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霉素泼尼松搽剂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2021-03-08韩桂芳肖子靖常明泉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4期
关键词:特应氯霉素泼尼松

韩桂芳,肖子靖,喻 标,常明泉△

(1.十堰市西苑医院老年科,湖北 十堰 442000;2.湖北医药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3.十堰市太和医院皮肤科,湖北 十堰 442000)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发病期间由于严重的瘙痒会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并没有根治方法。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在某些地方及人群中呈上升趋势。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病机制与皮肤屏障功能、环境、遗传和免疫等因素有关[1-2]。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干燥、瘙痒、脱屑、苔藓化、肥厚及湿疹样皮炎。有的患者伴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临床症状,还有的患者具有家族病史。根据特应性皮炎临床表现及病程特点不同临床上将特应性皮炎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婴幼儿及儿童多为急性、亚急性,成年人多为慢性[3]。氯霉素泼尼松搽剂是太和医院自主研发的医院制剂,常用于过敏性皮炎、病毒性疱疹、蚊虫叮咬的治疗,效果良好[4]。作者对十堰市太和医院皮肤科应用氯霉素泼尼松搽剂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进行观察,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 选择十堰市太和医院皮肤科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确诊收治的特应性皮炎成人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观察组男41例,女35例;年龄20~70岁,平均(47±13)岁;病程1~5年,平均(2.8±0.8)年;对照组男39例,女37例;年龄21~65岁,平均(45±11)岁;病程2~6年,平均(3.1±0.9)年。发病部位在颈部者观察组23例,对照组25例;四肢伸屈侧、肘、腘窝部位者观察组36例,对照组31例,其他褶皱部位者观察组17例,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本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1.2纳入标准 (1)符合Williams诊断标准[5]的特应性皮炎患者;(2)年龄20~60岁者;(3)患者及家属对本治疗目的与过程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具有良好依从性者;(4)就诊前2周内未服用免疫调节剂、没接受糖皮质激素内服外用治疗、未系统使用抗组胺药物治疗者;(5)病变面积占体表面积均小于40%者。

1.1.3排除标准 (1)就诊前2周内系统使用过免疫调节剂、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内服、外用治疗者;(2)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及有其他严重免疫系统疾病、器质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者;(3)对治疗药物过敏者;(4)免疫功能低下者;(5)依从性差及其他原因不配合治疗者。

1.1.4试药 氯霉素泼尼松搽剂(十堰市太和医院,批号:20171222);白及多糖乳膏(十堰市太和医院,批号:20171120);左西替利嗪片(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7019,规格:5 mg×15片/盒);0.1%他克莫司软膏(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批号:052300)。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每天口服左西替利嗪片1次,每次5 mg,以抑制瘙痒,每晚在皮损处涂擦适量白及多糖乳膏1次,使之保持润湿状态,以避免皮肤干燥夜间瘙痒加重。在上述用药基础上观察组在皮损处涂擦适量氯霉素泼尼松搽剂,每天2次(上午、下午各1次);对照组在皮损处涂擦适量0.1%他克莫司软膏,每天 2次。连续治疗2周(1周为1个疗程)。

1.2.2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1)在皮损处涂擦氯霉素泼尼松搽剂、他克莫司软膏及白及多糖乳膏时药量适中,以均匀涂擦、完全覆盖为度;(2)避免接触化学试剂,如乙醇、汽油、洗涤剂等物质,皮损处忌用热水烫洗;(3)用药期间避免搔抓;(4)低金属饮食,忌酒、辛辣、海鲜食物;(5)用药后注意观察是否出现继发性皮肤红肿、皮疹加重、刺激性疼痛及瘙痒加重等不适症状,如出现上述情况应根据情况采取停药或其他相应处置措施。

1.2.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变化,治疗前后空腹抽取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 5 mL,在离心机中离心 10 min(10 000 r/min),取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ELISA 试剂盒,武汉伊莱瑞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70922)检测IFN-γ、IgE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期间观察两组治疗情况,将治疗情况分为基本痊愈、显效、好转、无效4种。基本治愈:治疗后患者皮肤干燥瘙痒、苔藓化、脱屑、肥厚等相关症状基本消失,皮损面积改善大于或等于90%;显效:治疗后患者皮肤干燥瘙痒、苔藓化、脱屑、肥厚等相关症状改善明显,皮损面积改善大于或等于60%;好转:治疗后患者皮肤干燥瘙痒、苔藓化、脱屑、肥厚等相关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皮损面积改善率大于或等于30%;无效:治疗后患者皮肤干燥瘙痒、苔藓化、脱屑、肥厚等相关症状无明显变化,皮损面积改善小于30%[6-7]。对观察组和对照组2个疗程结束后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总有效率=(基本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情况比较 经过2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为7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

2.2两组治疗前后IFN-γ、IgE水平检测结果比较 两组治疗前IFN-γ、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FN-γ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IgE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IFN-γ水平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IgE水平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用药前2 d,观察组出现5例轻度刺激反应,涂药15 min后自行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对照组用药初期出现7例灼热刺激感,涂药约15 min后灼热感基本消失,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IFN-γ、IgE水平检测结果比较

3 讨 论

健康人体中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处于一种动态平衡,Th1/Th2细胞失衡是特应性皮炎发生的重要因素。当过敏原、炎症因子接触皮肤或通过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后,能直接诱导Th2细胞产生IgE,导致外周静脉血清中IgE水平升高[8],Th2细胞的过度分化使Th1细胞功能弱化,从而使INF-γ合成减少,导致外周静脉血清中INF-γ水平降低[9]。因此,特应性皮炎治疗过程中除了肉眼观察表征变化外,IgE、INF-γ免疫指标水平的变化对特应性皮炎的转归、复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所以将IgE、INF-γ纳入特应性皮炎的疗效观察指标。

氯霉素泼尼松搽剂由氯霉素、泼尼松、蓖麻油、清鱼肝油、无水乙醇组成,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局部外用能有效抑制皮损处的细菌感染,避免因感染而引起的病情加重。泼尼松属于糖皮质激素,具有抗过敏及抗炎作用,主要能够抑制组胺的生成与释放,从而抑制因组胺引起的过敏反应,同时还能通过降低血管壁的通透性减少皮损处毒性物质及炎症细胞的渗出。当糖皮质激素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时,抗过敏及抗炎效果增加,发挥协同治疗作用。蓖麻油富含多种脂肪酸,具有良好的湿润性,对皮肤起保湿作用,减少特应性皮炎的苔藓化,有利于促进皮损的愈合、增强外周系统的免疫功能。清鱼肝油中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维生素A对于皮损有良好的修复及愈合作用,维生素D则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蓖麻油和清鱼肝油都属于油性物质,对特应性皮炎皮损组织有良好的浸润、渗透作用,加快皮损愈合,进而使皮肤屏障保护功能快速恢复正常,同时,作为氯霉素泼尼松搽剂的分散介质和载体,能促进主药氯霉素和泼尼松的吸收[10]。氯霉素泼尼松搽剂中含有少量乙醇,治疗期间如搔抓破损后会产生轻度刺激反应,应予以注意。

临床上对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抗菌药物、钙磷酸酶抑制剂及辅助应用保湿药物。成人发病以四肢、腘窝等皮肤褶皱处多见。特应性皮炎成人患者相对于儿童患者皮肤干燥的特征更明显,皮肤失水严重,搔抓后容易引起皮肤屏障功能进一步被破坏,进而导致细菌感染及病情加重。本文临床观察病例均为成年患者,因此在应用治疗药物同时辅助使用具有保湿润肤作用的白及多糖乳膏。白及多糖乳膏主要成分为白及多糖,加乳膏基质经乳化而成,具有保湿润肤、软化角质、促进皮肤游走细胞生长的作用,可促进皮肤屏障功能的恢复[11]。左西替利嗪片属于抗组胺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竞争性地抑制组胺与H1受体结合,从而抑制因组胺过度释放所引起的过敏反应,是常见的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口服药物。根据已有的临床用药经验及患者的一些用药反馈,部分患者因为个体差异,服用左西替利嗪片后会产生轻度嗜睡、口干等症状,所以治疗时可适当多饮水,对于嗜睡、乏力患者可将左西替利嗪片的服用时间安排在晚上睡前。他克莫司软膏属于钙磷酸酶抑制剂,能够竞争性地与钙磷酸酶结合,通过抑制钙磷酸酶的活性,从而抑制与特应性皮炎发生相关细胞因子的生成[12],还可以通过抑制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合成和释放来抑制过敏反应。为避免他克莫司软膏接触搔抓皮损部位后产生的灼热刺激反应,每次用药后将该乳膏放置冰箱中冷储(2~8 ℃),用药时从冰箱中随取随用。

目前,特应性皮炎治疗的一线疗方法为糖皮质激素局部外用加保湿药物,能够减轻症状,快速控制炎症。由于单一应用抗菌药、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药物效果不甚理想,均有其局限性,因此开发具有显著抗炎、抗过敏作用且不良反应少的药物对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尤为重要。临床应用结果显示,氯霉素泼尼松擦剂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治疗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率低,且使用方便,能有效调节外周IFN-γ和IgE水平,可作为特应性皮炎治疗的外用药物。

猜你喜欢

特应氯霉素泼尼松
合理用药科普
斑秃合并特应性皮炎免疫学特性及治疗研究进展
关于“不同方案泼尼松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一文的专家点评
泼尼松联合伐昔洛韦对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甲氨蝶呤联合羟氯喹和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对患者部分炎症指标的影响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婴儿特应性皮炎严重度的相关性研究
益生菌在防治儿童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探究
氯霉素单分散限进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识别特性研究
改性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氯霉素的吸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