道炎16例。对照组年龄24-45岁,平均年龄34.59±5.27 岁;体质指数18.17-27.58 kg·m-2,平均体质指数22.95±2.31 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符合相关诊断标准[4],其中复杂性霉菌性阴道炎指1年内有症状并经真菌学证实的霉菌性阴道炎发作≥4次;②分泌物光镜下有假菌丝及芽生孢子,白带量多,呈豆腐渣样或凝乳状,外阴灼痛;③无严重精神系统疾病者;④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并自愿接受;⑤能配合检查者。
1.2.2 排除标准
①存在淋球菌等其他病原菌感染者;②哺乳期或妊娠期;③存在严重肝肾疾病、恶性肿瘤、肺结核、糖尿病、免疫缺陷疾病者;④入组前30 d内接受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治疗者。
1.3 方法
1.3.1 炎性细胞因子检测
采集患者3 ml空腹静脉血,以3000 r·min-1离心10 min后取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γ-干扰素(Intefferon-γ,INF-γ)水平;采集患者3 ml空腹静脉血,以3000 r·min-1离心10 min后取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量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4、IL-6、IL-10、IL-12水平。
1.3.2 病原菌培养及检测
对所有患者阴道分泌物通过一次性毛刷进行收集,标本的采集和培养均按照全国性的临床标本采集操作规程严格进行,病原菌检测采用真菌快速检测卡(南京伯塞康公司),阳性结果为检测卡变红。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阴道分泌物炎症指标表达
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NF-γ、IL-2、IL-1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L-4、IL-6及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阴道分泌物炎症指标表达对比,pg•ml-1)
表1 两组阴道分泌物炎症指标表达对比,pg•ml-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 TNF-α() INF-γ IL-2 IL-4 IL-6 IL-10 IL-12观察组 110 17.86±4.62# 19.79±4.43# 7.18±1.35# 40.28±7.25# 66.12±7.05# 25.43±4.26# 1.48±0.51#对照组 90 29.96±5.36# 31.15±5.17# 14.05±2.41# 25.63±5.22# 40.15±6.81# 9.98±3.17# 3.32±0.95#
2.2 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炎症指标表达
复杂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血清TNF-α、INF-γ、IL-2、IL-12水平均明显低于普通霉菌性阴道炎患者(P<0.05),而血清IL-4、IL-6及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普通霉菌性阴道炎患者(P<0.05),见表2。
2.3 病原菌检测
普通及复杂性霉菌性阴道炎白色念珠菌占比 最高,分别为58.51%、68.75%,见表3。
表2 普通及复杂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炎症指标表达对比,pg•ml-1)
表2 普通及复杂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炎症指标表达对比,pg•ml-1)
注:与普通霉菌性阴道炎相比,#P<0.05。
组别 例 TNF-α INF-γ IL-2 IL-4 IL-6 IL-10 IL-12ml普通霉菌性阴道炎 94 19.45±3.14# 22.03±4.62# 7.22±1.35# 38.77±9.24# 68.43±7.82# 24.41±4.42# 1.79±0.76#对照组 90 29.96±5.36# 31.15±5.17# 14.05±2.41# 25.63±5.22# 40.15±6.81# 9.98±3.17# 3.32±0.95#
表3 病原菌检测结果
3 讨论
近年来霉菌性阴道炎发病率不断增长,且多发于育龄期女性,其病因与自身免疫力低下、外阴不卫生、性生活不洁、抗生素长期使用等因素有关,会造成感染霉菌的风险增加,且影响阴道清除霉菌的效果[5]。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并伴有豆腐渣阴道分泌物,且随着病情进展,易诱发宫颈病变,出现继发性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危及生命安全[6]。此外,霉菌性阴道炎易合并其他妇科慢性炎症发作,严重者造成不孕症及盆腔炎[7],故有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成为临床关注重点。
研究发现,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内免疫因子水平与治疗敏感性低下及复发有关,是由于部分免疫因子异常分泌,而造成病情恶化,并进一步加速霉菌过度繁殖,促使其突破阴道黏膜屏障,最终导致阴道内菌群紊乱[8-9]。TNF-α、INF-γ、IL-2等细胞因子可由Th1细胞形成,在细胞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T淋巴细胞的稳定性;而体液免疫的细胞因子主要为IL-4、IL-6、IL-10等,由Th2细胞产生,可激活下游TNF,加强吞噬病原体的能力[10-11]。相关研究发现,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会降低阴道分泌物细胞毒性反应,并影响淋巴细胞生长,导致Th1/Th2的细胞失衡,进而增加感染风险;同时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产生影响,导致抗炎因子IL-4、IL-6、IL-10水平升高,而促炎症因子TNF-α、INF-γ、IL-2水平降低,进而打破抗炎因子及促炎因子平衡,最终诱发阴道炎症[12-13]。IL-12作为自然杀伤细胞刺激因子,由B细胞及巨噬细胞产生,可调节免疫,并作用于T细胞及NK细胞,同时可引起Th1细胞增殖。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NF-α、INF-γ、IL-2、IL-12水平均较低,IL-4、IL-6及IL-10水平均较高;与普通霉菌性阴道炎相比,复杂性霉菌性阴道炎TNF-α、INF-γ、IL-2、IL-12水平均更低,IL-4、IL-6及IL-10水平均更高。表明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炎症指标异常表达,且在复杂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中更为明显,这也提示霉菌性阴道炎的发展与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白色念珠菌属于酵母样真菌,也是条件致病性真菌,可通过敷料、衣物、公共浴池、性传播,主要在阴道、肠道、上呼吸道等部位定植,在正常人较少,而在菌群失衡、防御力低下或免疫功能异常的患者中会大量繁殖,并诱发疾病[14-15]。本研究经真菌培养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是霉菌性阴道炎的主要病原体。分析其原因在于,妇女阴道上皮细胞糖原增加,且具有较强的酸性,会加速白色念珠菌繁殖,进而诱发阴道炎。因此,临床对于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可选用高度敏感白色念珠菌的抗菌药物,包括咪康唑、氟康唑等,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而对于抗真菌治疗效果不佳,或因抗真菌药长期使用而出现耐药性致病情反复时,可结合药物敏感试验,以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
综上所述,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炎症指标异常表达,且白色念珠菌为主要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