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型企业构建风险安全垫体系的方法
——以保代修实现生产运行和设备保障的全隔离
2021-03-06张卿国电保险经纪北京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张卿 国电保险经纪(北京)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各行各业的保险密度和深度不断增加,人们的保险意识也不断增强。保险本质上是基于大数理论构建而成的风险安全垫,其损失补偿功能的重要性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是4S店车辆以保代修模式,即客户只负责使用,车辆所有的维护保养及出险维修均由4S店负责。该模式基于4S店可以用出厂价格获得所有零配件;可以用长协价格采购各种维修保养材料;可以通过渠道价格代销各大保险公司的车险。4S店通过为客户提供维修、保养、保险投保理赔等各项服务赚取服务费,而客户只需把车辆的维护维修交给4S店即可。这种将使用端和维保端完全隔离的以保代修模式完全可以复制到大型生产运行企业中。
对于电力、石油、化工、通信之类特种设备居多的大型企业,财产保险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风险点,已经具备构建以保代修模式的基本条件。建立以保代修模式,构建基于生产运营的风险安全垫体系,可以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实现生产运行端和设备保障端的风险隔离及成本分离。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构建设备以保代修模式,打造核心资产的风险安全垫的方法。
一、选定保障核心资产范围
(一)核心资产价值与风险的同频性。对于电力、石油、化工、通信等大型生产运行企业,风险不是平均分布的。资产的价值密度和风险密度呈正比分布,高价值资产分布相对集中,风险有随着资产集中同步汇聚的特点。在日常生产运行中,这些高价值资产出险后造成的损失较高、影响较大,是风险屏蔽和维护保养必需涵盖的部分。
(二)区分核心资产与普通资产。核心资产的范围不宜过广,务必与普通资产进行区分。核心资产价值高,设备厂家和供应商较为固定,这正是建立以保代修模式的必要条件。普通资产由于可替代性较强,不宜采用以保代修模式,而应该通过普通财产险统保来进行风险规避和平衡,以获取更优惠的保险费率来提升经济性。
二、选定动态更新的稳定供应商池
(一)建立供应商池。在确定核心资产包之后,就可以选定供应商池了。大型企业的生产运行设备具有用量大、价值高、设备专业性强等特点,而能够提供类似成套大型设备的厂家并不多。对于大型生产企业所需要的巨量采购,往往可以通过长期协议、批量采购的方式降低采购成本。建立相对稳定的供应商池,是以保代修模式实现经济性的必要条件。
(二)供应商池的动态更新。由于行业发展和技术更新的需要,必须以一定的周期对供应商池进行动态更新。更新周期宜根据设备的投资造价、使用年限、结合行业技术更迭速度等方面综合考虑。为不同类型的设备供应商池设定不同的更新周期,可以确保在每个技术条线上都能以较低成本与行业前沿保持同步技术更新。
三、建立风险安全垫
(一)厘定平衡费率。以保代修模式的关键在于厘定平衡费率。平衡费率由风险屏蔽费率和保养维修费率组成:基于设备价值及赔付率数据,确定一个风险屏蔽费率;结合各种设备长期稳定的维修养护成本,核定一个保养维修费率。
平衡费率=风险屏蔽费率+保养维修费率
需要指出,平衡费率是一个相对固定的组合费率,但也应随着分项费率的浮动进行定期动态调整。
(二)蓄纳资金池构建风险安全垫。核心资产每年以平衡费率缴纳费用,建立一个滚动资金池作为风险安全垫。核心资产的维护保养、保险投保、事故修复费用均由资金池承担,每年除平衡费率外再无其他费用。即使出现重大事故,通过保险赔付后,超出保险保障范围的维修恢复费用也完全由资金池承担。滚动资金池作为风险安全垫起到了风险隔离作用,减少了生产运行的不确定性,降低了生产运行成本。
四、以保代修模式的优势
(一)固定费率降低生产运行成本。目前大型设备的维修维护费用与出险后的保险赔付是分离的,保险实务中会出现因责任划分不清、临时采购市场溢价、部分费用不符合规定造成无法纳入保险赔付范围的情况,这些费用最终只能归入生产运行成本。一旦出现较为重大的事故,当年的生产运行成本必定上浮,利润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大型企业多风险点造成的叠加影响更是不可小觑。建立以保代修模式后,资金池对所有的风险屏蔽和保养维修成本进行了全覆盖。
(二)维修赔付周期短资金成本低。传统的理赔修复模式,按正常流程必须在资料完全齐备的情况下才会进行全额给付,一般来说赔付周期都比较长。大型设备出险,大多数案发情节复杂,采购修复周期长,资料搜集过程繁琐。赔案往往具有结案周期长、占用资金成本高、理赔手续复杂等共性特点。而以保代修模式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引入以保代修模式,建立风险安全垫后,实现了生产运行端和设备保障端的成本、风险隔离。这种运行模式的好处在生产运行端更趋近于确定的成本,不确定的部分全部纳入设备保障端,大大降低了生产运行费用,减少了资金占用成本,实现了前后端隔离。
结语:通过以保代修模式设立风险安全垫,使生产运行端的成本更加明晰,更容易控制;设备保障端费用包干全覆盖,减少了摩擦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这种模式适用于大型生产运行企业,实现了生产运行端和设备保障端的完全隔离,是一种可行的风险控制和成本优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