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形象外宣翻译规范建构
——以福建石狮市为例

2021-03-07曾静娴

文化学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石狮译语城市形象

曾静娴

一、城市形象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建设中,积极打造中国城市名片,对外展示城市个性化形象尤为重要。城市形象是指能够激发人们思想感情活动的城市形态和特征,是城市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城市内在实力、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何瑶,2011),具体体现为对城市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历史传统、经济发展、科教文化、建筑景观、社会风貌等综合要素基础上形成的主观活动及相关可视具象或镜像。

城市定位构成城市形象传播的基本内容、整体要求与发展方向(何国平,2010)。城市形象的塑造与推广不仅是城市软实力的主要表现,亦是推动城市获取外部投资、扩大海外市场、吸引境外游客的重要渠道,能提高城市竞争力,实现城市资产增值。

二、外宣翻译规范的建构原则

城市形象外宣翻译是以让世界了解中国城市为目的,将各类城市对外宣传材料转换为目标语的过程,使目标受众理解接纳城市对外宣传的信息,并促使其对城市产生积极的行为倾向。鉴于语言及文化系统的差异性,翻译活动必定涉及源语文本及译语文本不同规范的制约及动态平衡。

(一)翻译规范

“翻译规范”即指“译者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做出的有规律性和习惯性的选择”(廖七一,2004)。在初始规范(initial norms)层面,译者体现出“充分性”(adequacy)翻译或“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翻译的选择倾向(Toury,2001),即在遵守源语规范与译语规范之间从事翻译活动。翻译规范是人为的建构,不具有规定性,建立于群体共有的交流模式基础上,因而会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主体体现某一动态的共同倾向,但又能提供基于译入语言系统固有规范的可信交流渠道。

(二)建构原则

作为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属的信息型和呼唤型文体,外宣翻译注重读者的理解和反应,在表达方式、格式措辞等方面应尽可能符合该文体在译入语中的习惯(Newmark, 1988)。黄友义先生亦有言,外宣翻译应考虑受众的理解能力、接受度与思维习惯(转引自朱义华,2019)。因此,城市形象外宣翻译应在忠于原文思想的前提下,平衡译语受众的原有语境认知及接受习惯,构建共同话语方式,产出通顺、准确、可读的译文,如此才能激发受众有效产生情感认同,讲好城市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结合外宣翻译的话语功能,外宣翻译规范具体体现为在遵循源语规范的基础上,在表达方式层面尽可能符合译语规范。其中注重“与原文最大贴近度”的充分性和强调“成为译语文化地道文本”的可接受性,可归纳为翻译的“忠实观”和“修辞观”[1]。城市形象虽由不同要素构成,借由多元宣传媒体塑造传播,但城市形象只有做到统一化,对外宣传的效果才能最大化。目前区域城市形象翻译研究多局限于特定文本类型研究,如公示语翻译、景区介绍翻译、宣传片字幕翻译等,缺乏从宏观层面指导城市形象外宣翻译的探讨。翻译“忠实观”和“修辞观”的规范建构将建立可信的共有交流模式,为提高城市外宣译文质量提供较为全面统一的参考。

石狮作为滨海城市、著名侨乡、服装名城,近年来正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开拓市场,吸引外资,发展“海丝”文化,加速实现产业升级。政企宣传、旅游推介、公示展语等外宣材料都构成石狮对外的城市名片。以下将以石狮城市形象外宣翻译为例,探究城市形象外宣翻译“忠实观”及“修辞观”建构。

三、翻译规范建构之“忠实观”

就“忠实观”而言,城市形象外宣翻译应忠实于原文内容、形式、风格、功能或是读者反应等要素,在保证译文信息准确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高效、真实地展示城市的产业活力、文旅魅力及发展优势。翻译的“忠实观”[2]贯穿翻译过程始终,就城市形象外宣翻译规范必要性而言,主要集中于公共服务领域英译,包括场所和机构名称英译及公共信息英译。

(一)忠于原文信息

店铺名称重在提供服务及消费信息以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行为,从构名成分而言需要体现基本的信息价值。目前石狮街道店名英译多采用音译法,对英语受众的语用意义及呼唤功能微乎其微。如“奋凡商行”(FEN FAN SHANG HANG)、“蔡记面线糊[3]”(Cai Ji Mian Xian Hu)等。但在如石狮服装城等国外旅客客流量大的街区,或是连锁品牌店中,店名英译基本遵循“专名+通名”的翻译构成,能体现基本的店铺类型,还原中文店名的属性信息,如“思缘茶餐厅”(SIYUAN RESTAURANT),“伟翔运动”(WEIXIANG SPORTS)。但因专名基本采用音译,原中文店名的信息传递大打折扣,译语受众无法获取同源语读者对等的信息。其中亦有店名英译蕴含巧思,如“上品煌记”译为“Top Grade Mr.Huang-beef restaurant”,以意译译其品质之上等,保留店名中的专名“煌记”(Mr. Huang)作为品牌宣传,形象易记。后又增译辅以店铺主打产品及店铺类别,消费者对店铺的性质及特色菜品一目了然,能获取与源语读者同等的信息,加深外国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更容易获得消费者青睐,推广市场。

(二)忠于原文意义

公共信息的重要意义在于为公众享受城市公共服务提供便利,满足公众活动所需基本要求,方便其衣、食、住、行。其指示类标语的译法应尽量规范统一,避免受众产生理解困难,带来不便。如石狮服装城主干道路口特设中英指示牌供消费者参考指引,概览区域分布。指示牌上的路名翻译基本符合国际翻译标准,采用“××Road”翻译构成,如“南洋路”“Nanyang Road”。但石狮路牌上道路译名却只采用音译构成,如南洋路译名为“NANYANG LU”。这使得中英指示牌失去其基本的指示意义,阻碍其交际功能的实现[4]。公共信息的英译观感对国外受众主观影响更为直接、深远,甚至左右国外受众对城市内在实力的整体评估。对于公共信息指示性专有名词而言,其英译应尽量规范,与国际翻译标准接轨,遵循统一的翻译标准,以实现信息基本的指示意义,避免造成译名混乱,直接导致译语受众产生不良观感和城市体验,影响对城市发展实力的主观感知。

四、翻译规范建构之“修辞观”

就“修辞观”而言,城市形象外宣翻译应不仅局限于信息的忠实与对等,而是在坚持信息准确的同时,利用变通充分平衡译语受众的原有语境认知、思维方式及美学预期,如此才能提高外宣译文的文本感染力,促使译语受众感受城市的外在形象和人文精神。

(一)变通诉求策略

不同受众对翻译文本的接受度受到自我文化及他者文化相互作用的影响。若能根据受众的原有价值倾向预判外宣原文与译语读者的文化矛盾,则能保证外宣译文的分众化传播。

例1:卡宾提供男士及女士服装、鞋履及配饰及童装。目前旗下品牌有卡宾休闲、卡宾都市、凌晨两点及Cabbeen Love。本集团通过自营及特许经营店铺、网店及其他第三方批发安排的方式销售其产品[5]。

原译:Cabbeen offers apparel, shoes and accessories products for men, women and kids under Cabbeen Lifestyle, Cabbeen Urban, Cabbeen Love and 2AM brands. Cabbeen derives its revenue from sales of its products through company-operated and franchise stores, online shops and other wholesale arrangement with third parties.

该例文本选自卡宾集团官网企业简介,体现了中文企业简介文本典型的诉求特点,即以第三人称作主语,客观阐述卡宾集团的经营范围、旗下品牌及销售方式。中国社会体现较强的权力距离维度,原文利用客观人称行文,通过建立适当的权力距离以体现企业的专业性及可靠性。但英语受众整体体现较小的权力距离维度,英语企业简介文体常诉诸受众感受,直观运用第一及第二人称代词如“we”“our”“you”“your”,缩小权力距离,拉近企业与目标受众距离。该英译文保留原文的叙述视角,主语仍以第三人称“Cabbeen”进行陈述,没有考量原文与译语受众预期矛盾,忽视汉英叙述视角差异,文体较为生硬铺陈,难以与目标受众进行直接互动[6]。此处译文建议将客观主语变通为第一人称代词“We”,以此拉近企业与目标受众的心理距离,刺激其进一步采取了解、消费、合作等行为。

因此,外宣翻译应诉诸目标受众习惯的修辞手法,考量目标受众的接受习惯和心理预期,发掘原文与目标受众文化预期相矛盾的文本,积极采用符合后者心理预期的方式重构劝服视角,以期译语受众的行为方式符合源语文本预期。

(二)变通话语方式

“翻译的对象应该是信息内容,是意义,而不是语言(Seleskovitch, 1978)。”外宣翻译过程势必要求译者充分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运用、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上的内在规律差异,从而打破源语话语框架,实现译文地道、达意,保证译语读者在原有语境认知下,花费最小的精力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

例2:《丝路山水地图》正是一把珍贵的钥匙,它将有助于学者们更深入地研究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并为未来“一带一路”的发展提供难能可贵的参考与借鉴。

原译:The Silk Road Landscape Map serves as a precious key that will assist scholars to study the historical “Silk Road” in greater depth, and provide in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future.

该语料选自石狮世贸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丝路山水地图》的相关简介,总结该地图的古今内涵。汉语为意合语言,采用编年史手法(chronicle style),原文按事理推移由三个动词连用铺陈而成。而英语为形合语言,采用营造学手法(architectural style),按照语法规则组合长句,以主谓为主干结构,嵌扣不同句子成分。该例英译文虽利用从句和连词组合原文的三个句子,但仍保留源语句式原有语言结构,动词突出,却未承载关键含义,形合而未意合,读来冗长生硬,繁复堆砌,层次混乱。因此为实现句式简洁,层次突出,可根据英语语言结构删繁就简,改译为:

The Silk Road Landscape Map serves as a precious key to the historical study of “Silk Road” in greater dep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the future.

例3:宝盖山景区位于石狮老城区东郊,占地约3.15平方公里,海拔209.6m,为石狮市第一高峰。宝盖山地质构造错落有致,地形地貌起伏多变,景观资源丰富,风景恬静怡然,是石狮市的生态绿核。

原译:Located in the eastern suburb of Shishi, Baogai Mountain scenic area covers an area of about 3.15 square kilometers. Fluctuant and changeable landform, abundant landscape resources, and amazing scenery make the area as the ecological core of Shishi City. Baogai Mountain, with an altitude of 209.6 meters, is the highest peak of Shishi.

该例文本取自石狮宝盖山风景区主入口处设置的全区导览图。宝盖山风景区获评国家4A级景区,景区设置的双语导览图能方便国外游客参观游览。该中文简介先对宝盖山的基本地理信息进行阐述,后描述其主要旅游特质,深化景点优势,属于典型的中文旅游文本结构。其英译文保留了原文的基本行文结构,为避免开头地理信息阐述繁杂,把宝盖山海拔这一信息后置,却割裂语篇信息,读者注意力易被分散,弱化语篇宣传效果。因此,译文可考虑重新编排语篇结构,将凸显宝盖山旅游特质及旅游优势的重点信息采用前置手法,或置于主句位置,使信息更集中清晰。

改译:Located in the eastern suburb, Baogai Mountain Scenic Area features the ecological core of Shishi City with fluctuant and changeable landforms, abundant landscape resources and tranquil scenery. It boasts the highest peak of Shishi City with an altitude of 209.6 meters, covering an area of about 3.15 square kilometers in total.

(三)变通美学手段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和美学手段,还是一种与思维和行动相关,能够对受众产生潜在影响力和说服力的修辞话语(陈小慰,2014)。但译语受众的反应与认知受限于固有认知模式,或会有选择性地聚焦于符合自我预期的信息。(Katan, 2014)鉴于英汉语言语境效果差异,源语中的部分隐喻无法在目标受众中顺利完成语境转化,因此需要译者根据译语受众的认知能力和资源进行语境假设,灵活变通美学手段。

例4:延绵数千年的丝路历史,是世界文明的辉煌诗篇。

原译:The history of the Silk Road, which lasts thousands of years, is a glorious poem of world civilizations.

该例文本选自石狮世贸海丝博物馆“丝绸之路”说明文字,利用“诗篇”这一隐喻修辞手段强调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的积极历史意义。中文受众与该惯用隐喻相关性高,容易调动固有反应机制,实现“语境转化”,唤起积极反馈,增加对宣传对象的接受度和认同感。对于重在渲染情感而非传递客观信息的隐喻,可以采用归化手法,以符合修饰语境又为目标受众所熟知的隐喻进行替换。

五、结语

翻译“忠实观”及“修辞观”的规范建构为译者处理外宣“充分性”及“可接受性”翻译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提供参考,确保城市公共服务领域源语信息的完整传递及源语意义的准确实现,保证原文的语言意义、语用意义及交际价值;能弥合英汉诉求策略、话语方式、美学手段差异,实现由信息传播到故事渗透的转换,以此向世界积极有效地展示中国城市形象,提高中国故事对国外受众的心理说服力和价值影响力,在炼造共有文化认知及情感意义的基础上实现城市战略化发展,为城市发展赢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石狮译语城市形象
石狮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九 《西番译语》:清代四川编纂的双语词典
《石狮》
《狮来运转》萌翻石狮
镜中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与认同
刍议沈阳城市形象与效益
2015年《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栏目的城市形象呈现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
城市形象研究路径综述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