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融入中华传统文化
2021-03-07徐初东熊万杰谭穗妍
徐初东,熊万杰,谭穗妍
(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求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认清时代的责任和历史使命,以此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概念[1]。其中心思想强调要发挥课堂教学的教育价值,促进思政理论课与高校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地发挥课程育人的协同效应[2]。“课程思政” 是指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行,转化为自己精神系统的有机构成,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或能力,成为个体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3-4]。但是,像大学物理这类理工课程本身是基于自然认知的普遍性上,无人文社会科学的立场导向,课程本身以自然知识为基本对象,反映事物的自然规律和运行机理,具有“客观性”;并且,理工课程教学重“术”的掌握和运用,教育重点在技术和知识层面,强调“工具理性”[5-6]。因此,如何找到契合点,使思政教育水到渠成地融入大学物理课堂教学,做到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相辅相成,存在一定的难点。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古诗词文化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传统文化宝库的璀璨明珠[7]。而作为自然科学的物理学,从它诞生起就一直以探索自然规律为己任。尤其是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两种文化的交流融合显得日益迫切。正如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所言:“为了避免出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危机,当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是消除现代文化中的两种文化——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的隔阂,而为加强这两方面的交流和联系,没有比大学更合适的场所了。只有当两种文化的隔阂在大学校园里加以弥合之后,我们才能对世界给出连贯而令人信服的描述。”由此可见,科学和人文的融合是社会和谐、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从物理学的角度审视古诗词文化,有助于拓展对诗词的认识,促进其传承和创新;从古诗词文化的角度理解物理学,有助于发掘物理学的内涵,促进其传播和普及[8]。两者的融合和渗透,能够以诗情画意之美增益物理学之美、以物理学之美阐释诗词之美,能够帮助人们在认识上跨越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鸿沟,开阔视野,实现全面发展[9]。
该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挖掘中华古诗词文化中蕴含物理学知识的思政素材,探索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并在教学方法上寻求“春风润物”般的效果,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开展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具备中华民族优良品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新时代大学生。
1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
为达成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预期效果,一方面根据传统文化蕴含的“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制定科学的思政教育培养目标,积极挖掘教学内容,寻找传统文化、思政教育与“大学物理”课程的结合点;另一方面设计开展思政教育的教学环节,充分利用课件、教材、视频、动画和书籍等方式,采用参观体验、课堂讨论、情境教学和现代多媒体等方式来实施多样化、嵌入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此开展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1.1 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实现文德智的深度融合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鼓励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物理教学课堂中,但绝非照本宣科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搬硬套地嵌入课堂。应当精选和提炼物理课程的思政内容,将课程扎根于自身历史传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5 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其中,古诗词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为此,教学内容充分结合大学物理与中华古诗词文化特点,把大学物理课程学习过程巧妙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和目的,做到以境触人,以情感人,做到知情意的结合,有效挖掘课程综合内涵。在“量”上增加中国文化内容;在“质”上反映中国文化的特色,反映当代中国发展的面貌;在“面”上充分覆盖,结合教学实际体现在课内、课外,理论和实验的方方面面。具体来讲,需要完成《大学物理》各章节的文化元素和思政元素的挖掘工作,改革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实现文德智的深度融合,做到课程教学内容既与《大学物理教学要求》无缝对接,又对课程思政目标有效支撑,实现“大学物理课程开到哪里,思政教育就走到哪里”的教学目标。
当然,我们开展课程思政也不能无视物理专业教育的本质,需要理解课程思政并不是削弱学科知识的科学价值,而是要实现两者相得益彰[10]。大学物理课程的思政教育作用,并不等于物理课程思政化,也不是物理知识讲解后,转而进行思政上的引申和靠拢,而是全域、全息化地融入思想教育的理念,应该是“润思政”而细无声,水乳交融,自然融合[11]。坚持学科专业的性质不变、本位不改,需要挖掘其文化精神等,作用于学生,让其学会以专业为基础,达成思政教育,也就是经过科学学习达到学生修养的全面提高[12]。为此我们的教学内容应当合理拓展深度,从理论分析、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
1.2 改革教学实践,注重授课形式的多样性,润物无声实施思政教育
传统的课程教学往往较多地关注学科的发展和专业知识的教学,忽视课程本身的教育功能。因此在课程思政的教学中,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我们在设计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教学课堂时,重点把握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运用实践应用问题引领课堂教学。从之前大学物理教学对“理论知识点”的单一、机械关注到提倡从实践应用问题着手,从中华优秀文化出发,锁定中国核心文化价值观设定实践应用问题清单,围绕这些问题组织主干教材内容和思政教育补充知识分析素材,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模式协调安排物理知识教学、文化思想教学和科学思维教学。第二,开展思辨式讨论潜移默化思政教育。改变大学物理灌输式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鼓励以理性解析为目的的论辩互动的方式组织课堂物理教学,引导学生以口头和书面形式使用物理语言描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同时,润物无声地实现思政教育目标。此外,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授课形式的多样性,对课程思政避免附加式、标签式的生硬说教,而要做到润物无声。
1.3 搭建课程思政资源平台,提倡师生互动交流
利用课程思政资源平台,重视课前的课堂导入,提高教学的吸引度。注重合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现代信息科技迅猛发展,学生每天都会主动或被动地从线上线下各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需要在遵循大学生教育教学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帮助学生选择有益的线上或线下教学资源。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改革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物理理论能力,还要帮助学生逐步学会用批判性眼光去看待物理知识和文化,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利用课程思政资源平台,强化课后的课程延伸。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只是第一步,真正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立足课本,又跳出课堂,在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后,进行实践检验和知识拓展,使学生有的放矢,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品格素养。作为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提供课外拓展素材,时刻留心收集可融入专业教学的思政素材,引导学生关注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前沿应用科技新闻。
2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体现
2.1 课程思政模式的创新
课程思政载于知识之车,寓于文化之所。这种模式既保证了知识传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喧宾夺主;又形成了文化与物理的无缝对接,不牵强附会;还实现了价值引领的水到渠成,不生搬硬套。由于突破了大学物理课程单一知识体系传授的视阈局限,在价值引领中凝练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升华,以文化之美阐释科学之美,以科学之美增益文化之美,美美与共,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获得感,促进了教师教学的成就感,拓展了大学物理作为公共基础课的教育教学内涵。因此,师生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局面形成,教师注入了教学热情、丰富了教学语言、锤炼了教学艺术,提高了教学水平。
2.2 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
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是当代人不可或缺的两大核心价值。科学与人文有所差异,却又密不可分。人文包含着对科学的探求和理想,科学孕育了人文的内涵与精神。科学强调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文化强调感性思维和形象思维,前者注重思维的准确性,后者侧重思维的原创性。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物理课程,有助于左右脑的相互沟通,让学生把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更好地融合起来,从而唤醒创造的潜能。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并帮助他们在认识上跨越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鸿沟,开阔视野,实现全面发展。由于从文化的维度去领悟、理解物理学,学生的思维方式得以拓展,他们的创造潜能得以触发。
2.3 文化传承方式的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物理学与时俱进而又没有国界,该成果所开展的物理学的传统文化阐释,这就是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体现。这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变得更加自觉、更加理直气壮、更加卓有成效。
3 三位一体的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果体现
在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实践中,不断提炼、不断总结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大学物理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增强对文与德的吸附作用,从而实现文理德的深度融合,实现“以物理人”与“以文化人”的结合,达到科学性、文学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从文化的维度去领悟、理解物理学,学生的思维方式得以拓展,创造潜能得以触发。从教师方面来看,课程思政促进了师生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局面的形成,教师注入了教学热情、丰富了教学语言、锤炼了教学艺术,提高了教学水平。
与此同时,我们的教学成果在学校“大学物理”课程中的推广和应用,使理、工、农科学生广泛受益,并通过开设“物理学概念与文化素养”“物理学史”“古诗词的物理学鉴赏”等选修课使部分文科生受益。
4 结语
在开展大学物理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遴选出合适的传统文化内容来辅助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促进对物理情景的营造、优化对物理知识的解析、推动对物理方法的领悟以及激发对物理应用的兴趣,重构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领悟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线,在教学方法上寻求将物理知识和传统文化结合的基础上,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增强对文与德的吸附作用,从而实现科学性、文学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