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导向型城市建设的思考
——以佛山为例

2021-03-07李丽华

文化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佛山文化产业导向

李丽华

随着20世纪城市发展问题和危机的不断加重,城市中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个体的精神心理问题大量涌现并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城市选择文化城市发展模式、实施文化发展战略,以期能解决这些城市问题。研究者们也越来越多地从文化角度来探究城市或者从城市发展角度来审视文化。总之,文化城市研究俨然成为城市研究和文化研究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以广东省佛山市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为例,提炼文化导向型城市的特征,探讨佛山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的得失,以期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

一、文化导向型城市应具备的特征

在工业化日趋成熟的发展阶段,佛山作为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制造业城市,更需要文化为城市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提供动力。几年来,佛山通过制定文化城市战略目标,逐步提升目标层次,希冀最终打造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2015年初,佛山提出打造“文化导向型城市”[1]。2016年底,佛山进一步提出建设“更具品质的文化导向型城市”。2017年初,在“文化升级两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佛山编制出台了《“文化佛山”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2],更加明确了佛山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的发展战略。2020年初,佛山颁发的一号文件将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拟定为新的城市战略发展目标[3]。那么,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应具备什么样的特征?笔者认为,应该具备如下六个特征:

(一)独特、鲜明的城市精神

芒福德认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些著名的城市,如北京、雅典、巴比伦等都曾成功地主导过各自所属国家的民族历史,是因为这些大都市始终能够成功地代表各自的民族历史文化,并将其绝大部分留传给后世[4]。所以,一个城市的根基是文化。斯宾格勒说:“将一个城市和一座乡村区别开来的不是它的范围和尺度,而是它与生俱来的城市精神。”[5]城市精神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因此,独特、鲜明的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核心,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二)兴盛、发达的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产业集群。”[6]它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和黄金产业,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一是文化产业在发展中运用根本手段,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直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二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可提升政府的文化治理水平。在知识产权的实现和消费过程中,政府必须完善文化治理体系和提升文化治理能力。三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城市文化软实力。通过创意策划、产品开发与生产和市场推广等一套产业系统,文化产业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传播城市文化,培养社会公众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因此,文化产业的兴盛与否直接影响城市文化的建设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完善、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民众基本文化权利的重要载体[7],它有着维护主流意识形态价值、扩大公共生活空间价值和保护民间文化生态价值三个层次的价值内涵。尤其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葆有民族特性、提升公民文化素质和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和选择。完善、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为民众提供基本的文化设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以满足所有民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并可引导民众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完善、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基础,是文化导向型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四)无形、高效的文化治理体系

文化本身内含治理要义,具有规范、整合、教化、沟通、认知、传承、凝聚和娱乐等功能。这些文化要想发挥作用,就需要系统化、制度化的治理体系的支撑。文化治理体系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化进行治理”,强调文化的内容性,即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治理,通过现代化治理发挥文化的社会功能;二是“以文化来治理”,强调文化的工具性,即更高效发挥文化的治理职能,使文化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引导和影响城市的良性发展。

(五)多元高端的文化人才

城市本来就是人才的集聚地和交汇地。由于信息和人才的流动,来自各地的、存在差异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艺术形式等文化要素汇聚于城市,使城市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多元主义认为,21世纪将是多元文化城市的世纪。多元的文化依托于多元的文化群体。城市中所有文化群体共同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文化精英们尤其发挥着引领作用。所以,城市文化的发展需要多元高端的文化人才。随着“文化佛山”建设的深入,面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艺创作和文化行业管理几大板块,佛山文化人才队伍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要建设文化导向型佛山,就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

(六)浓郁、强烈的创新创造的文化氛围

“城市文化氛围是由人文环境熏染而成的空间文化表征,……表示一个城市的某种文化,到了那里就能让人感觉到它的文化所在。”[8]城市文化氛围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开放的,既受到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所处时代的影响,也受城市文化治理水平的影响。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有利于强化城市的文化记忆,形塑城市中个体的行为习惯,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是文化导向型城市建设的目标之一。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正面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难题,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创新的发展理念和创造性的发展方式。因此,佛山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更需要营造创新创造的文化氛围。

二、佛山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的困境

(一)没有明确的城市精神定位

在文化城市的研究中,不论是城市研究角度还是文化研究角度,研究者们总是首先提到城市精神。每一座城市都有自身独特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这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具体到单独的城市的精神凝练和提取,则需要专业的调查和研究,从而使之有明确的城市精神定位。

佛山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重要的工业中心城市,到目前为止,却还没有精准的城市精神定位,没有明确的城市文化口号,没有鲜明的城市徽标,这与佛山的文化底蕴、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管理水平不相匹配。这导致向外宣传时没有鲜明的城市特征,不利于佛山城市形象的确立,城市向心力有所欠缺,而且不利于佛山人的精神凝聚和自豪感的激发,最终影响佛山文化导向型城市的整体发展。

(二)优势文化产业不多,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

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佛山曾对本市2015年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调研结果发现,佛山市文化GDP当年达313.21亿元,占比地区生产总值4%;文化制造业增加值251.82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80.4%;文化批发零售业增加值7.54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4%;文化服务业增加值为53.85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7.2%。排名前十的文化行业中,7个为文化制造业,3个为文化服务业。仅排名第一的文化行业“珠宝首饰及有关物品制造”的产业增加值超过100亿元。由此可知,佛山的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所占比重偏低,文化制造类企业比较多,文化内容类企业偏少,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且优势文化产业不多。2018年,佛山文化GDP为357.89亿元,占比地区生产总值3.59%,低于广东省当年5.19%的占比,文化产业比值不升反降。全市文化行业排名和2015年相同,上述问题仍然存在。

(三)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仍存在不平衡现象

2018年,佛山获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佛山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较齐备,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较完善。截至2019年底,全市有区级以上公共图书馆6家、文化馆6家,均为国家一级馆。已有及在建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133家(建成79家),美术馆(艺术馆)83家(建成81家),共216家。佛山已经形成“城乡十分钟文化圈”,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覆盖;搭建了“佛山文化e网通”平台,成立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联盟”等联盟机构,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服务效能。佛山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文化供给与需求不平衡。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在区域上的不平衡。在佛山的常住人口中,非户籍常住人口几乎为一半,这些人大多为产业工人,多数都比较年轻,主要生活在相对偏远的工业园区。但是,城市中较大的公共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都集中在城镇中心区域,在相对偏远的工业园区里,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偏小,工作人员配备较少,服务相对来说不够完善,与产业工人的文化需求不匹配。二是在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表达上的不平衡。生活在城区的人们已经逐步进入“菜单式”“点菜式”的主动服务阶段,甚至出现“种菜式”的自我服务,倾向于主动表达文化需求,再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文化服务。而产业工人大都缺乏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较少主动表达文化需求,对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较少主动选择,仍处于被动接受模式,公共文化服务系统提供了什么就是什么。

(四)高端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不合理

根据《佛山市人口发展规划(2018—2030年)》,2017年,佛山市常住人口为765.67万人,全市人才资源总量143.5万人。技能人才占比为52.5%,农村实用型人才占比为4.4%。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数量为94.7万人,高级职称专业人才数量为2.4万人,高技能人才数量为18.3万人[9]。由以上数据可知,佛山市创新发展所需的人才资源总量不足,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高素质工程师人才、高技能人才缺乏,拥有发明创造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军人才尤其匮乏。另外,佛山市人才培养基础能力较薄弱,全市高等教育入学率偏低,每万人高校在校生总数仅为160人。同时,非户籍人口学历和技能层次低下,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仅占4.62%。佛山的人才结构现状导致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某些行业招工难问题继续困扰佛山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佛山的产业转型升级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劳动者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明显短缺,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凸显。

三、佛山构建文化导向型城市的建议

(一)强化政府职能,提升文化治理能力

在城市建设中,政府既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在创建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过程中,政府应确定文化发展规划,制定文化政策,提供文化服务,确保文化全面发挥治理功能。一是打造品质文化城市品牌,强化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佛山应打造整体城市文化形象,设计城市徽标,提炼城市精神,凝练城市口号,并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技术全方位地宣传推广,树立起佛山高品质文化城市的形象,既增强市民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也吸引投资者和游客前来。二是进行文化场景的规划设计,使五区的文化场景既各具特色,又融合统一在“佛山”文化场景里。可根据各区各镇街文化资源的不同分别规划,形成各类小文化场景,但这些场景又有内在联系性,可统一为大的文化场景而不违和,形成多元统一高品质的大佛山文化场景。三是制定文化政策,规范文化市场管理,打造无形、高效的文化治理体系,提升对文化内容的治理能力。目前,佛山已有涵盖文化总体发展规划、文化资源保护与活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全方位覆盖的文化治理网络,确保文化的内容性与工具性的平衡和优化配备,在此基础上,佛山应着力加强文化内容版权保护系统工作,有效地保护原创,促进创新。

(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

佛山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以制度来确保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搭建文化与产业发展平台,集中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等难题。如建立“文化金融服务平台”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初创文化创企业扶持平台”解决初创的文化企业起步难问题,“非遗产业化平台”来助推佛山的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换等。二是重点发展与制造业相关的工业设计,工业与文化相结合的旅游线路等。佛山是制造业大市,突出特点是中小型企业众多。可以成立工业设计中心,为佛山众多的中小型制造企业提供设计服务,解决单个中小企业需要设计但需求量不足的问题。另外,工业旅游路线可以拓展结合佛山的岭南文化资源和红色革命文化资源。三是重点发展影视文化产业。2016年底,中国南方影视中心落户佛山。在现有影视资源基础上,佛山应建设类型相异的综合性影视基地,形成特色影视产业集聚区,发展特色衍生产业群,开发影视主题的旅游路线等。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公平、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佛山需要继续深入改革,着力建设统一管理、综合利用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重构公共文化机构的组织体系,实现公共文化机构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能提供现代体制机制支撑。一是转变理念。从“文化管理”理念转变为“文化治理”,公共文化服务要从“以文化供给为导向”转变为“以文化需求为导向”。二是扩充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从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单一主体,到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加入,再到文化志愿服务的不断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由政府、市场、社会共同提供。三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每次技术进步都会对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产生深刻的影响。数字技术也改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创造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与活动。因此,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要加强数字技术的应用,招揽数字技术人才,创新研发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技术新产品,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覆盖能力,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可获得性。

(四)引进优秀人才,培育高素质的市民文化群体

佛山在构建“现代化、国际化的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过程中,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和高素质的市民群体。一是引进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佛山需通过编制和实施文化系统人才规划,发现培养年轻后备干部、引进活化高层次文化人才以及社会文化力量再造等措施打造文化人才强队,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二是搭建文化创意中青年人才培养平台。选取一系列相关产业的人才进行专项培训,比如藤编、珠宝玉器、工业设计、陶艺创作等行业。三是传承和弘扬佛山名人文化,发挥名人文化资源蕴含的教育价值来培育高素质的市民文化群体。

(五)塑造城市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城市文化氛围

佛山的城市精神是佛山城市文化的核心,这种精神应该与自身传统和现实发展及未来目标相适应。它承继于佛山悠远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能够反映佛山切合时代的发展,可以引领佛山未来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追求。

城市文化氛围是城市精神在城市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中的本质释放。营造城市文化氛围,一方面要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本土风情的城市文化物理空间。一是深入挖掘城市建筑精华,遵循“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运用规划手段,保护城市文脉,体现佛山城市地方特色,形成独特文化空间体验和历史环境体验,构成城市特有的人文景观。二是推进古村落文化活化升级,设计推广古村落统一标识和导视系统,建立村史馆和名人馆,恢复传统的民俗活动,打造文化品牌,培育本土讲解员和文化志愿者队伍等。三是打造重点文化片区。重点推进祖庙—东华里、梁园、仁寿寺、听音湖、清晖园、美的·鹭湖森林旅游度假区等重点片区(项目)建设。其中,最为典型的祖庙—东华里片区所引入的岭南天地项目已经成为佛山新的文化地标。另一方面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成充满文化活力的社会空间。佛山应整合全市各区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形成有本土特色的系列文艺活动。另外,通过创作文艺精品、开展民俗品牌活动等多种文化形式,如“四大名镇”文化交流、佛山秋色欢乐节、大型话剧《康有为与梁启超》全国巡演等,激发城市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

猜你喜欢

佛山文化产业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偏向”不是好导向
佛山瑞光
广东佛山,有一种绿叫富贵来袭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广东佛山 小记者参观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