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中医药特色的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探究
2021-03-06卢穗华谭志灿
裴 晶,卢穗华,谭志灿
(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430)
21世纪以来,我国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剧。据201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17.9%,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11.9%。根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65岁老年人口数将会达到3.9亿。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总和生育率却在持续下降,这些因素将直接导致我国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1]。广州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自1992年起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9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约有175.51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8.40%。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对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老年人多伴有基础性疾病,且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不断增多,因此,同时具有养老和医疗等需求。我国约90%的老年人倾向于居家养老。针对以上现状,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政策,各地区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由于中医药对老年慢性病、多发病的防治以及老年康复保健有独特的优势,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中医药特色的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1.1 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以社区为中心,通过整合社区的优质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的一种健康养老模式[2],既能考虑家庭需求,减轻子女负担,又能解决老年人的医疗、养老等问题。我国现阶段老龄化社会不仅需要促进老龄社会稳定发展,还需要解决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多发病等医疗问题,传统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相互独立,不能满足现阶段养老需求。近年来,随着政府大力支持,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已成为我国积极应对养老问题的有效举措[3],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由于适合我国国情以及能满足老年人需求,成为各地普遍推行的一种养老模式。因此,随着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机构养老服务能力不足,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并在老年人医疗护理、生活照料、康复保健等方面发挥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1.2 中医药健康养老优势
中医药具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在疾病防治方面主要以预防、调理为主,可融入药膳、刮痧、拔罐、推拿、针灸、太极拳、八段锦等防治手段,具有价格低廉、副作用小、疗效好等特点,对于老年慢性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疗效。由我国卫健委、民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试行)》指出,要充分利用中医药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诊疗服务,使用按摩、刮痧、拔罐、艾灸、熏洗等中医技术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个性化起居养生、膳食调养、情志调养、传统体育运动等进行健康干预;要为老年人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服务,并与现代康复技术相融合。因此,大力发展中医药特色的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中医药在健康养老服务领域的创新性运用,既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又能缓解老龄化社会的经济压力,更能体现我国的文化自信[4]。
2 广州市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现状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广州逐渐形成覆盖服务供给、服务保障、服务评估、服务监管等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已初步建立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9064”养老服务体系。2020年《广州市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建设提升行动计划》指出,以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基础上,统筹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将街镇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升级打造为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数据显示,目前全市超过20.1万名老年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占老年人总数的11.6%,全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此外,广州市着力推动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和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等重点工作,大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此外,通过搭建智慧养老平台,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为老年人提供更加智能、完善、便捷的专业养老服务。
3 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制约问题
3.1 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不够完善
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是一项需要多部门协作的民生工程,需要民政部、教育部等多部门加强协作,以及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建设。由于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刚起步不久,相关政策的制定尚未完善,各部门的分工不够明确,容易出现社区医院对医养结合养老政策理解不准确、对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概念模糊等问题。此外,医养结合的难点在于养老医疗资源供应不足,由于养老服务的利润较低,因此,医疗机构拓展养老服务的积极性不高。以上因素都对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推行造成一定阻碍,不利于老龄化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3.2 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的动力不足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战略任务。由于社会力量参与的养老服务建设盈利有限,不管从数量还是质量方面,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建设不够积极,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此外,由于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的特点,以及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老年人更愿意去政府提供的公益养老机构,而无法或不愿享受高端养老服务,大多数民办养老机构无论在财政收入还是人才培养方面,都面临着一定困境。因此,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事业,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进而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产业长期健康发展。
3.3 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宣传与供给不足
中医药特有的防治理念和康复保健技术在防治老年疾病、养生保健及延年益寿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5]。发展中医药特色的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既有利于满足老年人医养结合的健康需求,又能进一步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文献研究显示,我国中医药特色的健康养老服务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均较弱,具有研究方法简单、研究力量分散、相关文献引用率低等特点[6]。由于老年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多数老人患有慢性病,老年人对于中医药特色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较大,但目前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的供应和宣传明显不足,以广州为例,虽然养老机构数量、床位数量位列全省之首、全国前列,但能够提供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的机构和床位都比较少,且同时具有中医药知识、康复保健知识和老年护理知识的专业人才短缺[7]。此外,中医药知识虽得到一定程度普及,但由于中医健康养老知识宣传不足,在社区养老中的实践应用率还不够高。因此,加强中医药健康养老观念宣传、提升中医药养老服务供给力对于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4 中医药类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人才匮乏
中医药类医养结合型养老人才是具备医疗、护理、中医、养老等多方面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而具备中医药知识和老年护理知识的养老专业人才短缺是中医药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障碍。目前,大部分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机构规模较小,职员薪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晋升渠道不畅,以上因素导致养老从业人员缺乏职业归属感,不利于高素质养老人才的引进和留任。此外,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医养结合型养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养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尚不统一,导致医养结合型养老专业人才短缺,尤其缺乏具有中医药专业背景的医养结合型健康养老人才。
4 优化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建议
4.1 加强政策引导,构建完善的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对于养老和医疗方面的政策保障主要为部门规章、政策文件等,而相关法律文件相对较少[8]。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产业需要社会各部门协同参与,为确保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发展,首先,政府应加强引导,制定并落实养老法律法规,明确行业标准,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层治理模式,加大对中医药特色的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投入,以推动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真正融合;其次,明确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等的工作职责,构建完善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9]。
4.2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社会力量可促进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对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产业建设的社会企业,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融合。对于创办中医药特色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政府尤其应给予政策支持,并采取相关优惠措施。此外,可借鉴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养老经验,积极建立社会志愿者养老服务培训制度,鼓励社会资源进入养老服务体系。借鉴美国多方资金支付体系,激发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投资活力,开发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产品,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医养需求[9]。近年来,我国民政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这将有利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养老服务。
4.3 发挥中医药优势,推动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发挥中医药健康养老优势,将中医资源与养老资源进一步融合,对于老年疾病的防治,老年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加强舆论宣传,改变群众传统的养老观念,倡导中医健康养老理念,引导老年人接受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理念;其次,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财政投入,提升中医药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供给力,社区医疗机构应面向老年人开展中医护理、中医养生保健、健康教育等服务,积极为老年人提供中医药保健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再次,鼓励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学校等采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我国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开展深入研究,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医养结合健康养老的影响力[6]。
4.4 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专业人员素质
由于我国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专业人才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首先,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校培养医养结合型养老专业人才。地方政府也可依据本地情况探索人才定向订单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人才的学校,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也可借鉴发达国家医养结合型养老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其次,医养结合型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应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提高从业人员待遇,打通晋升渠道,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鉴于中医药在中医养老、中医养生保健方面的独特优势,鼓励高校开设中医与养老相结合的新专业,建立中医药健康养老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对养老服务人员进行中医药养老技能培训,加强对中医药养老人才的培养[7]。此外,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提升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和康复保健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