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行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及对其术后康复的影响

2021-03-07

北方药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电切术膀胱癌尿道

刘 波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湖南 株洲 412000)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普通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膀胱癌的发病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作为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泌尿系肿瘤,膀胱癌指的是人体膀胱内细胞出现恶性增长的情况,常见于膀胱腔内,即膀胱的黏膜上皮[1-2]。本研究纳入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行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及对其术后康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膀胱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4.50±13.50)岁;单发肿瘤16例,多发肿瘤24例;腺癌8例,鳞癌12例,乳头状癌20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5.50±13.50)岁;单发肿瘤15例,多发肿瘤25例;腺癌9例,鳞癌10例,乳头状癌21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及肿瘤标记物检查后确诊为膀胱癌;(2)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心、脑、肾等功能存在损伤的患者;(2)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3)孕妇或哺乳期妇女;(4)患者存在精神类疾病,无法或不愿配合本次研究。

1.2 方法

由手术医师对所有患者进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其具体操作为:麻醉后手术医师取截石位,经尿道置入电切镜,仔细观察并确认患者膀胱肿瘤所处位置、肿瘤大小以及数量等情况,若肿瘤基底部较小,则可直接使用电刀对其进行切除操作,若肿瘤基底部较大,则医师需先将遮挡肿瘤进行切除,待清理干净后切除肿瘤至肌层,并对肿瘤蒂部2cm范围内的组织进行灼烧处理。

在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给予对照组患者丝裂霉素(黄石黄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2020263)膀胱灌注,即使用丝裂霉素40mg混合入生理盐水40mL灌注入患者膀胱,夹闭尿管,待1h后再行排出,1次/周,连续进行膀胱灌注8次后改为1次/月,疗程为1年。

给予观察组患者进行吡柔比星(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5982)膀胱灌注,即使用吡柔比星30mg混合入生理盐水40mL灌注入患者膀胱,夹闭尿管,待1h后再行排出,1次/周,连续进行膀胱灌注8次后改为1次/月,疗程为1年。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一年时间内出现肿瘤复发的情况。

(2)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血VEGF水平与FGF水平变化的情况。

(3)统计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术后一年时间内疾病复发情况的对比

在术后一年时间内,观察组出现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术后一年时间内疾病复发情况的对比[n(%)]

2.2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VEGF、FGF变化情况的对比

在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VEGF水平和FGF水平相差不大(P>0.05),在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VEGF水平和FGF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VEGF水平和F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VEGF、FGF变化情况的对比

2.3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1例恶心呕吐、1例腹泻、1例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2例恶心呕吐、1例腹泻、3例肝肾功能异常、4例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两组评分数据对比(χ2=11.251,P=0.001<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膀胱癌会引起患者出现血尿、尿频、尿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会造成患者出现下肢水肿、尿道阴道篓等症状。对膀胱癌患者的传统治疗方式为使用开腹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因此会对患者机体造成极为严重的损伤,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经尿道电切术成为了治疗膀胱癌的主要术式[3]。经尿道电切术通过置入电切镜辅助手术的方式,帮助手术医师对病灶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从而实现手术的微创性操作,且患者在术后的恢复速度较快。然而,由于膀胱癌具有多灶性的特点,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病变组织未清除干净的情况,使得患者在术后具有较高的肿瘤复发概率,针对此情况,对患者实施术后化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膀胱灌注具有操作简单、患者耐受性较好的优点,因而成为了化疗的首选方案。在膀胱灌注所用药物方面,临床最常使用的是丝裂霉素和吡柔比星两类药物,丝裂霉素是从放线菌的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抗肿瘤药物,能够对肿瘤细胞中的DNA链形成交联,通过抑制DNA的复制发挥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效果[4]。吡柔比星作为新一代蒽环类抗癌药物,能够快速进入肿瘤细胞内部,并直接对其DNA双链发挥作用,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聚合酶使得其停留于G2期,最终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目的,而在正常组织当中,其浓度则相对较低,因此副作用较小。

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术后一年时间内,对照组患者出现疾病复发的概率为25.00%,观察组患者出现疾病复发的概率为10.00%,两组患者疾病复发的概率相差较大(P<0.05),由此可得:对膀胱癌患者而言,使用此方法进行治疗相较于使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可以明显降低其疾病复发的概率,具有较强的根治效果;在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VEGF水平和FGF水平相差不大(P>0.05),在治疗结束后结果显示:对膀胱癌患者而言,使用此方法进行治疗相较于使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进行治疗可以更为明显的改善其VEGF水平和FGF水平,而VEGF水平和FGF水平的降低则表明该治疗可以有效清除肿瘤病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显示使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进行治疗时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使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其血清细胞黏附因子、E-钙黏素、肝细胞黏附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而FGF水平和VEGF水平明显低于单纯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综上所述,对膀胱癌患者而言,使用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降低其疾病复发的概率,且不良反应较少,能够改善其预后情况。

猜你喜欢

电切术膀胱癌尿道
利用横断后尿道板组织修复近段型尿道下裂的术式研究进展
TFPI-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尿频尿急可能是膀胱癌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效果观察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电切术在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浅析针对性手术治疗措施在外伤性尿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尿道损伤诊治及合并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