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协同发展的路径探索

2021-03-06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8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思政

陈 俊

(遵义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反复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指出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1]。这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实践育人的两大载体,二者存在许多共通性,能够通过协同创新、融合发展,最终形成实践育人合力,共同完成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使命。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二者之间协同发展面临许多困境和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当前存在的困境和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

1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改革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展开,这是发挥高校教书育人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需要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纵观我国不同层次高校的办学历程和实践,无论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还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都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可以将二者统称为高校思政类社会实践,或者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目前,高校思政类社会实践活动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是由高校内部负责思政课教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实施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第二类是由高校团委在寒暑假组织实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来考察这两种类型的实践教育活动,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很多相似之处,这使二者协同发展成为可能。然而,这两类不同的实践教育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导致长期处于各自为政状态,没有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实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二者有机结合,形成协同创新态势,最终形成“大思政”发展格局,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协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协同发展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国内各高校都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也在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然而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二者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部分大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开展社会实践的目的和意义,他们在寒暑假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不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对于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参加实践活动只是为在下个学期开展综合测评时能够获得加分,从而在奖学金评定过程中占据优势。(2)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与其将有限的资源投入课外实践教学,还不如加大对课堂理论教学的支持力度,这样更能让大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3)很大一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只是课堂理论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在高校思政课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应当是课堂理论教学,而非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这说明这部分师生尚未意识到理论和实践融合发展的价值作用。

2.2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协同发展力度不够

综观各高校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大学生实践活动时,普遍存在积极性不高、力度不够等现象。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部分高校忽视社会实践活动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要素。一些高校在实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时不能围绕思政教育主题,致使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政教育功能被弱化,甚至被掩盖。(2)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由于实践活动主要是大学生个人自主实践,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很难进行有效监管,这就为一些自觉性不强、学习不太认真的学生打开了方便之门,他们往往不会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考核过程中随便提交一篇实践心得交差。(3)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较为薄弱。虽然大多数高校制订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并且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安排了2个学分的实践教学计划,但是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仍然无法与课堂理论教学做到一致,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

2.3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协同发展方式创新不足

教学方式是否新颖、是否灵活多样,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然而,目前国内高校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面都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创新性不强等缺陷。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部分思政课教师自身知识老化,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意识,给学生安排的实践教学活动不是查阅资料、撰写读书报告,就是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研报告,抑或是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到工厂进行劳动体验、撰写劳动心得等。(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缺乏专职思政课教师的参与。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是由学校团委组织大学生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主要是辅导员和班主任,也会适当吸纳一部分专业课教师,然而却很少将专职思政课教师吸纳进来,这也是导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思政教育元素的重要原因。(3)缺乏创新激励机制。之所以出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协同发展方式创新不足的问题,主要在于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难以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2.4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

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是促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协同发展还存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教育机制不健全。由于我国不同地区高校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导致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在协调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方面显得乏力,在促进二者协同发展过程中不能展现出制度优势。(2)领导机构不健全。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分别由不同部门组织实施,但却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来管理和协调,致使二者之间相互配合不足,难以达到协同发展的目的。(3)转化推广机制不健全。由于缺乏实践成果转化、推广平台,目前很多高校对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结题成果仅做简单评比,很少进行转化推广,这就导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率难以提高,从而无法满足大学生的真正需求。

3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协同发展的优化路径

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2]的精神,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协同发展,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政类实践教育的功能,形成实践育人合力,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3.1 坚持实践教育主题

要将实践教育和教学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主题来抓。一方面,应当坚持以思政课实践教学为全面性的主体工作,以融入思政课内容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局部性重要补充,做到主次分明、统筹协调、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应当坚持协同育人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全过程育人原则、紧密联系学生原则和整合资源原则,通过开展思政教育类实践教学工作,使大学生加深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认同和掌握,掌握并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分析各种社会现实问题,指导自身行为,自觉提高政治素养,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是非判断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2 转变实践教育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的价值理念能够引导实践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要促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协同发展,首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从思想意识上充分重视实践育人在高校立德树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学校管理层要深刻认识到素质教育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共同责任,坚决摒弃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理念,坚持协同育人原则,并落实到日常教育工作中;另一方面,无论是高校管理者,还是思政课教师,以及专业课教师,都应当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将实践育人理念落到实处;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动员和实践技能培训,让他们从思想意识上充分重视实践教育活动,将实践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自觉提升实践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

3.3 创新实践教育载体

要实现实践教育载体共建共享,使教育资源物尽其用,保证学生拥有足够的实践教育机会。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网络实践平台的优势,促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协同发展。思政课一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实践育人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也应当不断创新。因此,要鼓励高校思政课教师运用微信、QQ等新媒体手段指导大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做到线下教学与线上交流相结合,构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形成实践育人的强大合力;另一方面,要完善高校实践育人模式。通过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全部纳入实践活动参与者的范畴,从而扩大实践教育覆盖面。此外,将社会发展与学生个人发展相结合,使大学生在接受课堂教育的同时接受社会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使学生综合素质能够满足社会需求。

3.4 整合实践教育资源

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协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需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一方面,应当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既要在校内以思政教育为目的,以高校学生会团体为依托,举办校园实践活动,还要走出校园,积极推动高校与政府、企业、乡村、社区、社会组织之间协同配合,实现实践教学与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相统一,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应当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将校内外的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多主体开发实践教学内容的格局,保证社会实践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让大学生在专业课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使自身思政素质也得到提升,从而实现思政教育健康发展。

3.5 改进实践教育管理

促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协同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保障。一方面,要强化高校思政类实践教育工作的组织保障,设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并建立融合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教学体制,将思政教育内容有效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全过程;另一方面,要强化高校思政类实践教育工作制度保障。首先,应建立社会实践过程和效果的评价体系,制定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其次,应建立社会实践成果转化推广机制和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搭建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将开展社会实践的成功经验及时推广普及。再次,应成立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基金会,严格落实高校思政课生均建设经费标准。通过以上措施促进实践教育管理科学化,从而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