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高校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2021-03-08韦明耀廖宏春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先锋模范作用广西高校大学生党员

韦明耀 廖宏春

【摘 要】本文阐述广西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意义,分析影响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因素,提出建立党建与理论教学融通机制、织密建强支部规范化管理机制、实施严格全面的党员选拔机制、打造有力的先进典型宣传机制、建构高效的党员监督考核机制、建立党员人文关怀长效机制等对策,促进广西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广西高校 党建 大学生党员 先锋模范作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9-0012-03

近年来,广西高校严格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等文件要求,全面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学生党建工作在支部建设、学生党员质量和数量等方面均得到较大提升,为广西党的建设事业提质增色。大学生党员是广西高校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力。高校要将保持党的先进性作为党建的一条主线,并牢牢把握这一主线,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党的建设促进“人才兴桂”,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落地落实,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彰显不同的鲜明特色。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应在学、思、品、能等方面起引领、传承作用,进而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为中流砥柱。本文阐述广西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意义,分析影响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因素,提出构建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

一、广西高校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意义

(一)提升党员政治素质,激发爱国奉献斗志

广西高校党组织通过培育大學生党员先锋模范,促使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追求自身进步的同时,发挥先锋模范的引领作用,用先锋模范的典型事迹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党员,让大学生党员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浪潮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激发爱党爱国热情,增强爱党爱国意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身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提升政治素质。

(二)磨砺党建鲜亮底色,筑牢高校党建基石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优秀学生党员是高校党建中最鲜亮的一抹颜色,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净化高校支部风气,凝聚支部力量,将支部打造成高效团结、有序和谐的先进集体。支部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抓手,从多角度、全方位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优秀学生党员塑造成最亮丽的名片,从而打造高校党建特色品牌,助推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广西党的建设取得优异成绩。

(三)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建设

2015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西发展“三大定位”,即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这为广西发展创造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国家政策倾斜为广西腾飞提供了强大的“外援”,但要保证广西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提高自身建设能力,这最终落实到人才战略上来。广西高校是广西本土化人才培养的摇篮,是支撑广西可持续发展的造血系统,发挥其造血功能,为广西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大学生,成为决定广西区域经济稳步发展的引擎。广西高校通过采取各项有力措施,有效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进而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建设。

二、广西高校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制约因素

第一,学生党员思想教育体系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教师思想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思想教育队伍建设问题较多、校园文化建设缺乏个性等。思想教育观念方面,教师过分强调教育和管理,忽视解决学生党员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涉及升学与就业、感情纠葛等问题。思想教育队伍建设方面,近年来,虽然各高校不断加强专职组织员、辅导员、班主任等队伍配备,但这些队伍中不少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也缺乏实践经验,而且人员流动较大。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各高校同质化比较严重,重形式轻内涵,缺乏本校特色,没有吸引力,文化育人效果不明显。

第二,学生党建工作管理体系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部分基层党务干部对党建工作责任制执行不力,对党建工作只是应付、被动地去做,业务能力不强、工作水平不高,对学生党支部的管理抓得不实,流于形式。特别是对外出参加实习的学生党员,各高校普遍存在疏于管理或管理不够到位的情况。大学生党员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脱节现象,二者未能很好地相互兼容、相互促进,在教育力度和广度上遭遇瓶颈。

第三,学生党员入门选拔机制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重发展轻教育,重入党前教育轻入党后教育。调研了解到,不少高校把主要精力放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上,对他们进行层层考核和教育把关,但对入党后的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反而不够重视,特别是在预备党员转正这项工作上,把得不够严,要求不够高,一般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都可以按期转正。这就导致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前积极表现,入党后不求上进,思想上麻痹,行动上松散,学习成绩下滑,甚至出现一些违纪现象。

第四,学生党员标杆树立机制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优秀学生党员选树工作不够到位、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不够。目前,各高校在优秀学生党员评比工作上,过度依赖上级文件要求进行,时效性较差,效果不够明显;对优秀学生党员的评价标准也相对较高,有“高大全”倾向,不利于调动其他学生入党的积极性。优秀学生党员评出后,部分高校只是以正式文件形式下发至各基层党组织,没有及时通过广播站、宣传橱窗、展板、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宣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第五,学生党员活动实践机制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党员教育仍然以集中学习、统一教育为主;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开展活动不能与日常教学有机融合,也不能与寒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内容浮于形式。不少大学生党员表示,大学期间组织的活动与中小学时代的团学活动、志愿者活动差不多,大多是去参观展览馆、去敬老院开展志愿者活动等,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近年来,为了抢占舆论制高点,各高校也在积极探索网上党员教育新形式,努力建设“网上党校”,但内容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学生参与度不高。

第六,学生党员监督考核机制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部分高校存在“重发展轻教育,重入党前教育轻入党后教育”的现象,加上教育的实效性不够高,导致不少大学生党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表现得更为突出。比如学生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够深入系统,理论基础不扎实,有的在重大理论问题和大是大非问题的认识上比较模糊,甚至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蒙蔽,以偏概全。有的学生入党动机不纯,有的学生党员入党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进取心有所减退,理想信念有所淡化,学习工作有所放松。这些都说明,我们在学生党员监督考核机制方面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督促改”未能彰显,不恰当的行为没有得到有力的约束,进而影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第七,党员人文关怀机制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未能将党员人文关怀纳入党员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来计划安排,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党员人文关怀未能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效果不明显;将对党员人文关怀等同于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大多停留在一般性的问候联系上,思想引领少,针对性不强,学生觉得不“解渴”,甚至“心结”难解。此外,一些高校将大学生资助活动与对党校党员人文关怀结合起来,但出于宣传需要,对活动进行过度曝光,给部分家境相对贫寒的学生党员带来较大心理压力,未能真切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三、广西高校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对策

(一)建立党建与理论教学融通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为谁培养这一根本问题。如何解决这一根本问题?高校应根据时代特征及自身教学特点,将党建与教学有机结合,创新课程形式,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和教师资源,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纵向贯通和横向联通,研究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化路径,使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通识课堂、创新创业教育课堂以及专业课堂都能受到正确思想的熏陶。特别是要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梳理各门专业课所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的有机统一。例如,将党日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通过现场教学、参观学习、小组讨论、讲革命故事、唱红色歌曲、看红色电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切实做到理论学习与主题党日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从而提升其教育实效。

(二)织密建强支部规范化管理机制

“只有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增强其凝聚力,才能使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发挥”。党支部作为党员管理的一个重要机构,应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任务,以服务大局、打造队伍为工作核心,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党支部工作管理体系。探索建立新型业态和互联网党支部工作管理体系,打造立体式党支部工作精细化管理平台,进而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有效发挥出来,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促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此外,可以建立多级责任区,形成覆盖到学校每个角落的党建工作网络,切实增强党建工作的渗透力,督促党建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

(三)实施严格全面的党员选拔机制

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高校党建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高效入党积极分子管理制度,其内容至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要健全入党积极分子考核指标体系;二是要制定严格的学习制度与学习计划并落到实处,同时通过某些形式来检验学习效果,使学习成为入党积极分子自觉行动。此外,必须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低年级,建立“早动员、早发现、早培养、早发展”的工作机制,在保证质量前提下,早日吸收低年级学生入党。

(四)打造有力的先进典型宣传机制

一名党员就是一个标杆,身边优秀共產党员的先进事迹对普通党员具有直接的影响力。因此,打造先进典型宣传教育机制对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要善于发掘和培养先进典型。先进典型不是自动反映出来,而是要靠先进典型所处的基层党组织去发现和推介。对那些推选出的先进典型,还要通过实际考察、工作考评、民主推选的办法使其成为真实意义上的先进典型。此外,要定期与他们进行思想和工作交流,认真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进而不断提高、完善。二是要及时表彰和宣传先进典型。对选树出来的先进典型,要将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式,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表彰。也要注意及时宣传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让广大学生真切感受到先进就在身边,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干有尽头,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氛围。努力形成“发现—挖掘—汇报—引起重视—大力宣传”的良好格局。

(五)建构高效的党员监督考核机制

行之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是促使党员推进作风纪律建设的政策保障。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和奖惩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高校党组织可以从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组织纪律、党建活动参与等方面综合考虑,区分主次,注意点线面的结合,开展定性定量监督考核,同时利用线上线下各种途径,做到党员评价与群众评价、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扩大监督考核渠道,构建立体网格化的监督考核机制,使得监督考核形式多样化,措施更加科学化,从而保障党员监督考核机制的高效有序运行,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结合学生党员特点,可围绕“思想政治上的作表率、理论学习上的作标兵、业务工作上的作典范”三个方面构建考核指标,着重要求大学生党员要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真善美、明辨假恶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用党最先进的理论、方针、政策筑牢思想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坚决在思想上、行动上对标对表,并带领全体同学共同进步。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较高的学习效率;要实现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不断拓宽知识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完善理论范畴和逻辑架构。要积极主动,以最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最高效的工作态度全身心投入到为同学服务中,配合指导教师推进班级党建工作,引领班级争先创优,真正实现“旗帜更加鲜红,堡垒更加坚固”。

(六)建立党员人文关怀长效机制

高校党组织应将对党员的人文关怀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大学生党员人文关怀长效机制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文关怀网络机制,即要构建起校级、二级学院、党支部等三级网络人文关怀机制,既包括学校党委对二级党组织或党员个人的关怀,也包括党员教师对学生党员以及学生党员之间互相关怀等内容。二是人文关怀工作机制,即学生党员学习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党员谈心制度、党员联系帮扶制度等。三是人文关怀保障机制。落实人文关怀工作机制,高校党委必须高度重视,特别是要在经费上给予一定的保障。四是人文关怀反馈机制,即要建立健全党内人文关怀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通过评价党内对党员的人文关怀效果,提升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此外,要高度关注学生党员多方面的需求,真正实现人文关怀。例如,开展党性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学生的切身利益和热点问题,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广西大学生党员教育是广西落实“教育强国”建设的一大重要内容,发挥广西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广西高校造血功能,对广西教育事业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建设的意义显而易见。而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势必影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广西高校党组织健全党建工作各项机制,多措并举,才能促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有效发挥,让大学生党员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奉献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赵金岭.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基层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新途径[J].现代企业教育,2012(15).

[2]陈宝剑.立德铸魂: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馮刚.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韩杨.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引导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机制研究[J].世纪桥,2019(7).

注:2018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体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为例”(2018KY0922);2020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类一般课题B类,编号:2020SZ064)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韦明耀(1981— ),男,硕士,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教育;廖宏春(1986— ),通讯作者,女,硕士,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馆员,研究方向为党建工作、档案管理。

(责编 李 言)

猜你喜欢

先锋模范作用广西高校大学生党员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新形势下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广西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广西高校图书馆网上资源荐购服务调查与分析
浅谈高职院校党建如何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新形势下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