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 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及对策研究

2021-03-08王京阳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职业压力双一流青年教师

【摘 要】本文分析“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职称晋升压力、科研压力、教学和管理压力、婚姻或者家庭压力、经济压力、心理压力等,提出创建宽松的工作环境、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减轻青年教师的生活负担、组织交流活动和提供心理健康指导、把减负落到实处等对策,以缓解青年教师的现实压力,使他们能够在更宽松的环境中成长,助力“双一流”建设。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 高校 青年教师 职业压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9-0115-03

2017年1月,教育部等部门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启动了“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周期,根据每轮建设周期的评估结果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打破了以往“985”“211”高校建设的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这给许多未进入“985”“211”及第一轮“双一流”建设工程的高校提供了机遇,同时,也给已经进入名单的高校带来巨大的挑战。

人才是高校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双一流”建设的根本,青年人才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决定力量。近年来,各高等院校普遍加大了引才力度,以适应“双一流”建设的需要。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快速扩充,很多高校的人事管理部门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师资博士后”“非升即走”“校聘教授”等制度,这些制度对解决高校人手短缺、科研实力薄弱、项目论文少和学校排名比较落后的现实困境有很大帮助。与以往的制度相比,新制度对广大新入职的青年教师也意味着更大的动力和压力,尤其是在已经进入和有望进入下一轮“双一流”建设工程的高校,青年教师普遍面临的压力更大,职业压力已经超出一般水平。太大的压力不利于青年人才的成长,对人才的长期培养和科技事业的长远发展不利,不少人在高压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抑郁,表现为焦躁、情绪低落、职业倦怠、缺乏工作积极性等,这对教师自身和学校的发展都极为不利。分析青年教师的压力來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缓解青年教师的压力,尽可能给青年教师提供宽松的成长空间和工作环境,对青年教师的个人成长、高校的发展、“双一流”建设等,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双一流”建设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标准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大的要求。青年教师入职高校后,往往要承担多种角色,而不仅仅是传统的教学授业解惑的老师,同时也要在科研、学生管理、知识传播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无法兼任各个角色的情况下就会发生角色冲突,进而导致一系列问题,青年教师普遍面临以下方面的压力。

(一)职称晋升压力

近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就业市场上博士学历的高层次人员人数越来越多。与本科和硕士学历人员明显不同的是,博士学历的毕业生大部分期望进入高校和科研机构任职。而很多“海归”博士也改变在国外就业的预期,纷纷回国就业。高学历人员就业越来越“内卷化”,甚至出现很多高中教师、高校的辅导员招聘要求博士学历的情况。无论什么岗位,高校都有数量巨大的简历可供挑选,青年教师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没有太多话语权,不能像以前一样,入职即解决编制,而是采用聘用考核制,任期考核合格后才会续聘或者入编。青年教师普遍没有安全感,只能适应高校越来越高的考核要求,同时也要面临着职称评定僧多粥少、同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局面。

(二)科研压力

青年教师一般都有一定的科研经验,但现在各类项目申报人员逐年激增,项目申请难度越来越大,努力付出未必就有收获,青年教师经常要失败多次才能成功获批项目。实验室、实验仪器等资源也很紧缺,青年教师一般在申请这些资源的时候优先级最低,没有充裕的资源就很难取得一定的科研产出,进而达到学校的考核目标,而“非升即走”的现实压力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给予青年教师重压,某些人很容易产生负面的心理暗示,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导致更难做出成绩。

(三)教学和管理压力

青年教师大多数一直在学校学习,缺少社会经验和工作经历,在教学中面对的是思维活跃、个性特征日益多元化、不喜欢被管束的学生。学校对教师的任课质量有严格的标准,会要求学生对任课教师打分,如果教师对学生负责、要求严格,有时反而会被学生打低分,但是对学生不严格则有违自己的良心,他们经常陷入两难的境地。此外,一些青年教师还被学校安排担任班主任等,但新生代的学生很多是在家人的呵护保护下成长起来的,经历的挫折少,离家在高校长期独自生活,如果遇到学业、人际关系、恋爱、经济等方面的困难,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自杀等极端情况,青年教师缺乏经验往往不知如何处理,且需要担负一定的责任,这导致他们的管理压力很大。

(四)婚姻或者家庭压力

不少青年教师博士毕业时已经差不多30岁,要么已经有家庭,甚至有了小孩,父母年纪也大了,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境地,需要在家庭方面付出很多精力,承担相应的责任,经常工作和家庭不能兼顾。单身的青年教师,则往往由于忙于工作,面临着亲朋好友催婚的压力,缺乏情感的慰藉,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五)经济压力

因为相关政策的原因,现在不少高校已取消福利房、安置房,虽然一些高校会给新入职青年教师一笔安家费,但这笔钱往往不足以给付商品房的首付。青年教师的工资一般也并不太高,却面临着成家立业、买房、养育小孩、赡养父母等现实的经济压力。为了增加收入,很多青年教师努力承担各类横向课题,挤占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六)心理压力

中国社会普遍对高学历人员有较高的期望值,青年教师寒窗苦读多年,对自己的期望值也很高,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巨大的。不少青年教师会发现,高学历无法像大家认为的那样,实现自己阶层的大幅度跃升,当自己进入高校工作的时候,一些在企业或者政府部门工作的同窗已经有比自己高的社会地位或者经济条件。高校也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在承担繁重而多样的教学、科研等工作外,还要面临复杂的学术和职场环境,在“双一流”建设的压力下,对有限资源的竞争势必会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目前高校虽然重视师生的心理健康,但大多是侧重学生,对教师则比较忽视。很多青年教师无论身心都处于亚健康的境地。

二、缓解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对策

(一)创建宽松的工作环境

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考核要求,改变以往“唯论文”“唯项目”的纯定量考核模式,这种模式往往拔苗助长,极易扼杀创新的活力。每个人的特点、优势、兴趣都不同,学校应根据每位教师的情况分别引导他们向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等不同的领域发展。同时,应制定分学科、分领域的考核办法及奖励办法,使不同赛道的教师都能人尽其才;要给予新进教师相对充分和宽容的成长空间,允许科研创新的失败,对有成长潜力的人才高校可以配备一定的项目启动经费,同时给予实验、仪器等资源支持;适当放宽对青年教师的考核标准,使青年人才能够真正坐得住“冷板凳”,考核既要考虑短期年度的产出,也要兼顾考核对象的不同特征和长远发展潜力。高校要敢于创新制度,不完全生硬地照搬国外的“非升即走”之类的人事制度,对师资博后这样的本土政策,既要看到它对成果产出数量提升的促进作用,也要看到其对长期投入才能引发的创新型、颠覆性成果的抑制效应。

(二)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

给新进教师配备经验丰富、水平突出的老教师,在教学、学生工作、科研方面进行一对一的传帮带辅导,邀请校内外专家,经常对新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使其快速适应学校的工作节奏,实现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顺利转变,掌握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对每位新教师根据其兴趣、特长、优势、潜质,制定有个性的培养方案和职业发展规划,分阶段对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总结指导,避免出现“人引进来了,但不管不问、任其自生自灭”的局面。各类评优评奖或者项目申报用优先推荐年轻教师,引导新人成长为教学型、研究型、教学研究型、社会服务型等不同类型的人才。青年教师成长起来以后,获得的正向激励会大大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三)减轻青年教师的生活负担

在政策允許范围内,尽可能建设一批可供学校自己分配的住房,虽然学校的自建房产权很难解决,但是学校住房相对商品房会便宜许多,能极大减轻青年教师的购房压力,使其安居乐业。推动工会等组织出面与周边相关开发商洽谈,为青年教师购房争取优惠的价格。同时争取在高校附近完成附属幼儿园甚至到附属中学的附属学校一条龙建设。如果不能单独建设,可以与附近的优秀办学机构合作办学以双赢的效应积极推动,合作方获得了学校的名誉资源等无形资产,学校则能够获得每年定量的入学名额。这样会极大地缓解教师子弟上学难的问题,大大减轻青年教师接送小孩上学放学的负担。例如,上海的某研究所组织专业人员晚上给职工子弟进行课业辅导,高校可以学习此类做法,采取教工轮流志愿辅导或者有偿聘请校外资源辅导的方式,减轻青年教师辅导孩子功课的压力,使其能够有较多时间和精力用于个人发展,提高青年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四)组织交流活动和提供心理健康指导

高校应关心单身青年教师的个人问题,组织各种校内外联谊活动,给青年教师提供机会接触优秀的异性朋友,给予情感关怀,架设缘分桥梁,解决其后顾之忧。在青年教师的工作之余,学校应积极组织各类健身及休闲活动,建立各类兴趣运动协会,加强组织内部的交流,使青年教师增进同事之间的感情,培养一些兴趣爱好,缓解工作压力,陶冶情操。当前,社会及高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都很关注,高校一般会设置固定的心理辅导机构和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青年教师因为是成年人,学校往往不够重视,没有过多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但不能否认的是,近年来一些高校的负面事件中,有相当一部分诱因就是青年教师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因此,高校应针对青年教师的工作特点,从机构和人员方面进行建设,定期记录教师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咨询工作。可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在现有的教师休息室增加一些舒缓心情、减轻压力的功能,使青年教师得以放松。对压力比较大的青年教师多关怀、多沟通,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对个别心理问题严重的青年教师可以请专业的心理师进行指导舒缓。

(五)把减负落到实处

切实地减少各种文山会海,必须召开的会议事先设定议题,规定与会人员的发言时间,提高会议效率。学校管理部门可以广泛征集教师意见,尽量精简办事流程,取消不必要的盖章和审核汇报流程。对科研项目多、任务繁重的青年教师,除了落实国家政策,学校还应改革相关的用人政策,支持他们聘请相应的科研或者财务助理,减少青年教师在各种报销或者行政审批环节需要投入的精力。高校可以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综合人事、教务、科研、研究生等相关信息,使高校教师对任何信息只需填写一次,避免各个部门重复征集统计相同的信息,同时能够从系统上查询的信息就避免通知老师填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表格。节省青年教师的时间,减轻青年教师的杂务负担,使其能够集中精力在主要工作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肩负着培养高学历人才、提高国家的科研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重任务。他们是在高校中承担工作量多、压力大,但也相对处于弱势的群体。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对中国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和长远意义。本文分析“双一流”背景下青年教师队伍所承受的各方面压力,提出缓解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对策建议,以减轻青年教师的现实压力,使他们能够在更宽松的环境中成长,助力“双一流”建设。

【参考文献】

[1]阎光才.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倦怠与学术热情[J].高等教育研究,2020(9).

[2]郑晓生.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素质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J].教育评论,2014(12).

【作者简介】王京阳(1983— ),男,河南南阳人,南京工业大学助理研究员,副主任科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职业压力双一流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山东体育学院术科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分析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职业压力问题浅析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