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1-03-05严海翠姜厚军屠婷婷
严海翠,姜厚军,屠婷婷*
(1.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2.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江苏连云港 222006)
原发性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0%~90%[1],且多数非小细胞肺癌被诊断时已处于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期。多西他赛作为治疗肺癌常用二线化疗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单一应用该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会导致患者出现呕吐、骨髓抑制等不良现象,且部分患者症状无法得到缓解,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安罗替尼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其可作用于多个靶点,能有效对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同时不良反应较少[3]。本研究旨在探讨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周期、肺功能指标的影响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8 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6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3 例,女性15 例;年龄40~73 岁,平均(59.87±4.56)岁;病理类型:腺癌16 例,鳞癌9 例,腺鳞癌3 例;有脑转移3 例,无脑转移25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2 例,女性16 例;年龄40~73 岁,平均(60.14±4.28)岁;病理类型:腺癌18 例,鳞癌7 例,腺鳞癌3 例;有脑转移4 例,无脑转移24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 年版)》[4]中关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标准者;均经组织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且至少有1 个可测量病灶者;TNM 分期[5]为Ⅲ期或Ⅳ期者;既往未使用过抗血管生成类药物者等。排除标准:中央型、空洞型肺鳞癌,或伴有咯血现象者;近6个月内发生过动/静脉血栓事件者;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等。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实施,且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43,规格:0.5 mL ∶20 mg)治疗,将75 mg/m2本品加入250 mL 0.9%的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 h,第1 天给药,21 d 为1 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0004,规格:12 mg/粒)治疗,12 mg/次,1 次/d,连续服用14 d,停药7 d,21 d为1 个疗程,根据患者病情可适当减轻安罗替尼剂量(8 mg 或10 mg)。两组患者治疗6 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且治疗后均定期随访18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治疗后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6]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完全缓解(CR):患处目标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所有可测量目标病灶的直径总和缩小30%及以上;疾病稳定(SD):目标病灶减小的程度介于PR 和疾病进展(PD)水平之间;PD:目标病灶的直径和相对增加20%及以上。客观有效率(ORR)=CR 率+PR 率,疾病控制率(DCR)=CR 率+PR 率+SD 率。②肺功能指标。应用肺功能测定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erd)、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量(PEF)水平。③不良反应。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炎、贫血、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④生存期。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以(±s)、[ 例(%)]表示,两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与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ORR、DCR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肺功能指标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pred、FVC、PEF 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FEV1%perd: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用力肺活量;PEF:呼气峰流量。
组别例数FEV1%pred(%)FVC(L)PEF(L/s)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2849.68±7.1458.34±14.54*1.79±0.212.07±0.48*3.42±0.243.88±0.24*观察组2850.15±9.2170.45±12.47*1.81±0.182.69±0.62*3.39±0.214.31±0.38*t 值0.2133.3450.3834.1840.4985.063 P 值>0.05<0.05>0.05<0.05>0.05<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炎、贫血、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2.4 生存期 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PFS、OS 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存期比较(±s,个月)
表4 两组患者生存期比较(±s,个月)
注:PFS:无进展生存期;OS:总生存期。
组别例数PFSOS对照组282.87±0.85 9.89±1.87观察组285.81±2.64 13.78±2.01 t 值5.6097.498 P 值<0.05<0.05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往往易复发或远处转移,发现时多数患者已处于中晚期症状,因而会错失手术治疗,现阶段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二线化疗方案药物有多西他赛,虽然在治疗效果上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存在单一用药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水平、药物价格昂贵等问题,使其无法被所有患者接受[7]。
安罗替尼胶囊是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一种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的抗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药物,可有效抑制肿瘤内血管的生成,抑制肿瘤的生长,切断肿瘤的营养供给,可弥补二线化疗方案不足之处,有利于降低肿瘤对机体的进一步侵害,延长患者生存周期[8]。虽然安罗替尼为靶向药,但可通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自身病情与药物吸收情况适当调整用药剂量,可以有效控制其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9]。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ORR、DCR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FS、OS 显著长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炎、贫血、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能够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且安全性良好。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多是由于胸腔液大量堆积,致使呼吸系统堵塞,患者伴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大大降低患者的肺功能[10]。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perd、FVC、PEF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对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有积极意义,同时能够有效控制肺部病灶进一步扩张,降低对肺部的损害。分析其原因在于,安罗替尼可调控血管生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长抑制因子,激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介导的下游信号转导,对肿瘤的血管生成、营养供应、代谢物的排除、远处转移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且能够有效控制肿瘤血管的新生,诱导癌细胞凋亡,有效阻止病灶的扩散,减缓肿瘤病灶对局部肺功能的损害,改善肺部微循环,使代偿的肺功能得以恢复[11-12]。
综上,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癌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且安全性良好,同时可延长患者生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