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目的论视角看红色旅游文本翻译
——以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为例

2021-03-07

文化学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连贯目的论红色旅游

吴 鹏

一、引言

红色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精神,红色旅游承载着红色文化丰富的内容,而红色旅游文本是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媒介。作为一种介绍型文本,它负责展品的信息和说明。因此,红色旅游文本的英译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有帮助,它的翻译质量直接关系到目的语读者的理解。

目的论属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它跳出了传统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上的范畴,不再只追求语言的对等,强调翻译是有目的性的活动,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手段。并且从目的语读者的角度出发,让译文尽可能满足其交际需求。目的论能够提供红色旅游文本的翻译方法。

经过田野调查,笔者从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收集到大量汉英文本,在基于目的论的三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对文本的翻译错误分类和分析,探讨合适的翻译方法提高红色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

二、目的论与三原则

目的论是德国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在20世纪末提出的。他认为翻译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过程,而应该把翻译看作是将一种语言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交际符号转移到另一种语言中的活动[1]。把翻译目的作为翻译的出发点,冲击了当时的主流翻译观念,原文不再被奉为高高在上的参照物,也不再是评价译文的唯一标准,而是变成了一种“信息来源”,译者需要根据翻译目的取舍信息。并且,翻译目的的实现取决于译文在译入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而非源语文化。因此,目的论标志着翻译焦点介于语言外因素和语篇因素之间,也标志着翻译从语言学到功能主义的范式转换,它成为当代德国最具代表性的翻译理论,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

依据目的论,翻译要遵循三个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三者紧密联系。目的原则指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每个文本都有一个特定目的和交际需求。如文本在译语文化的交际目的是帮助目标读者理解信息,或是通过特定的翻译策略或程序来翻译,例如直译以显示源语言的结构特点[2]。连贯原则,也叫语篇内连贯,它规定译文需要在目标语语言和文化环境中实现连贯,也就是译者要遵循目标语言和文化规则,增强可读性,以一种可接受的方式再现原文信息。忠实原则,也称作语篇外连贯,它指的是源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应当存在语际连贯的一致性。但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忠实,不代表原文与译文在内容上的完全一致。译者应当忠实于原作者,最大限度传达原作者的意图和写作风格。

三、红色旅游文本的特点与翻译

红色旅游文本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一是语言精炼,文本言简意赅;二是逻辑性强,文本内的叙事逻辑缜密,前后文有联系;三是文化特色,专有名词多[3]。文本包含丰富的本土化词语和文化词语;四是句式多样,情感强烈。文本多包含大量成语和排比句以激发游客的爱国情怀。

因此,红色旅游文本的翻译不仅要再现原文本的主要信息,还要与目标语读者的语言文化特点契合。因为目标语读者多为英语国家的游客,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够。笔者通过在知网上查阅到的资料和亲身走访的地点,发现很多地区的革命博物馆内的红色旅游文本翻译都存在翻译问题,没有将原文的主要信息传递给读者,或是文化特色词的翻译有误,还有对术语和专有名词的翻译不一致等问题。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文本翻译质量,从而进一步影响红色文化外宣。因此,红色旅游文本的翻译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

四、目的论三原则下的红色旅游文本翻译例析

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如果翻译目的是服务于译文预期读者,那么任何妨碍实现该目的的翻译方法就是翻译失误[4]。依据目的论三原则,合格的译文需要满足其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为了实现这三个原则,译者需要根据不同的译文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笔者在鄂豫皖革命纪念馆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大部分的英译文本都存在问题。本文在目的论三原则的指导下,就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的红色旅游文本英译选取部分案例进行分析。

(一)违背目的原则

目的原则是目的论的首要原则。译者的翻译目的是传达原文本主要信息,让英语国家读者理解文本。而且文本有其交际目的,即体现红色文化的内涵,提高目标语读者对红色文化的兴趣[5]。

例1:

ST: 保存在四川仪陇县的红军石刻标语

TT: Red Army’s slogan on stone in Yilong county in Sichuan Province

源文本是在描述展览图片上的石碑标语,上面刻着“剿匪将军徐向前”。源语读者看到这句话,再结合图片就知道这个石碑是为了纪念徐向前将军在四川的剿匪功绩。因此,该文本的翻译目的是让目标语读者也能知道石碑标语和其含义,但译文只翻译了原文本的基本信息,忽略了它对应的图片上的信息。因为大部分的外国游客对中文不太熟悉,所以图片上的汉语也不能帮助其理解文本意义。因此,这个例子违背了目的原则,它的翻译目的没有实现,增加了目标语读者的理解难度。译者应该将文本信息与图片信息结合并呈现出来,例如“A stele carved to commemorated General Xu Xiangqian’s suppression of bandits”,这样译文通俗易懂,自然贴切,目标语读者获得的信息与源语读者一致,从而实现了翻译目的。

例2:

ST:王其记的鄂豫第三专区黄陂县三七年公粮证

TT:Gongliang Certificate of Huangpi County in the Third Special Area of Hubei and Henan

该文本在介绍公粮证这个历史文物,公粮证是土地革命时期农民向政府支付粮食的凭证,在当时是一种普遍现象和义务,它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农业税。这种文化特色词对于中国游客并不陌生,但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游客就会一头雾水。译文将原文的核心信息“公粮证”直接音译,但没有添加注释,造成这个译文的目的没有呈现出来。在这个问题上,译者可以采取意译的翻译方法,将“公粮证”翻译为“Agricultural tax”,或者在原译文后添加注释进行解释说明。所以译者在实现翻译目的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汉语与英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用符合目标语读者文化背景知识的方式准确传达。

(二)违背连贯原则

连贯原则要求译文要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规范和译语读者的阅读习惯,遵循连贯原则会让译文更能被目标语读者理解和接受,并且在译入语文化角度和语用角度都更有意义。

例3:

ST:许继慎黄埔军校毕业证

TT:Xu Jishen Whampoa Military Academy Graduation Certificate

该文本介绍的是黄埔军校毕业证的复印件。译文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译文不符合英语的语法规则。英语善用介词体现逻辑关系,而译文中人物与物品之间的所属关系没有体现。另一方面,译文不符合目标语读者的背景知识。“黄埔军校”对于目标语读者是一种比较陌生的表达,黄埔军校是战时广州著名的军校,但是“Whampoa”并不是一个恰当的词语来表示其属性和地理位置。根据官方给出的翻译,“黄埔军校”应该为“Republic of China Military Academy”,所以符合连贯原则的译文应该为“Xu Jishen’s Graduation Certificate of Republic of China Military Academy”。

例4:

ST: 1953年,毛泽东主席亲切会见徐向前

TT:Mao Zedong to meet with Xu Xiangqian in 1953.

原文本展示的是毛泽东主席会见徐向前的情景。译文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语法问题,即主语“Mao Zedong”后不是谓语动词,而是“to meet with”。这样的表达在英语中不存在;二是时态问题,原文的时间是“1953年”,所以“meet”应该为过去式“met”。译文的表达不符合英语的语法规则与语言习惯,所以它违背了连贯原则,应该改为“In 1953, Chairman Mao Zedong met with General Xu Xiangqian”。

(三)违背忠实原则

忠实原则要求原文与译文的主要信息对等,一方面,译文需要呈现源文本的主要信息;另一方面,译者需要忠实于原作者的目的和写作风格。

例5:

ST: 徐向前运筹帷幄,巧妙指挥。晋中决战,以少胜多,歼敌十万余人。

TT: Xu Xiangqian directed the battle to annihilate more than 10 million enemy troops.

原文本说明的信息是徐向前在晋中战斗中歼敌十万多人,以少胜多。“十万余人”是文中的关键信息,但是译文将这个数字误译为“10 million”,即“一千万人”。这样的翻译错误一是会误导目标语读者,二是会产生过分夸大之嫌。因此需要将“十万余人”准确翻译为“More than one-hundred thousand enemies”才是对原文的信息对等。

例6:

ST:1949年4月23日,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解放,宣告了“蒋家王朝”的覆灭。这是我军占领国民党政府总统府的情形。

TT:On April 23, 1949, our army occupied Kuomington’s government.

这段文本是描述所示图片中解放军登上南京总统府的情形,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原文本的文字也显示出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激扬情感。反观译文在忠实原则上存在两处错误,一是省略了该事件的重要性,二是文字风格没有再现原文本的情感,不能让读者共情。另外“our army”是相对于原文中的“我军”,对于中国游客来说是很自然的说法,但是译文是面向英语国家的游客,这个说法有些不恰当,若改成“People’s Liberation Army”会更加贴切易懂。该文本的翻译需要精练原文信息,传达原文情感,例如“On April 23, 1949,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occupied the Kuomintang government building in Nanjing, officially announcing the end of the Kuomintang’s reactionary rule”。因此,原文本的内容和风格需要译者领会和再现,否则将会事倍功半,译文的质量大打折扣。

五、结语

红色旅游文本翻译是外宣翻译重要的一环,因此红色旅游文本的英译质量值得关注和研究。根据目的论,红色旅游文本的翻译目的是向国外游客介绍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讲好中国故事。但在笔者调查的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中发现大量文本仍存在违背目的论三原则的问题,例如译文在目标语环境缺乏交际意义,译文的语言使用和句式结构不符合译入语的语法规则和语言习惯,或是错译、漏译关键信息,不忠实于原文的写作风格等。因此,在翻译红色旅游文本时,译者要增强语言能力,以译入语读者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作为参考,注意汉英语言差异,灵活采用多种翻译方法传递原文信息,实现交际目的,从而促进红色文化走出去。

猜你喜欢

连贯目的论红色旅游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红色旅游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将句子写连贯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