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在线学习动机研究

2021-03-07庄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归属感内化胜任

庄玉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云南昆明 650500)

进入新时代,在线教学无疑会被各级各类学校作为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目前,线上教学已被各大高校所采用。近期教育部也公布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一流课程717 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868 门,这说明线上课程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网课虽“一炮走红”但随之暴露其弊端,如在线教学中师生难以面对面交流、大学生“假学习”现象严重、教师网课时间把控不合理等,导致出现大学教学效度持续下降及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大学生“假学习”现象的根源所在何处?网课期间要想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关键,学习动机能够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学习动力,并为达到某一目标而不懈努力,且个体能主动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使学习行为得到改善。由此看来,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线上教学会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故激发大学生在线学习动机就显得极为关键,研究大学生“假学习”的现象并探究激发他们学习动机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自我决定理论

1.1 自我决定理论概述

美国心理学家德西(Deci)和瑞安(Rya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自我决定理论(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该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天生的心理发展的潜在动力,其个体能够适应环境,并将整合到自己的自我概念中这一基本假设上[1]。1985年,德西和瑞安对“自我决定”进行了阐释,他们认为自我决定(self-decide)是个体具有自我选择的一种内在的潜能, 个体本身能够自由地选择某种行为活动。而这种内在的自我选择的潜能无形之中会引导个体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并且所从事的这项活动能够促进个体自身能力的发展, 以期个体能够更加灵活地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由此可见,自我决定理论的观点强调个体具有积极性,且具有一种先天地对经验选择的内在潜能,他们能够自主决定自己的行为。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动机包括3 种,即无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1.2 人的基本心理需要

德西和瑞安指出,自我决定是个体本身存在的一种能力和主体的基本心理需要。个体的基本心理需要包括3 种,分别是胜任感(competence)、归属感(relatedness)和自主性(autonony)。

人的这3 种基本心理需要对人的行为的内在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即内部动机的产生与人的3 种基本心理需要有关。除此之外,这3 种心理需要对外部动机的内化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若个体对某种行为活动具有很强的效能感,个体就更乐意参与,个体的胜任力知觉能够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归属感是实现外部动机内化的次要条件,当个体具有归属感时,会自愿地将其价值观进行内化;促使外部动机的内化关键性因素是自主需要的满足,个体只有在自主需要得到满足时,才能对外在行为进行有效的整合。

2 “在线学习”期间,造成大学生“假学习”现象的根源所在

在线学习期间,造成大学生“假学习”现象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两种: 其一是大学生自身缺乏在线学习的内在动机,其二是未将外部动机进行内化。

2.1 在线学习内在动机的缺乏

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是由于喜欢做某事而自发进行活动的内部动机[2]。造成学生在线学习期间“假学习”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在线学习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意识,但由于在线学习过程中教师无法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即使能够监控也只能通过打卡点名等方式看学生是否在线听课,但学生自身若对课程缺乏兴趣,必然会导致智能终端在线而人不在线的“假学习”现象。

2.2 未将在线学习的外部动机进行内化

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的目的性较强,通常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进行某项行为活动[2]。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脑力活动, 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的方式也不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外部动机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而对于已成年的大学生来说,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外部动机才会进行内化。但这种外部动机的内化是有条件的,如个体的心理需要主观感受、激励反馈及社会环境等,对外部动机的整合内化都有不同的影响[3]。如大学生没有理解学习活动的有用性, 没有体会到学习任务对现实生活的意义以及没有树立长期的个人发展目标,自然会造成“假学习”的现象。

3 激发大学生在线学习动机促使其“在学习、真学习”的策略

3.1 从满足大学生的自主需要出发,促使其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是主体从事某种活动的能力,也是个体的基本心理需求。若学生自主的需要得以满足,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就能够得到有效激发。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一些不当的行为会抹杀学生的内在动力,如教师给予学生物质性的奖励、命令和强制学生等行为都会损害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此,为满足学生自主的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大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和想法,首先,教师可从思想观念出发,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性学习的观念,让学生有自主性学习的意识。在倡导终生学习的今天,不仅是大学生,对于所有人来说都应该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学习,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保证学生有足够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在进行网上授课时,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制订学习计划和设置学习目标,随后教师可在线上进行随堂检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这样能在线上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合作学习是一种发挥学生自主性和积极参与学习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网课过程中,教师可给学生分配任务,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由于是线上教学,教师和学生进行隔空上课,故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自然也会发生极大的改变。学生在进行小组分工后必须进行独立学习,自主查阅资料。自主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学习后,各小组成员可通过单独建群或通过线上教学直播平台进行小组沟通与交流,这样小组成员就会产生极强的责任感和归属感,让学生感觉到即使是上网课也会拥有线下课堂教学的仪式感,从而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另外,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说,汤姆斯认为为了满足学生的自主需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清楚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线上教学前,教师需要充分准备教学内容,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考虑学生线上学习的特点以及了解学生需求,考察教学内容是否值得教和学,学生是否愿意学;其次是怎么教的问题?即教学方法,线上教学需要考虑的因素颇多,教师无法通过学生的表情等信息来获取学生是否理解所讲内容,故教师可选择能够与学生进行互动的线上教学平台,如钉钉和腾讯视频等直播软件,采用讲授与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再次是教谁的问题?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不同的个性等,教师应注意因材施教,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审查,在教学时可针对某一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检查学生是否掌握该问题,从而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最后是有关评价的问题。采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形成性考核成绩是现代线上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途径,其能有效保证在线教学的质量。综上所述,在线教学期间,要灵活组织在线教学的平台、资源、教师、学生四大关键要素,为学生搭建出高效、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形成强大的线上学习共同体[4]。

3.2 从满足学生的胜任需要出发,使用基于问题—任务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有趣、有用、有意义的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胜任需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动力。而教师“有效问题” 的提出是满足学生胜任需要的关键,“无效问题”反而会抹杀学生的胜任感,那么教师应如何进行有效提问来激发学生的胜任感?

首先,教师在使用问题—任务的教学模式时,应该考虑学生是否能够胜任这一任务,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内。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所布置的任务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不然会导致学生因为问题过于简单或过难而对问题失去兴趣,从而导致学生没有胜任感。其次,如果教师选择的学习材料难度太大,学生就无法对学习的材料进行内化,学习的有效性就会大大降低,从而打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胜任感,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最后,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馈,教师的反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自信,而且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任务中产生极强的胜任感,从而使学生即使在家学习也能够有很强的内在学习动机,保持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3 从满足大学生的归属感出发,注重情感交流

归属感体现为个体感受到来自环境或他人(如教师或家长)的关爱、理解、认可和支持,表现为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需求。瑞安(Ryan) 和格罗尼科(Grolnick)(1996)发现,感知到教师更多自主支持的学生比对教师有消极认知的学生有更强的能力感和更高的自尊[5]。此外,古戴罗研究发现,当个体感受到来自身边的亲人朋友或教师较高的归属感时,他们会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并能够主动调节与他们相处的方式;反之,当个体与同伴情感上出现隔阂或出现情感上的疏离时就会产生较低的归属感[6]。基于此,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可从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出发。

线上教学期间,师—生、生—生之间无法“面对面”交流,故教师可选择具有交互式、反馈式以及具有一定探索性、挑战性任务的在线学习平台,这些平台可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产生归属感,例如,教师可以使用钉钉、腾讯课堂、QQ 等教学工具进行屏幕分享、PPT 分享、白板板书、申请连麦等功能。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讲,在云端课堂上,学生可在对话框中对学习内容进行反馈,不懂的问题可以即时请老师帮忙解答,或者直接申请与教师连麦进行互动。在此过程中,教师线上授课前需要熟悉软件平台的具体操作方法,对线上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准备预案,一旦遇到问题就能迅速应对,以保证直播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直播课后,教师可通过微信或QQ 群与学生交流,询问学生在家学习的情况,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等,可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为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从生—生关系的角度来讲,教师可成立线上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参与小组问题的讨论,保持学生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产生团队合作的归属感;还可建立学生在家课余生活分享群,鼓励学生在班级群发言,或者不定期安排直播,让学生展示自我。

4 结语

研究依据自我决定理论,探讨在线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与策略,从人的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出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在学习、真学习”。在线学习过程中,大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是维持在线学习活动的关键,但教师也可以通过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活动的价值,使其产生认同感,提升学生外部学习动机的自主性。为提升大学生的在线学习动机,促使其“在学习、真学习”,文章提出3 条策略:第一,从个体的自主需要出发,提升大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第二,教师在设计在线教学活动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胜任需要,可使用基于问题—任务的教学模式;第三,从满足学习者的归属需要出发,注重情感交流。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加上线上教学具有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接受线上教育,在线教学模式必定会成为今后教育教学的重要辅助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也会逐渐被采用,线上教学能够促进教育公平,使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有机会学习各高校的在线一流学科。线上教学虽然有其自身的优势,但还是无法取代线下教学,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高校已经开始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进行在线教学时,根据自我决定理论来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部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在学习、真学习”,从而提高在线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归属感内化胜任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