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具体教育对策

2021-03-06樊志刚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消费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责任感医学院校医学生

樊志刚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一、研究背景

我国在改革开放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伴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各阶层结构的变化,社会矛盾有许多新的发展。这几年来,医生和患者的关系变得尖锐,医生和患者的矛盾也日益加剧。这些问题的出现,无疑与医疗工作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社会责任感缺失有莫大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作为题中应有之意.这一结论对高等医学教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与医务人员的培训质量和医患关系的和谐塑造直接相关,必须予以充分认识。

二、医学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容

许多研究者在考察社会责任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林桦[1]认为:社会责任是指个人对自己而非他人和其他社会群体的责任感;陶钧[2]认为:医学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应包含关怀世界的勇气。徐卫琼[3]认为: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自律意识和人格品质,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履行各种义务,以建立更美好的社会。根据综合学者们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社会责任感是指特定社会中,每个人对自己内心和情感上的道德关怀和对他人的义务,自始至终表现出自觉和积极的精神风貌。

医学生将来的工作对象是具体的社会的人,医学生有非常明确的职业方向,特定的职业素养、知识和能力要求。因此,医学院校学生其社会责任感是指基于同情和爱心的医学生的职业责任和义务,自始至终表现出主动完成医疗卫生服务的精神品质。我们将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总结为十六个字:热爱医学、救死扶伤,心怀大爱、善于沟通。

三、医学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现况

我们选取了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9级和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的1000名医学生,进行无计名问卷调查的方式,每班集中一个时间回答问卷,当场回收问卷;对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30名医院工作者进行个别访谈,从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实际出发,了解对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总体现状看法。最终得出结论,目前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较薄弱,必须引起警醒。突出的问题表现为看在当下,缺乏长远;崇拜金钱,目的功利;重视个人,忽略社会 。

四、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对策

医学生正处于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期。他们精力充沛,情绪高涨,文化底蕴深厚,善于学习,易于接受先进思想,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适应能力。这对社会责任的教育以及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主观基础。针对缺失问题的主要表现,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措施。

(一)基本对策

1.深入开展思想教育,把握主动权

00年代出生的医学生比那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生并接触新媒体环境的医学生要好。与90年代出生的人相比,他们在思维更加活跃,更加关注如何实现自身价值,并且更加看重成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很不合时宜,现在有必要改变观念,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指导他们勇于担当,敢于担当社会责任[4]。例如医学院校学生如何培养就业价值观,我们可按医学院校学生来源,学习情况和思想境界等综合考虑后进行层次性推进:对于“无私”的医学院校学生,激励他们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呼唤结合起来,到祖国需要它的地方,做出贡献,为理想而奋斗,成为乡镇社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和建设者。对于那些既想为人民健康服务又想满足自己“私欲”的医学院校学生,应该强调的是,乡镇社区工作也可以有效应对购房压力和老年人压力,这既有利于他人,也有利于自己。;对于“自私自利”的医学生,应强调大城市竞争的残酷,生活的艰辛等。

2.充分挖掘资源,进行整体性德育

高校的教育资源只不过是本体资源和动态资源两类[5]。本体资源是指可以在人们的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所有的人的资源,动态资源是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各种活动,如课堂教学和课下各种实践活动。本体资源和动态资源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因此,医学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需要集结各种资源,共同发力,形成“组合拳”:第一,责任教育全方位覆盖.学校的各种活动,不论是课堂还是课堂外都应注重德育思想的无声息渗透;第二,在整个过程中进行责任教育。大学生的学校生活一般可以分为适应期,变动期和职业规划期,每个环节都要进行责任教育。

3.大力拓展渠道,实现教育最优化

传统的道德教育渠道仅限于学校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在当今多元化,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它所发挥的作用空间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我们应继续拓宽教育渠道,促进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化,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卫计委和各省卫计委官方网站.各省在医疗改革网等网络资源的支持下,贯彻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建议,使学生在开放的背景下形成了良好的责任感。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农村的一些医疗活动,志愿医疗活动,孤儿院志愿活动,健康知识宣传活动等,以便学生可以增加他们在服务中的知识和技能。我们还可以从学校的物质层面,管理层面,精神文化层面上拓展隐性教育渠道,以达到“春风化雨,静水润”的微妙效果。。

(二)主要途径

1.学校教育

教师应在课堂演示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社会责任教育案例,并进行专门的课堂讨论。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模拟案例,然后让学生充分讨论案例中哪些链接做得好,哪些链接做的不够,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在以后的专业活动中避免出现同样的情况,这样学生可以加深对现实困难的认识。如:心肌梗死患者的术前准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谈技巧,手术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何避免误诊和类似病例误诊对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影响,使学生在课堂案例教学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社会责任教育渗透到实践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对标准化医学过程的观察和理解,顺理成章的可以从认识到掌握。同时需要学生在重症患者的抢救操作中将模拟人当作真实的患者对待,学习如何使用正确的技术和快速、谨慎的处理方法。

2.医院教育

高等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6]。学生学习了与医学有关的知识后,便进入医院进行实习,临床教学老师的第一个示范角色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医疗过程中,临床教学教师经常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产生重大影响。这不仅是医学院新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医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渗透的必要基础。因此,在注重培养医学生品德的同时,还应有效提高临床教学教师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专业素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3.建立教育评价机制

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在促进和监督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制度法规,明确指出允许、鼓励和提倡什么样的行为以及禁止什么样的行为。这种制度建设有助于向学生阐明自己的行为准则,并通过周围良好环境的作用,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同时,医学院校还可以根据相应的系统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奖惩措施,使学生对自己的责任行为的对错有更深刻的认识,达到自我修正的目的,从而在医学院校进一步促进学生责任感的提高。

猜你喜欢

责任感医学院校医学生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