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析
2021-03-07尹妮
尹妮
(北海职业学院,广西北海 536000)
1 广西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颁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正处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期,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高等教育质量也明显提高,2016年开始,全国各大高校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围绕课程体系建设,在教育模式上有颇多创新之举,但是也存在不足。该课题对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外国语学院进行调研,分析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第一,在政策层面,制定了相关的实施方案,行动上有了指南和纲领。第二,在教学层面,课堂教学是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看,教学上主要是理论讲授为主,各类竞赛为辅;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着引导的作用,以赛促教,以教促学,教师丰富的科研和社会经验可以给学生提供借鉴,让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更有保障。第三,在教育教学形态上,组织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类培训班和SYB 等创业课程,邀请企业CEO 到校进行讲学和开展创业指导。第四,在激励机制上,教师指导和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在同等条件下评优考核和晋升中,有限考虑竞赛获奖的教师。第五,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从辅导员、各院系优秀教师中选拔,经过培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第六,在教育组织保障上,各高校设置有大学生创业园、创客中心等,为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提供了平台保障。
2 现阶段广西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及其特点
2.1 创新创业竞赛导向模式
该模式是通过由政府、企业、相应协会等创办的创新创业竞赛,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学生参与竞赛过程中,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应文献、进行调研、撰写申报书、汇报项目等完成相应的课题。学生在完成竞赛过程中,能够自觉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培养团队意识以及未来科研创新能力[1]。但此类模式受众面不够,影响力不足,很难实现项目实施以及成果转化,较难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发展。
2.2 教师科研项目导向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吸收大学生参与其项目。大学生提前接触科学研究,有利于培养其未来学术研究的积极性,拓展其创新思维。大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参与高校教师的科研项目,并在其中完成一定的任务,例如查阅相关数据、阅读文献并整理。该模式能够推动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在更大范围内生根发芽,实现创业项目落地,但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健全管理和激励机制。
2.3 大学生自主创业模式
大学生自主创业通常是大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对该行业进行细致的调研、分析之后,借助高校提供的平台、环境、政策等创办企业,进行创业活动,并参与企业的后续经营管理。通过自主创业,大学生不仅能够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还能为其他人提供校内建设创业苗圃,与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创业实践基地,降低学生创业成本,提供专业化指导;设立扶持资金,协助优质创业项目与资本对接[2];举办各类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赛代训,以赛促创。该模式作为辅助性模式,需要重视配备专门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帮助学生实现市场化运作,鼓励有能力、有潜力的学生积极参与。
2.4 以课程开发为主的创业教育模式
课程开发与设计实施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心工作。按照课程设置的类型和层级,大致分为通识型课程教学模式、专业型课程教学模式和融入型课程模式,目前大多数民办本科院校采用的是通识型课程模式,通过公共课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业教育,从实施效果看,各校情况各不相同,部分学校流于形式,创业课程开设匮乏,创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部分学校开设丰富的创业类课程,在创业教育成果中取得应有的成效。
2.5 以实践平台为主的创业教育模式
以实践平台为主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主要立足于实践教学与训练,注重校企合作,通过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基地等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实践机会,以实践平台为主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往往利用自身条件与大学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进行深度契合,灵活多样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该模式受制于区域环境和学校类型与层次,且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没有真正立足于教学和科研实践平台。
3 民办本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相关问题的探讨
3.1 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同
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同,有部分高校只追求学生的就业率,没有考虑到有创业意愿的部分学生,调查问卷数据显示,3 所高校虽有开设相关双创教育课程,但在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缺少丰富和系统性的专门课程,目前大多集中于组织创业计划大赛和开设基础课程等形式[3],缺乏来自校级领导层面的系统规划及部署。
3.2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配套体系投入力度不足
调研的几个民办本科院校创业教育主要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单一模式,创业教育是培养的创新人才需要学校、企业和社会及学生的共同努力。当前3 所被调研学校所在的主要部门机构在创业政策、创业制度、创业经费、双师型师资、实习实训基地等硬件和软件方面给予相应的匹配和支持力度仍不足。
3.3 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及文化氛围欠缺
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各高校都在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实践平台,鼓励有想法和有能力的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活动。民办本科院校设有创客空间、大学生创业园等实践平台给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缺少深度合作的机会,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业能力培养不够深入[4]。
3.4 缺乏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
广西民办本科院校极度缺乏专业能力较强的创业教育师资,很多停留在理论教育上,专业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后续乏力。课程教师缺乏企业实战经验,必然会影响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水平。加上高校教师面临教学与科研的多重压力,很多高校教师对学生项目指导重视不够,且多数指导教师指导能力不足,学校并未详细制定教师对学生双创指导的具体要求和奖励,导致教师指导的积极性不高,加上自身指导水平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对创业教育有制约作用。
3.5 保障机制不够完善,校企协作下的创业教育缺乏创新
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缺少贯彻落实,导致地方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在实践过程中经费不足,缺少有效的交流平台和教育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创业教育的开展。加上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深入程度不足,课程体系以讲授为主,注重岗位能力训练,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有限,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及创业意识,没有发挥校企合作带动学生创业的作用[5]。
3.6 大学生创新成果缺乏可持续性,各类竞赛成果没有得到转化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缺乏可持续性,其成果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可行性和研究成果有待深入考量。随着各类创业竞赛的开展,民办本科院校出现竞赛项目前期红红火火,但后期却落地无声的窘境,许多高校涌现出了诸多优秀创业项目,然而,优秀项目如何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发明专利或者孵化为企业产品却仍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保障。
4 民办本科院校创新的教育模式设想
创新创业教育是操作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理念贯穿课程设计全过程,体验与实践相融合,赛课联动相融合;实现多层次融合共同培育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推进校、企、赛育人的建设。
4.1 立足人才培养定位,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学生和教师是创新教育活动的主体,针对当前创业教育现状,需要加强教育理念的改革创新,将互联网教育资源与学校学情充分衔接,最大化发挥大学学术力量的作用,逐步形成精品课程和有效教学,在课程教学及实践活动等层面,相互协调补充,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最优化[6],协同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4.2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4.2.1 项目驱动模式
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驱动,发挥课程专业教师在专业学术以及产业教师的创业能力,指导和带动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通过各类创业竞赛平台,指导学生撰写创业项目计划书,通过各模块训练,指导学生从想法到产品变现,实现课堂与竞赛有机衔接;辅助学生依托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竞赛等平台,走出校园,走入社会。
4.2.2 专业教育实践模式
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围绕专业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下设二级学院通过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与创业类竞赛相融合,通过项目训练,让学生在干中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实践中加强学生的过程和实践体验,聘请专家作为创业顾问,专业教师作为指导,也为学生在校期间开展创业实践提供了支持;加强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的综合体验,进而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7]。
4.2.3 多元合作模式
努力建构多元的校企合作,将社会调研、行业发展分析、案例分析等纳入课程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企业,将实践教学与产品研发、设计及课题研究等相结合,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为主,夯实其创新创业能力。
4.3 建立合理的创新创业效果评估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评价体系匹配,是对教育模式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科学合理的发展是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建构一套学科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考评机制,考虑学生自身实际,鼓励学生应用现有条件进行项目孵化。
4.4 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的质量是影响创业教育的关键因素,师资力量的提升是做好新兴模式下教学的重要基础。因此,各地高校对于创业创新课程指导教师的引进要具有高标准的审核流程,并且继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导师的队伍组建,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创业教育师资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具有一定的创业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融合的双师型师资,学校应多安排创新创业专任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知识素养和创业实践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变迁,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8],实现教师队伍教育职能的成功转化。另外,要加强教师队伍和用人单位、社会培训机构、其他院校机构等的交流互动与合作,真正打造一支符合创新创业教育需求的教师队伍。
4.5 加强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及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创业教育质量的高低离不开坚实的资金支持。学校需要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进度,设置校内专项资金扶持制度,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所面临的资金问题,将创新创业教育经费纳入学校年度财务预算中,实现专款专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9]。
创新创业文化的渗透,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大有裨益,通过通力打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为学生搭建稳定的实践平台,从顶层设计上给予政策支持。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及孵化基地的建设,通过“互联网+”创业大赛、挑战杯等各大赛事,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创业园等平台能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便利和保障,因此,高校应当发挥创业园的积极作用,强化创业园的建设,搭建平台鼓励有能力有目标的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提高创业能力,同时挖掘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潜力的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5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在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该院应在顶层设计上重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针对民办本科艺术类院校学生的特点,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各类实践活动中,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交互、课程交融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