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理性刍议*

2021-03-06南京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张结根南京大学陈新仁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1期
关键词:工具理性男方理性

南京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张结根 南京大学 陈新仁

提 要: 语用意义的理解不仅需要推理语用主体的交际意图,还需要分析语用主体生成和理解话语的理性依据。本文以《金牌调解》话语为语料,从理性的认知、工具和价值三个维度分析主持人、当事人和调解人的语言使用,从而论证了理性在语言使用中的体现。本文将这种反映在语言使用中的语用主体的理性定义为语用理性。它是语用主体语用能力的根本体现,是主体能为其语言使用提供合理性依据的能力,同时还是其语言使用所依据的规范。

1. 引言

语言交际是知识传播、信息交流和情感表达的重要形式,一个人的语言使用会或隐或显地传达其关于世界的认知方式、对社会规范的认同程度、个人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等,这些语言使用传达的信息反过来也成为一个人参与语言交际的背景和根据,构成无形的规范力量,在语言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

(1) I want to thank Chairman Kim for taking the first bold step toward a bright new future for his people. (我要感谢金委员长为其人民的美好前程而勇敢迈出的第一步。)

例(1)选自2018年6月12日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在会见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前发送的一则推文。特朗普的这句话至少包含以下四点默认认知前提: 金委员长采取了可以被誉为“勇敢第一步”的一次重要行动(否则话语缺少真实性);他的致谢推文可以有效地帮他达成自己的某种目的(否则话语缺乏有效性);他有资格或身份就金委员长的行动表示感谢(否则话语失去正当性);他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否则话语不具真诚性)。作为推文受众,我们可能、也可以质疑以上四个方面理性前提的任何一种,只有当我们理解并认可了这些理性前提,才能真正理解特朗普的话语。换言之,语言使用不只是交际意图的表达与理解,还是语用主体不同理性认知的交汇与碰撞。因此,顺畅的语言交际不仅需要分析和理解语用主体的意图,还需要透视出语言使用背后更深层次的理性依据。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问,从经典格莱斯理论(Grice, 1975)到礼貌原则(Leech, 1983),从关联论(Sperber & Wilson, 1995)到顺应论(Verschueren, 1999),均把理性主体假设视为理论默认前提,即默认语用主体是理性主体(姚晓东、秦亚勋,2012)。其他提及理性的语用研究(Kingwell, 1993; Kopytko, 1995;谢朝群、何自然,2005;Pfister, 2010;姚晓东,2012;姚晓东,2016;Goodman & Frank, 2016)也把理性视作一个默认共知的理论概念。这些研究将理性引入语用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对语用的理性考量,但它们只是笼统介绍理性的概念,常常忽视理性的不同维度(张结根,2020),倾向于把理性等同于工具理性,使语言使用及其研究蒙上厚重的工具主义色彩,在分析语言使用中的理性时深度和全面性方面有待突破。

2. 理性概念简述

理性是哲学的核心概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我们可以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视角来理解和把握理性的概念演变和内涵。

从历时视角来看,理性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不同时期的哲人们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侧重点。简单而言,理性概念经历了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从认识论到价值论的意义转变(朱葆伟,2011;伍志燕,2012;童世骏,2012)。古希腊时期理性是作为世界本源的逻各斯(logos)或精神本源的努斯(nous),中世纪的理性即神的理性;近代以来人的主体性得以强调,理性被视为人的本质属性,是人认识世界的能力;二十世纪以来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区分(韦伯,2010: 114-116)激起了人们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反思以及对价值理性的深切关注。今天我们谈到理性,主要指的是认识论和价值论意义上的理性。众多哲学辞典(Blackburn, 2000: 319,冯契、徐孝通,2000: 742,Iannone, 2001: 477; Proudfoot & Lacey 2010: 338,341)也是从这两个方面来界说理性概念。概而言之,认识论意义上的理性(reason)指理性人进行推理、选择、判断和评价的能力,是人的本质属性;价值论意义上的理性(rationality)可以理解为人根据理性推理所确立的、用以约束自身的准则和规范,是人们行为的属性。

从共时角度来看,理性可以从认知理性、实践理性和评价理性三个维度来把握(Rescher, 1988: 1-9;张雄,1999),它们分别关涉人的认知、实践和评价行为。其中实践理性和评价理性分别等同于人们所熟知的两个理性概念: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认知理性指主体的知识、信念等与客体一致,在内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和必然性(王天成,2001)。工具理性在于根据现实情况采取一个最有效的行为方式达到预期的目的或结果(Rescher, 1988: 1-9),可以从工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两个方面考察。价值理性是理性的核心要素,它要求人们对所追求目的的正当性进行评价,确定其是否具有值得追求的价值(Rescher, 1988: 97-106),它还要求人们真诚地表达和追求价值目的。

认知理性、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是理性概念的三个不同维度,三者在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相辅相成、有机统一。认知理性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知识基础,对人自身、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是开展人类实践活动和评价活动的前提。工具理性是认知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现实支持,人类需要从实践活动中去认识世界和追求价值。价值理性是认知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精神动力,认识和实践活动需要必要的精神支持和价值引导,才能克服困难、跨越障碍,不断丰富认识与实践。总之,人类不仅要运用认知理性去认识世界,还要将工具理性运用于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去,同时还需要价值理性来引导认识和实践活动。

3. 理性在语言使用中的体现

人的理性会反映在语言使用中,当语用主体各方的理性能力和规范存在较大差异时,理性会得到更加明显而充分的反映。《金牌调解》是江西卫视推出的一档调解类真人秀栏目,为参与调解的各方,特别是当事双方提供了一个展示不同观念和看法并进行协商和调解的公共平台,是对语言使用进行理性分析的理想选材。

本研究随机选取了2015年10月24日《人情猛如虎》一期中的话语为语料,除去节目旁白和密室谈话环节,共计话语133段(按照话轮数计算)。该期节目调解的是因家庭经济问题而导致的婚姻危机。男方当事人家庭不够宽裕,工资收入微薄,却特别注重人情面子,把请客吃饭当作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女方当事人认为丈夫收入不高,却在请客方面过于讲究人情面子,进一步增加了家庭经济压力,因此提出离婚。参与节目的各方主体分别是主持人章亭、男方当事人夏先生、女方当事人余女士、调解员胡剑云、观察员郭华平、宗月英、武韵、刘锋、蔡建武等。

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法,以理性的三个维度为分析框架,结合话语语境,从主持人、当事人以及调解人三个角度来论证理性在语言使用中的体现。

1) 主持人话语

在节目开启阶段,主持人的作用是为节目开场。当期节目的开场白如下:

(2) 章: 有问题来调解,来调解没问题。各位好,这里是江西卫视《金牌调解》,我是章亭。欢迎本场调解员胡剑云,欢迎胡老师。欢迎观察员各位成员,欢迎大家。欢迎双方当事人: 余女士、夏先生,欢迎二位!

例(2)话语中,主持人章亭用五句话明快地说出了节目口号,介绍了节目名称、自己姓名,并向参与节目的其他各方表示了欢迎。话语内容和方式虽然程式化,但简单、直接而有效地达成了开场的目的,体现了一定意识程度的工具理性。

在节目正式开始后,主持人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当事人表达各自的诉求、陈述各自了解的事实和持有的观点。

(3) 章: 可是他为什么说他的工作是被你给害了?

(4) 章: 那天发生什么事情?

(5) 章: 你是觉得他可能背着你做这些事情?

(6) 章: 你的意思是说跟请不请客、吃不吃饭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语料分析发现,主持人除开场时使用了陈述句和祈使句外,全场使用疑问句。这样做的作用是: 一、 引导当事人描述事实情况、表达内心想法和观点,为后续调解提供所需足量信息,如例(3)、(4);二、 确认当事人的话语含意,避免误解,为后续调解提供尽可能真实的信息,如例(5)、(6)。以问句为手段来获知足量的、真实的信息有利于调解员作出较为全面、有效的判断和调解,是工具理性的体现。而“你是觉得”“你的意思是”等元话语的使用,更加凸显了主持人的工具理性。同时,我们还注意到主持人自始至终采用慢声细语的询问语气,尽可能照顾到当事人的情绪,就事论事,不对当事人内心想法妄下定论、进行价值判断。她很好地根据自己作为主持人的“语用身份”(陈新仁,2013),尽可能客观、中立地表达疑问和请求,不越俎代庖、充当调解员的角色,反映了她恪尽职守的价值理性。

2) 当事人话语

在主持人开场过后,当事双方会被问及各自的诉求,双方的陈述和论辩话语便由此开始。在这个环节双方就事论事,陈述事实,表明观点,其间主持人会偶尔插话来确认事实和观点,以便调解员和观察员了解、分析情况后进行话语调解。下面将分别从认知理性、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三个层面或侧重点分析当事人话语。

(7) 夏: 你说请客,我从10年进公安局(工作)到现在,我就请了三次客。

章: 就三次?

夏: 嗯,只有三次。

余: 不止哎,你就今年都三次了。

夏: 那以前我请过没有呢?

例(7)中的交际三方围绕男方(夏)话语命题内容的真实性展开会话。男方首先给出了“我就请了三次客”的陈述,同时等于主张其真实性。主持人(章)想通过提问方式来确认男方话语的真实性,男方予以确认。女方(余)接着质疑男方陈述命题的真实性,根据是她的逻辑推理:“今年都三次了”,只要往年请过一次,那么肯定不止三次。显然,她默认往年丈夫也请过客,犯了窃取论题的逻辑谬误。而男方正是利用了女方推理中的这个漏洞来反问女方,以达到为自己辩解的目的。在简短的辩论中,男女双方都发挥了各自的理性推理和判断能力,充分体现了求真求实的认知理性。

(8) 夏: 最近我厂里出来了,我想重新回到(派出所)当协警的。我的一个同事,他跟一个派出所的所长是同学。我是想经过他(看)还有没有希望再回去,这样我才请客的。

余: 请客请了,你得到结果没有?

章: 这个目的达到了吗?

夏: 没达到。

男方(夏)的叙述透露出自己的工具目的和手段: 以请客为手段达到回到原先岗位的目的。女方(余)的反问否认了请客的工具有效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质疑了请客手段的可行性。主持人(章)的追问和男方的否定答复证实了男方工具理性的不足。且不论男方工具行为背后的价值理性,例(8)对话能够说明男方在选择请客作为工具手段时,没能充分论证这一手段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导致了他工具行为的失败。

(9) 余: 他要回去,在我心里我根本就是不同意的,因为他做这个活,工资也不高。你说就是家里基本开销都不够。因为一个男人,你最起码一个月的生活费你都要交的吧,这是最起码的责任吧。

夏: 以前,说实话,以前我很孤僻的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前怕狼后怕虎。做协警,对于我个人讲,已经上升了很多了,但在她那里看不到。

女方(余)反对男方(夏)重回协警岗位,她的后半部分话语明显体现了她的价值认知——一个男人应该负担起家里的基本开销,表达了她对丈夫的责任期待。男方从自我价值认同的角度出发,在真诚地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同时,说出了重做协警对于他的价值体现,投射出一个人希望被理解与认可的真切期盼,体现了真诚、理解与认可的普遍价值追求。

3) 调解人话语

在充分听取当事双方所陈述的事实和观点后,调解员和观察员开始使用语言介入调解。他们的话语往往不会局限于一人一事,而是在分析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和观点后,深入发掘当事人话语反映的理性认识,特别是价值理性,并用自己的价值判断去影响当事人,来解决当事双方的分歧,为他们排忧解难,体现节目积极向上、友善和谐的价值导向。

(10) 胡: 刚才武老师说到,现在有些风气不太好,羡富笑贫。我倒觉得有这么一个观念,可以说叫“羡富不笑贫”。但我们也要羡富,我们不能说手里没钱,嘴巴又说“我不稀罕”,要钱更要强。万一通过我的努力,我还真没有挣到钱,我不要把我的自尊心给踩掉。但关键是我们要先努力。

调解员胡剑云关于“羡富不笑贫”的论证话语就充分反映了他的价值认知和判断。他首先重申了武老师的观点,批判了“羡富笑贫”的不良社会价值取向,由此引出“羡富不笑贫”的价值主张。他主张人要有自尊,还要自强,引导和提倡场内外观众树立合理的金钱观和价值观。也就是说,胡的话语体现了典型的价值理性。

(11) 郭: 以金钱作为衡量一个人成就的标准,这是社会上一种不良的行为。而你呢,还觉得很自卑,所以我觉得你呢,要改变这种心态。因为一个男人是有成就和没成就,或者是你跟同事的关系好不好,不是用钱来表示的。你可以用别的方式表示,你比如像我也不是经常去请客,但是人家都觉得我很好,为什么呢?……

观察员郭华平通过对男女当事人话语的分析,认为男方当事人受到社会上以金钱衡量成就的社会评价规范影响,并认定其为一种不合理的规范。同时他通过结合自身实例论证了不以金钱衡量成就的工具可行性及有效性。也就是说,郭试图通过表达价值导向的话语,提醒男方不要被不合理的价值规范所绑架而物化,重建男方在金钱与成就关系方面的合理的价值理性。此外,观察员和调解员在评价当事人话语内容和观点时作出的价值判断本身就是从真诚的善意出发,也是价值理性的体现。

综上分析,理性及理性的不同维度在主持人话语、当事人话语、调解人话语中都会得到不同显性程度和不同侧重的体现。其中,主持人话语主要隐含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当事人话语针锋相对,占据语料的大部分内容,充分呈现了三个维度的理性;调解人话语反映了明显的价值理性。需要澄清的是,实际上每一句话都如例(1)分析的那样,同时蕴含了多重维度的理性,只是不同维度理性的凸显程度不同。当其中一种理性凸显出来时,其他理性则被作为背景依据而默认,这是不同理性根据语境互相协调的结果。就此我们将另文作详细探讨。

4. 语用理性的提出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得出,语言使用总是会反映语用主体的理性思维。这种反映在语言使用中的理性即本文所论的语用理性。语用理性是语用主体语用能力的根本体现,是主体能为自己的语言使用提供合理性依据的能力,它同时还是语言使用所依据的规范。

联系理性的认知、工具和价值等三个维度,语用理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语用主体能以逻辑性和真实性为规范,说出如实反映认知客体且逻辑合理的话语,同时按照逻辑性和真实性理解他人的话语,这种层面的语用理性可以定义为认知语用理性。如例(6),关于请客次数,男方为自己话语内容的真实性辩护,女方根据自己的逻辑推理质疑男方话语的真实性,双方的认知语用理性在话语辩论中得到充分展现。第二、语用主体能够根据交际目标的需要,选择可行而有效的话语方式及内容,并根据可行性和有效性去评测他人的话语方式和内容,这个层面的语用理性可界说为工具语用理性。如例(3)至(6),主持人采用问句形式,有效地达到引导当事人说出事实情况、确认当事人话语含意的工具目的。又如例(7),女方和主持人以有效性为标准去质问和询问男方请客的工具有效性。第三、语用主体以正当性和真诚性为规范,用真诚的话语表达和传递人们普遍接受的价值规范,并以同样的规范去评价他人的话语,这个层面的语用理性可称之为价值语用理性。例(10)中调解员的话语反映了对自尊、自强等价值规范的提倡,例(11)中观察员的话语显示了对以金钱衡量成就这一价值标准的批判。

语用理性与现有的语用学理论和概念在理性关切上有着很多共通之处。合作原则(Grice, 1975)里质的准则表达了对事实性的要求,方式准则表达了对逻辑性的要求,反映的是认知语用理性。迎合交际目的的合作、最佳关联和最大关联的推理(Sperber & Wilson, 1995)、礼貌策略(Brown & Levinson, 1987)、策略性的语言顺应(Verschueren, 1999)都以不同方式体现了不同程度的工具语用理性。莱可夫的礼貌观(Lakoff, 1973)、利奇的礼貌原则(Leech, 1983)、人际和谐管理模式(Spencer-Oatey, 2000等)以及伦理语用学(陈新仁,2017)都在不同程度地倡导价值语用理性。

5. 结论

语用意义的理解不应局限于交际意图的推理和理解,还应该分析话语内容和方式背后语用主体的理性思维前提。这些理性前提包括认知理性、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三个维度。在语用分析时应该兼顾不同维度的理性,不可顾此失彼,特别是不可放任工具理性的蔓延与膨胀。给予语用主体及其理性更多的关注,深入批判和反思语用主体的理性思维,重点研究意义协商中的主体间理性互动和协商,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语言交际和社会和谐的理性认识,还对语用理论建设和人际和谐建构具有理论批判意义和现实启示意义。

猜你喜欢

工具理性男方理性
男方拒不配合,婴儿出生证明能办理吗?
新时期高校治理模式及其优化设计——基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
自制
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
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中推进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
女方有第三者,离婚时男方能否要求女方过错赔偿?
学前儿童价值观培育的可行性研究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小孩非亲生,女方出走后男方可否把小孩送福利院?
理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