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策略研究

2021-03-07郭秋燕蒋琦

图书馆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经典著作文献图书馆

郭秋燕 蒋琦

(上海浦东图书馆,上海201214)

公共图书馆集文献收集、整理、储存与服务职能于一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在保护人类优秀传统文化,参与社会教育等方面影响深远。自我国开始推进“全民阅读”工作以来,公共图书馆致力于将良好的阅读习惯传递给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让它变成读者人生中的重要内容与爱好[1]。经典阅读推广作为全民阅读推广的一部分,可以帮助读者对经典内容进行深度解读,更好地实践图书馆的文化传承职能和社会教育职能,特别有利于培育当代年轻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造就高素质公民,进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因此,如何进行经典阅读推广是世界各国都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公共图书馆作为大量经典文献的重要储存地,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发展经典阅读推广事业。

1 经典阅读及其价值

1.1 经典与经典阅读推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个时代都有大量的经典文献产生。经典文献之所以能历经朝代的变迁,大浪淘沙般地流传至今,凭借的正是它们独特的魅力和非凡的价值。《辞海》中界定:“经典是一个时代或者一个阶层认为的最重要且具有指导意义的著作。”经典可以说是历朝历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的投影,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历史发展的见证。经典文献是前辈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当代人应当学经典,懂经典,更要爱经典。在新时代背景下,经典阅读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王余光教授在《阅读推广》一书中写到:“经典阅读推广是指图书馆通过精心创意、策划,使读者将注意力放至经典著作上,以提高经典著作利用率的活动。与其他阅读推广活动相比,经典阅读推广更突出推广内容的经典性”[2]。其推广方式主要围绕经典而展开,如经典书目推荐、经典阅读征文、经典阅读交流、讲座、朗诵等。

1.2 经典阅读的意义与价值

阅读经典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启迪,提高个人的修养,从而为走向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阅读经典也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保持民族自信的一条有效途径[3]。

1.2.1 传承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书五经”“二十四史”“四大名著”等都属于经典文献,经典文献构成了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石,是中华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是华夏文明能够长盛不衰以及传承不断的有力保障。在如今人类社会发展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竞争已经上升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经典阅读推广有助于加强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从而珍惜和爱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前辈们曾经站在世界之巅的巨大成就,提高国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4]。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往往体现在对本国传统文化的认可程度上,经典文献是一个民族的魂,是了解传统文化的阶梯。

1.2.2 培养个人修养,陶冶思想情操

《道德经》《孝经》《传习录》以及《菜根谭》等经典著作与如今的快餐文化截然不同,其中蕴含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值得细细推敲和品味。能够流传至今的经典文献历经岁月的打磨和时光的洗礼,传承着古圣先贤的情感意识和做人哲学。当今社会充满了诱惑,往往容易让人失去自我。通过这些经典文献的阅读,读者可以在精神层面与作者交流沟通,净化自己的心灵,健全自身的人格。经典著作与快餐式文学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思想的升华。

1.2.3 提高知识储备,开阔人生视野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经典文献的阅读,读者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束缚,遨游整个世界,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格局。经典文献涵盖着人文、艺术、科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这是我们穷其一生也学不完的巨大宝库,是提升知识储备的重要途径。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明确指出,要大力倡导全民阅读,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有助于加快自身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经典文献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阶梯[5]。

2 图书馆经典阅读现状分析

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一直在为打造全民阅读活动品牌而努力实践,为了更好地开展经典阅读活动,从2015年起,中国图书馆学会就将“经典阅读”纳入贯穿全年的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中。一方面倡导开展“经典诵读”“经典专架”“经典阅读沙龙”等日常读者活动,利用图书馆网站、微信平台宣传经典阅读推广理念、推送经典阅读书目、开展“经典读物征文”等线上、线下读者活动;另一方面一些图书馆为推广经典阅读再造空间功能,开辟了“阅时光沙龙区”“公开课堂教室”“浦东讲坛(报告厅)”“国学课堂活动区”“古籍阅览室”等经典阅读区域,兼具经典阅读、学习、研讨、讲座、沙龙、国学和文化休闲功能。

在经典阅读活动中,一些图书馆结合馆藏资源、地域特点、读者结构等因素,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经典阅读推广工作,并形成了科学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阅读推广流程

3 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深入调研发现,经典阅读推广开展活动较多,但推广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需要从经典文献本身的特点以及当代读者的阅读心理这两个层面加以分析。

3.1 读者对经典阅读的实用性价值认识不足

当代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在阅读需求上,往往更倾向于速读类的实用性书籍。这些书籍无需读者细细品味,慢慢摸索出答案,而是直接告诉读者该怎么做。实用性书籍和经典书籍的本质区别在于一个是治标,一个是治本,读者往往为了追求一时之快而忽略经典书籍,对经典阅读的实用性价值认识不足。经典阅读需要读者主动探索,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获得的知识才能印象深刻,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2 读者对经典著作存在阅读障碍

在针对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对经典著作心生向往,并尝试阅读,但最终未能坚持下来。他们并不是因为惰性而放弃,而是因为能力不足,对经典著作存在阅读障碍。经典著作历经了时代的变迁,其中包含的先人思维理念和生活行为习惯与现在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要想理解焐透经典文献中蕴涵的道理,需要大量知识的积累。此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即很多经典著作的语言非白话文,语言晦涩难懂,让人望而却步。

3.3 图书馆对经典阅读推广的整体认知有限

图书馆在对经典阅读推广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现代读者的特殊性和多元化,打破传统推广模式的束缚。图书馆对经典阅读推广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机制的完善以及服务内容与手段的人性化。目前,大部分图书馆在经典阅读推广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依旧停留在增加经典文献库存,粘贴宣传标语,开设经典著作阅览室等方式。这些传统方法都有其可取之处,但对于现代读者的需求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要顺应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创新经典文献服务的内容与形式。

4 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的策略

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工作要始终以新时代的新理念为指导,以充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为主要目标。应立足于图书馆实际,充分选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推广模式,制定多样性的推广策略,最大程度吸引读者。

4.1 经典阅读推广融入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尤其是当代人的阅读方式正经历着一场变革与转型。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越来越多的读者更倾向于通过移动设备在线阅读书籍,减少了对纸质书籍的依赖。这种网络在线阅读方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书籍的搜索和储存十分方便,尤其受到具有“手机控,电脑控”的年轻人喜爱。在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应该抓住机遇,以读者需求为依据,将互联网技术和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工作有效融合起来,与传统的经典阅读推广方式形成互补,提高全民阅读的覆盖面。

将互联网技术和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工作有效融合,首先图书馆要建设在线阅读平台,拓展图书馆经典阅读服务路径。在线阅读平台建设只是基础,在线经典阅读资源建设才是核心。在网络读物大爆炸的背景下,如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是在线经典阅读资源建设的主要方向。通过在线阅读平台,读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图书馆之间要形成有效互动,通过互动交流进一步加深读者对经典的理解,培育阅读的习惯,提升阅读的效果。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给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的平台浏览历史,挖掘分析读者的阅读喜好,根据读者的喜好科学选择阅读推广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并适时开展相关经典著作的个性化推送服务。这不但有利于经典阅读推广,更有利于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目前,超星读书和豆瓣阅读等在线阅读平台在这方面做的较好,值得各图书馆借鉴学习。

4.2 经典阅读推广融入新媒体技术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一种新的传播理念“微电影”进入公众的视野,拓展了获取知识的途径。这种新的文化传播形式凭借着制作成本低,制作周期短,内容、形式灵活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2011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开展了主题为“爱上图书馆”系列微电影短剧创作,这是微电影融入图书馆这一特殊行业的里程碑,拉开了图书馆利用微电影开展宣传推广工作的先河,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自此以后,北京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等都在积极尝试利用微电影的方式对图书馆馆藏资源、图书馆的特色、图书馆历史等进行宣传,都收到了很好的阅读推广效果。

经典著作往往晦涩难懂,内容庞杂,这会直接影响到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以经典著作的内容为题材,进行微电影创作,重塑经典作品,往往可以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调动读者感悟经典的积极性,帮助读者克服阅读障碍,加深对经典作品内容的理解。在经典著作微电影创作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真实地反映经典著作所体现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同时要兼顾创作的通俗易懂和艺术性,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典作品微电影化这种推广方式更利于读者之间互相分享和评论,将远胜于图书馆传统的宣传方式。目前,优酷、乐视和腾讯等视频学习平台在这一方面做的比较成熟,但是这些商业平台大多需要付费。图书馆经典著作的微电影创作和免费分享将会吸引广大读者的关注。

4.3 打造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品牌

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活动要坚持“走出去”的实践原则,不能闭门造车[6]。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举办引人注目的阅读推广活动,借助媒体宣传造势,形成自身的品牌效应。在市场经济时代,品牌效应更利于吸引大众的眼球,一改被动宣传的局面。经典阅读推广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图书馆应积极与政府部门、教育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通力合作,开展经典文学入校园,经典文献入企业等主题活动,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解读经典。南京图书馆在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每年都会以一部经典著作为主题,举办南图阅读节。

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可适当采用激励机制,通过组织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以及评选“读者之星”等主题活动,营造读者之间互相竞争的氛围,提高读者阅读的积极性,促进读者之间的互相交流。名人效应有助于读者阅读习惯的养成,图书馆可组织各行各业的名人开展文化讲座,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以榜样的力量引导阅读。

4.4 加强对阅读推广活动的宣传报道

公共图书馆除利用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阅读推广活动宣传外,可加强与社会主流媒体以及自媒体的合作,在活动前发布预告宣传,全方位进行造势。应在媒体平台设立经典阅读活动读者交流区,让读者根据自身情况发布活动需求与建议,邀请志愿者参与活动策划,并在活动后进行读者满意度调查和评价。

公共图书馆应在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不同阶段,适时发布活动信息,客观反映活动内容,努力强化阅读推广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及活动效果。

4.5 尝试与社会力量的融合发展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经典阅读推广过程中,应积极尝试借助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拓宽全媒体环境下经典阅读推广的渠道。如2017年央视推出的《朗读者》节目,成为跨界整合优质资源诠释经典阅读推广的典范。这种跨界整合优质资源的模式,创新了经典阅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使经典的传播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堪称创新经典读物阅读推广内容和形式的典范[6]。

5 结语

经典文化是一个民族赓续发展的根基,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所在,需要融入民族血脉,世代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直接关系着我国的国际地位,直接关系着“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以及“中国梦”能否实现。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要不断改革创新,肩负起文化强国的使命。经典著作是中华文化的沉淀,是中华民族的魂魄。经典阅读推广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它需要持之以恒延续发展。

猜你喜欢

经典著作文献图书馆
走进经典著作的深处
大学生经典文献阅读情况调查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飞跃图书馆
去图书馆
一部需要所有中国大学学生和教授阅读的经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