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2021-03-07陈立群韦健
陈立群,韦健
(广西中医药大学外语部,广西南宁 530200)
美国学者H·拉斯维尔在所著《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传播的5W 模式,具体包括 Who (传播者)、What (信息)、Which (媒介)、Whom(受众)、with what effect(效果)[1]。因此,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传播受众以及传播效果是影响传播的五大要素。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尤其是中医药文化在世界医学领域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不断增强,中医传统疗法如针灸、艾灸,中医养生文化如太极拳、八段锦,已经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在全球一体化的“互联网+”背景下,中医药国际化传播的手段也正朝着多渠道、全方位和立体化发展。然而,受中医翻译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滞后等因素制约,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1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成就
1.1 国内政策方面
政府重视,政策加持。近年来,一系列振兴发展中医药的文件法规与措施相继出台,政府对中医药发展给予从政策到财力的立体化支持。2009年4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为中医药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了方向。《若干意见》提出,扶持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完善相关政策,积极拓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加强中医药知识和文化对外宣传,促进国际传播[2]。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事业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医药振兴与发展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2017年1月,国家颁布的《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中明确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文明与沿线国家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推动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对服务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规划进一步明确未来的主要任务之一充分利用政府间合作机制,做好政策沟通,完善政府间交流合作机制,为有条件的中医药高校和医疗机构“走出去”搭桥铺路,为中医药对外交流提供政策支持。
1.2 国际传播方面
国际间合作加强,国际化影响力逐步显现。目前,中医已经在世界上183 个国家或地区传播,我国与一些国家和组织签订了政府间中医药合作协议86 个,并与澳大利亚、法国、捷克、美国等国签订了合作协议。针灸和拔罐等传统中医治疗手段在许多国家获得法律许可,世界卫生组织接受认可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敦促各成员国将传统医学纳入各国医疗保健体系中。近年来,在“一带一路” 国家战略的指引下,国内高校积极“走出去”,与海外高校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合作项目,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成果日益显著,中医药文化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1.3 中医教育方面
中医药国际化具备良好的教育资源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高等教育已经走过60 多年历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全国有高等中医药院校42 多所,其中具有中医翻译硕士学科点的高校6 所,独立设置的本科中医药院校25 所。此外,还开展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了如“3+2”中外联合培养和“5+3”本硕贯通的现代中医药教育新模式,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创新人才,构建了我国特有的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
2 影响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因素
由于文化背景和理论体系的差异,中医在国际上仍处于补充和替代地位。如何更好地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成为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学术问题,该文着重探讨以下2 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2.1 中医翻译问题
2.1.1 翻译的概念与原则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学科的行为文化,是语际交流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中医翻译学是在中医药对外翻译与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表达体系[3]。翻译的标准主要有两条:忠实和通顺。出色的翻译,既要忠实和准确传递原文的信息,不引起跨文化内涵的理解冲突,还要明白易懂和文理通顺,不引起逻辑不清和理解障碍。
2.1.2 中医翻译的困境
中医翻译难,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英国中医英语翻译家Nigel Wiseman 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医翻译难,很少有人能够、更少有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李照国先生曾经在《中医翻译导论》一书中也做过类似概括: “ 首先,中医语言本身深奥难懂,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亦不免有佶屈聱牙之弊,更何况译成外语? ”[4]。一方面,鉴于中医是我国独一无二的民族医学体系,中医体系中常见的概念和术语,在英语及其他欧洲各国语言中缺乏现成的对应语,如“精气”“五行”“经络”“ 阴阳”和“上火”等中医学概念,在英语中缺乏相对应的说法,加上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给翻译带来巨大的困难。另一方面,中医翻译学科作为一门跨学科的新兴学科,是中医药国际化大环境下发展的需要,目前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学科建设点匮乏等问题。中医药高校肩负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中医药国际化人才重任, 中医翻译学科建设与发展是培养中医国际化人才、促进中医翻译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
2.2 国际化人才问题
2.2.1 中医药国际人才的定义
中医药国际人才是指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先进的国际合作意识以及国际化理念,熟悉掌握国际医学事务规则管理,过硬的外语语言能力,并精通掌握中医药专业知识的高级专业人才[5]。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需要大量复合型国际化人才,而具备跨学科和跨文化的综合运用能力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
2.2.2 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现状
人才培养意识与理念有待提升。目前中医药院校的课程设置普遍“偏理科、重医科、少文科,轻外语”,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缺乏鲜明的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随着我国经济和贸易对外交流的步伐加快,熟悉中医药国际贸易规则的人才也十分稀缺。据统计,约80%的学校设立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普遍存在专业建设粗放, 缺乏优势和特色, 毕业生供给与人才需求脱轨等问题[6],因此,中医药院校面临如何利用资源进行科学定位,打造中医药特色的国际化背景专业, 满足国际贸易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需求。
具有跨学科和跨文化综合运用能力的国际化师资队伍是培养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基本保障, 建设双语教师队伍是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一项基础性工作。这些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医学专业知识、过硬的外语语言能力,还要有国际化理念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方面,中医药翻译是跨越东西方文化的最典型学科,双语师资人才匮乏,成为制约高校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瓶颈[7];另一方面外籍教师由于缺乏对中国传统医学与文化的精准理解和把握,很难准确完整地传递知识信息。
3 解决中医药国际化发展问题的对策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建立了涵盖经济与文化、政府与民间等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机制,大量复合型中医药翻译人才是合作与交流平台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当前,中医药事业正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高光时代,广西要抓住机遇,凭借独一无二的民族医药资源,加快创新发展的步伐。
3.1 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有区域特色的中医翻译学科
中医药国际化离不开学科发展的助力,中医国际化发展进程对中医翻译人才的需求与中医翻译学科点的建设密切相关。广西是连接东盟十国的核心与枢纽,2019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上表示支持在广西防城港市建立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广西医药事业迎来了对外交流合作的新机遇。
(1)在办学定位方面,建设中医翻译学科学位点,要突出体现广西民族医药的办学特色。在国家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发挥国际医学对外开放示范作用大背景下,面向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具备中医药和壮瑶医药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英语及小语种运用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熟练从事中医翻译的高层次复合型翻译人才。
(2)在实践教学模式上,高校、行业组织和用人单位应携手合作,共同规划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产出导向型”的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利用广西区位和政策优势提供的实践教学平台,与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中国(玉林)中医药博览、专业翻译公司等单位合作,使学生能够“早实践”“早培养”,实现产学研协同发展。
(3)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创新中医翻译学科建设,应依据中医翻译学科的独特性,调动全校资源,建立跨院系、跨专业的培养模式,以“翻译+X”的教育模式,吸收非语言专业外语基础好的学生,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8]。此外,每年来自东盟各国和荷兰、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留学生和临床见习生,可以为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大量的口笔译实践教学机会。
3.2 加强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加快培养双语型教师队伍
培养高水平的翻译人才,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是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突破高校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瓶颈的根本。
政策扶持方面,高校应把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到战略地位,学科建设引导资金必须充足到位,才能保证学科队伍建设、软硬件建设及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同时,应加大经费扶持力度,在预算中优先做好顶层人才培养规划,鼓励跨学科人才培养,同时积极通过国家和省市政府等及校际合作交流等途径选派教师赴国外一流大学访学进修,从政策上和福利上鼓励教师出国进修。
师资培养目标方面,明确国际化教师队伍培养目标是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条件。复合型中医翻译人才的培养,对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外语能力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高校要构建高水平双语教师培养体系,既可以“走出去”与国际名校联合培养,提高跨文化外语教学水平;也可以利用校内学科资源,扶持“医学+外语”跨学科的院系培养模式。同时,学校要制定严格的教师课堂教学准入制和聘用制,提高中医翻译教学的质量。
3.3 大力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促进特色康养旅游国际化发展
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部署推动下,广西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创新合作与发展正在提速,广西与“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合作不断加强。壮瑶医药是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材资源、优质的水资源和空气资源,是发展康养旅游的有利条件。
广西可充分发掘壮瑶医民族养生元素,整合药食同源的资源发展国际康养旅游业,从而提升广西壮、瑶药保健养生的国际影响力。在打造民族品牌时,还可以发挥文化引领的作用,借力广西国际民歌节、东南亚风情美食节等国际舞台,巧借“互联网+”“健康大数据”等现代手段,积极传播广西民族文化和医药养生概念,助推国际康养旅游,放大叠加优势、激发倍增效应,推动民族医药和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力度,推动中医国际化发展进程。
4 结语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与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化发展等因素密不可分。研究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进程、提升中医药文化国际影响力是对政府、高等教育以及中医药产业提出的新课题。在翻译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区域特色康养旅游等路径方面的研究大有可为。该研究对于探讨培养高层次中医药复合型翻译人才,促进中医药文化克服政策、法律等跨文化障碍,推动民族医药文化融入世界医学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