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

2021-03-07刘淑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思政政治

刘淑红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1)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彻底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也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作用。新媒体时代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大学生群体接触新媒体更多,因此在进行教育时,各高校应该积极探究“互联网+”时代给教育事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学习讨论得出相应的改善策略,利用好信息时代的教育机遇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1 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带来新契机

1.1 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与资源

网络信息技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平台以及更加丰富的资源,在不同等级的教育平台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多的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我国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互联网中具有大量的教育资源,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教师能够通过浏览的方式获取社会热点问题,并将热点问题带到教学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学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借助真实的案例开展教学,这样就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通过对社会真实事件的思考,学生能够养成理性的思维习惯,进而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正确学生获取网络资源的行为,教会学生如何对网络中的资源与信息进行筛选,进而促进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

1.2 激发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采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的方式进行,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通过视频、网站进行授课及学习资源分享,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互联网+”环境中,教师能够选择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多样的,除了课堂中多媒体设备的运用,还能够实现微课教学以及在线教学等。在“互联网+”时代中,教师能够在课前进行电子课件的制作,并将其上传至公共学习平台中供学生随时进行学习,这样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效率。

2 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带来的挑战

2.1 教师的信息优势减弱

经过对高校传统的思政课教育模式与方法的分析能够知道,传统的思政课上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也就是说,教师在思政课堂中具有绝对的信息优势,而学生则沦为知识理论的被动接受者。但是在信息技术发展及新媒体发展的环境下,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相应的知识信息,比如,学生不仅能够从思政课本中获取知识,同时还能够通过网上新闻浏览的方法了解社会的热点新闻。这样一来,高校与教师原有的信息优势就遭到了削弱,其权威受到了挑战。而由于思政理论知识的内容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其理论体系较为庞大,具有较大的教学难度,一旦教师的信息优势减弱,教师如果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扩大自己的专业储备,其在课堂中的地位就会受到质疑,难以开展有效的教学管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已经开始利用网络相关教学资源开展教学,但是很多教师对于网络教学理论资源与教学理论的整合能力不足,教学中就会出现偏颇的情况,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新媒体的兴起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有冲击的,各高校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与形式才能取得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1]。

2.2 理论知识问题

尽管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实践与改进,但是很多教师对于课程教学的理念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理论知识问题,即很多教师将思政理论课程看作简单的理论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的学习,并没有重视实践活动的组织,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当前很多思政教师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考虑,尤其是对于学生的教育接受态度以及过程缺乏相应的研究。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好好备课,开展课堂教学就可以,并不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也并不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对于高校思政课来说,其教学不仅要重视对相关科学理论的讲解,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立场与观点,进而形成客观理性的认知评价方法。将高校思政课程看作单纯的理论教育课程是非常片面的认知,如果教师不能够及时转变自己的教育理论就很容易导致教学效果的偏离。

2.3 媒体素养有待提高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是新媒体用户中占比较大的一个群体,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人们能够在网站平台上发布各种信息,其中不乏价值观错误以及不良的信息,这些信息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带来巨大的影响。大学阶段的学生思想观念及道德观正处在构建阶段,极易被不良思想感染,产生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学生对于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具备筛选的能力较弱,就会影响其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从其他角度来看,新媒体平台不利的地方就在于其隐蔽性和虚拟性,很大一部分大学生都使用互联网作为自己的交友平台,人们以虚拟的方式进行互动和交流,其中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有人恶意使用虚假信息进行诈骗与欺骗,这会使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群体的社会认知出现偏差,从而产生信任危机,带来交流障碍,影响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

3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3.1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冲击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同时也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创新,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然而最好的教学形式应该是加强传统课堂与新媒体教学的融合,形成既重视理论又注重实践的课堂教学形式。一方面,新媒体教学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灵活的课堂,另一方面,传统的思想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要想进行教学实践创新,首先应该考虑如何在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大学应正式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看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并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对其进行理想信念的教导,增进学生对于信念和理想的认知,强化其道德观、职业感和信念感。在设置教学内容时,要打破固有思维,积极进行内容创新,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最终收获更多[2]。

3.2 搭建思政线上平台

在新媒体发展的视野下,高校面对思政课程教学还应该搭建思政线上教育平台,拓展网络教学空间,同时还应该充分应用微信、微博及教学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政教学,挖掘网络教学新方法,通过网络更新实现思政教学资源及内容的更新发展。另外,高校思政教师还应该深入学生群体,关注学生对于社会热点事件与新闻的态度,并根据学生的观念与态度对其进行点拨与引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掌握高校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的新媒体教学互动平台与学生开展深入地沟通与交流,这样就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进而通过引导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在构建思政线上教学互动平台时,首先,应该完善选题及教学内容的设计与规划,对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突出处理,同时学校还应该组织教师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加应该根据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合理的分工。在网络教学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保持微课内容的一致性,采取视频课程的形式会显得课堂内容较为分散,但是教师在准备的时候应该强调不同视频之间的内在逻辑性,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具体知识理论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进而解决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其次,教师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时还应该强调教学的重点,实现去粗取精。根据学生注意力的特点,教师应该合理设置视频课程的时长,将其保持在15~20 分钟之内,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最后,思政教师在开展网络平台教学时还应充分吸纳优秀的教学经验,在网络中筛选出优秀的教学资源运用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制作精美的网络公开课、思政教育网络讲座及“名人微博”等网络资源,教师应该不断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而丰富自己的思政教育内容,采取借鉴改良的方法,创新网络教学内容与模式。教师同时也能够将自己制作的优秀教学课件上传至网络中,供其他教师与学生参考,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3]。

3.3 建立自媒体的终端

对于新媒体教学环境,高校思政教师应该建立自媒体终端,这样就能够为学生与教师提供学习便利,同时还能够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进一步提高思政教学的效率。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自媒体终端实现与学生在课下的充分沟通,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并通过对反馈信息的分析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其次,教师还能够通过自媒体终端为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这样就能够节约课堂教学的时间,同时还能够满足学生差异化与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增强思政教学的针对性。

4 转变思政教学理念

传统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教师一般都使用说教式的教学形式,并不在意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考核也只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才能够通过,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收不到真实的教育效果。要想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教师就应该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意识到信息技术在现代化教学事业中的作用。首先,高校的管理者应该通过教学研讨等活动重新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并将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纳入全新的教育体系中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诉求。最后,高校之间还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对互联网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要点进行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的思政水平[4]。

5 整合思政教学资源

总的来说,新媒体及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提供的只是资源与平台,要想提高思政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教师还应该不断整合思政教学资源,合理应用新媒体信息技术,实现思政教育工作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在新媒体发展的环境下,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能够使用的教学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要想实现思政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师就应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信息水平,这样才能够实现对教学资源的客观分析,进而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处理,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以及平台的优势,提升教学质量[5]。

6 提升自身媒介素养

为了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在校教师也应该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不断学习先进的新媒体知识。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建设学习网络平台,改善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现状,创新教育模式。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将信息技术灵活应用于教学课堂中,在设计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应的教学资源,下载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素材,完善课程设计[6]。

7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技术已经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高校思政教学方面,教师通过创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理念、提升信息水平以及实现协同教育等方法促进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才。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