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2021-03-07孙亚莉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3期
关键词:服装专业服装设计

孙亚莉

摘要:近年来,服装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迫使岗位需求呈现高知识含量、高科技技能等特征,职业教育层次提高,中高职院校协同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中高职衔接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改善职业教育“断崖”式发展现状的有效策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课程衔接改革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多种要素进行统筹规划,连贯一体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生涯,对减少教育资源浪费,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实现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战略目标具有重大价值。

关键词:服装设计;服装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

引言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兼具文化艺术与工程技术双重属性,是文理交叉、艺工结合的专业,教育部专业目录中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既可授艺术学学士学位又可授工学学士学位,可见其交叉性特征。高度学科交叉性,明确行业技能性等特点使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在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中专业开设广泛。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践行于实践当中,通过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水平开展设计活动。

1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概述

这个专业是把服装设计和具体工程运行进行有机整合的一门科目,并且辅佐多个科目,包括设计、科学及管理等层面,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科目,能够把科学与艺术进行有效整合。并且该专业和工程项目有直接联系,和市场直接对接,具备实践性和运作性的特点。所以,针对该课程开展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是至关重要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水平和技巧,进而设计出与工程特点相符合的服装。

2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教学现状

2.1缺乏系统的课程内容设计

专业课程内容重复,导致学生厌学现象严重。在课程设置中,除少量课程只适合中职教育或高职教育外,大多数课程设置是中高职所共有的,其区别只在能达到的职业能力水平的不同,以及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学习水平的不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服装结构、服装工艺等课程在中高职阶段都有所开设,但中高职衔接课程内容缺乏系统规划,未能体现层级进阶性,各中职学校课程内容设置参差不齐,不同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异巨大,进入高职阶段,学生起点不统一,课程内容按高阶设置,很多学生跟不上,课程内容从基础设置,重复雷同现象屡见,缺乏系统衔接的课程内容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文化课程层次脱节,构成学生畏难情绪明显。中职学生文化知识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而很多高等职业院校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要授课群体,中高职衔接未调整文化课程内容,导致中职学生难以适应高阶段的文化课程学习,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

2.2缺乏多元的课程实施方案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课程实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更强调应用性、职业性等特征。现有中高职课程实施呆板固化,重课堂讲解轻实践操作,重学科体系学习轻岗位技能培训,未能体现中职、高职特性。

2.3缺乏实效的课程评价机制

具有实效性的课程评价将有利于形成客观的课程效果诊断,发现问题从而修正课程,具有判断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情况的重要作用。中职、高职多数院校现有的课程评价依然以知识掌握、试卷成绩为主,岗位实践技能评价不完善,呈现孤立性,单一性,指向性弱等特征,更不具备衔接的呼应性与连续性。

3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构策略

3.1制定切实可行层次分明的课程评价制度

中职教育注重基础技能、实际操作、职业道德等考核指标,高职教育注重专业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职业素养等考核指标,中高职课程评价既具有独立性又兼顾递进性。明晰中职、高职毕业生岗位定位,突显中职、高职不同层次教育特色,建立多元參与的职业能力课程评价机制,始终围绕以服务地方经济、助力地域文化,助推地方产业发展为宗旨,系统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评价制度,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培养符合国家职业规范标准的初级技术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同时,将思政要素纳入考核要求,将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完善思政教育制度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具备正确价值观念、扎实专业能力的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3.2制定中高职贯通的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衔接改革要放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进行综合思考,制定科学合理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强化思政引领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明晰不同层次对知识、能力、素养的不同要求,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内涵。(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课程思政。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要时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同步深化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创新思想政治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的课程建设,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课程始终,明确人才培养方向。(2)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主体意识。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升学、就业需求,关注学生未来发展方向,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3)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服务地方产业需求。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要紧密关注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根据培养层次的不同,差异化准确对标对岗位技能需要。

3.3制定职业能力层次分明的课程内容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应以知识的逻辑关系构建,而是应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行动领域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能力的形成为主线而构建。中高职课程设计应进行系统职业能力分析,科学合理定位,明确职业能力培养层次。根据岗位需求,中职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简单技术的应用、职业素养的培育,中职教育在具有完整、独立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要避免终结式原则,课程设置考虑职业能力的连贯性与长远性,奠定良好职业能力基础。高职教育要摆脱沿袭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的学科设置范式,注重知识综合、技术创新、职业能力素养提升,培养具有较宽泛的知识认知领域、较高综合能力素养、较强适应岗位需求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建构紧紧围绕服装产品设计、服装技术生产、服装管理营销等方面内容开展,中职学校以培养服装制作与加工的中等技能型人才为主,高职院校则培养服装设计与生产、服装品牌策划与营销的高等技能型人才。构建符合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需求,形成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3.4增强教师沟通合作意识,提高思政教学能力

教师是课程的设计与引领者。提供教师交流机会,提高教师沟通协调能力,协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教学大纲,中高职教师互相听课,了解学生各学段学习状态,增强教师沟通合作意识。同时,教师也是人才培养的实施者。引领教师系统学习思政理论知识,增强思政理论水平,提升教师思政教学意识,提高教师思政教学能力,增强思政教育认同感、使命感与责任感。在中高职衔接教育中连贯一体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润物无声教书育人。

结语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中高职衔接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通道,通过强化中职学校内涵发展、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现代教育体系,贯彻落实终身教育理念,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知识、思维、能力三方面进行,而“服装设计基础”作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汪娜.打造新型品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研究[J].品牌研究,2019(13):56-57.

[2]劳越明,陈丽丽.基于市场导向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产业链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纺织服装教育,2018,33(01):66-69.

[3]周丽艳,王鸣,苗育,李嫱嫱.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辽宁丝绸,2016(02):15-17.

猜你喜欢

服装专业服装设计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高原之歌服装设计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
况敏服装设计作品
生态型师生关系在职高服装专业课堂的实现
教学评价在中职服装教学中的运用
服装专业Photoshop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高校服装专业教学实施合作教学法的策略研究
技工学校服装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