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精细化工企业基于数字化的供应链转型升级
2021-03-06任婷浙江传化华洋化工有限公司
任婷 浙江传化华洋化工有限公司
一、供应链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
(一)传统化工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8年3月3日,在中央召开的两会党员负责人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不遇的大变革之中,国际体系正处于新旧格局转换,新旧体系更替的关键期。当前国内形势总体是好的,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当然,挑战也十分严峻。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从最坏处防范,向最好处努力。
2017年5月17日,在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总理对《中国制造2025》的下一步深入实施有了一个明确的指导意见,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强化创新驱动和政策激励,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与“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打造勇于改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具有引领作用的“示范方阵”,促进整个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型升级,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是对实体企业的肯定,也是对于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全新支持,这对传化精细化工是一个重要的机遇。
(二)传统分析模式已无法匹配业务发展规模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传化精细化工存在不同客户群各异的交付模式,从而衍生出更为复杂的供应链业务模式。截止到19年,传化精细化工内部已形成17家企业,其中本部10家,分公司5家,国际2家,各企业之间业务交织成网,涉及多种存货模式,供应链更是呈现出8层次传递的复杂多样性。
如此庞大的业务背景,结合环环相扣的业务模式,传化精细化工每日产生的数据量是巨大的,更遑论还有大量无效数据的干扰。就现有的数据量来看,以传统的手工分析模式已无法准确、及时地应对如此复杂的业务逻辑。
(三)向数字化转型升级是时代的要求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出现,驱动着数字化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各领域都逐步发挥出数据的魔力,用数据观察世界,将共享、连接、平台化转变成未来发展的趋势。借着信息化的发展,数字化供应链也已逐步成为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供应链创新是转型升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当前高成本的形势下,为继续发挥制造业的优势,重视发展过程中的供应链管理,积极寻求供应链变革与再造,减少经营成本,数字化是说发展的必然。
二、传化数字化供应链的实施路径
(一)项目来源
传化精细化工规模随着发展逐渐扩大,业务逻辑愈加复杂,各部门手工报表取值逻辑各异,无法实时获取交付情况,更不用说异常单据提醒,业务系统中虽已形成完整的数据逻辑,但数据量庞大,且存在无效数据的干扰,分析难度较大。
针对这些问题,传化精细化工结合信息化的时代背景,紧跟时代步伐,自主创新,以数字化供应链为依托,推动供应链转型升级。
明确改善重点和优化目标后,传化精细化工成立项目组,从实际问题出发,拓展供应链的统一平台,为17家企业构建具有实时可视、智能分析、决策执行三层架构能力的智能塔台,核准各指标取值路径,从共享服务中心的视角协调整个供应链,促进供应链完成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型,以此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
(二)框架设计
(1)从实用层面上设计,供应链数字化驾驶舱围绕几条业务主线,框定逻辑的递进关系,实现两方面的功能:一是突出异常单据的监控功能;二是总体数据的概览,例如当月报货、发货情况、累计缺货情况、当月生产情况、各厂区库存情况等,主要对各模块、各业务主线的基础数据进行汇总,供各部门管理人员查看,对当日、当月本部门运营数据有直观了解。
(2)从管理层面上设计,供应链数字化驾驶舱同样提供了两方面的功能,一是核心KPI的展示,例如销售订单达成率、生产订单及时率、承诺时效等,通过供应链核心KPI的智能计算展示,使决策层能够迅速掌握供应链运营情况;二是运作趋势的展示,例如显示日常、周度、月度的销售额趋势、库存趋势等,以报货、发货、库存的数量、金额数据为基础,借助信息化手段整合,绘制形成趋势图表,使大量的数据可视化,为决策层提供方向性的支持。
传化精细化工将订单交付、异常订单监控、生产计划、库存情况四方面内容,依据管理层层递进、内容环环相扣的逻辑,整理成四个展示页签。
(三)逻辑统一
适合传化精细化工的数据框架搭建完成后,对于内部数据核算逻辑的统一,也是开发工作前必须完成的任务。但对于传化精细化工这么庞大的业务规模,互相交叉的业务逻辑,同一个简单的KPI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核算,就会产生不同的取值逻辑。为解决此问题,传化精细化工联合各部门,对核心KPI数据的核算路径进行统一,建立一套标准的度量衡。
传化精细化工供应链各部门凭借SAP等信息系统中的基础数据,依托于传化精细化工特定的月度S&OP会议框架,统一核心KPI核算路径。并以此为基础,加深智能化分析、驾驶舱数据及分析数据展示等方面的积累。
除了供应链内部核心KPI的取值逻辑统一,传化精细化工还联合财务部门搭建供应链成本体系。供应链成本是指供应链在全运作流程和周期内的成本,主要包括:物料成本、劳动成本、运输成本、设备成本和其他变动成本等。同时供应链成本也是定量体现供应链运营情况的指标之一,对供应链成本进行管理是提升供应链竞争力的一项有效手段。
传化精细化工与财务协同,整合供应链成本框架,明确适合传化精细化工的供应链成本管控模式,以人工成本、固定成本、包装物成本、物仓成本、其他制造费用等为基础,构建以单位费用为主的分析逻辑。
(四)项目管理
日常工作管理中,传化精细化工采用严格的项目制管理方式,项目启动、制定主计划、分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完成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以周为单位,项目组办公室会整合周度工作情况及计划,向各部门领导及项目组成员进行反馈,并以邮件的形式进行内部通报,提醒项目组成员查看任务项并按时完成工作,作为一个督促作用。
除了项目组成员单独沟通,文字交流等形式外,传化精细化工供应链同时形成双周度召开周会的机制,在会议中及时回顾整理工作中的困难点,规划后续工作计划,并形成会议决议,明确责任人及时间,通过内部邮件的形式通知给项目组成员。
有了这两项基础工作的支持,项目整体工作进度在可控范围之内,最终于6月1日完成驾驶舱全部开发、数据校核工作,并实现上线。
三、出口业务数字化
除了供应链驾驶舱,传化精细化工还将出口业务全流程追踪搬到了平台上,依据公司现有出口业务的特性,从“业务员报单——形成内部采购订单——安排生产计划——完成产品生产——公司间买卖完成内部交付——向客户交付”的业务流程出发,规划平台所展示的数据内容。从内部、外部两方面出发,将排产与否、生产中、质检中、已入库、入库时长等内部采购订单状态;要求入库时间、货物在库时间、发货时间等对客户的外部指标集成展示在平台之中,同时对整个订单所有行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监控,使出口业务全流程透明化。
在国际业务上,除了数字化平台的搭建,传化精细化工在数据分析上也做足了工作,学习借鉴B2C企业的分析架构,搭建大数据刻画逻辑,实现供应链之Top分析、问题的灵敏探测等,实现数据为经营服务。
搭建三级驾驶舱,国际业务全流程追踪平台,将供应链运营情况可视化,提高供应链各环节的可视和协调,有效控制风险,应对传化精细化工订单量的提升,同时提升出口订单中后台保障能力,传化精细化工迈出了向数字化转型的脚步
四、数字化促进供应链转型升级
(一)运营情况实时可视
传化精细化工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数字化平台,从订单发起到客户签收全流程监控,将8层次链式结构传递的业务逻辑重新梳理,用简洁明了的方式集成在平台中,形成可视程度高、异常点突出的三级驾驶舱塔台。
将运营情况数字化、将数据逻辑平台化,定量对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将无影无形的运营情况具象化地展现出来,突出业务的可视能力,数据的指导能力。
传化精细化工搭建的数字化驾驶舱,以本公司业务模式出发进行框架设计,完美契合公司实际业务逻辑,对部门日常工作、决策层指导性意见的下达等方面都具有参考意义。且驾驶舱基于帆软报表进行开发,适应PC端网页、电视大屏、移动端等多种展示模式。不同的展示模式适应不同的办公环境,PC网页端端适用于业务使用层,可在PC网页版中对二级、三级页面进行展开,用来查询具体问题所在;电视大屏适用于集体办公环境展示,将数据展示在最显眼的位置,提示办公人员及时进行关注;移动端适用于非办公场所,可随时随地掌握公司运营情况。
(二)订单服务水平提升30%
数字化驾驶舱在可视化和实用性上深入讨论,围绕未交订单,开设了未交付订单全流程跟踪模块,以二级部门为划分依据,从待交货、待配送、待发车、待出库、待签收五个时间节点对订单进行跟踪,下图为处于该状态的订单单数,点击数字可查看详细的单据,从而对该订单进行及时处理。
除了未交订单所处状态追踪之外,还针对延误、缺货等异常状态进行特殊监控,计划部需及时查看缺货的单据,并通过合理优化排产尽量处理交付难题,针对延误的单据,也需各部门重点关注,按时处理,以免影响客户满意度。
(三)供应链运营效率提升
经一系列数字化转型升级,传化精细化工管理效果提升明显。针对国内业务,在订单缺货反馈效率上,将时间降低到1.5小时内完成缺货反馈;在库存控制上,通过对订单发出情况的监控、排产情况的监控、异常库存的监控,从生产入库和销售出库两方面入手,做到库存先进先出,实现快周转,将库存周转天数降低到61天以下;在产品主生产计划中,提升甲类产品排产主计划的更新周期,实现周度完成生产计划安排;在新仓库的使用中,实现仓库信息化及自动化设备结合,实现运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针对国际业务,通过数据指导,将库存平均天数降低到7天。
传化精细化工借助信息化手段,将供应链运营情况数字化、用平台化展现数据逻辑,采用图表等具象化表现形式,定量地对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将无影无形的运营情况展现出来,突出业务的可视能力以及数据的指导能力,大幅度提升供应链运营效率,有效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