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网络课程教学团队实践研究
——以“经济数学基础12”课程为例
2021-03-08吴润民鲁朋举
吴润民 龙 嘉 鲁朋举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3)
一、研究背景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1]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2]指出:“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鼓励高等学校创建跨学科的教学团队。要通过创建教学团队,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开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意见的发布表明了国家对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各大高校纷纷响应,鼓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师领衔建立教学团队并开展相应的教学改革研究。2009年秋季,国家开放大学(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也正式启动和实施了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项目。[3]
本文立足国家开放大学的远程教学,采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远程教学现状、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进行探讨,并在连续6个学期课程教学团队实践运行基础上,对如何落实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详细叙述,并对运行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思考探讨。
二、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一)远程教学现状
1.学生层面存在的问题
通过前期对远程教育学员学习动机的调查发现,以学习提升自身学历层次,达到工作晋升或寻求更好工作为学习目的的学员占大多数,但也存在部分学员无明显学习动机和强烈学习意图。由于区域教育水平差异,造成远程教育学员个体差异性较大,与普通高校学员相比,主要体现在学习基础、自学能力、自控能力、自主学习时间等几个方面。
(1)学习基础普遍相对薄弱。远程教育的生源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类,一是无条件继续接受传统高等教育的一批学生,其自身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二是接受了传统的高等教育,想攻读第二专业或进行专升本的学生,这部分学员大多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相对较强,但往往毕业工作多年,非专业课程遗忘率高,造成学习同样吃力。
(2)自学能力相对较弱。学习方法和学习基础的好坏影响着个人自学能力的强弱。对当前阶段参与远程教育的大部分学员而言,他们从小接受灌输式教育,又缺少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习。因此,在此基础前提下,自主学习成为空谈。
(3)自控力方面受到了更严重的挑战。远程教育更强调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有规范的学习行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远程教育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监管相对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学员需要具有更强的自控能力,克服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和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压力。
(4)需要克服工学矛盾。远程教育学员的显著特征是参加了社会工作,繁重的工作压力、家庭负担和必要的社会交往使得他们的学习时间被大量挤压,并呈现出零碎化特征。因此,对远程教育学员而言,大多数无法正常参加常规的教学面授辅导答疑课和开展自主在线学习,课程学习进度较慢,容易产生弃学、厌学情绪。
2.教师层面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基层办学机构教师的调查发现,由于财力、政策等各方面原因,基层办学机构的教师配备不足,普遍存在教师身兼多职、教学科研交流过少等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师资力量配置不合理。从整体师资配备来说,师资力量呈现出越往基层越薄弱的特征。从远程教育学员专业选择来看,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专业的报选学员数存在明显差异。而基层办学机构不可能具备配齐全部专业教师的能力,因此,基层办学机构在给学生提供教学服务时面临两种选择:一是不提供面授教学服务,完全借助学习平台,让学员进行自主学习;二是聘请校外人士对学生开展必要的集中辅导答疑。但聘请校外人士在增加基层办学机构办学成本之余,出现由于所聘请任课教师自身教学水平高低造成教学服务参差不齐的问题。
(2)课程教师间沟通不畅。由于地区间差异及教师身兼多职的工作压力,造成各基层办学机构教师除了正常的教务等工作交流外,很少有精力和条件进行课程专业方面的沟通,更无法进行课程教学、科研方面的协作,因此,容易造成教学资源的重复开发。另外,由于课程教师个人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的差异,也会使不同地区学员接受的教学服务存在明显差异。
(3)课程教师自身发展受限制。个人专业素质的提升需借助一定的平台和大量的时间精力,而基层办学机构教师往往身兼数职,个人精力有限,因此,教师为提升自身发展需借助相关平台进行教学、科研方面的沟通交流,进行信息互通,及时参加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和课题申报等。但一些平台资源具有普适性特征,难以适应与满足教师的需求,也欠缺完善,这导致课程教师的自身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建设课程教学团队的必要性
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团队是由两个及以上成员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目标和任务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完成[4]。而教学团队就是指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一些技能互补而又相互协作、沟通的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要途径,以系列课程和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而组成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5]。从当前远程教育面临的困境不难看出,课程教学团队这一组织形式非常适合国家开放大学的现状。有效的课程教学团队不仅仅可以更好地发挥各级基层办学机构课程优秀教师的潜力,还能提高国家开放大学整个系统的教学质量。
1.有利于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
依托课程教学团队平台,课程教师可以更好地开展专业课程交流和教学研讨。通过老中青的合理搭配,让团队中的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更快地得以提升,让老年教师更多地接触并更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更好地适应远程教育,从而有利于促进团队教师个人的业务能力与专业发展。
2.有利于打造特色课程和优质教学资源
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及开发,特色课程的打造,从来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果。教学团队的创建,可以更好地发挥团队教师的专业特长,调动团队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课程带头人引领下形成合力,共同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开发出更为优质的课程系列教学资源,最终形成特色课程。
3.有利于落实教学过程和保障教学质量
课程教学团队的创建,可以更好地通过团队分工合作,让团队教师各行其职,从而让教学各环节得到有效监控,做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和解决,有效保障教学质量。
三、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网络课程教学团队组建与实践
本研究以国家开放大学的Moodle平台网络课程“经济数学基础12”作为试点课程,从2017秋开始在国家开放大学四川分部进行课程教学团队实践试点项目,试点项目主要结合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实时在线直播云课堂(精彩课堂)的模式,进行基于移动终端SPOC模式的混合式学习加以开展。
(一)前端分析
“经济数学基础12”网络课程于2016年春正式投入国家开放大学的Moodle平台试用,平台针对各知识点配有丰富的文字、视频等资源,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在线学习需求。但由于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学员主要集中在教育水平不平衡的各地、市、州,学员之间在学习基础、自学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组建网络课程教学团队,开展基于移动终端SPOC模式的混合式学习,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又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课程教学团队的组建
2017秋,为保证网络课程远程教学质量,探索出符合数学类课程网络教学团队建设和运行的有效机制,国家开放大学四川分部成立了“经济数学基础网络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课程教学团队采取开放式组织形式,广泛吸纳四川分部电大系统优秀数学教师、信息技术人员和基层优秀班主任加入,为试点项目提供雄厚的师资和信息技术支持。截至目前,教学团队运行已有6个学期,团队成员数由创始初14人发展到22人。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试点人数的增多,团队成员结构比例也相应发生着变化。以2018春学期为例,参与试点人数由2017秋学期167人扩充到2018春学期594人。由于参与试点学员的增加,团队进一步吸纳了优秀数学教师及优秀基层班主任加入。最终,团队形成了课程责任教师1名、课程教学教师8名、班主任9名及技术支持教师4名的组织架构。其中,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7名,讲师10名。
(三)课程教学团队的职责分工
优秀的团队,应该是结构合理,具有共同目标,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因此,课程教学团队建立之始,以集体讨论形式确定了团队职责和明确了具体分工。
网络教学团队的职责是负责课程的具体教学设计、教学工作的实施及教学过程的监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各试点单位提供支持和进行评估。按照国家开放大学核心团队的总体设计和教学要求,形成教学实施方案,直接组织和开展面向学生的教学和教学支持服务工作。省校课程教师(含团队责任人)的职责是负责制订整个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学设计方案,开展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组织教研活动,研讨并实施教学改革创新及落实具体教学任务;分校课程教师的职责是负责教学班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参与教研活动、研讨并实施教学改革创新及落实具体教学任务;班主任的职责是负责与学生及课程教师进行有效沟通,组织学生及时参加教学实施活动;技术人员的职责是负责技术服务及提供技术培训,如试点学员的分班、直播教室的录播及后期处理、新技术在教学实施中的使用等。
(四)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实施
试点学期初,团队责任人根据试点生源情况,对课程教学团队进行调整,制定四川广播电视大学20**春(秋)“经济数学基础12”网络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工作要点。要点主要从工作目标、总体安排、团队成员及分工、教学安排及具体要求、团队管理、期末考试、保障措施7个方面加以说明。
1.明确课程教学团队工作目标
明确的工作目标有利于形成团队向心力,让团队成员发挥更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经济数学基础12”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实施最终目标为探索网络教学实施团队的建设和运行模式,摸索出符合数学类课程网络教学团队的建设和运行的长效机制,最终提升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数学类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师队伍质量。“经济数学基础12”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实施直接目标是通过团队成员间优势互补、相互协作,以教学改革项目推动,实现“经济数学基础12”的课程教学过程落到实处,学员获得优质教学服务的同时,提高团队成员的整体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2.明确课程教学团队构成及实施分班
为把“经济数学基础12”课程教学过程落到实处,让参加试点学员获得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学期初,团队责任人负责对参加试点学员进行分班,确保每位课程教学老师的师生比大致相同。每位课程教学老师均建立QQ学习交流群或微信群,并负责邀请所管学生加入。2017秋、2018春两学期,参与试点学员相对集中和数量较少,团队讨论决定对学员分班进行均分。2018秋开始,试点推广到全省各教学点,参与试点人数相对较多,团队讨论决定采用分片区管理形式。团队责任人根据课程教学老师所属地区,采用就近原则和管理学员适量原则实行片区负责制。以2019秋学期为例,全省各教学点划分为八大片区,共建8个QQ学习交流群,由15名团队课程教学老师负责管理。其中,部分片区由于人数偏多,采用由两人或三人共管形式加以负责管理。QQ学习群要求学员全部加入,并以“辅导教师+真实姓名”“分校+真实姓名”的格式作为群名片。
3.明确课程导学任务要求
各课程教学老师应对所负责班级学员完成相应导学任务。开课前,课程教学老师应向全体学生发一封欢迎信(可以为团队共同讨论完成),以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网络核心课程的使用方法,如课程登录说明等;公布具体的教学安排及教学辅导工具;明确课程考核方式,及各次形成性考核作业和学习活动的截止日期。另外,课程教学老师可依自身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在每篇章学习开始前,向学员推送章节内容导学。
4.明确视频辅导任务要求
团队责任人依据教学大纲、学生的整体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综合考虑,对各章节学习重难点进行划分,依据团队成员教师教学情况,选择部分成员教师开展在线实时视频辅导教学和非实时视频辅导教学。其中,在线实时视频辅导教学采用云教室(或精彩课堂)双向视频教学模式,授课教学注重在教学辅导过程中与学生实时互动,并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授课节奏和授课方法。以2019春学期为例,“经济数学基础12”课程共安排云教室(或精彩课堂)双向视频教学30学时,非实时视频辅导15学时。
5.明确课后辅导及答疑任务要求
课后辅导及答疑是教学过程落实的关键。及时高效的课后辅导和答疑,能让课程教学老师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实践证明,及时高效的课后辅导和答疑,一方面能增进师生间相互沟通,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来自辅导老师的重视,从而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辅导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及参与情况,并及时到“教学团队研讨QQ群”与团队成员教师进行沟通,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
课后辅导及答疑主要借助如下手段加以实现:以发布直播回放视频、课后同步练习、形成性考核作业辅导促使学员在学习平台论坛和QQ学习交流群进行提问。对参与学员进行“答疑辅导满意度”的调查显示:在320名有效样本中,98.75%的学生认为辅导教师能在规定时间内答复,且回答满意;1.25%的学生认为辅导教师未能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回复,但回答满意。
为确保学员的提问得到及时回复,团队责任人从教学团队中抽取7名课程教学教师实行轮值答疑,要求他们加入到各个QQ学习交流群,分担QQ学习交流群辅导教师的辅导答疑压力,并以自选任务规定,在非本人值班时间,轮值教师可主动参与答疑。
四、课程教学团队运行效果分析
“经济数学基础12”课程教学团队自2017秋学期运行以来,在团队责任人带领下,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一方面使得远程教学过程得到切实落实,给学生提供了更为优秀的教学服务,得到了试点学员的认同;另一方面团队也得到来自各方面的肯定,并获得学校政策方面的支持。
从学生层面分析,课程教学团队的有效运行使课程教学各环节得到有效落实,增强了师生间的有效沟通,间接或直接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最终提高了学习成绩。通过课程导学了解到“学什么?怎么学?怎么考?”,让学员的自主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分班学习交流,让学员间自主形成学习小组,相互间起到帮学促学的作用。其运行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员对试点项目的认可。对参与试点学员进行“学习有效性调查”152名有效样本中,有90.79%的学员认为对促进课程学习有效;在认为无效的学员中,有50%的学员认为是因为自身基础太差造成,5.92%的学员认为是因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授节奏太快造成。在“直播课程参与情况调查”324名有效样本中,有66.05%的学员坚持全部参加;27.47%的学员参加了3次以上;3次以下或一次都没参加的学员仅占5.48%。二是教学环节的有效落实,对学员的最终考核成绩有所提高。以2019春学期学员该门课程成绩为例,对有参加云教室(或精彩课堂)双向视频教学学习行为的学员与全省选修本课程并参加考试的学员进行比较,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成绩对比分析表
从数据中不难看出,参加云教室(或精彩课堂)双向视频教学学习的学员卷面成绩平均分、形考成绩平均分、合成成绩平均分均高于整体的平均分,分数差值最低分为4.21分,最高为5.28分;参加云教室(或精彩课堂)双向视频教学学习的学员卷面成绩均方差、形考成绩均方差、合成成绩均方差均要低于整体的均方差,表明参加云教室(或精彩课堂)双向视频教学学习的学员成绩更为集中。另外,从及格率来说,参加云教室(或精彩课堂)双向视频教学学习的学员的卷面及格率远远高于整体的卷面及格率,合成及格率差值也达到了5.24个百分点。虽然在对比分析中未充分考虑到学员自身差异及区域性差异带来的影响,但不难看出,认真参加试点项目的学员答题质量有明显提升。
从教师层面分析,课程教学团队的有效运行,对教师自身的职业认可、专业素养、科研能力等均有所增强。远程教育教师由于长期缺少与学生的直面交流,及来自身兼多职的工作压力,很容易出现对自身教师定位产生迷失、职业认可度降低的情形。课程教学团队的有序运行关键在于教师的全身心投入。在整个试点项目运行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承担起应有的职责,如及时有效的沟通、辅导、答疑等,良好的师生情感,能让教师容易获得职业认同感。对于参加在线直播课堂的课程教学老师而言,教学能力能得到较好的提升。团队集体参加的试讲展示,能通过集体讨论让老师们了解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数学语言表达不够准确、语速过快、教学姿势不够端正等;课前对授课PPT的内容选择、呈现方式等方面的审核,让老师们能更深入思考授课内容和学生的契合度,从而改正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点,给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支持。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在实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和督学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信息化素养。
另外,团队成员间的教学科研信息的互通及交流,让团队成员在课程教学团队运行期间均形成了各自的教改、科研成果。
五、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在肯定课程教学团队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认识到“经济数学基础12”课程教学团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团队成员统一认识,在团队运行过程中不断改进。
1.教学团队实施目标方面
在连续6个学期团队实践过程中,出现个别团队成员流于形式,在教学环节落实方面拖后腿现象。通过事后交流分析,这些团队教师在加入团队前未统一认识,未明确团队实施的最终目标和直接目标,从而在落实教学过程中未与团队形成合力。团队责任人应让每位成员明确教学团队实施目标,要以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服务、落实教学环节为首要目标。只有教学团队教师上下统一认识,才能形成合力,认真备课,积极参加课前调研,主动及时与学员进行沟通,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为团队研讨提供一手资料。
2.教学团队成员吸纳方面
一个好的团队应有科学的遴选与退出机制。针对个别成员由于自身工作原因或其他原因,出现教学过程落实不及时、不到位现象,团队责任人应认真落实好遴选与退出机制,积极吸纳责任心强的优秀者加入,剔除不合格团队成员。只有通过不断的吸纳与剔除,才能形成目标统一的团队,各团队成员才能各负其责,攻坚克难,主动发挥自我创新力和积极性。
3.教学团队考评机制方面
实践证明,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有利于提高和维持团队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团队责任人应积极争取学校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各团队成员单位领导的认同,在让团队成员获得较好的工作环境之外,获取较充足的经费支持。建立公正公平的考评机制,在全体团队成员均能获得一定酬劳的同时,让表现突出的团队成员获取额外奖励,从而使团队成员间产生良性竞争,让团队的长久运行保持活力。
4.教学团队队伍建设方面
课程教学团队的健康长久运行,团队的队伍建设是关键,这也是团队实施的目标之一。团队责任人应充分认识到团队成员之间的差异,应进行以提高教师整体职业素养、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的顶层设计。比如,邀请技术人员对全体成员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相关培训;按时开展教学试讲和教学研讨会;科研信息互动,并鼓励团队成员组队申报科研项目。
六、结语
通过连续6个学期的试点实践表明: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网络课程教学团队的运行机制具有复杂性特征,需展开更为深入的创新性探索与研究。网络课程教学团队的组建与实施,是符合远程开放教育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既能有效发挥国家开放大学系统教师的潜力,解决区域性师资配置不足、教师沟通渠道不畅、教师自身发展受限等问题,又能落实教学过程,帮助学习者克服学习基础薄弱、自学能力欠缺、自控能力有限及自主学习时间不定等问题,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