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南民俗文化融入当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1-03-07

文化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晋南民俗文化政治

窦 艳 姚 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晋南民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瑰宝,发挥其积极作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深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和认知,采取有效措施将晋南民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晋南民俗文化的内容及特征

(一)晋南民俗文化的内容

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总称,它是在特定的地域人群中长期延续并固定下来的一种风俗生活习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包括猜灯谜、贴春联、踩高跷等,这些丰富的民俗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受到人们的欢迎。

晋南民俗文化是指在晋南地区的人们长期延续并固定下来的风俗习惯,具有自身地域特色。它的内容丰富,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的外延广泛,包括以下方面:晋南花鼓、民歌、剪纸等传统民间艺术,勤俭节约、崇文尚礼、尊老爱幼、助人和谐等道德文明,晋南地区的地方志、风俗志等文献,晋南民俗文化的电视、电影等艺术作品,晋南民俗文化遗迹和晋南民俗文化商品、旅游产业等。继承和发扬晋南民俗文化有利于优化民俗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优秀传统美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发展。

(二)晋南民俗文化的特征

晋南民俗文化具有地域性。一般民俗文化会随着地域范围的扩大发生变化,这主要与自然地理环境、生产方式、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所以,晋南地区民俗文化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例如,晋南地区农作物以小麦、棉花为主,所以便产生了一系列农忙场景的剪纸,如“锄地”“割麦子”“采棉”等剪纸,其色彩、造型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要了解晋南民俗文化,就不能脱离晋南地区这一地域范围,这也是晋南民俗文化的一大特征。

晋南民俗文化具有传承性。民俗文化通过口头或行为等方式,在不同的时代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经过一代代流传下来,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晋南民俗文化的传承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晋南民俗文化内容本身的传承,如晋南地区人们在称谓上,对“姑姑”“姨姨”等称谓未变;另一方面是对晋南民俗文化的深层内涵的传承,如晋南花鼓节奏欢快、气势恢宏、风格淳朴,其表演形式可能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晋南人民展现出的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一直没有改变。

晋南民俗文化具有创新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社会实践中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要求,这就需要文化不断创新。因此,晋南民俗文化的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文化元素,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晋南民歌是一种通俗易懂、诙谐风趣、悦耳动听的山区小调,当下的文化艺术者为了制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新民歌,创新了民俗歌曲的语言表达风格,满足了人们对于民歌的新要求,这是晋南文化创新性的体现。

二、晋南民俗文化融入当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一)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晋南民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传统思想政治课程大多侧重理论的灌输,枯燥无味,实效性不强,不利于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需要将晋南民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2]将传统文艺、风俗习惯、艺术作品等晋南民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让学生体验民俗文化趣味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热情。例如可以通过唱民歌、参观民俗文化遗址等实践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学习效果,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二)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民俗文化中有许多积极的内容,其本身就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晋南民俗文化中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崇文尚礼、助人和谐等道德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文明、和谐等内容密切相关。因此,晋南民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发挥其德育功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规范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帮助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建设和培育具有崇高理想的社会主义新青年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利于充实精神生活和陶冶情操

利用晋南民俗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晋南民俗文化中包含各种民俗活动,如打花鼓、唱民歌、剪纸等,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创建特色校园文化,还可以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钟敬文先生指出:“歌谣至少可以滋养民众的心灵,使他们对人生、事物发生兴趣和理解。”[3]鼓励大学生切身体验不同形式的民俗文化生活,一方面能够充实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缓解学习生活压力,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真正了解民俗文化,以更直接的形式感受晋南民俗文化,对继承和发扬晋南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晋南民俗文化融入当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利用新媒体技术对晋南民俗文化进行创新开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拓宽了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丰富的网络信息进入大学生的视野。网络文化快捷、虚拟、自由,深受大学生喜爱,对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素养、生活方式等产生了越来越深远的影响,晋南民俗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一定影响。因此,要充分发挥晋南民俗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晋南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广开来,让大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民俗文化形式。例如大学生可以在抖音、快手等平台,记录晋南地区的民俗节日等相关活动,制作和发布一些关于晋南民俗文化的短视频,借此加大宣传晋南民俗文化的力度,充分发挥民俗文化的价值。

(二)完善高校晋南民俗文化类校本课程体系建设

目前,晋南地区的一些高校已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民俗文化的内容,但晋南民俗文化在思政课堂中应用的范围有限,只是单纯引用一些关于晋南文化的典故、事例等,未能有效发挥晋南民俗文化的作用。因此,高校要注重晋南民俗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将其贯穿于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同时要将晋南民俗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挖掘其现实价值。高校关于晋南民俗文化的校本课程建设还不完善,民俗文化的德育功能有待提升。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优化整合民族文化的教材资源,满足不同阶段的学生对民俗文化的需求。同时,要挖掘晋南民俗文化中关于道德规范的内容,不断提高民俗文化的深刻性和专业性。例如在高校思政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讲解晋南地区的民俗文化、民间传说等,进一步挖掘民俗文化中的德育素材,培养学生勤劳、善良、敬老、爱幼等品质,从而不断完善高校晋南民俗文化类校本课程体系建设,更有效地发挥晋南民俗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德育功能。

(三)开展晋南民俗文化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活动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晋南民俗文化的德育功能,需要创新活动形式,提升学生参与民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可以举办以打花鼓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开展以民歌为主题的校园歌曲大赛,组织关于晋南民族文化的专题讲座等,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推广晋南民俗文化。同时,可以将晋南民俗文化加入校园网络建设中,建设以民俗文化为专题的网站,网站内容以晋南民俗文化为主题,介绍晋南民俗文化的自身特色、发展历程等内容,让学生在网络中既可以学习关于晋南民俗文化的知识,也可以充实精神生活,陶冶情操。还可以在校园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设立民俗文化教育栏目,不断推送关于晋南民俗文化的信息,增强民俗文化在校园的渗透力。

四、结语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对提高大学生的精神修养,加强道德规范具有重要意义。晋南民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要加强对晋南民俗文化内容与特征的整体把握,拓展民俗文化融入当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发挥晋南民俗文化的德育功能,培养大学生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猜你喜欢

晋南民俗文化政治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后稷族居地在关中不在晋南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晋南金墓中的狮子砖雕
鲁南晋南 小麦开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