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以中药药理学为例
2021-03-06唐文文田秋月
唐文文,杨 颖,田秋月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1],凸显了中医药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体现了我国独特而优秀的文化资源。中医药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还能为中华民族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在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从业人员的素质已不能适应产业的升级和规模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从人才培养的载体——课程入手,将蕴含的思政元素、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转化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学载体,在知识传授中融入情感教育、文化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为我国中医药行业培养能干肯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2-5]。
本文以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课程中药药理学为例,探讨如何挖掘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建立新的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标准,为高职中药学及其他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提供经验。
1 高职中药药理学课程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是沟通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的桥梁[6]。中药药理学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对中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的认知能力,让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基本理论、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及应用、基本实验方法与技术等。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为中药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为学生今后从事各岗位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中药对人类健康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培养学生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和创新意识[5]。
中药药理学课程共安排36 学时的校内教学和40 学时的顶岗实习。校内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中药药理学绪论、常用中药的作用与应用。前一部分主要介绍中药药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后一部分以药物作用的属性分类,介绍了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等17 类药物中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应用。校内教学主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打下基础。
2 制定新的课程标准
结合中药药理学教学内容发掘思政素材,强化课程的德育目标。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融入爱国精神、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社会伦理、专业素养、职业精神、仁爱之心等内容,让学生掌握职业道德规范和标准,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工作态度,追求质量、服务至上、讲求效率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感;让学生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形成理性的批判思维,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具备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体验、道德评价和道德行为能力,即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能力。
3 设计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
3.1 总论章节思政元素的融入
在绪论中,以“中药药理学发展史”为思政元素,向学生系统介绍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宣传中医药文化。如陈克恢对麻黄药理作用的研究、20 世纪50—80 年代我国对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强力支持、近年来中药药理学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对中药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说明中药药理学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专业自信,也宣传了中医药文化,促进了中医药发展。在讲授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时,引入汉防己和木防己不同的药理作用(汉防己具有肌肉松弛的作用,木防己祛风止痛、清热利水),引导学生讨论中药中存在的同名异物、异名同物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未来在药剂员工作岗位上,一定要认真核对,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在讲授药材的道地性对中药药效的影响时,引入中药的掺假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中药掺假轻者延误病情、重则害人性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能为了利益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
3.2 各论章节思政元素的融入
在解表药中,通过讲解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的利器——“清肺排毒汤”的处方,使学生明确处方中使用的多种解表药,引入“清肺排毒汤”的诞生过程,凸显中医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体现我国独特而优秀的文化资源。引导广大高职中药学专业学生在科学认识新冠肺炎疫情的基础上,全面了解抗击疫情阻击战中所体现出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充分认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清热药中,讲解青蒿的药理作用时,先介绍疟疾的流行病学情况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并说明青蒿素的发明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随后引入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实例,以这个例子来说明祖国传统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值得学生深入挖掘。
在止血药中,讲解三七的药理作用时,通过引入三七被誉为“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圣药,一方面使学生明确三七既能止血又能活血的原因,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深入了解中医药神奇之处的兴趣,使中医药事业得以传承和发展。
在祛风湿药中,讲解雷公藤的药理作用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明确毒副作用是影响中药走向世界的主要壁垒。中药学专业学生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传承者,学会合理应用有毒中药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雷公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理作用的讲解,改变学生对中药毒性的错误认识,教导学生不能对有毒中药全盘加以否认,不敢使用,使得一些疑难重症得不到治疗[7]。
在讲解活血化瘀药时,介绍天士力集团复方丹参滴丸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认证的过程。在国际公认的治疗心绞痛的疗效指标评估中,复方丹参滴丸完全有效,且在临床试验中没有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这在任何西药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充分证明复方丹参滴丸效果优于化学药物,纠正了个别学生对中药的偏见[8],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中医药学习的热情。
在温里药中,讲解附子的药理作用时,通过引入道地主产区附子高效低毒的特点,使学生明确中药道地性对药效的重要性,认识到药材之真伪、优劣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许多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药店、医院中药房、药材公司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特别强调中药道地性对中药药效的影响,教导学生恪守职业道德,不可见利忘义,不可为了追求利润而不考虑患者实际需要和健康、经济承受能力,要保证中药的品质,保证中药药效得到最优发挥。
4 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推进课程思政的实行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是课程思政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除使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外,还要探索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4.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
线上:教师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传相关课件、实验视频、微课、文献等资料,发布学习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并以视频、图片或文字形式上传学习成果,一方面供班级同学参考学习,另一方面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依据。在线上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线下:师生在线下开展有效的课堂互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PPT 汇报学习成果,针对线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逐步解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4.2 对分课堂教学方法
在中药药理学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方法:教师给出任务,学生查阅资料,设计实训方案,分组交流讨论,教师协助学生敲定实训方案,开展实训。对分课堂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探索求解,并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敢于面对失败的勇气、科研创新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团队协作观念。
5 建立融合思政元素的课程考核模式
将课程教学评价、学习效果评价从单一的专业角度向个人素养、岗位胜任力、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延伸,细化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指导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在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中,需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自我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主体意识,发挥自我反思、自我提升与自我完善的作用。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包括线上作业练习、实训成绩、线上学习次数、参与课程讨论次数等,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点的掌握情况,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纳入考核。
6 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课程思政以专业教师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专业教师的育人能力是影响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关键[9]。首先,专业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恪守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加强人文社科以及哲学科学理论学习,多层次、全方位提升自我,全面提升育人能力。教师要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掌握课程思政教学技巧,在专业课教学中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应多向思政课教师请教、学习,思政课教师要主动指导专业课教师结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授课方式,拓宽知识面,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杰出代表、优秀人物、名师大家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名家讲坛、大师报告等活动,增强课程教学的吸引力,提升学生对学科和专业的认同感。
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把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职院校肩负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在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同时,要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另外,教材建设是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环节,而如何在教材编写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新理念和新思路,保证教材的创新性、高质量以及系统性,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