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脊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腰椎病疗效分析

2021-03-07刁泽鑫李佳冰陈佳鹏

武警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正脊腰椎病夹脊

刁泽鑫,李佳冰,陈佳鹏

腰椎病中医称“痺症”“腰痛”。腰痛是常见症状,通常情况是由气血不畅诱发,同时与外力作用导致腰椎筋骨关节错位密切关系,因此疏经通络、正骨归椎是治疗的重点[1]。腰椎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并逐渐年轻化,并且症状长期持续,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因此正确高效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2]。中医刁氏正脊归椎采用“中医刁氏脊椎病论症四归椎诊断标准”和 “中医刁氏脊椎关节五点一线手法复位术治疗标准”,这一方法自2004年已通过山东省科技厅中医专家鉴定委员会的鉴定。本研究旨在探讨该方法对腰椎病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06至2020-07在我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腰椎病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1例,男28例,女33例,年龄22~67岁,病程0.1~8年;对照组61例,男30例,女31例,年龄22~65岁,病程0.1~7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1.1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国整脊学》中相关诊断标准[3,4];(2)临床表现为腰痛、大腿痛麻、小腿外后侧痛麻、弯腰受限、脚踝肿痛、下肢及足怕冷等症状,病情重者可影响工作和生活;(3)诊断标准符合中医刁氏脊椎病论证四归椎诊断标准:包括触诊归椎、论证归椎、X线归椎(X线影像刁氏诊断标准)、MRI归椎(辅助)。腰椎段X线影像刁氏错位征诊断标准表现为:椎体重影错位,椎间隙宽窄不一、消失、融合,椎体后缘连线中断,仰式错位上关节突过伸导致椎间孔变小,俯式错位,骨质增生压迫椎间孔、横突孔、脊髓,韧带纤维化、钙化、骨化;(4)符合上述标准并已接受过其他手法治疗效果不明显者。

1.1.2 排除标准 (1)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2)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3)经X线片、MRI等影像学检查有骨折、骨桥、结核、炎性反应、椎间孔有骨刺等改变;(4)治疗期间不服从医嘱,并在治疗期间接受其他治疗影响判定疗效者。

1.2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 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对疼痛评估。应用改良ODI量表评定腰椎功能及手术短期疗效[6]。

1.3 治疗方法 试验组与对照组均采用非药物疗法,共治疗5次。对照组采用普通手法治疗如下:参考《针灸治疗学》中对腰椎病的普通手法推拿治疗,20 min完成;取患者阿是穴、腰阳关、大肠俞、肾俞、腰阳关、委中,伴下肢痛加取环跳、阳陵泉进行针刺,一般留针20 min,病程长或症状重者留针40 min[7]。试验组采用中医刁氏正脊归椎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3.1 刁氏正脊归椎 通过“中医刁氏脊椎病论症四归椎诊断标准”,对患者病变腰椎段的关节紊乱、错位采用“中医刁氏脊柱关节五点一线手法复位”技术,使错位的椎关节得到复位。具体方法:(1)体位侧卧式,患侧在上,下腿伸直,上腿屈曲;(2)角度,病变在T10-11、臀向前45°;病变在T11-12、臀向前40°;病变在T12-L1、臀向前30°;病变在L2-3、臀向前10°;病变在L3-4、肩臂平线无角度;病变在L4-5、臀向后20°;病变在L5-S1、臀向后35°;(3)定点,复位师的拇指按压在患侧椎棘突旁;(4)支点:复位师站在患者对面,用上肢肘部压住患者腋下;(5)动点:复位师另一只肘压在臀部;(6)一线:复位师动点肘与支点肘分别向上下方向推动。

1.3.2 针刺夹脊穴 根据患者的症状与中医刁氏脊椎病论证四归椎诊断标准相结合,进行辨证并选取适宜腰部夹脊穴。若患者腰胁部痛,取穴以T10-11为主;若只是单纯腰骶臀部、髂骨上痛,取穴应以T11-L2两侧夹脊为主;若患者无膝下症状的腰臀大腿部痛,取穴应以L2-3两侧夹脊为主;若患者腰骶臀部至膝内侧痛,取穴应以L3-4为主;若患者腰、大腿麻痛放射至小腿外侧及足面,踝关节易扭伤肿痛,取穴应以L4-5为主;若患者腰、大腿麻痛放射至小腿后侧及足跟,踝肿痛,下肢及足怕冷,取穴应以L5和上髎穴为主。每次选择1~2个治疗点,取俯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后,使用0.25 mm×75 mm毫针,通常直刺进针2.5~3寸,行针至患者感到日常不舒适的部位出现酸、麻、沉、胀为得气,对气血较弱或病程较久的患者,气感会偏弱,会加补环跳穴,环跳穴归属于足少阳胆经,是足少阳、太阳交会穴,《针灸甲乙经》:“腰胁相引痛急,髀筋瘈,胫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环跳主之。”加补针刺环跳能增强刺激,使得气感明显,提高疗效[8]。笔者认为,所得针感越强,临床效果越好。一般留针20 min,病程长或症状重者可留针至40 min,隔10 min捻针1次。

1.5 结果 治疗前VAS评分治疗组(6.10±1.53),与对照组(6.21±1.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0.93±1.03)显著低于对照组(4.30±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2.36±7.87)与对照组(21.21±7.99)治疗前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4.57±4.80)显著低于对照组(14.59±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讨 论

腰椎是人体脊椎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我们身体上半身的重量,协调着下半身的运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需要用腰部发力进行直立、弯腰、俯身、后仰等各种活动,动作稍有不当就会导致腰椎关节错位压迫腰部神经,引起腰部及下肢不适,伴随腰椎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9]。运用刁氏正脊五点一线复位手法,能够促使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和生物信息得到调整,并恢复其正常的动态平衡,使相关症状得以消除或缓解。中医对于腰椎病称之“痺症”“腰痛”,《内经》:“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寒气入侵,气血不畅是引起痛的主要原因,在治疗中激发阳气,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主要原则[10]。针刺夹脊穴能够疏通气血,通筋活络,调整脏腑机能及调动周身阳气,从而减轻患者腰椎病引发的症状。另外,调整脏腑还能用于平时的保健,起到治未病的效果[11]。

刁文鲳教授统为“子午流注针法和中医正脊复位法”传人,以刁氏手法行医60余年,创立“中医刁氏脊椎病论证四归椎诊断标准和脊椎关节五点一线手法复位术标准”,临床应用刁氏技法治疗梅尼埃眩晕症和心脏神经官能症都取得较好疗效[12,13]。本课题选取在我科治疗的明确诊断为腰椎病的患者,分别采用刁氏技法和传统手法治疗,结果初步表明,刁氏技法疗效优于传统手法。刁氏正脊归椎手法作为中医学的传承方法,沿用隋朝“骨错缝复位术”能够较快解决患者症状,恢复患者腰椎功能,有可能成为治疗腰椎病的有效方法。但由于本试验样本量小,观察时间短,该方法对于疾病的复发及预后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正脊腰椎病夹脊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正脊治疗脊源性内科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概况*
傣医咱雅(拖擦)疗法治疗腰椎病的临床疗效
腰椎病的针灸治疗方法
“夹脊”与“夹脊穴”探析
“住在皇帝头顶上”的故宫镇物
杠杆定位与正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非手术治疗腰椎病》免费送
《非手术治疗腰椎病》免费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