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附属医院行风建设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021-03-05丁莉萍赵阳
丁莉萍,赵阳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市 200032)
卫生健康系统行风建设是建设健康中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撑,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础和保证。行风建设工作关系到医疗卫生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健康权益。行风建设是医院落实主体责任,促进医疗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1-2]。复旦大学以2016年“央视报道反映某高校附属某医院医务人员回扣行为问题”为契机,立足长效,积极思考如何完善学校对附属医院行风建设方面的管理机制,切实抓好附属医院行风建设各项工作。
1 行风建设的概念、范围和要求
1.1 行风建设的概念
卫生健康系统行风是指卫生健康行业和医疗机构对其服务对象(患者、家属等)所形成的一种整体性的、普遍的态度、行为和倾向,是责任意识、价值意识、行业精神追求的外在体现。与行风建设相对应的常见提法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简称“纠风”[3]。
1.2 行风建设的范围和要求
主要依据历年来国家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发布卫生健康系统行风建设/纠风工作要点及相关文件,以及《国家卫生计生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的通知》(国卫办发〔2013〕49号)、《关于印发<关于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坚决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的“十项不得”规定>的通知》(沪卫计监察〔2013〕1号)、《关于加强医药产品回扣治理制度建设的意见》(沪卫计医〔2017〕35号)、《关于印发<上海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管理规定>的通知》(沪卫计规〔2017〕13号)、《关于印发<上海市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沪卫计规〔2017〕12号)、《关于印发<上海市加强药品使用信息系统规范管理规定>的通知》(沪卫计规〔2017〕14号)、《关于开展本市定点医疗机构执业医师医保、卫生联合约谈工作的通知》(沪人社医监〔2017〕27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自费药品采购和使用管理的通知》(沪人社医〔2017〕263号)、《关于印发<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接待医药生产经营企业管理规定>的通知》(沪卫计规〔2017〕10号)、《关于印发<上海市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良记录管理规定>的通知》(沪卫计规〔2017〕11号)(简称上海市整治医药产品回扣“1+7”文件)等文件。
1.3 行风建设主管部门发生变化
2013年,原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印发《关于建立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行风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沪卫计监察〔2013〕2号),明确“委党、政主要领导为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卫计委正、副主任为联席会议召集人,各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相关高校、中国福利会的行风建设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联席会议在委监察室设立办公室,负责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根据“管行业必需管行风”和纪委“三转”工作的要求,2014年1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成立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国卫医发〔2014〕85号)中明确“成立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领导小组(简称“纠风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纠风办”),设在医政医管局。”2015年3月,原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纠风办也由委监察室转至医政医管处。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专门成立行风建设处,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也在医政医管处设立行风建设管理办公室。
行风建设工作涉及医院的各个方面,具有复杂性、长期性、综合性等特点。
2 复旦大学各附属医院行风建设管理现状
复旦大学现有6家直属附属医院,各医院结合相关文件要求,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行风建设部门指导下,推进医院行风建设各项工作。
2.1 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完善管理体系
根据国家和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卫生健康行业作风整治建设相关会议及文件精神,积极完善行风建设工作组织架构和相关工作制度,制定完善院内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细化行风建设工作内容,确保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各附属医院先后成立了行风领导小组和行风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任组员,负责全院行风建设的统筹工作。工作小组组长由分管院领导担任,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任组员,负责具体推进各项行风建设工作;均独立设置行风建设管理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配置专职人员。
2.2 制定完善工作机制,积极开展行风宣传教育
不断制定完善行风建设工作机制,细化行风建设工作内容,加强制度建设;定期召开行风建设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行风建设工作;建立健全行风建设教育学习制度,积极开展多形式的行风专题宣传教育,牢固树立医务人员廉洁的行风意识。
2.3 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监督管理
根据“九不准” “十项不得”和上海市整治医药产品回扣“1+7”文件精神,成立药事委员会、设备、耗材管理委员会等,制定完善药品管理、设备管理、耗材管理、诊疗管理、“红包” “回扣”管理、社会捐赠管理、医药购销领域管理、医德档案管理相关的制度文件,加大重点领域整治力度,强化监督管理,严肃行业纪律,狠抓源头管理,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工作。
3 学校对附属医院行风建设管理探索
3.1 完善行风建设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
2018年7月,学校将行风建设管理办公室设在医院管理处,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开展宣传教育、强化监督检查、严格执纪问责等多种方式,对附属医院行风建设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形成责任到人、制度保障、教育先行、监督及时、定期考评、处罚到位的行风工作思路[4]。医院管理处于2018年5月成立复旦大学附属医院行风建设管理分委会,希望通过分委会的平台,相互学习借鉴,进一步提升医院行风建设管理水平。定期组织召开附属医院行风建设专题会议,就附属医院行风建设提出要求和工作部署,并认真总结各附属医院行风建设工作的经验和不足,相互交流学习,为下一步工作的持续改进打下基础。
3.2 积极协助落实行风建设专项监督工作
2017年,在学校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医院管理处联合上海医学院党工委、党委宣传部、民主党派等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大讨论、大整顿、大建设”专题教育活动;2017年起每年创新性的联合纪委办公室、监察处、民主党派开展年度直属附属医院行风建设专项监督和互查互学活动,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聚焦部分重点问题开展督查整改,并将督查考核结果纳入到医院党政负责人年度考核指标与奖惩评价体系中。医院管理处依据上海市整治医药产品回扣“1+7”文件、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 “十项不得”等相关文件要求,围绕组织领导、制度建设、警示宣教、药品管理、设备管理、耗材管理、诊疗管理、“红包” “回扣”管理、社会捐赠管理、医药购销领域管理、医德档案管理这11项行风关键要素,通过查阅资料、察看现场,访谈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方式,详细了解附属医院行风建设工作开展和落实情况,挖掘各医院在行风建设方面的亮点和成效,同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就督查总体情况进行反馈。
3.3 定期报送行风建设工作信息
每月制作《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工作简报》,简报主要介绍学校及附属医院医德医风与行风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好的经验、做法;医德医风与行风建设工作的进展及阶段性工作重点;体现医德医风与行风建设工作的先进典型及事迹。
3.4 开展评优表彰,营造良好廉洁氛围
自2017年起,每年开展复旦大学“十佳百优”(医务)评选活动,开展“我身边的医德医风”主题征文活动并制作征文集,召开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暨“十佳百优”先进表彰、“我身边的医德医风”优秀征文颁奖大会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在附属医院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3.5 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创新亮点巡展
借鉴学习6家附属医院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的亮点和创新做法,并制作成展板在学校和17家附属医院(含筹)巡展。
3.6 以项目为纽带推动行风建设
每年在分委会设立若干研究项目,搭建平台,以项目为纽带,凝聚各附属医院行风建设工作亮点,并以研究成果为导向,进一步加强附属医院行风建设工作。行风建设管理分委会项目《信息化建设在复旦大学附属医院行风建设中的现状分析与创新应用》成功立项,通过项目建立一套合规且有效的行风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为行风建设管理的落地提出新的管理模式。
4 目前行风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4.1 行风建设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职责尚需进一步完善
各附属医院都建立了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了院内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但联动机制还未完善,行风建设工作内容还需细化。
4.2 行风建设工作机制亟待完善
各附属医院都制定了行风建设工作方案,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一些行风建设相关制度,但相关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系统性还不够, 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需加强基础管理,逐步健全行风工作长效机制。
4.3 行风建设宣教需做到全院大覆盖,确保学习效果
部分医院未健全行风建设教育学习制度,未分级、分层次、分类别学习宣传教育,未做到全院大覆盖;未对先进典型示范、和谐医患、依法执业、案例警示教育等开展多方面、多形式、多样化的宣传教育;应定期随机抽取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习效果,及时改进培训方式和内容。
4.4 行风建设专项督查有待进一步深入
各附属医院自2017年起每年开展行风建设自查自纠,但围绕上级主管部门重点整治领域的行风督查内容不够细化,不够全面,部分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及时整改。
4.5 行风建设考评奖惩机制不够透明化
各附属医院均建立医务人员医德档案,将医德医风和行风表现纳入职工职称晋升、评优评先工作中,但部分医院医德档案内容还未完善,未信息化,未系统化,部分违纪惩处记录不够公开透明。
4.6 行风建设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不足制约监管的准确性
各附属医院对行风信息化建设工作都比较重视,尤其在行风宣教、反统方和合理用药信息化系统三方面,均具备不同程度的信息化系统,但建设情况存在一定差异。目前的信息化监测与预警评估系统数据库更新维护不及时,系统卡、慢等影响正常工作,对合理用药、合理使用高值耗材等的监管不准确。
4.7 行风建设人才队伍建设需多学科、多部门合作
行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的方方面面,需要行风管理专职人员非常熟悉行风相关业务和职能部门的工作范围和职责才能完成诸多方面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对督导专家也需进行培训,统一督导标准以保证督导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5 建议
5.1 建立党政齐抓,各负其责的组织领导机制
(1)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办医主体的要求,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行风建设管理办公室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确保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2)各附属医院要充分认识行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将行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坚守底线,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切实把好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的领导关。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完善行风建设工作组织体系,明确工作职责,配置专职人员。医院党政主要领导要积极支持行风建设主管职能部门工作,健全行风建设工作机制,完善院内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做到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进行风建设步伐。
5.2 建立多维一体、形式多样的教育引导机制
(1)把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教育纳入医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规划,坚持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互动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5],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
(2)结合医院实际,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有计划、全覆盖、有侧重的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在医院内部形成分级、分层次、分类别学习宣传教育的良好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医院领导带头学习、全体职工有动力的良好学习氛围,确保层层落实、人人知晓,保障制度的严格执行。
5.3 建立涵盖全程、系统规范的制度建设机制
(1)对照国家和上海市相关制度和文件要求,梳理完善医院行风建设以及医疗管理相关的核心制度,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及工作流程的改进。对于共性和重要的规章制度,学校通过组织专家开展研讨,统一附属医院重要规章制度的内容要求。
(2)各附属医院应建立并完善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完善重大案件问责、违规事件通报、不良执业行为记录等制度,健全行风建设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3)各附属医院要运用信息化技术对于重要部门和关键环节建立监测和预警机制,做到即知即改,即查即办,建立常态化的持续改进机制。
5.4 建立多管齐下、持续改进的监督检查机制
(1)学校医院管理处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聚焦部分重点问题,联合各相关职能部门开展附属医院重点督查和互查互学活动。做到督察项目全覆盖,对接行风重点,实时更新监督评价表。建立行风建设督导专家库,对督导专家进行培训,统一认识。
(2)各附属医院对重大医疗质量[6]安全事件、违反“九不准”“十项不得”的行风案件,尤其是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等行为进行自查自纠,对于上级主管部门列出的问题清单进行认真整改。同时对本院行风建设工作进行回顾梳理,查找不足,总结经验。
5.5 建立公开透明、赏罚分明的考评奖惩机制
(1)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监督考核,将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纳入到附属医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和医院党政负责人工作实绩考核指标与奖惩评价体系。
(2)各附属医院应进一步完善以医德教育、文明服务、规范执业、公益活动、表彰奖励、违纪惩处等记录为基础的医务人员医德档案[7]。将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工作列入职工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实行行风一票否决制。做到公开透明、奖惩分明,确保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工作落实到位。
5.6 建立典型示范、廉洁行医的文化引领机制
(1)学校医院管理处结合国家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要求,定期制作《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工作简报》,主要介绍学校及附属医院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好的经验、做法;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工作的进展及阶段性工作重点;宣传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工作的先进典型及事迹,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2)各附属医院应定期组织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典型评选表彰,对先进典型示范、和谐医患、依法执业、案例警示教育等开展多方面、多形式、多样化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活动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和新成效,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通过建立健全行风建设长效机制、探索监督检查机制、解决关键问题,加强附属医院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防住底线、守住堤坝,提升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进一步促进附属医院行风建设内涵全面深化,推动行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附属医院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