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2021-03-07

文化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加林路遥理想

杜 芳

路遥的成名作《人生》获得了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为其收获了无数的鲜花与荣耀。小说讲述了一个传统的“三角恋”故事。男主人公高加林为了逃离农村奔向更广阔的城市,被高干子女黄亚萍的城市诱惑俘虏,抛弃了金子般纯真善良的农村姑娘刘巧珍,最后却一朝梦碎,重归黄土地。尽管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比较简单,女性形象相对单薄,但这丝毫不影响小说的艺术效果,反而使得男主人公的形象更加清晰、生动、立体。尤其是以这两大女性形象的鲜明对比突出了男主人公的复杂心理与典型性格,增强了小说的阅读趣味和审美内蕴。刘巧珍和黄亚萍这两个经典的女性形象也成了路遥刚毅的男性画卷中一抹极为动人的亮色。下文将从《人生》中的刘巧珍和黄亚萍这两个女性形象的人物解读入手,分析路遥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特点,从而审视时代变革中的新女性形象。

一、充满原始强力的传统女性:刘巧珍

路遥的《人生》基本上都是以男性叙述声音来建构的小说世界。其中,绝对的主角无疑是高加林以及高家村的老少爷们儿,还有以马占胜为代表的领导班子,这些男性角色支撑起了路遥小说的一方天地。在此基础之上,他塑造了许多与男性角色相互映衬的女性角色,其中既有勤劳能干、纯真善良的农村姑娘刘巧珍,又有家世显赫、优雅动人的城市女孩儿黄亚萍。路遥通过这些女性形象的刻画为读者再现了当时社会的女性生存图景。

提到《人生》,就不得不提那个敢于亲手拨动命运的转盘,却被迫停止转轮的漂亮女子——刘巧珍。她是中国大地上千千万万淳朴善良的传统女性的缩影,不同于以往的中国传统女性形象,刘巧珍的身上出现了更多皈依于传统却又反叛传统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她身上迸发出的那股充满旺盛生命力的原始强力,这种强劲的生命力是她为了爱情与命运厮杀的勇气来源。

刘巧珍是一个既让人无比怜爱又令人无限敬佩的女子。像花朵一样漂亮的她虽然没有上过一天学,斗大的字也不识几个,但她在精神方面的追求却不同于常人,她渴望找到一个有文化、有才华的男人作为自己的人生伴侣。如此一来,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高加林自然而然俘获了她的芳心。当她得知高加林的工作被人顶替时,一方面她为心上人的遭遇感到愤愤不平,另一方面她暗自窃喜,因为这样似乎她离理想中的爱人又近了一步。当她鼓足勇气向高加林表达了她的爱意之后,高加林或许是被她的深情与爱恋所打动,或许是他脆弱且空虚的心灵需要一段全新的感情来弥补,总之最后他接受了巧珍,然后用一吻回应了这位善良可爱的女孩子的青涩暗恋。

尽管高加林和刘巧珍两情相悦,浓情蜜意,但他们之间始终存在难以跨越的鸿沟。刘巧珍的父亲刘二本,人称“二能人”,家里的光景是全村最好的。在他的眼里,自己花儿一般的女儿无论如何不能嫁到高家那个家徒四壁的寒窑中,为此,他也曾来找高玉德“理论”。在他眼中一文不值的高加林,却被女儿视若珍宝。即使所有人都在阻挠这段感情,刘巧珍依旧为此燃烧自己全部的激情,爆发出她生命中不朽的原始强力。因为她心爱的加林哥叮嘱她以后要刷牙,所以她不顾他人的议论与世人的讥笑,刷得“满嘴里冒着血糊子”也“照样使劲刷”;为了将最美丽的样子展示给加林哥看,她左一套衣服右一套衣服的来回换;在她的加林哥的提议下,她顶着全村人的风言风语,毅然决然和加林一起进城去找漂白粉……巧珍为了这段感情牺牲了她的所有,不仅敢于公然挑衅古旧的世俗观念,而且敢于叛离传统俗世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训,大胆争取自己的爱情。被抛弃后,这位善良且苦命的女子也仅是消沉了几天后就出山劳动了。她明白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在于她和加林哥之间的差距太大了,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村姑娘如何配得上飞上枝头的凤凰男呢!从今往后,她不再抱有任何幻想,决定要踏踏实实过自己的日子。令人难过的是,金子般美好的巧珍终究还是成了“路遥小说里最富有悲剧性的女性人物。她的悲剧在于她是爱情的牺牲品,在更深层次上,她是现代化进程下的传统道德的殉葬品”[1]。令人欣喜的是,巧珍始终在遵循传统与叛离传统间徘徊。一方面,刘巧珍对高加林深厚的爱意使得她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另一方面,在爱情梦碎后,她还是回归那个最本真、最美好的自我。她坦然接受了这种结果,选择另嫁他人,生儿育女,完成一个中国传统妇女的使命。究其根源,是她身上的这股原始强力点燃了她的生命力,激发了她对抗命运的勇气,唤醒了她心底积压已久的对爱与美的渴望。纵然美好的爱情最终破灭,她也还是选择继续她的生活,这段不完美的爱情“插曲”终究没有掩盖她身上人性美的光辉。

二、挣扎于爱情“理想”与生活“现实”之中的矛盾女性:黄亚萍

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路遥始终坚持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这部浪漫爱情和残酷现实相交织的中篇小说《人生》。路遥用他全部的心血和热情凝聚成了这部小说,这部小说也点燃了他全部的创作激情。正如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所言:“为此,我准备了近两年,思想和艺术考虑备受折磨;而终于穿过障碍进入实际表现的时候,精神真正达到了忘乎所以。记得近一个月里,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分不清白天和夜晚,浑身如同燃起大火……”[2]他倾注了全部的感情来用心地讲述这个残酷的社会现实带给人们的苦难与成长的故事。他在小说中不仅塑造了一个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高加林,还勾勒了一个为爱痴缠却又被残酷的生活现实重击的女性形象——黄亚萍。黄亚萍虽执着于构建自己理想中的爱情“王国”,但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使得她的爱情之花还未曾绽放就已枯萎,她理想中的爱情“王国”在现实的重击下轰然倒塌。黄亚萍的存在仿佛就是一块试金石,就是为了查验高加林这块“金子”的真伪,抑或透视他的真心与人性的本质。

路遥笔下的黄亚萍就是一个典型的沉浸于罗曼蒂克的爱情“理想”,而又困囿于残酷的生活“现实”之中的矛盾女性。黄亚萍聪敏、大方、气质不俗,在显赫的家世和高雅气质的加持下,自然眼高于顶。高加林虽然出身农民家庭,但他宽阔的眼界和不俗的谈吐也吸引了黄亚萍。二人在学校时就志趣相投,交集深广,但还未谈及男女之情。尤其是在毕业各奔东西之后,巨大的现实鸿沟横亘在了农村人高加林与城市人黄亚萍面前。毕业之后不久,黄亚萍就与看起来更为门当户对的张克南交往。随着叔父的转业回乡,高加林也因此摇身一变成了一名干事。面对着耀眼夺目、才华出众的高加林,黄亚萍终究没能按捺住自己的心动,毅然决然和张克南一刀两断,转而向高加林示爱。她曾用一首情诗《赠加林》暗示加林:“我愿你是生着翅膀的大雁,自由地去爱每一片蓝天;哪一块土地更适合你生存,你就应该把那里当作你的家园……”[3]121-122这意味着她认为她及她背后的家庭乃至人脉资源能够给高加林这只“大雁”更广阔的天空去遨游,亦是他未来最坚实的后盾。她的这种想法无疑是自私的,但却是充满诱惑力的,高加林正是禁不住诱惑而甘愿成为她的俘虏。“在她看来,追求个人幸福是一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权力干涉她的追求。”[3]126她想当然地奉行爱情至上主义,要从爱情的角度看爱人。她用她的城市诱惑俘虏了高加林,使得她理想中的爱情“王国”得以完美建构。就在高加林“走后门”参加工作的真相被揭露时,她陷入了无尽的矛盾和痛苦之中。“她痛苦的焦点在哪里呢?这是不言而喻的:她真诚地爱高加林,但她也真诚地不情愿高加林是个农民!她正是为这个矛盾而痛苦!”[3]162她对这段感情产生了动摇:一方面,她自认为对高加林的爱是真挚且热烈的,她不愿意就这样放弃这段她理想中的爱情;另一方面,她害怕高加林变回农民,一辈子窝在那个穷山沟里永无出头之日。可是生活往往不如人所愿,对于这种面包和爱情都想要的贪婪之人,生活就会抛出无数个难题,逼得她必须进行抉择。因为生活本身就存在无数矛盾,当一个人做出选择后,这个选择又会衍生出无数个问题,如此循环往复,有始无终。还好最后“善解人意”的高加林主动结束了这段镜花水月般的爱情,使得黄亚萍得以全身而退。

其实,黄亚萍选择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爱情本没有错,可悲的是爱情“理想”和生活“现实”之间的鸿沟是她无法逾越的,这颗苦涩的爱情之果终究难以下咽。所以,她才会在爱情和生活之间不断徘徊,不断试探,最后失望而归。生活本身的矛盾是一切矛盾的根源,更是黄亚萍这位现代女性痛苦的源头。

三、结语

作为路遥创作道路上的里程碑式作品,《人生》在其创作生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小说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生活方式与当今社会已截然不同,但《人生》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在今天仍旧璀璨生辉。其中,最令人铭心刻骨的还要属充满原始强力的传统女性刘巧珍和挣扎于爱情“理想”与生活“现实”之中的矛盾女性黄亚萍。从传统女性到矛盾女性的演变是伴随着社会思潮和时代变革的发生而发展的,审视这些女性形象对于当今中国女性自身的解放与发展依旧具有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加林路遥理想
《谁赋丹赭染鹊华》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入门级有意外的惊喜 Rotel(路遥) A14MKII多功能合并功放
高集成、可扩展的多面手 Rotel(路遥)RA-1592MKII
浅析《人生》中巧珍的人物形象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他是那样“笨拙”和朴素——30多年后,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路遥?
写给远去的路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