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萎缩性胆囊炎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1-03-05石磊文刚黄俊席庆元熊杰陈婧杨海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期
关键词:萎缩性胆囊炎胆囊

石磊,文刚,黄俊,席庆元,熊杰,陈婧,杨海涛

(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0 引言

萎缩性胆囊炎(atrophic cholecystitis,AC)是胆囊结石胆囊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主要表现为胆囊萎缩,胆囊壁增生变厚,胆囊与周围组织器官粘连明显,失去原有功能,正常组织被纤维结缔组织取代[1]。目前认为萎缩性胆囊炎是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又被称为癌前病变。目前国内外对于萎缩性胆囊炎形成的危险因素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分析萎缩性胆囊炎形成的危险因素,为萎缩性胆囊炎高危患者的防治和手术时机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 年7 月至2019 年7 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手术的胆囊炎患者,严格按照筛选标准,通过术中探查和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萎缩性胆囊炎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共45例,经术中探查和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单纯胆囊炎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315 例。参考《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共识意见(2018 年)》[2],纳入标准:(1)术中及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萎缩性胆囊炎和单纯胆囊炎的患者;(2)患者大于18 岁,无先天胆道畸形;(3)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后病理结果。排除标准:(1)术中及术后病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2)既往史和现病史不详的患者;(3)急诊手术的患者;(4)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及胆道手术史。

1.2 研究方法

由一名接受严格训练的肝胆外科医师对于研究对象资料进行收集,采用统一调查表格对患者基本资料,术中观察指标和术后病理报告进整理归纳参考《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诊疗共识意见(2018 年)》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患病时间等。为了保证收集的患者信息精确性及原始数据的可靠性,需要专门的质控人员及时查找排除错误数据,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对360 例手术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存在的可能影响患者萎缩性胆囊炎发生的各项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患病时间、BMI(Body Mass Index简称BMI)、结石数量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IBM 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的比较应用t 检验,定性资料的检验采用卡方检验。并对计数资料或等级定性资料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赋值后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先筛选出萎缩性胆囊炎危险因素,再将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向后逐步回归法,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中指标比较

收集患者资料经单因素分析,与萎缩性胆囊炎形成相关的危险因素有6 个,分别是患者性别、患者年龄、患病时间、BMI、疼痛次数和结石数量(P<0.05 或P<0.01),详见表1。

2.2 对影响患者萎缩性胆囊炎形成的因素进logistic 回归分析

由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患者年龄、患病时间、BMI、疼痛次数和结石数量等(P<0.05),相关赋值情况详见表2。以单因素分析结果患者年龄、患病时间、BMI 和结石数量等为自变量,以发生萎缩性胆囊炎为因变量(是=1、否=0)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患病年龄(P=0.044)、患病时间(P=0.018)和结石数量(P=0.038)是萎缩性胆囊炎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详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中指标单因素析

表2 相关因素的赋值情况

表3 影响萎缩性胆囊炎形成因素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萎缩性胆囊炎性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由于炎症反复发作引起。随着年龄增加,患者会出现体质减弱、机体功能衰老退化等改变,老年患者机体反应性差,炎症反应疼痛反应不明显,胆囊供血动脉硬化,供血异常,胆囊炎症时间延长,患者胆囊萎缩的发生率增大。近年来,国内有学者提出,即血糖代谢性异常与胆囊结石胆囊炎症的发生相关密切,长期的糖尿病促进炎症反应,进一步形成胆囊的萎缩[3]。

本项研究结果显示,患病时间是萎缩性胆囊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我们在术后病理发现,大部分萎缩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壁随患病时间增加而增厚,囊壁的平滑肌细胞逐渐减少,纤维性成分增多,孪缩性增强,向肝实质内嵌入、固定,胆囊床结构不清,胆囊板消失[4]。使萎缩性胆囊炎发生率增大。

和国内外大量文献相同,胆囊内粘膜层直接与结石相接触,长期胆结石的刺激,引起胆囊黏膜上皮增生、正常组织被纤维组织替代,因为组织结构变化,胆囊组织致密,胆囊失去功能。然而长期多发胆囊结石,会进一步加重胆囊炎症,胆囊粘膜上皮的组织增生炎症[5]。胆囊内多发的结石与周围组织较频繁的摩擦和冲击,会导致胆囊内粘膜上皮化生,继而部分病列发展为不典型增生,最后衍变为原位癌乃至浸润癌。

现今仍有国人存在着“讳疾忌医”的观念,对于手术切除胆囊接收程度非常有限,保有着能不手术就不手术的消极治疗思想[6]。即使体检已发现胆囊多发结石,甚至已反复炎症发作,仍对于胆囊切除存在排斥,任由炎症及结石反复刺激最终使胆囊萎缩,进一步发生胆囊恶变。胆囊癌起病隐匿,根治性切除率低[7-9]。萎缩性胆囊炎被称为癌前病变,然而萎缩性胆囊炎胆囊腔多闭塞,胆囊失去功能,超声对其诊断较困难,误诊率较高[10]。明确萎缩性胆囊炎形成危险因素后,对于高龄,胆囊多发结石伴胆囊炎大于5 年的患者临床诊断应提高警惕性,对于此类患者应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术”。萎缩性胆囊炎形成危险因素为“预防性胆囊切除”时机和指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手术时提高警惕,避免胆道损伤。对于存在独立危险因素胆囊炎的患者,可有效提高胆囊癌预防能力,改善胆囊癌预后。

猜你喜欢

萎缩性胆囊炎胆囊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
胆囊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