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肌梗死患者行介入治疗术后采用心理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

2021-03-08丁倩丽刘盼盼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4期
关键词:例数心肌梗死心脏

丁倩丽,刘盼盼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心脏介入治疗是临床常用的微创新型心脏病诊疗技术,包括经皮冠状动脉栓塞术、冠状动脉造影术、射频消融术等[1-3]。心脏介入治疗能有效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效果,但患者对手术治疗、疾病发展和预后缺乏相关信息常会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心理状况[4]。有效的心理康复护理干预可疏导患者不良心理状况,提高其预后效果。本研究以100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心脏康复护理对此类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符合《2012年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5]《2013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及心血管疾病诊疗指南》[6]等标准的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按介入指南行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无桡动脉穿刺禁忌证,无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无尿毒症、血液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51~72岁,平均(61.27±4.05)岁;病程3~15年,平均(8.06±4.55)年;高血压21例,糖尿病10例,高血脂14例;冠状动脉造影术32例,射频消融术18例;文化程度:硕士研究生及以上1例,本科5例,大专22例,中专及以下22例。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51~73岁,平均(61.32±4.11)岁;病程4~14年,平均(8.10±4.47)年;高血压20例,糖尿病8例,高血脂16例;冠状动脉造影术34例,射频消融术16例;文化程度:本科7例,大专21例,中专及以下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由参与本研究的医务人员告知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严密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穿刺点护理、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康复训练等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具体操作内容如下。(1)熟悉病房及周围环境。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结构、病房设施及周围环境,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降低患者不安、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的发生率,提高其治疗依从性。(2)康复护理。对术后病情稳定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在患者早期,采用翻身、四肢按摩、拉伸等床上被动运动。患者适应后,逐渐鼓励其开展自身主动运动。患者病情好转后,采取站立、床下行走等运动,也可借助下肢自行车蹬力器,进行主动蹬踩。2种运动的频率均为每次30 min,每天1次。患者运动前要做好患者的病情评估,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运动时的情况,若发生突发状况,需立即暂停运动。鼓励患者独立大小便、穿脱衣物、爬楼梯、步行等,逐步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3)饮食护理。加强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食物,以半流食为主。根据患者具体恢复情况,逐渐过渡为普通食物。(4)心理干预。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交流、安慰、鼓励等方式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提高其治疗依从性。(5)出院指导。嘱患者出院带药,并严格按医嘱用药,定期复查。护理人员应详细、反复、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用药剂量、时间及不良反应处理方法等。嘱患者定期复诊,并远离烟酒,当出现不适时门诊随诊。(6)健康教育。定期举行心肌梗死相关知识讲座、培训等,指导患者正确的用药、复查、饮食等方法,并嘱患者随时配有硝酸甘油便于急救。所有患者均护理至出院。

1.2.2医务人员的培训 培训护士掌握正确的心脏康复护理方式。对科室护士针对具体内容进行培训,使每名护士都能认真理解心脏康复护理的含义和重要性,同时采取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现场演练,提高护士在患者护理过程中心脏康复护理意识及能力,同时保证技术的熟练运用。

1.2.3观察指标 (1)焦虑、抑郁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焦虑情况,共有20个评分项目,评分越高,患焦虑的可能性越大[7]。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级患者抑郁情况,共有20个项目,分4级评分;评分越高,患抑郁的可能性越大[8]。(2)生活质量: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1-74)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明其生活质量越好[9]。(3)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支持、关爱患者、技术水平及服务态度等。问卷由本科参与本研究的护理人员发放给出院患者填写,并及时收回统计。问卷总分为100分,分为非常满意(≥95分)、基本满意(80~<95分)、满意(60~<80分)和不满意(<60分)4个等级,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满意例数)/50×100%。(4)并发症情况:主要包括心包填塞、低血压、心律失常等。(5)工作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主要包括能力掌握、服务意识等。问卷由科室工作人员填写,并及时收回统计。问卷总分为100分,分为非常满意(≥95分)、基本满意(80~<95分)、满意(60~<80分)和不满意(<60分)4个等级,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满意例数)/50×100%。

2 结 果

2.1两组SAS、SDS、GQOL1-74变化情况 两组干预前SAS、SDS、GQOL1-74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3、1.40、0.29,P>0.05);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下降,GQOL1-74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37、3.97、8.95,P<0.05);干预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较低,而GQOL1-74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5.59、2.81,P<0.05)。见表1。

表1 两组SAS、SDS、GQOL1-74变化情况分)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干预组非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1,P=0.02)。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n(%)]

2.3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均无一例死亡。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P=0.04)。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n(%)]

2.4两组工作人员满意度情况比较 干预组工作人员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9,P=0.01)。见表4。

表4 两组工作人员满意度情况比较[n(%)]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脏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治疗方式,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患者在行心脏介入术时对疾病缺乏一定程度的认识,对手术治疗多存在畏惧心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术后恢复和远期生存持怀疑态度,非常不利于患者的恢复[10-11]。有效的心理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本研究采用心脏康复护理模式,从患者对病房环境熟悉、饮食、心理、康复、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方面入手[12-13],对患者进行心理康复疏导,提升术后治疗效果。研究发现,干预组干预后抑郁、焦虑及心律失常、低血压、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评分较高,表明心脏康复护理可更好地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并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心脏康复护理通过病房环境介绍、心理疏导等方式,及时疏导患者负性情绪,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及康复过程,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积极性,保障治疗能够顺利完成。心脏康复护理通过健康宣教方式,使患者及家属对脑出血的认识不断加深,可改善患者生活中相关不良行为,对疾病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促使家属帮助、督促患者进行适当训练,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心脏康复护理对术后病情稳定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患者通过早期翻身、四肢按摩、拉伸等床上被动运动,后期适应后采取床下站立、行走、下肢自行车蹬力器等主动运动,可改善其心肺功能,提高其运动耐量及免疫功能,同时减少压疮、动脉血管硬化等的发生,降低冠状动脉栓塞的发生风险,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另外,患者积极参加锻炼可减少因长期卧床所致的肌肉萎缩,促进心脏各项功能恢复,减少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此外,本研究对出院患者的用药剂量、时间及不良反应处理等多次进行叮嘱,要求其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并定期复查,不适时及时门诊随诊,提高了患者出院后用药安全性,同时改善了患者遵医行为,进而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心理康复护理能力,提高患者恢复速度。研究发现,干预组工作人员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通过培训后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及满意情况得到较大提升。

综上所述,心脏康复护理可提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不良心理状况,提高术后预后效果。

猜你喜欢

例数心肌梗死心脏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了解心脏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
心脏移植小史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