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中的乡土资源挖掘与融入研究
——以湖南省武冈市幼儿园为例
2021-03-07蒋良富龙会冰余丹妮
蒋良富,龙会冰,余丹妮
(湖南文理学院 师范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幼儿园教育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们对幼儿园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幼儿园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教学活动,而日益成为遵循教育规律、教学方式多元、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教育活动。面对新形势下的幼儿教育,需要我们深入挖掘乡土资源,扩展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形式,逐步缓解幼儿园教育资源不足的难题,增进幼儿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以便培养更多身心健康的幼儿宝宝。
一、乡土资源的内涵及其幼儿教育意义
所谓乡土资源,主要是指人群所在地域的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包括乡土地理、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名人足迹、生活经验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与文化精髓。
(一)乡土资源的内涵
在《简明古汉语字典》中,“乡”有“崇尚”的特殊语义,“土”有“乐器”“根”的语义。从辞源学的意义上来说,“乡土”即故乡,是人们出生或久居的地方,不仅指人们出生地的某一个特定地理区域,还包括区域内崇尚的民俗文化、音乐以及我们的根等丰富含义[1]。“乡土”从文化内涵上来说涉及三个层面:乡土结构,即空间区域;乡土经验,即生活经验;乡土意识,即乡土灵魂。乡土资源是人们生活中最熟悉的、有积极教育价值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资源。
(二)乡土资源的幼儿教育意义
乡土资源是丰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幼儿有重要的价值影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要让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教师应充分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2]27这里的社会资源很大程度上包含着乡土资源。
乡土资源在幼儿教育中发挥了不可比拟的作用。首先,乡土资源丰富了幼儿园教学内容,促进幼儿园活动本土化,形成特色幼儿教育,构建特色园本课程体系[3];其次,通过接触、学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资源,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形成幼儿的良好品格,树立幼儿的环保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4];再次,乡土资源能够培养幼儿传承乡土文化、热爱家乡的思想。将当地特有的乡土资源融入幼儿教育中,可以让幼儿了解自己家乡的乡土文化,培养幼儿对家乡的情感,为传承家乡文化奠定基础[5]。比如,充分挖掘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能够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帮助儿童制作具有乡土特色的活动材料并优化活动质量,让孩子们能够在自然生态环境下自由快乐地参加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喜欢自己的家乡。最后,乡土资源能够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及角色转化,从被动的教育者转为主动的建设者,培养幼儿教师挖掘乡土资源的意识,提升开发幼儿乡土课程的能力[6]。
二、乡土资源的挖掘
乡土资源用它特有的方式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怎样挖掘乡土资源并使之融入到幼儿园教育中去?这对幼儿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以湖南省武冈市幼儿园为例,说明乡土资源的挖掘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工程。
(一)发掘自然生态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具有初步环保意识”[7]。自然生态资源是自然界赋予的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有形之物与无形之物,包括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野生生物、各种矿物和能源等。武冈市位于资水上游、雪峰山麓,是黔巫要地和湘西南重镇,土地资源丰富,全市总面积1 549平方千米,土质主要是石灰岩、砂岩、页岩、花岗岩等;水资源充沛,境内有溪河150条,主要有资江水系和夫夷水系;武冈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境内以煤为主,其它矿产资源如铁、锰、铅、锌、砂金、磷、锑、硫等储量也非常丰富;武冈地区动植物资源繁多,陆生植物有218科、1 168种,主要是松、杉、柳等,水生植物主要有浮叶、根子菜、菹草等草类和角类藻植物;武冈地区野生物种资源丰富,其中穿山甲、豪猪、小杜鹃等为国家珍稀动物保护资源[8]。这些自然地理资源和动植物资源与武冈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乡土资源。
在自然生态资源的发掘上,幼儿园遵循“贴近自然”的原则,让幼儿回归大自然,一方面组织幼儿到较近的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等进行户外学习,鼓励幼儿拿出画笔描绘家乡的自然景物,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武冈的自然美;另一方面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搜索武冈自然资源纪录片做成DVD,动手拍摄美丽武冈的图片制成画册,让广袤的自然缩微化,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幼儿细致入微地欣赏家乡的自然景观,以此丰富幼儿的认知,开阔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树立幼儿的环保理念。
(二)传承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资源指历史上对国家、民族、居民有过重要作用,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化资源,具有纪念意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主要包括文化遗址、名胜古迹、历史建筑、民间艺术等。武冈是一个千年古城,名胜古迹众多,云山森林公园和武冈城墙是最典型代表,云山森林公园是集游览观光、宗教旅游、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城郊型森林公园,分为伴山冲、云山堂、紫霄峰、凤凰岭四大景区,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武冈城墙,有2 200多年筑城史,是中国南方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全巨石结构县城城墙,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唯一”。此外,名胜古迹还有都梁侯国遗址,“都梁伟观”的文庙大成殿,“绝似青云一枝笔”的凌云塔;历史建筑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二分校旧址中山堂、宋神宗题匾“宣风雪霁”的宣风楼;纪念地有烈士陵园、革命历史纪念馆等[9]。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包括平腔山歌、开荒锣鼓歌、朝香歌、劳动号子等歌调音乐,耍马灯、舞狮、蚌壳舞、洒扇舞、纸船舞、高脚舞、板凳龙等民间舞蹈,渔鼓、莲花闹、武冈阳戏、木偶戏、丝弦戏等曲艺说唱。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极具乡土特色,直到现在仍为武冈人民所喜爱。
在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上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首先,幼儿园经常组织幼儿游览名胜古迹参观纪念场馆,让儿童直观感受武冈千年古城的魅力,体会武冈城厚重的文化底蕴,且在参观游览时,教师把都梁侯国、扶冲人民抗日、文庙大成殿、凌云塔和斜塔等历史故事讲给幼儿听,让幼儿了解本土民间文化,知晓本地悠久历史;其次,幼儿教师聚焦当地的民间艺术活动,搜集整理民间艺术作品,自主创作“民间艺术小绘本”“民间艺术微视频”,让沉寂的民间艺术活起来,丰富了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加深了幼儿对历史文化的感知。
(三)赓续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资源是长期以来在一个地域形成的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资源,主要是土特产品和民风习俗。土特产品包括地方特色食品、地方特色服饰等,民风习俗包括语言习俗、服饰习俗、饮食习俗等。
武冈地方特产丰富,主要有武冈铜鹅,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性温清热,是闻名全国的食品;武冈辣酱,主产甜酱、辣酱,民间历来用以加工成调味佐餐食品;武冈豆腐,历史悠久,品种多样,有水豆腐、烘干豆腐、油炸豆腐、卤香干豆腐、包豆腐等;武冈米花,属朝庭贡品,工艺精细,闻名遐迩,素有“法新豆腐鱼塘米,扶冲米花贡朝庭”之美誉;武冈卤菜,有上千年的历史,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品尝过武冈卤菜,后被列为清代贡品,2007年武冈被冠名为“中国卤菜之都”;武冈脐橙,以香、甜、脆、嫩、无核、无渣的独特品质,荣获五届湖南省农博会金奖,并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武冈许多民风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有“摇到水南桥”“妹子噶”“唐僧骑马咚来个咚”等方言韵味童谣。武冈地方民俗节日有“六月六尝新节”,该节日主祭天地先人,祈求庇佑五谷丰登,是古老淳朴热闹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包括耍板凳、跳花棍舞,耍狮舞龙、对山歌等活动,是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缩影。这些民风习俗融入幼儿园教育,能极大地丰富幼儿语言教育、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
在幼儿园教育的民俗文化资源挖掘上,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首先,幼儿园组织健康土特产美食节活动,让儿童尝武冈卤菜、做武冈米花,加深他们对家乡美食的热爱;其次,幼儿教师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资源,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拍摄一些民俗微视频、整理编辑一些家乡特产绘本,保存拯救这些快要失传的古老文化瑰宝;再次,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家乡的民风习俗,把它们创编成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内容丰富的童谣,配上美妙的音乐,以说唱童谣为契机,让民风习俗焕发出新活力。
三、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融入
乡土资源的融入应遵循生活化、兴趣化、经验化、可操作性、发展性、因地制宜等原则,以幼儿为本开发课程;运用乡土资源应注重体验性、自主性、生成性、地方化、适宜性原则,密切关注与幼儿生活的联系。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武冈市幼儿园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环境创设三种途径将乡土资源融入到幼儿教育中。
(一)在教学活动中融入
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师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而进行的课程活动设计,以便使幼儿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武冈市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把乡土资源融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提出的五大领域之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构建课程内容。
案例:中(三)班的户外活动是“我是小士兵”,主班小陈老师设置了三道关卡。第一关是跳过轮胎圈。老师把五个轮胎有间隔的摆放,幼儿配合“妹子噶伢子噶”的童谣依次跳进每个轮胎。第二关是匍匐前进。老师用交通路障锥子、网和海绵垫搭建的障碍网,幼儿需要按照老师教的匍匐动作向前爬,且不能碰到障碍网。第三关是过独木桥。老师事先搭建平衡木,幼儿在过桥的同时配合“摇到水南桥”的童谣,最终到达目的地。
童谣——“冬瓜皮,西瓜皮,现在的妹子嘎(伢子嘎)最调皮”“摇,摇,摇,摇到水南桥,白米饭,肉汤淘,吃咯吃咯又肚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2]3案例中幼儿园(三)班的老师把武冈市的地方特色童谣融入健康课开展户外活动,让幼儿在趣味性的童谣中发展身体的平衡性和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培养了幼儿的家乡归属感。除利用童谣发展幼儿的身体和动作外,还通过童谣来开展饮食文化教育。如“中秋节吃月饼,团团圆圆”“大年三十团米花,一年平安幸福发”等,幼儿通过简短有趣的童谣了解传统饮食文化,培养乡土认同感。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教师和家长进行家园合作,利用家长资源来构建幼儿园课程。通过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让从事不同行业的家长向幼儿介绍各种职业,丰富幼儿对各种职业的了解,拓展幼儿园教育内容。如在创设特色“小小消防员”活动中,教师请从事消防工作的幼儿家长来幼儿园,进行消防知识的讲解,演示消防器具的使用,同时请其他家长配合,开展“消防亲子活动”,拉近家园关系,让幼儿和家长共同了解消防知识,促进家园共育。把武冈方言适当融入语言教学活动,组织幼儿开展情景交流、表演,让幼儿体验语言的乐趣,如开展“方言小剧场”活动,让幼儿用方言进行故事的表演、讲述,增强语言学习的趣味性,让幼儿体会到武冈方言的魅力,感受武冈的乡土气息[10]。孩子是自然之子,教师带领幼儿去享受自然、探索自然,在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一方面,组织幼儿学唱民间歌曲,观赏“舞狮”,观看“祁剧”,感知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幼儿对家乡艺术文化的欣赏能力;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将武冈特色的“舞狮”融入幼儿舞蹈课程,让儿童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亲身感受乡土民俗艺术,激发儿童对民俗艺术的兴趣,提升儿童民俗艺术鉴赏能力。
(二)在游戏活动中融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7]。童年与游戏密切相关,游戏是为了获得愉快的体验,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把乡土资源融入幼儿游戏,会使游戏活动更接地气,幼儿的游戏体验更丰富。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沟通方式之一。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玩乐中获得满足,有效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而民间游戏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如“抬轿子”“滚铁环”“捉迷藏”“ 丢 手 绢 ”“跳 房子 ”“ 抓 子 ”“ 顶 牛 ”等 是 武 冈 重要的民间游戏。这些游戏经历岁月的淘洗流传下来,给无数人留下了美好童年记忆,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中的民间游戏,把它渗透到幼儿教育中去,使幼儿在获得快乐的同时还能深入了解民间文化。当然,在引入民间游戏时不要全盘照搬,要因地制宜进行改造,这样便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如跳房子的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单脚跳,把“摇到水南桥”武冈民谣融入走平衡木的体育游戏中,就能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把传统的“抬轿子”游戏配上朗朗上口的武冈民歌,既促进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发展又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又如幼儿园举行“亲子趣味运动会”,加入传统的“滚铁环”“踩高跷”“编花绳”乡土游戏,并请家长和幼儿参与游戏道具制作,既拉近了亲子关系,又促进了家长和幼儿园的联系,形成家园合力,推动传统游戏融入幼儿园教学。此外,在角色游戏中,教师把生活中可利用的木头、绳索、纸盒等低结构材料,与幼儿一起进行游戏玩具的制作,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体验性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大胆地创造,尤其是教师将乡土元素如凌云塔、玉带桥、板凳龙等融入游戏情节,激发幼儿爱家乡的热情,丰富游戏体验[11]。
(三)在环境创设中融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健康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7]所以在幼儿园教育中,应分别从幼儿园整体环境及班级小环境两方面融入乡土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第一,从幼儿园整体环境方面来说,幼儿园可以为幼儿创造乡土气息与现代化气息相结合的学习环境。现代化气息围绕武冈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名优特产品久负盛名,国家商品粮基地市、茶叶生产基地市、“丰收计划”重点市和省瘦肉型猪、辣椒基地及“铜鹅之乡”展开;乡土气息从卤菜、米花、舞狮等传统文化入手,在现代中融入本土特色,将乡土资源融入环境创设,给予幼儿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武冈幼儿园在外墙环境创设中,布置了“二十四节气墙”“武冈文化墙”等传统文化墙,利用芦苇、团蒲、绳索、石子、木块等自然事物进行创设,每一层根据幼儿年龄的不同,顺应自然的颜色,从大地的黄色到草地的绿色到天空的蓝色,分别对应小班中班大班,让孩子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另外,在幼儿园室外的绿化中,开辟一些适宜本土花木,如桅子花、太阳花等种植的区域,让幼儿亲身参与到种植中,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幼儿每日都可以观察这些花卉草木的变化,使幼儿了解家乡适宜种植的花草树木,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二,在班级小环境的创建上,武冈市幼儿园全体师生一起动手,将收集的乡土资源素材应用于班级课堂环境的布置、教学素材的应用上。如布置班级墙时粘贴武冈传统文化的剪纸福娃娃,粘贴幼儿的美术作品,布置红色文化墙等,让孩子体会到动手的喜悦。对于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依据各活动区的特色融入乡土资源,如在班级科学角中,放置了一些卤水材料,让幼儿体验家乡卤菜的简易制作过程,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12]。
四、乡土资源融入幼儿园教育的困难及优化策略
乡土教育资源蕴含丰富的本土特色和教育价值,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推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但是,乡土教育资源融入到幼儿园教育实践过程中却面临许多困难。
(一)教学活动生搬硬套
武冈地处邵阳市中部,虽有多种教育价值丰富的乡土资源,但因认知水平不够,开发意识薄弱,幼儿园对乡土资源的利用还很欠缺。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力度加大,武冈市幼儿园逐步将乡土资源引入到新课程开发建设之中,但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大多还停留在生搬硬套的表面借鉴状态,没有真正将乡土资源融入幼儿园教育。比如说,开展具体的幼儿区域活动时,大多数幼儿园仍以统一教材为模板,未能有效利用武冈市丰富的乡土资源,未能依据幼儿园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活动内容,甚至盲目地照搬其他优秀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并以此为“噱头”来吸引家长,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园本课程体系。
(二)教师专业素养欠佳
教师是教育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是确保乡土资源融入幼儿园教育的关键。武冈市幼儿园每个班配备一名主班老师、一名副班老师和一名生活老师,教师的学历以大专层次为主,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较少,尤其是生活老师的学历很低,不能很好地做到“保教结合”。许多教师在实践中没有科学利用乡土资源的意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乡土资源融入幼儿园教育的作用认识不够。许多教师认为幼儿都是本地人,他们对自己的家乡已经很熟悉,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乡土资源意义不大;还有些教师认为,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幼儿园的设施要追求高大上,乡土资源已经落伍不能满足现代幼儿园建设的需求,没有必要把乡土资源融入到现代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去。二是幼儿教师利用乡土资源的方法存在偏差。许多教师并不研究乡土资源,利用时随意性大,方法不科学。如部分教师认为将乡土资源融入到幼儿园教育就是将乡土资源简单地摆放在幼儿教室和游戏区域等,缺乏对乡土资源的研究与选择。教师专业素养欠佳直接导致在园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中教学科研能力不足,对乡土资源的开发运用仅停留在表面层次,难以深入落实到教学中去。
(三)社会资源支持不够
实施幼儿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而应该由幼儿园、家长、社会三者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武冈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小县城,从政府到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不够,不理解幼儿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认为幼儿园就是简单的幼儿生活娱乐场所,没必要投入太多的资金、技术、设施。因此,在武冈市幼儿园的建设中,需要社会支持的资源难以得到保障,需要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的内容也难以实现,导致乡土资源在幼儿园内的有效运用更难落实到位。如幼儿园开展名胜古迹参观或开展户外实践活动,难以得到社区或家长的良好配合与支持,因此,减少了一些直观性实践活动[13]。
解决乡土资源融入幼儿园教育面临的重重困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结合武冈市幼儿园多年的教育实践,可以尝试以下优化策略促进幼儿园乡土课程建设,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一)转变认识,深度挖掘乡土资源服务教学
幼儿教师是实现幼儿教育的主体,自身要提高对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不能认为乡土资源的课程开发是专家教授的事情而袖手旁观。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要从被动的课程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建设者,善于从幼儿熟悉的事物出发,充分挖掘可利用的乡土资源,创造性地进行幼儿园课程教学。乡土资源要有效融入幼儿园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幼儿园要组织教师一起深度挖掘乡土教学资源。首先,通过查阅文献,从历史记载资料中寻找当地特色乡土资源;其次,到当地文化部门了解情况,知晓地方政府发布的有关乡土文化发展方针;再次,到乡间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乡土文化发展现状。这有利于帮助幼儿园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选择合适的乡土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教学模式,如把武冈市丰富的乡土特产、民间游戏融入教学活动,让幼儿在吃中学、在玩中乐,记住家乡的味道,感受家乡的美好。
(二)加强培训,利用乡土资源建构激励机制
幼儿园教育中有效利用乡土资源,需要幼儿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培养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因此,针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要将“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一方面请幼教专家来幼儿园为教师进行系统课程教学,介绍最新的幼教研究动态,解答教育活动中的疑难困惑;另一方面组织一些短期的交流学习,让幼儿教师去师范院校学习专业知识,到优秀幼儿园进行观摩跟岗学习。时代不断发展进步,对教师的要求也日新月异。以往幼儿园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学习,教师只要进行单一的知识教学活动就行,但现代社会要求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幼儿教师除需要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外,还应挖掘丰富多彩的乡土资源,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开展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此外,教师还需要学会反思,发现自己的问题,寻找改进方法,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幼儿园要给予教师自由运用乡土资源的空间,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探索热情,如将优秀的乡土教材整理出版、选拔优秀教师成立乡土教材教研团队、设立专门的乡土教材运行基金等。提高教师的工作动力和创新能力,把乡土资源有效地融入幼儿园教育中,使教学出特色。
(三)家园共育,依托乡土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教师”,家长的教育观念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及性格。家长若认为幼儿园教育就是简单管理孩子的生活起居、日常娱乐,那么幼儿受家长影响也会形成错误的认识,缺少活动探究热情。如果家长把孩子在幼儿园会数多少数、会认多少英文单词、会背多少首唐诗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好坏标准,便只会忽略培养幼儿其他方面的素质。其实,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到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把幼儿的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作为教育目标。挖掘乡土资源,融入幼儿园教育就是提升幼教质量的重要途径,但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幼儿园与家长密切联系,双方协同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取长补短,最终形成促进幼儿园教育良性发展的合力。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遵循同等、尊敬、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深度理解、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通过这种双向互动形式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家长们在长期的生活中,熟悉本地的乡土文化、生活习俗、生产经验,这些都为幼儿园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增添了五彩斑斓的活动内容。比如在春暖花开季节幼儿园会组织“春天亲子游活动”,家长陪孩子一起走向大自然,奔跑在田埂里采野花、捉蚱蜢,嬉闹在溪流里捉小虾、抓螃蟹,在快乐中教给孩子自然常识。在“幼儿园活动开放日”,邀请有手工编织特长的家长来幼儿园教孩子织草鞋、编花篮等,让孩子体会到传统手工的快乐;邀请会演奏民间乐器的家长到幼儿园开现场演奏会,带领孩子们吹奏一些简单的乡间民乐,让孩子们体味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邀请擅长烹饪的家长来园给孩子们讲解传统美食的做法并现场展示,让孩子们感受家乡的美食文化。这些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既让家长们获得了参与感,明确了责任感,体验到了幸福感,也令孩子们获得了心理满足,增进了知识,促进了心智发育,家庭成员之间形成了平等、尊重和关爱关系,家园合作也实现了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