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命意义感的医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探索

2021-03-07占归来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4期
关键词:预防性医学生危机

王 枫,王 雅,倪 花,占归来*

(1.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 201318;2.上海市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 200232)

生命意义感是人们领会、理解自己生命含义,并意识到自己生命中的目标、任务或使命,是影响个体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1]。有研究表明,有较高生命意义感体验的个体具有更多的积极情绪、更强的幸福感,身心健康水平也比较高;反之,缺失生命意义感则会出现悲伤、抑郁、愤怒等消极情绪,产生无意义感、无价值感、无存在感等,甚至出现自杀意念和行为等,产生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是指在心理问题尚未显现或者初露端倪的早期进行引导和辅助,避免心理危机的产生[2]。2016年12月30日,国家卫计委与中宣部等共22个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其基本原则第一条是“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全面普及和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心理健康自我管理意识,加强人文关怀和生命教育,消除对心理问题的偏见与歧视,预防和减少个人极端案(事)件发生。”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基本原则包括将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充分挖掘学生心理潜能,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重视心理问题的及时疏导,加强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严重心理危机个案的发生。

当今大学生因心理危机导致的自伤、自杀、伤害他人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提升高校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能力已成为高校的迫切要求,高校人才培养需要关注大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使他们认识自己存在的真正价值,理解生命和生活的真正意义。医学院校还需要促进医学生尊重生命,理解患者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

1 医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为了解目前医学生的生命意义感现状及医学生对生命教育的需求,笔者采取整群随机取样方法,抽取上海市某高等医学院校大一至大三500名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获得有效问卷472份,问卷有效率为94.4%。其中男生103人(21.8%),女生369人(78.2%);大一学生259人(54.9%),大二学生129人(27.3%),大三学生84人(17.8%)。并对32名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

1.1 医学生生命意义感水平偏低

生活目的测验(PIL)[3]为国内外常用的生命意义感测量工具。PIL共20个条目,包含生活感受、生活目标、生命态度、自主感4个维度。采用1~7级计分(被试者在2个极端感受中选择符合自己的分数,4=“中性”,意味着两边的感受都没有),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生命意义感越积极。PIL得分>112分为有明确的生活目的和意义感,<92分为缺乏明确的人生意义和目的。结果显示,医学生PIL总分为(93.31±15.29)分。进一步分析可知,PIL总分>112分共59人(12.5%),<92分共231人(48.9%)。

1.2 医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熟悉程度偏低

关于对生命教育的熟悉程度统计数据显示,熟悉生命教育的有136人(28.81%),不确定的有245人(51.91%),不熟悉的有91人(19.28%)。可见医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熟悉度和生命教育普及率尚不高。

1.3 医学生认识到生命意义感的重要性

研究者对32名医学生进行了访谈,所有学生均认为生命意义感对于医学生非常重要。学生说“当踏入学医的圣地,生命意义感是第一位摆在大家面前的。想要救治他人,必须认真且严谨地看待生命,而在这个过程中,确定好自己人生的方向和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位医学生来到学校的时候都宣读过医学生誓言,说明大家还是有目标、有理想和有自己生命的意义存在。生命意义感可能就是医学生不断挑战困难、挑战自我的寄托。”“生命意义感对任何人都重要,不然人为何要努力活着。尤其是医学生,肩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又多了一分生命的意义。”“只有当医学生知道了生命意义感的重要性,他们才会竭尽所能为医学事业而奋斗”。可见,医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生命意义感对他们将来从事救死扶伤事业的重要性。

1.4 生命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调查显示,认为生命教育在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有230人(48.73%),认为比较重要的有170人(36.02%),认为不太重要的有64人(13.56%),认为完全不重要的有8人(1.69%),部分学生认为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等途径进行生命教育。

以上可见,医学生意识到生命意义感对他们很重要,生命教育也很重要,对生命教育有强烈的需求,但对生命教育的熟悉度不高。访谈学生均认为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的缺乏可导致心理危机、自杀意念等。从生命教育角度进行医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尤为重要。

2 医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中的生命教育体系

医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性干预包括面向整个医学生群体的发展性预防,面向有风险因素的个体或亚群体的选择性预防,以及面向高风险个体的指示性预防。生命教育不仅是生与死的教育,也并非仅仅为防止自杀,而是为使生命更有意义,有更强的幸福感。国内目前已有不少学校开展了生命教育,但是总体缺乏普及性、系统性、长期性,体系还不完善。相对其他学科,生命教育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生命科学教育,还需加强生命意义、生命价值教育。

2.1 注重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

完善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是面向学生进行全员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本研究调查在教学中有效开展生命教育的途径结果显示,认为是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的学生有137人(29.03%),认为是通过学科间进行渗透教学的有139人(29.45%),认为是开展主题活动的有104人(22.03%),认为是举办专题讲座的有81人(17.16%),认为是其他的有11人(2.33%)。因此,生命教育仍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辅以社会实践及主题活动等。例如,生命教育以必修课为核心,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思想实际进行延伸开设选修课。张开利等[4]探讨医学和护理专业本科生生命教育的实践效果,以开设选修课的形式,面向60名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和护理专业本科生实施为期8周的生命教育。研究结果显示,课程结束后,学生生命意义感和自我效能感较课程实施前均有所提高。目前开设独立生命教育必修课的高校还不多,大多是在哲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律等课程中涉及。对医学生来说,对生命的敬畏十分重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医学伦理学、医学与人文、健康心理学、社会医学等课程中加强生命教育,易被学生接受和喜爱,有利于医学生更好地认识生与死,理解疾病与痛苦。

2.2 注重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

在课程教学中,采取线下理论、实践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线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强调互动教学。线上教学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推送相关“小现象、小故事、小课题、小策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性、生动性、灵活性。

2.3 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将有计划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建设积极、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引导学生珍惜自身生命、关爱他人生命。例如,可通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知识大赛、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以及致敬实验动物的缅怀仪式等,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思考、分享的过程中,深化对生命的认知,感受生命之美、生命的意义和力量。

2.4 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

从生命意义的角度开展危机预防,不仅限于知识层面上的理论讲授,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和体验去探索自己存在的意义。医学是实践的科学,医学生的生命教育离不开生命体验,通过体验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生命体验式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去感受、参与,激发对生命意义的深刻领悟。刘明娟等[5]采用团体辅导形式,引导医学生寻找生命的意义,形成积极的人生体验,不仅减轻了学习倦怠感,还提升了生活和学习质量。邹兵等[6]将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应用于高校生命教育辅导发现,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杨盈等[7]发现,通过生命教育主题的团体辅导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自尊和心理资本,降低抑郁分数。除全面、系统的课程、团体辅导,实践、志愿服务等也发挥积极作用。董泽松等[8]研究发现,有志愿服务经历的大学生生命意义各维度与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志愿服务活动对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3 医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中的生命教育途径

生命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贯穿教育全过程,在学生成长中,自我教育、朋辈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以个人为核心,以学校为中心,以社区为拓展,以家庭为依托的预防性干预模式。

3.1 积极搭建学生自助、朋辈互助平台

充分发挥学生在生命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各校区服务点、园区安装心理自助系统,学生可以自主查询心理中心简介、心理科普、心理互动、心理影视、心理图像、心灵音乐、案例分析等。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力量具有扩建的功能,学生以间接方式进行积极心理教育,有利于积极情绪的扩散。鼓励学生心理协会、心理社团开展朋辈互助活动,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等给予同学心理支持。

3.2 积极搭建学校全员参与平台

医学生的生命教育、心理危机的预防需要校内广泛力量的参与,加强对在校人员的宣传教育,进行必要的生命教育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全员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能力。心理中心建立完善细致的心理咨询机制,开设24小时免费心理咨询热线,为学生提供及时、便捷、有效的服务。注重定期普查与排查相结合,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新生入校后开展心理健康普查,确认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排查心理危机,进行危机预防工作。建设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针对有风险因素的个体或亚群体进行选择性预防,学院心理辅导员每月摸排学院重点关注学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研判、早应对”。和心理咨询中心及时沟通、协作,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对重点学生密切关注,帮助其化解心理困惑。建设辅导员心理工作室,有针对性、有特色地开展心理辅导,多方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预防。对于高风险个体采取指示性预防。学校学工部、宣传部、教务处、保卫处、卫生保健中心以及党团组织等协调配合,建立有效协作机制,进行预防性干预。

3.3 积极搭建家校协作平台

在此次调查中,对“您家中讨论死亡话题吗?”选择从未讨论过死亡的有124人(26.3%),尽量避免讨论死亡的有102人(21.6%),有必要时才会说,而且不在小孩面前说的有77人(16.3%),讨论时气氛有点不自然的有30人(6.4%),讨论气氛坦然公开的有139人(29.4%)。可见,在许多家庭会回避生与死的问题,有家长认为谈论这方面的问题反而会使学生关注死亡,恐其承受能力有限,带来负面影响。在生命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家庭优势,培养学生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生活中随时会出现的难题,正视死亡,学会积极面对挫折。切实建立健全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协作平台和机制,提高生命教育效果和质量。

3.4 积极搭建医教结合平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应和专业医疗机构建立医教结合平台,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和教育,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让广大师生了解精神障碍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或他人的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高风险个体、极端心理危机事件采用指示性预防。开辟诊治学生心理危机的绿色通道,建立常态化的转介平台。

从生命教育视角全方位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性干预体系,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积极、正向的生命教育,将有效预防医学生心理危机,充分发掘生命潜能,发挥生命的积极力量,从根本上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预防性医学生危机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危机”中的自信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高等级公路机电系统预防性维护探索与实践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