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研究:现有基础和未来进路
2021-03-07花勇王方宇
花勇 王方宇
[摘 要]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家园,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源头。于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系统阐释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意义重大。学界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研究肇始于红船精神,已有研究阐释了红船精神的内涵、来源、意义,并与其他革命精神进行了比较。当下,学者们越来越认为红船精神虽然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足以完整概括建党精神,建党精神的研究需要向前推进。建党精神的进一步阐释要立足于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实践,需要对早期共产党人的建党思想进行系统整理,需要对《共产党宣言》精神、渔阳里精神和红船精神进行整体凝练概括。
[关键词]建党精神;红船精神;渔阳里精神;《共产党宣言》精神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71(2021)03-0025-06
伟大的革命实践锻造伟大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来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革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三大规律的客观认识。深入阐释这些伟大精神,不仅可以丰富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家园,也可以指导革命实践,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在党的系列革命精神中,建党精神是目前学界研究的前沿课题。学界对建党精神的研究肇始于21世纪初红船精神的提出。
一、红船精神研究:建党精神研究的起步
2005 年 6 月 21 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1],首次提出红船精神,阐述了红船精神的科学内涵,强调加强红船精神研究的必要性,明确指出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党的先进性之源。之后嘉興、浙江和整个学界开始对红船精神进行了多维度、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论阐释,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这些成果集中阐释了红船精神的内涵、红船精神的源起、红船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的比较、红船精神的意义等。
(一)红船精神内涵研究
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红船精神的三大内涵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1]。冯小敏在习近平同志科学概括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阐释,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指要解放思想寻求真理,进而创建中国最先进的政党开启伟大的社会革命;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指要抉择信仰而矢志不渝,要敢于把理想付诸实践百折不挠,敢于牺牲也敢于胜利;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指要有鲜明的人民立场,注重与工运农运相结合,宣传组织群众,要坚持为人民利益英勇忠诚斗争[2]。丁晓强和赵静就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放在首位的首创精神强调了共产党人的志向和责任担当;而奋斗精神是首创精神的实现路径,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自信和毅力;奉献精神是首创精神和奋斗精神的价值旨归,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宗旨和道德追求[3]。张政认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内涵,也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发展前列的关键因素;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支柱,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保证;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本质,也是我们党一切革命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4]93-112。
概而言之,学者们对红船精神内涵的阐释主要集中在首创、奋斗和奉献三个方面,首创强调的是开天辟地,奋斗强调的是不断革命,奉献强调的是为民情怀。学者们不仅挖掘了红船精神的内涵,还对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这三个方面的关系作了进一步阐释,明确了这三个方面的各自地位和相互关系,提出要从整体上把握红船精神。
(二)红船精神探源研究
红船精神的形成和探源研究是红船精神研究的重要内容。学者们认为厘清红船精神的来源至关重要,这样不仅能清楚展示红船精神的实践基础,更能充分展示红船精神内涵的科学性。吕延勤、赵金飞从历史背景、理论来源、文化根基、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五个方面对红船精神的来源进行了探析,认为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是形成红船精神的历史依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是红船精神形成的理论基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红船精神形成的文化根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具有优秀精神品质的中国工人阶级是红船精神形成的阶级基础,早期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建党实践是红船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5]。张志松、黄化从李大钊、陈独秀和毛泽东等早期共产党人的建党思想探究了红船精神的来源,李大钊着重指出了要将党建设成为“平民的劳动家的党”,强调党必须要联合民众,这种朴素的以民为本的思想与红船精神的奉献内涵源流相映;陈独秀十分重视党内民主建设,在思想理念和政治行动上为党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为保持党旺盛的生命力做了开创性的工作,是红船精神奋斗内涵形成的重要源泉;毛泽东对建党的思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不仅具有鲜明的实事求是的实践品格,而且处处体现着尚贤重民的民本思想,为红船精神的奋斗与奉献内涵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养分[6]50-52。
总体来说,学者们对红船精神来源的研究微观和宏观兼备,不仅考察了早期共产党人对建党的思考,也考察了建党初期的具体工人运动。学者们还对红船精神形成的宏观历史、文化条件进行考察,不仅考虑当时中国的革命形势和革命任务,而且思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这些研究极大地拓展了红船精神研究的领域,使我们对红船精神的理解有了深厚的历史感。
(三)红船精神比较研究
学者们为了更加充分准确地阐释红船精神的内涵,明确红船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的地位,还将红船精神与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等革命精神做了充分的比较研究。
李益模从历史、文化、人民、地域和发展等维度对红船精神和长征精神进行了比较。从历史维度出发,二者是同源异流的关系,虽然都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但长征精神是对红船精神的延伸;从文化维度来看,二者是同核异形的关系,红船精神与长征精神共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但它们在政党文化表现形态上是有差异的;从人民维度来看,二者同质异量,红船精神与长征精神的本质是一致的,即人民性,但红船精神与长征精神有着“量”上的差距;从地域维度来看,红船精神与长征精神是同域异意的关系,二者都是从地域出发命名的,但是它们的具体含义是不一致的;从发展维度来看,二者是同向异径的关系,二者都将在当今时代发展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但是二者在具体实施方法上是不一致的[7]。
李一汉、罗获发对红船精神与井冈山精神的共性与差异进行了研究。共性方面,红船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都包含开天辟地、勇闯新路的创新理念,坚定信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依靠群众、忠诚为民的群众路线,这些精神信念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差异方面,一方面红船精神的实践基础是早期共产党人为建党所做的革命努力,而井冈山精神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上寻找新的革命道路的探索。另一方面表现在内涵重点上的差异,红船精神最显著的特征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而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突出内涵[8]。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有部分学者认为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是中国共产党全部优良传统的发端[9]。然而井冈山精神虽然是革命精神谱系上的重要一环,对党的精神谱系也产生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在时间上并不是中国共产党最早产生的革命精神,因此井冈山精神不足以被称为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张志松认为红船精神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华民族先进分子代表的精神世界的基础,是党的革命精神的源头。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头,与中国共产党其他革命精神构成了源流关系,在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被继承与发扬[6]203-216。
学者们通过红船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的比较,普遍认为红船精神与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等革命精神之间有许多相似点,主要体现在首创、奋斗和奉献等方面,表现出源流相承的关系。将红船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其他精神相比较的研究工作,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凸显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一脉相承的特性,更重要之处在于充分论证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之源,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当然,这种比较研究对于我们系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和精神世界是极具价值的。
(四)红船精神的意义价值
红船精神在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学者们对红船精神意义的阐述主要集中在红船精神的党建意义、文化意义和教育意义等几个方面。
红船精神的党建意义。张政指出,红船精神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宝贵财富:为党的思想建设提供精神旗帜——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为党的思想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支柱——堅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为党的思想建设提供正确价值导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4]34-38。张骞骞从内涵、指导意义和实践三个方面论述了红船精神对于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内涵上看,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从指导意义上看,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源头;从实践层面上看,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干事立业的精神发端[10]。赵金飞认为红船精神在核心价值观层面同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具有高度正相关性,也同建设创新型、学习型、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同向性[11]。学者们着重从思想建党的角度讨论了红船精神对于建党工作的意义,明确提出红船精神对于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精神指引和价值依归。
红船精神的文化意义。肖纯柏从象征文化、革命文化和党内政治文化三个维度,考察红船精神的文化意义。象征文化方面,“红船”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不仅代表了中国民间对红色的喜爱与认同,而且隐含船只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之意,红船精神的“意象”传播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进而了解追求和合、和谐、和平的中国文化;从革命文化角度看,红船精神作为建党精神的一部分,可以把建党的酝酿、筹备、开幕、闭幕等艰辛过程用“红船”连接统一起来,从文化特质角度体现中国共产党坚定航向、依水行舟、经受风浪的奋斗姿态和精神状态;从党内政治文化角度看,红船精神从源头上孕育了党内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比如革命性基因、党内民主文化基因、党的核心价值观、人民本位的文化基因等[12]。彭冰冰认为红船精神与文化自信基本内涵的三个层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内在的契合性,加强对红船精神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树立文化自信[13]。红船精神的文化意义突出了红船精神对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对红船精神文化意义的考察一方面是考察对党内文化(特别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阐释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红船精神的教育意义。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艰难困苦的实践中所产生的伟大精神,对青年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塑造有着重要意义。红船精神为培养和提高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和思想素质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营养、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坚实的道德力量。艾兵有、谭劲松指出,红船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理论上具有同源性、在内容上具有融合性、在价值引领上具有契合性,将红船精神全方位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增强大学生的政治定力、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的担当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14]。胡克春、远翠平从高校思想育人体系的角度出发,指出红船精神的研究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质资源[15]。学者们普遍认为要推动红船精神进入思政课教学和实践,这不仅是因为红船精神本身就是思政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和任务,也是因为红船精神所内含的价值培育和价值引领作用。
总体来说,红船精神的价值意义是学者们研究最充分的内容。这些研究特别强调红船精神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意义,认为来自革命实践的红船精神必然对伟大的革命实践发挥重要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伟大实践,离不开以红船精神为重要组成部分的革命精神的指引和激励。
二、建党精神研究的延伸和拓展
建党100周年之际,党员的政治自觉和研究者的学术自觉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们感到要集中阐释建党精神,进一步探寻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相当一部分学者在已有红船精神研究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
(一)明确提出红船精神是建党精神的一部分
在学界对红船精神的丰富研究基础之上,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红船精神只是建党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高福进通过红船精神和建党精神的对比,认为红船精神是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党精神与红船精神之间表现出总体性与个体性、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关系[16]。徐光寿认为红船精神不足以完整概括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与《共产党宣言》精神和渔阳里精神等都是建党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17]。红船精神研究的丰富成果为建党精神提供了充沛的养分和深厚的土壤,但是要想完整地阐释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不仅需要从红船精神再出发,凝练和挖掘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而且还要考虑纳入《共产党宣言》精神和渔阳里精神。
(二)提出渔阳里精神是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地区的学者基于上海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以及对早期共产主义者在上海地区所进行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研究基础上,认为渔阳里也是中国革命精神的起源之地[18],渔阳里精神是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张云认为渔阳里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起源之地,以渔阳里为核心基础的建党精神,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开篇之首[19]。龙平平认为,渔阳里是中国引进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地,渔阳里文化本质上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化,它是中国革命文化的源头与根脉[19]。徐光寿认为从党的建党实践角度出发,渔阳里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初心之地,其孕育而生的渔阳里精神应当是建党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7]。学者们比较普遍的观点是,上海渔阳里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建党精神的发源地[19],渔阳里在建党建团过程中起到了“领导中心”“总指挥部”和临时中央驻地的重要历史作用,渔阳里是建党精神孕育之地,是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开始的地方[20]。
学者们基于渔阳里在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和影响,对渔阳里精神的内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张志丹认为渔阳里精神主要包括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报国为民的奉献精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表现在早期共产主义者的知行合一,既体现在早期共产主义者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也体现在他们深入底层,积极向工人宣传教育。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体现在渔阳里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策源地,也是中华民族红色基因的孕育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与传递上,也表現在中国共产党人同错误言行作坚决斗争的过程之中。报国为民的奉献精神表现为早期共产主义者忠贞不渝的爱国报国之志,与面对压迫誓死不屈的爱国报国、一心为民之情怀[21]。
在延伸和拓展阶段,学者们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红船精神是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足以完全概括建党精神。建党精神科学内涵的总结概括要充分考虑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早期活动,特别是在渔阳里的革命实践。中国共产党在渔阳里的革命实践所创造的渔阳里精神,学者们大多认为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对渔阳里和渔阳里精神的研究拓展了建党精神的研究内涵,拉长了建党精神形成的时间轴,有助于我们更加充分地从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实践去概括总结建党精神。
三、建党精神研究的未来进路
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源头,在对红船精神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建党精神内涵的阐释也要立足于现有红船精神研究成果的不断拓展和深化。基于目前现有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建党精神未来研究方向可以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早期共产党人的建党思想与革命实践阐发建党精神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与早期建党实践密不可分,早期共产党人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设党这两个根本问题的思考以及相应的革命探索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重要源泉。一方面,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红船精神的内涵以及对内涵的阐释上,对早期共产党人的建党思想与建党实践关注较少;另一方面,研究早期共产党人建党思想与革命实践的研究成果较少关注这些思想与实践对建党精神的重要意义及影响。这就造成了建党精神的研究没有与具体的革命实践紧密结合,同时对早期共产党人的建党思想研究缺乏理论上的提升和全局性的概括,仅仅停留在对个别共产党人的思想研究上。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深入总结概括早期共产党人的建党思想和革命实践,并以此为基础来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也就是说对建党精神科学内涵的阐释离不开早期共产党人的建党思想和革命实践,我们要以整体性的视角对早期共产党人的建党思想和革命实践进行统筹把握。未来建党精神的研究需要对早期共产党人的建党思想和革命实践进行深入挖掘和体系化概括,以此为基础提炼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我们始终认为早期共产党人的建党思想与革命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重要源泉。
(二)建党精神组成体系研究
立足中国共产党人早期革命历程和革命实践,我们认为建党精神组成体系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红船精神、《共产党宣言》精神和渔阳里精神。
《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成果,一方面它坚定了早期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另一方面它为早期共产党人救亡图存实践提供了思想理论上的指导,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和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光辉价值犹如一面精神旗帜,指引着中国革命者砥砺前行。《共产党宣言》力透纸背的真理性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启迪性,对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实践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共产党宣言》所体现的“真理的味道”无论是从建党革命实践还是从建党理论来源来说,都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由《共产党宣言》精神、渔阳里精神和红船精神三个部分组成。当然,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科学凝练,不能将上述三个精神割裂开来,必须作为一个整体去理解。一方面立足长时段的建党实践过程和早期共产党人的建党思想去整体概括建党精神;另一方面要把整体性的建党精神体现到《共产党宣言》精神、渔阳里精神和红船精神之中。
(三)建党精神的研究方法
建党精神内涵的科学概括离不开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一,建党精神的研究要秉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观和方法论。要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革命实践出发,基于当时的创建史,特别是两年三会这一革命历程,以此为基础概括和反映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对创立一个新型政党的思考。第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是共产国际在远东的一个支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在很大程度上模仿了布尔什维克的组织原则,学习了列宁的政党学说,所以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内涵的提炼需要反映和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價值取向。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之魂。第三,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提炼和概括要和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结合起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近代中国社会一盘散沙的局面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整合性的政党,这些近代社会的历史特点和历史规律,直接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创党思想和创党实践,进而直接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价值取向,那么近代社会的革命任务和革命目标就是建党精神的目标取向。
(四)上海红色文化对建党精神的孕育
上海的红色文化与建党精神是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作为近现代中国工业的重要基地,上海孕育出了红色的工业文化和革命文化;作为近现代大都市,上海也孕育出富含时代特征和地理特色的上海城市文化。上海的工人群体和工人文化以及上海的城市地位和城市文化促成了党在上海的建立。上海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当时中国任何地方都缺少的、得天独厚的经济科技基础、地域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多元文化氛围和群英荟萃的人才条件[22]。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研究应当关注上海肥沃的红色土壤,探求上海红色文化与建党精神的内在联系,深入探究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诞生的红色文化土壤,探寻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红色文化条件。
不仅要研究上海红色文化对建党精神的孕育作用,也要研究建党精神对上海发展和上海文化的作用和价值。建党精神的产生离不开建党的革命实践,也离不开上海的红色文化。建党精神的形成以及作为一种价值形态的存在,必然对上海发展和上海文化发挥积极作用。未来建党精神的研究,需要花大力气在总结概括建党精神科学内涵的基础上,阐释建党精神作用上海发展和上海文化的逻辑理路,构建建党精神作用上海发展和上海文化的机制框架,铺设建党精神作用上海发展和上海文化的通达路径,将建党精神融入上海城市发展的血脉之中。这方面研究的重点是关注建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逻辑关联和价值衔接。
四、总结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探寻百年大党的成功密码,建党精神的研究极为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一大会址时明确提出:“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启的,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23]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从什么地方出发,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研究能够帮助我们科学回答这些问题,能够帮助我们重温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能够帮助我们把建党精神的初心使命基因更好地植入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世界。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更加需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政党自觉,深入阐释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这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建设规律的历史总结,更是面对复杂国际形势和艰巨改革发展重任的历史担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06-21(A3).
[2]冯小敏.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建党精神的内涵[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8(2):109-114.
[3]丁晓强,赵静.“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8(2):88-94.
[4]张政.红船初心 “红船精神”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5]吕延勤,赵金飞.红船精神[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
[6]张志松,黄化.红船精神史学探源及其教育实践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7]李益模.红船精神与长征精神的多维度比较[J].观察与思考,2018(6):101-106.
[8]李一汉,罗获发.红船精神与井冈山精神比较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6(11):97-99.
[9]谭卫平.井冈山精神是“不忘初心”的重要源头[J].党建,2016(8):26-28.
[10]张骞骞.红船精神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引领作用[J].领导科学论坛,2020(1):13-16.
[11]赵金飞.论红船精神的党建价值[J].嘉兴学院学报,2015(4):39-42+52.
[12]肖纯柏.红船精神对中国文化的价值贡献[J].观察与思考,2020(7):83-87.
[13]彭冰冰.论红船精神与文化自信的内在契合性[J].嘉兴学院学报,2017(5):101-107.
[14]艾兵有,谭劲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重视红船精神的教育与宣传[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2):92-96.
[15]胡克春,远翠平.“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路径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5):13-15.
[16]高福进.红船精神与建党精神的内在逻辑关联[J].人民论坛,2019(36):110-113.
[17]徐光寿.历经“两年三会”完成建党伟业,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绝非一蹴而就[EB/OL].(2020-10-10)https://web.shobserver.com/wxShare/html/297824.htm.
[18]李瑊.“上海渔阳里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学术论坛综述[J].党政论坛,2020(2):20-23.
[19]张云.论上海渔阳里在建党伟业中的历史地位[J].党政论坛,2020(1):8-12.
[20]李瑊.“跨越百年的初心传承”:第四届渔阳里文化论坛综述[J].党政论坛,2020(11):14-17.
[21]张志丹.曾诞生中共党史上多个“第一”,“渔阳里”彰显了怎样的精神品格?[EB/OL].(2019-04-30)https://web.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148156.
[22]张云.中国共产党的上海建党精神[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7(9):9-11.
[2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铭 心)
(校 对:刘 兰)
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研究:现有基础和未来进路
[收稿日期]2021-01-22
[作者简介]花勇,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201620;王方宇,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