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0—2020年北朝碑刻文献研究回顾与展望

2021-03-07李小瑞

文化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碑刻墓志石刻

李小瑞

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大汇聚、民族大融合的时期,现存碑刻约两千通,有丰富的碑刻文献研究基础。但目前北朝碑刻文献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与其丰富的文本资料和研究价值不相称。21世纪以前的北朝碑刻文献研究史,前人已经有了综述性回顾,如《二十世纪利用碑铭资料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综述》《魏晋六朝石刻文献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专题综述有《近10年来魏晋南北朝墓志研究进展与动向分析》《近七十年来中古墓志的整理与研究》。另有毛远明先生的《碑刻文献整理研究回顾与前瞻》,这其中亦兼及北朝碑刻文献研究状况。因此,本文从时间上衔接前人之回顾,针对北朝这一断代碑刻文献2000—2020年的研究略加梳理。

一、2000—2020年北朝碑刻的文献研究

学界对北朝碑刻的文献研究突破语言文字、历史、字体字形与书法等传统金石学研究,而呈现出多领域、跨学科、综合性研究特点。

(一)语言文字

历代金石学从未停止对语言文字的研究,但是对碑刻语言学进行系统专门的研究,尤其是北朝碑刻语言文字的研究,应当是从毛远明先生开始的。以毛远明先生为中心的一大批年轻学者做了大量相关研究,具体可参看《当代碑刻文献语言文字研究的领舞者:毛远明教授》一文,吴继刚对这方面的成果做了全面统计收录。

2000—2020年北朝碑刻语言研究的丰硕成果,主要集中在文字和词汇两大类研究。从时间上来看,可以2014年毛远明先生《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的出版为界,将北朝碑刻语言研究大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集中在碑刻的古文字研究,后期不断细化深入词汇研究。以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出版为界,原因有二:一是毛远明先生是我国碑刻文献语言文字研究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该领域的前沿成果;二是《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搜集了1416种汉魏六朝碑刻拓片,是我国第一部碑刻异体字典,这无疑是北朝碑刻语言文字研究进程中的里程碑。

(二)历史

对于传世文献有限的北朝史研究而言,出土文献的史料价值与研究意义显而易见。除了延续碑刻在史学方面补史证史传统,碑刻文献的历史研究在不断探索新方法。陆扬《从墓志的史料分析走向墓志的史学分析——以〈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为中心》一文指出:“以对《疏证》一书的贡献的评述来进一步探讨南北朝墓志在史学上的利用价值,尤其是如何拓宽墓志研究的视野。”[1]陈爽的《出土墓志所见中古谱牒研究》通过辨析判定大量魏晋南北朝墓志直接抄录了墓主家族谱牒,并对谱牒残章做了辑录与格式复原,开阔了中古社会史与碑刻文献研究的学术视野[2]。

北朝作为民族大融合的时代,相关的少数民族史、边疆地域史等逐渐进入碑刻研究的视野。论文有2006年魏宏利的《北朝碑志所见北方少数民族之汉化》和2014年张学锋的《墓志所见北朝的民族融合——以司马金龙家族墓志为线索》,著作有2013年李鸿宾的《中古墓志胡汉问题研究》和2017年刘连香的《民族史视野下的北魏墓志研究》,从这些研究发展的时间线上不难发现,对碑刻材料中的民族史研究范围从胡汉关系逐渐向民族融合以及更大的民族史视野扩大。墓志和造像记是北朝碑刻材料最主要的两部分内容,学者多关注信息内容较为丰富的墓志,而对内容较为单一且模式化的造像记的史学研究较少。魏宏利的《北朝关中地区造像记整理与研究》则为地域和断代历史文化及佛教文化研究提供了碑刻学研究的新思路。

(三)字形、字体与书法

从碑刻角度关注用字原形,能够更为全面地反映出中国汉字字体、字形的演变,北朝是楷书发展演变的重要阶段,其复杂性与特殊性尤其值得关注。臧克和的《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字形表》与邹虎的《魏晋南北朝石刻新出字形研究》两部字形研究著作,是目前所见北朝碑刻字形著作。另有论文《隋唐五代石刻楷字的传承与变异——基于“魏晋南北朝石刻楷字”的比较调查》与《北朝石刻隶书研究》,分别从楷书和隶书的角度对北朝石刻的字形结构作出了分析研究。书法界对“魏碑体”的关注从未间断,2000—2020年,随着北朝碑刻文献整理成果的不断积累,书法研究亦趋于分门别类的细化研究。有北朝石刻佛经、造像记、摩崖刻经等的书法研究,如《北朝石刻佛经的书法面貌》《药王山北朝造像碑书法研究专题》《北齐造像记书法研究》《洪顶山北朝摩崖刻经书法探究》,皆从碑刻文献整理分类的角度细化深入研究前人北朝书法。

(四)跨学科、多领域、综合性研究

黄敏《汉魏六朝石刻乡里村坊研究》在职官地名传统专题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考辨石刻中记载的乡里村坊的地理位置,探寻当地的宗教文化、民族融合与交往、侨民流徙和家族郡望等文化现象[3]。《两汉魏晋南北朝石刻法律文献整理与研究》系统收录了所有已公布的散见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出土法律文献,并对其中的法律术语进行注解[4]。女性与宗教也是北朝碑刻文献研究深入发展的体现,现有研究如《北朝女性墓志研究》《北朝墓志与女性的佛教信仰》《多民族文化背景中的北朝女性墓志书写》《北朝女性墓志考古学研究》与《北朝僧尼墓志碑铭探析》等。

二、回顾与展望

回顾北朝2000—2020年碑刻文献研究现状发现,北朝碑刻文献研究成果丰富,涉及学科领域广泛,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仍与其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研究价值不相称,在文献整理和研究方面都有十分广阔的研究空间。

立足北朝碑刻文献的内容和特点,结合研究现状与不足,以下方面可作为北朝碑刻文献研究关注的重点。

以鲜卑族为主的北方少数民族及民族大融合研究。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流的时期,其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进程中的推动作用不容置疑。目前,胡汉融合研究侧重于鲜卑族与汉族之间融合,未来还应当关注鲜卑与匈奴、羯、氐、羌等民族间的融合和相互影响,研究碑刻中胡汉交流、东西交流、南北交流与文化交流的内容,以便多角度深入探究各民族间的交融特点与作用。

造像记作为北朝时新出现的碑刻样式,相较文字内容信息丰富的墓志而言,其研究的深度、广度仍不够。刘淑芬、郝春文、李林昊等所关注的北朝佛教结社与邑义,依然值得投入更多的研究精力。目前所见北朝造像中有大量的释迦牟尼佛造像、弥勒造像、观音造像、文殊造像等,这些丰富的研究材料反映了北朝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图像学作为一种有效的美术史研究方法,应当值得关注并引入造像记的图案研究、石刻造像和线刻绘画艺术研究等方面。

北朝墓志和造像记以外的碑刻,因数量较少且缺乏系统的收集整理,长久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目前所见北朝墓志和造像记分别约占总量的45%和37%,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研究目光,这两类以外的其他类型碑刻亦有研究空间,如“关胜颂德碑”“张猛龙清颂碑”等功德碑,“僧晕造七宝塔铭”“宋敬业等造塔颂”等北朝造塔记,“平等寺碑”“嵩显寺碑”等寺庙碑。另有“郑述祖重登云峰山记”和“太基山铭告”等碑铭,其中提及保护自然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碑刻墓志石刻
西狭颂摩崖石刻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碑刻
明清豫西北戏曲碑刻所见的“会”与“会首”
金代“舞亭”碑刻的新发现
绝句《题〈清廉〉石刻》获奖感言
赋与唐代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