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鸡球虫病的综合防控策略
2021-03-05蒋晓峰
蒋晓峰,袁 橙
(1.江苏省泰兴市畜牧兽医中心,江苏 泰州225400,2.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225300)
在林地、田野等地方散养养殖的散养鸡肉质相对鲜美,一直颇受人们的青睐,养殖前景非常不错。但是不少养殖户在散养鸡的饲养中存在“重治疗、轻防疫、不消毒”等误区,导致散养鸡球虫病的发病率几乎达100%,鸡群参差不齐,难以达到全进全出。鸡球虫常能严重损害宿主肠道,导致病鸡采食率减少、死亡率增加。鸡球虫病易导致小鸡死亡,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生长鸡感染后即使痊愈也会造成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产蛋鸡如患有球虫病会出现产蛋量下降。更重要的是,患了鸡球虫病的鸡抗病力下降,容易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户应全面了解鸡球虫病的病原、流行特点、典型症状和病变,以及“减抗”、“无抗”背景下合规且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文围绕散养鸡球虫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综合预防措施、治疗技术和相关研究现状展开论述。
1 鸡球虫病的病原及流行特点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球虫寄生于鸡的肠道内引起的。各国已经记载的鸡球虫种类共有13种之多,我国已发现9个种,但目前世界公认的有7种不同种的球虫。这7种球虫按照对养鸡业的危害大小排序为:柔嫩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布氏艾美耳球虫、和缓艾美耳球虫和早熟艾美耳球虫。不同种的球虫在鸡肠道内寄生部位不一样,其致病力也不相同。其中致病力最强、危害最大的是寄生于盲肠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和寄生于小肠的毒害艾美耳球虫,它们通常被俗称为“盲肠球虫”和“小肠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致病性强,但其繁殖力和感染率较低,布氏艾美耳球虫的感染率也很低。堆型和巨型艾美耳球虫致病性属轻度至中度,但这两种球虫在鸡群中普遍存在。
研究人员测试了我国地方鸡种基因库(江苏)保存的25个品种鸡的鸡球虫易感性,发现狼山鸡、藏鸡等10个品种的鸡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易感性较低,而隐性白羽鸡、清远麻鸡等7个品种的鸡易感性较高。研究还发现,肉用型品种较蛋肉兼用型品种易感性高。
散养鸡往往是通过吞食环境中的孢子化球虫卵囊而感染的。一个卵囊被鸡吞食后,在鸡的肠道经过短短一周的发育,又可产生数万个球虫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耐过球虫病的鸡还可持续排出卵囊达7个月之久。此外,其他畜禽、昆虫、野鸟和尘埃,乃至饲养管理人员都可成为鸡球虫病的机械性传播者。
2 散养鸡球虫病的预防措施
2.1 控制饲养环境
从鸡球虫病的病原和流行特点可用看出,散养鸡球虫病预防的关键是饲养环境的控制。具体来说就是要及时清除环境中的球虫卵囊,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从而防止球虫病传播。球虫卵囊对恶劣环境和消毒药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卵囊在土壤中可存活4~9个月,在阴湿的土壤中,可存活15~18个月。一般消毒药对它无效,只有蒸汽、水烫或火焰烧燎才可有效杀灭孢子化卵囊。研究表明,55℃以上的温度就能很快杀死卵囊。所以,养殖中可以通过扫除和高温高压冲洗或清洗来清除环境中和劳动工具上的卵囊。彻底的物理清洁可以清除养殖环境中90%以上的污染或病原,对鸡球虫病以外的所有传染性疾病的防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清洁后可以配合使用消毒火焰枪对耐灼烧的圈舍结构和劳动工具等进行消毒。据报道,球虫消毒剂Oocide能穿透球虫卵囊壁的致密电子外层,并产生低分子量且不带电荷的气体,进而穿透卵囊内层,破坏和杀灭卵囊。使用这种消毒剂喷洒垫料可显著降低垫料中的卵囊数。
2.2 适时接种疫苗
除了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还可以通过使用鸡球虫疫苗进行球虫病的免疫预防。强毒活卵囊疫苗和减毒活卵囊疫苗已在国际上大范围使用取得良好效果。活卵囊球虫病疫苗产生坚强、持久的免疫保护力是病原、环境和宿主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散养鸡应尽可能早地进行免疫接种,以防野毒的感染。球虫疫苗可经喷雾、拌料或饮水等途径进行免疫,其中饮水途径是目前生产中普遍应用的免疫方式。可在小鸡5日龄内,将鸡球虫弱毒疫苗拌入饲料中,通过饲喂的方式进行接种免疫。也有养殖人员采用涓滴免疫法给鸡接种球虫强毒株,使鸡产生坚强的免疫力。但是这种方法易造成强毒株散播,生产中应谨慎使用。
2.3 规范使用药物
在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物一直是国内广泛使用的鸡球虫病预防方法。随着近年来我国对畜禽养殖用药的严格管理及畜禽饲料“禁抗令”的全面施行,散养鸡的预防用药受到一定限制。可灵活选用氯苯胍、克球多、球虫净等抗球虫药物,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进行预防性给药,使用的药物不可违反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的有关规定。因鸡球虫容易产生耐药性,所以不能长时间使用一种药物,可使用季节性或定期地变换用药、在同一个饲养期内换用2种或3种不同性质的抗球虫药、在同一个饲养期内并用2种或2种以上抗球虫药等轮换用药、穿梭用药和联合用药策略,避免或减缓耐药性的产生,并提高散养鸡球虫病的预防效果。在球虫抗药性问题严重的养殖地区通过活卵囊疫苗的使用可以逐步恢复环境中的鸡球虫对离子载体药 物的敏感性。
3 散养鸡球虫病的诊断方法
3.1 临床症状观察
一般情况下,鸡球虫病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和病理剖检就可确诊。首先观察临床症状,如是小鸡患有急性球虫病,病初小鸡精神不振、全身衰弱,拥挤在一处,头蜷缩,闭眼缩颈,翅膀下垂。病鸡食欲下降,但是嗉囊积食。肛门周围常沾染粪便。2~4月龄幼鸡或成年鸡,临床症状往往不明显,只表现出轻微拉稀,粪中常有较多未消化的饲料颗粒,偶有血便。病程可长达数周或数月,病鸡逐渐消瘦,足和翅常发生轻瘫,但死亡较少。诊断中要注意不同虫种的症状和病变有所不同。盲肠球虫对3~6周龄的雏鸡致病性最强。病鸡有严重腹泻,粪便呈水样,常有血便,开始时粪便为咖啡色,以后变为完全的血粪,且血液不凝固。由于病鸡失血多,鸡冠显得苍白。小肠球虫则会使鸡排出稀软、黏稠、有明显腥臭味的暗红色血便,稀软的粪便上有血性条纹。寄生于直肠中的布氏艾美尔球虫会使病鸡排出黑色水样粪便,血便不如盲肠球虫严重,稀软的粪便上有血性条纹。堆型艾美耳球虫感染还可导致鸡群皮肤色素沉着不良。
3.2 病理剖检
艾美耳属球虫对宿主的致病机制主要是裂殖生殖对肠细胞的大量破坏,造成肠粘膜的严重损伤。如有条件,最好对病鸡进行病理剖检。剖检前,先进行髋关节脱位操作,使死鸡摆放稳固。然后,切开皮肤,剥离颈、胸、腹皮肤并检查皮下组织、肌肉等部位。接着,在腹部做切口。先沿着切口向前剪断一侧的胸肋骨、乌喙骨及锁骨,再剪断另一侧。最后用力向上翻开胸壁,充分显露胸腹腔脏器。因为鸡球虫主要对肠道造成损伤,所以需要重点检查病鸡的肠道并采集病料,交给兽医用于后续的显微镜镜检。可将消化系统拉出,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重点检查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等部分。观察是否有出血、肿胀等病理变化。
盲肠球虫的主要病变在盲肠。感染后第4~5d,盲肠高度肿大,可为正常的3~5倍,肠腔中充满凝固的或新鲜的暗红色血液,形成盲肠芯。盲肠上皮变厚,有严重的糜烂。而小肠球虫的主要病变在小肠中段。小肠中部高度肿胀或气胀,有时肠管可肿胀至正常时的2倍以上,这是小肠球虫病的重要特征。剪开有异常的肠管,取出肠道内容物,至于洁净的容器中,做好标记,便于兽医检查。如发现肠黏膜上有白点等病变,这些区域可能是球虫裂殖子繁殖的部位,应重点采样进行后续检查。
3.3 实验室检查
如果镜检发现肠黏膜刮片样品中有裂殖体、裂殖子等存在,或发现肠内容物样品中有卵囊存在,即可确定有球虫感染。由于鸡的带虫现象非常普遍,仅在粪便和肠壁刮取物中检获卵囊,不足以确诊鸡球虫病。而应依据发病过程、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粪便检查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诊断。若要鉴定虫种,需要根据卵囊形态、肠道病变、雏鸡传代、潜隐期测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等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4 散养鸡球虫病的治疗
如果确诊,首先应立即隔离病鸡,淘汰死鸡、病重鸡,并做焚烧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其次使用药物对病鸡进行治疗。治疗鸡球虫病的药物包括化学合成药物、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和中草药。对鸡球虫病防治药物的试验研究显示,球安、球佳、尼卡巴嗪等为高效抗球虫药。也有研究表明中药如青蒿素与抗菌增效剂联合应用在抗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时有增效作用。
药物选择应遵循:(1)使用的药物要有针对性,要结合具体的诊断结果选药。(2)根据药物的药效高峰期选药。如果某种药物的药效高峰期是感染后的第4天,则可用于治疗用药。如果药效高峰期是感染后1~2d,那么这种药物适宜作为预防用药,而不适用于治疗用药。(3)长期用药宜选用低毒的药物,并严格遵守休药期的相关规定。安丙琳、地克珠利、莫能菌素、马杜拉霉素、那拉菌素等药物无休药期。(4)对病鸡的治疗要在兽医指导下进行,必须遵守食品动物用药的相关规定。如,尼卡巴嗪、常山酮、盐霉素、拉沙里菌素等药物是产蛋鸡禁用的,不可用于散养蛋鸡球虫病的治疗。因为康复后的鸡还会长期排出卵囊,所以病鸡康复后也不能与健康鸡混养,防止健康鸡被感染。
5 结语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家禽养殖业已初步形成了现代化的养禽生产体系。“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网上饲养”的方式有利于球虫病等疫病的防控。但是散养鸡养殖中经常利用荒山草坡、果园林地等天然的青饲料和昆虫、蚯蚓等动物性饲料库,球虫等寄生虫病的防控仍然面临许多严峻挑战。散养鸡球虫病的防控须从饲养管理、日粮配置、养殖模式、疫苗和药物等多角度出发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鸡球虫病发病率,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