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传统文化意蕴
2021-03-07杨婉莹
杨婉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伟大创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是有根、有源、有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主体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人士。长久以来,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风雨同舟、共同奋斗,一道前进,一道经受考验[2]。
任何一种民主形式的萌芽和成长都脱离不了文化的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也不例外,其浸润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接受着来自传统文化中“民本”“和”“中庸”“礼法并重”与“温良”等思想的洗礼,并从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成就了今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形式。
一、“民本”观念孕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文化底蕴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民本”观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贯穿始终的思想,是支撑中国协商民主形成的主要推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产生正是为了更好地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民本思想代表的典范。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范围内,关于“民本”思想的描述有很多。譬如,《尚书·夏书·五子之歌》其一有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祖先有此明训,老百姓是需要亲近的,而不能轻视,人民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一个国家的根本牢固了国家自然就会安宁,这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孔子所说的“人者莫大于爱人”,这其中也暗含以民为本的寓意,也是民本思想的深刻表达。孟子的民本思想中最著名的是民贵君轻的说法,也就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比如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舟民水的表述突出了人民的重要性。孙中山先生更是提出了“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中有太多关于“民本”思想的记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形式正是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精粹才得以熠熠生辉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形成和确立协商民主形式之时,中国共产党就肩负着人民的使命和重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就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了更好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智慧之举就是通过协商民主的形式来吸纳各界人士,凝聚各方力量,采纳各种意见和建议,突破自身可能存在的局限,最终使得每一项政策的出台和实施都更加民主化与科学化,以此来实现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最终起到了稳固和发展国家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仅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理论要义,而且给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新的内容。这种以民为本、以民为根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奠定了价值取向和文化根基。
二、“和”观念描绘中国协商民主文化底色
“和”观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核心内容,具体来说,是通过交流和协商进而解决问题,最终形成一致和谐的局面。在这一点上,“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非常吻合的。从古至今,中国人民都把这种“和”思想深深地印刻在基因里,具有其独特的处世之道和智慧。孔子在《论语》中曾说“礼之用,和为贵”,强调了和谐的重要性;他还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表达了中华传统文化中遇事和气与豁达的心态。《孟子·公孙丑下》中也记录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同样表达了“和”观念的地位。儒家的主要思想之一就是“和”。这种“和”的思想指的是事物之间的矛盾总是在所难免的,面对矛盾应当努力达到一种求同存异的统一,是兼具多元性与包容性的,这种“和”的主张也得到了历朝历代的不断推崇与弘扬。
西周到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中就出现了“和同之辨”,从客观上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思想的根基,佐证了我国古人已经开始关注众多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把“和”思想作为众多事物生成和发展的主要依据,[3]“和”思想强调的不是事物之间没有冲突和矛盾,而是要正确地对待冲突和矛盾,不仅包含和谐的意蕴,同时也表达了互相理解的深层涵义。传统的“和”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之中的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关系是十分契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正是吸取了传统文化中的“和”思想的精华,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把中国共产党和各界人士紧紧地团结起来,确保了多方的利益表达,切实保障了共同目标的实现,发挥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能办大事的优势。“和”文化是通过了时间的冲刷和考验的,展现了其他文化无法比拟与无法复刻的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正是在这悠久的“和”文化的环境中破土而生的。
三、“中庸”思想塑造中国协商民主文化基因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话语体系下,中庸思想的“中”指的是适当、合宜、中正与正确,基本的原则遵循是“允执其中”,简而言之,就是处事为人要把握适当的限度,要兼顾事物的各个方面,以此保持事物的平衡[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深受执两用中、通时合变的中庸思想的影响,中庸思想完美地体现在了决策之前和决策过程之中[5]。中庸思想在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儒家思想中特别重要的观点。譬如,“中庸”二字最早出现在《论语 ·雍也》中,孔子认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孔子把这里的“中庸”思想等同到品德与德行的高度,也就是强调为人与做事的时候要考虑“度”的把握,不可“过”,当然也不可“不及”。总而言之,儒家的中庸思想着重强调的是为人处事需要秉持着不偏不倚的思想观念[6]。
除了孔子关于中庸思想的界定和定义之外,中华传统文化涉及中庸思想的相关解释和表达也有许多。首先,在《孟子 ·梁惠王下》中就有“庸得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后之行,行顾言”的论述,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平常的德行要努力躬行,平常的言谈要尽量地谨慎。德行的实践有不足的地方,需要不断勉励自己努力;言谈时不可以放肆而无所顾忌,言谈过后就要开始行动,行动时要考虑自己当时所说出的话。这其实表达了对待事物和处理事务时要留有余地,特别是在言行上,不能以绝对的态度来分析事物。其次,《中庸》更是中庸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把中庸之道上升到了宇宙人生大本大源的高度,其中有这样的表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里的“中庸”思想分别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其一,表达的是万物一起生长而互不妨害,道路同时并行且互不冲突,是需要以一种客观的视角看待万事万物的中庸思想;其二,表达了“中”是天下最为根本的,“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法度。达到了“中和’,天地就会各安其位,万物便可开始生长发育。以上观点,都是传统文化中中庸思想的缩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就很好地继承了这种中庸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是采取中和的机制来消解各方矛盾和利益需求,处在执政党位置的中国共产党没有忽视各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的意见,而是听取更多的意见,保持一种宽和的态度来接纳。
四、“礼法并重”观念承载中国协商民主文化生成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注重礼与法的国度,在传统政治文化中,礼与法属于古老的词汇。协商民主制度在最开始就存在礼法并重这样的标准。“礼法”是荀子思想的核心,荀子以人性恶为逻辑起点,论证了礼法的起源、构成及对国家治理的意义,但荀子的思想并没有止步于此,他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以礼为核心的价值信仰体系,使得礼成为人性的内涵,融入到人性的骨髓之中,目的是为了改变信仰的偏差和缺失。在荀子的认知中,礼法并重的思想表述的主要是不可只强调“礼”的重要性,也不可单纯地强调“法”的地位[7]。唐高宗时制订的《唐律疏议》表述礼法关系是指“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其中也强调了礼法二者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遵守了礼与法的根本价值取向,首先,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都要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也就是说受“礼”的制约;其次,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被纳入到制度的时刻就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即需要遵守法纪。如上所述,“礼法并重”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根本依归。
五、“温良”思想契合中国协商民主文化取向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思想中,不得不提的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温良思想,而这种温良又恰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中的文化因子相一致。那么何为中国人骨子里的“温良”呢?学者辜鸿铭就曾这样说,我们中国人骨子里是温良的。这里的温良不等同于温顺,更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我们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同情的力量,是因为我们完完全全地、彻彻底底地生活在一种心灵的生活里,是心灵的激情和人类之爱的情感。学者辜鸿铭对于这种温良思想的描述是唯美的,体现出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和柔和。
“温、良、恭、俭、让”,源自于儒家思想著名古籍《论语·学而》中子贡的回答,其中“温”则是温和,“良”表达的则是善良。“温良”思想不断熏陶塑造着中国人的传统性格,在潜移默化中将温良的思想内化于心,并体现在中国人的行动之中。伴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温良”思想的熏陶,中国人在温和和善良情感的影响下懂得共情、懂得同情,知所谦抑、授受有礼,而这些美好的思想恰恰尽显在协商民主形式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中,尤其是在决策之时,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各尽其力,坚守初心。在协商之中不是独断地站在自己的位置来思考问题,而是以谦虚共情的心态进行多个视角地思考和决策,以实现政策的不偏颇与不狭隘。这种“温良”思想和为人民服务的目标相伴相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增加了历史的温度。
六、结语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积淀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最深沉的精神和感情,是经得起时间和岁月的洗礼的;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在实际生活中总结而屹立于世的,是经得住现实和实践的检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同时,又根据具体国情进行内化,以此形成了独特又符合中国实际的协商民主形式。这样的民主制度突破了以往民主形式的固化藩篱,既有自己传统的文化底蕴,同时又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中国协商民主形式的诞生为其他国家的政治民主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进一步提升了文化自信,同时为人类的政治文明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